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威尔德
释义

亨利·凡·德·威尔德(Henry van de Velde,1863-1957年),比利时建筑师和设计师。他赞成建筑设计应反映并利于其用途的实用主义。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他是著名的“新艺术”风格的领袖。新艺术风格运动运用木质,金属和石质的植物形态的韵律和自然线条代替古典和哥特式建筑物的历史形态。后来,威尔德逐步认识到机械设计将形成一种风格并将主宰20世纪的文化模式。

中文名:亨利·凡·德·威尔德

外文名:Henry van de Velde

国籍:比利时

出生地:比利时

出生日期:1863年

逝世日期:1957年

职业:建筑师,设计师

主要成就:Nouveau 风格的画像

个人简介:

亨利·凡·德·威尔德(Henry van de Velde,1863-1957年)是比利时早期设计运动的核心人物与领导者,杰出的建筑师、设计教育家,1890年他为结婚选购家具时,感到市场的所有用品都“形态虚伪”,从而开始自己动手设计大部分用品,这使他立志毕生从事设计活动和设计改革,被人称为欧洲大陆的莫里斯,“新艺术”运动的核心人物之一,明确提出了功能第一的设计原则,奠定了现代设计理论的基础。

他曾在安特卫普和巴黎学画。1884年他到巴黎,那里他成为了记号使用者和印象派画家(油漆工)的圆圈的一个部分。回到比利时,他发展了他在巴黎中采用的思想,但是,在布鲁赛尔,他决定放弃画(油漆),从而集中精力于应用的艺术和建筑学。

1890年结束时,他变为著名的设计者和建筑者。导引他的Tropon告示委员会在德国印刷品出版商和 Meier - Graefe批评家的友谊,献下他的一个和艺术 Nouveau 风格的画像。

1891年起他在莫里斯影响下转向建筑设计。他在布鲁塞尔的于克勒设计自己的住宅时,为寻求"非装饰形式"提出装饰必须是新颖的,不能沿袭历史,还要合乎理性地运用材料,“合理”地应用装饰以表明物品的特色与目的。

1897年,他在德国慕尼黑和德勒斯登两地与人合办"工业艺术装饰营造工场",依靠艺术家与手工艺人的合作,开展设计制作。1900年他应邀任威玛大公爵的顾问。

1902年,威尔德被召到魏玛,举办了一个“私人工艺美术讲习班”。这个讲习班“通过进行设计、制作模型、样本之类的手段,想工匠和工业家们提供艺术灵感”,“让艺术家、工匠与工业家进行合作的梦想……比德意志制造业同盟早六年,比包豪斯则早了十几年”。

1906年起,他创办了威玛市立工艺学校(包浩斯的前身)。

1907年,他和其他制造商、建筑家和工艺家一起创立了德意志制造联盟(Deutscher Werkbund),即DWB。开展了一系列的设计实践活动,出版设计年鉴,开展设计活动,参与企业设计,举办设计展览,并把工业革命和民主革命所改变的社会当作不可避免的现实来客观接受,并利用机械技术开发满足需要的设计品。

主要艺术思想:

他认为设计应以审美性、性感性为存在的目的,应鼓励独立设计中的自由和创造性的艺术表现。在1914年的DWB年会上,穆特修斯极力强调产品的标准化,主张“DWB的一切活动都应朝着标准化来进行”,而亨利&S226;凡德&S226;威尔德则认为艺术家本质上是个人主义者,不可能用标准化来抑制他们的创造性,若只考虑销售就不会有优良品质的制作。

这两种观念典型的代表了工业化发展期人们对现代设计的认识。当然,随着工业的发展,穆特修斯的观点大获全胜,标准化已成为今日工业产品设计的准则。作为新艺术运动时期的代表人物,他抛弃了威廉·莫里斯要求回到手工制品和中世纪村社生活方式的倒退观点,认为机器对设计师和工程师是有用的工具,明确提出了功能第一的设计原则,奠定了现代设计理论的基础。他不仅希望标准化的机器产品能为人们带来美感享受,还希望充分挖掘其美化人类生活的潜力。他预言工程师会成为“新建筑的创造者”。

在其他方面,这位比利时大师仍然忠实于英国理论。对时髦的、常常是轻浮的新艺术风格,他尊重其功能需要,这样做非常有远见,显示了他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他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创立了魏玛工艺与实用美术学校,也就是包豪斯的前身。

威尔德提倡艺术家从事产品设计。其主要成就体现在家具与室内设计方面,主要贡献在于继承了英国“艺术手工艺运动”。作为1900年前后以法国和比利时等国为中心的新艺术运动时期的代表人物,威尔德一改从拉斯金和莫里斯那里延续下来的对机器大批两生产的反感,明确提出了功能第一的设计原则,奠定了现代设计理论的基础。但其局限在于否定了工业革命和机器生产的进步性,错误地认为工业产品必然是丑陋的。

他赞成建筑设计应反映并利于其用途的实用主义。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他是著名的“新艺术”风格的领袖。新艺术风格运动运用木质,金属和石质的植物形态的韵律和自然线条代替古典和哥特式建筑物的历史形态。后来,威尔德逐步认识到机械设计将形成一种风格并将主宰20世纪的文化模式。

