词条 | 威宁州 |
释义 | 简介清康熙五年(1666),改四川乌撒土府为威宁州,取威镇安宁的意思,隶属于贵州。康熙二十六年(1687),以大定、黔西、平远三州隶属威宁府。雍正七年降威宁府为州,属大定府。 民国二年(1913),废威宁州置威宁县。今名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属毕节市。 大事记1、康熙四年(1665年),吴三贵平定水西、乌撒。 2、康熙五年(1666年)二月初一,改乌撒土府为威宁府,隶贵州省。 同年七月,乌撒陇氏复叛,吴三贵命左都统吴应麟、总兵官马宁等进剿,生擒陇氏及夷兵万余人,乌撒悉平。 3、康熙六年(1667年)二月二十五日,设威宁镇,以总兵官塔新策为镇总兵官。 4、康熙七年(1668年)七月初二,清廷以贵州新设大定、平远、黔西、威宁四府均属苗户,暂免编丁,其地亩照卫田征粮。 5、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降大定为州,裁毕节、赤水二卫,改为毕节县,改永宁卫、普市所为永宁县,废乌撒卫,大定、平远、黔西、毕节、永宁隶威宁府管辖. 6、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五月至八月,水灾。“自五月至八月止,泛滥漂没,荞麦不登。 7、雍正七年(1729年),升大定为府,降威宁为州,隶大定府。同年,割威宁可渡河之西隶云南,以河为界。乌撒土目莫幕黑夸叛,总兵官哈元生大破于威宁州西北境.。 8、雍正十二年(1734年)二月十九,增设威宁州得胜坡巡检一员。 9、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五月初六,威宁州地震:”初六、七、八每日地动一次,如海波同。 10、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三月,威宁州“地四震。” 11、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威宁州西南马摆地裂。 12、咸丰七年(1857年)七月,威宁州水灾:“雨四十余昼夜,草海水涨至城南斗姥阁门外。” 13、同治三年(1864年)三月,云南昭通回族首领锁朝升、马士俊等袭陷威宁州城,知州张炳坤逃遁。 14、光绪十七年(1891年),岁饥。 15、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威宁州水灾:“大雨,自五月起至十月止,五谷不登。 16、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威宁州大饥:“掘蕨尽,食松根。” 17、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基都教循道公会和内地会分别在石门坎、葛布建立。 28、民国二年(1913年),改威宁州为威宁县(一等县),下辖十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