亨利·凡·德·威尔德是比利时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最为杰出的设计家与设计理论家,无论是他把设计理论推向对机械的承认,还是他的设计实践,都使他成为现代工业设计史上的重要人物,其影响远远超出了他在比利时本国的活动范围。

比利时的设计运动早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已初露头角,1881年奥克塔夫·毛斯主办进步刊物《现代艺术》,在他的组织下,一批有志于绘画与设计改革的设计家组成一个"二十人小组",1888年凡·德·威尔德被推举为领袖,从此,这个小组转向设计、实用美术方向,1894年小组改名为"自由美学社",成为比利时新艺术运动的骨干。

威尔德主要从事家具与室内设计,与法国新艺术运动风格比较,他的家具更讲究功能性,虽以卷曲线为主,但繁琐雕饰较少。威尔德出身画家,后来也当过建筑师,1890年他为结婚选购家具时,感到市场的所有用品都"形态虚伪",从而开始自己动手设计大部分用品,这使他立志毕生从事设计活动和设计改革,在这一点上,他和威廉·莫里斯颇为相似。

威尔德的设计思想在当时是相当先进的。早在十九世纪末,他就曾经指出"技术是产生新文化的重要因素","根据理性结构原理所创造出来的完全实用的设计,才是实现美的第一要素,同时也才能取得美的本质",他提出了技术第一性的烟泽,并在产品设计中对技术加以肯定。1902年至1903年间,威尔德广泛地进行学术报告活动,并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从建筑革命入手,设计产品设计,传播新的设计思想,主张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反对纯艺术。

设计理论:

在众多新艺术运动代表人物中,威尔德的设计思想在当时是相当先进的,早在十九世纪末,威尔德首先支持新技术。他曾经说:技术是产生新文化的重要因素,根据理性结构原理所创造出来的完全实用才能够真正实现美的第一要素,同时才能取得美的本质。提出了功能第一的原则,并在产品设计中对技术加以肯定。1902年至1903年间,威尔德广泛地进行学术报告活动,并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从建筑革命入手,涉及产品设计,传播新的设计思想,主张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反对纯艺术,是比利时现代设计的奠基人,也是世界现代运动的先驱。

威尔德曾是二十人小组的领袖(后改名为自由美学社),他们的设计风格同法国的新艺术运动风格很相似:主张艺术与技术结合;采用自然主义装饰,特别是花草枝蔓;受日本的传统设计影响很大。威尔德的产品设计结构合理,材料运用严格准确,工作程序明确清晰三个设计原则对后来的现代主义影响很大。

1906年他考虑到设计改革应从教育着手,于是前往德国魏玛,被魏玛大公任命为艺术顾问,在他的倡导下,终于在1908年把魏玛市立美术学校改建成市立工艺学校,这个学校成为战后包豪斯设计学院的直接前身。

威尔德到魏玛之后,思想有进一步的发展,他认为,如果机械能运用适当,可以引发设计与建筑的革命。应该做到“产品设计结构合理,材料运用严格准确,工作程序明确清楚”,以这三点作为设计的最高准则,达到“工艺与艺术的结合”,在这一点上,他已经突破了新艺术运动只追求产品形式的改变,不管产品的功能性的局限,一定程度上奠定了现代主义设计的思想,推进了现代设计理论的发展,对德国设计影响深远。

亨利·凡·德·威尔德 - 影响:

威尔德一度成为德国新艺术运动的领袖,并且是德意志制造联盟(Deutscher Werkbund)创始人之一。尽管他曾声称,他所有工艺和装饰作品的特点都来自一个唯一的源泉,即“理性”。但另一方面又坚持设计师在艺术上的个性,反对标准化给设计带来的限制,在1914年德意志制造联盟的年会上抵制穆特休斯的标准化主张。这场争论事实上代表了一个世纪以来德国设计美学争论的焦点。最后穆特休斯不得不屈服,这也说明了他在德国设计界的影响力。威尔德的理论与实践,对比利时、德国乃至欧洲的现代设计的发展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建筑成就:

作为比利时建筑师、设计教育家,他在德国活动比在本国更有影响,并一度成为德国新艺术运动的领袖,德意志制造联盟创始人之一,是“新艺术”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并在建筑上取得不小的成就。

个人做品:

1986, L'Art Nouveau Shop (interiors), Paris.

1896, Van de Velde House, Aanderaey, Brussels.

1898, Keller und Reiner Art Gallery (interiors),Berlin

1901, Folkwang Museum (interiors; now the Karl Ernst Osthaus Museum), Hagen, Germany

1903, Kessler House (remodeling); 1904, Kunstgewerbeschule; Weimar, Germany.

1906, Osthaus House, Hagen, Germany

1906, Saxon School of Arts and Crafts; 1912, Durkheim House; Weimar, Germany.

1914, Werkbund Exhibition Theater, Cologne Germany.

1921, Van de velde House, Wassenaar, Netherlands.

1927, Van de velde House, Tervueren, Belgium.

1930, Wolfers House, Brussels.

1937, Belgian Pavilion (with I. Eggeriey), World's Fair, Paris.

1939, Belgian Pavilion (with Victor Bourgeois),World's Fair, New York.

1939, Library, University of Ghent, Belgium.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