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妄想阵发 |
释义 | 妄想阵发(delusionalparoxysm)又称急性妄想发作(acutedelusionalepisodes)、发作性朦胧状态、急性幻觉性精神病、急性偏执狂等,在WHO的ICD-10中归属于“伴有精神分裂症症状的急性多形性精神病性障碍”一类中,是一种常突然起病,症状在一周内达到高峰,以一过性妄想为主要临床表现,同时也伴有情感和行为异常的精神障碍。患者多为青壮年,50岁以上者罕见,不发生于儿童 病因迄今仍不知道妄想阵发真正的病因。有人认为,患者存在气质上的脆弱特点,或归因于意识领域的缺损。患者因人格异常和幻想性的假设等而形成各种被颠倒的、恐惧的或苦恼的外界事件或自身。妄想情节是随意识缺损而形成的。妄想阵发在发病前一般无明显的诱发因素。部分患者可在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影响下或身心过分疲劳的情况下发病,有的则找不到任何明显的诱因。 临床表现(一)妄想体验:常骤然发生,并迅速充分发展而成为特殊的临床相。妄想内容的多样性,甚至集多种妄想为一身,是妄想阵发的一个重要特征,包括被害、夸大、关系、被控制、宗教、性别更易或神秘妄想等均可出现。在一段时期内,在多种妄想中有一主题,但有时则彼此混杂出现或彼此变动更替。不论何种内容或性质的妄想,形成均非常迅速,甚至出乎患者本人意料。 各种各样多变的发作性妄想是另一重要特征,妄想内容荒谬离奇,结构松散,持续时间不长,矛盾而幼稚,有的充满了幻想色彩,也有的却富有诗情画意。 妄想内容的多样性、多变性的特征同时也表现在妄想基础之上产生的幻觉内容上。各种幻觉的内容特别丰富、生动,尤其是幻听。患者往往被生动的幻觉所吸引,常沉溺于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之中。各种想像性构思或错觉等也可伴随出现。 (二)意识障碍:患者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极为独特的妄想性催眠状态,不专心、失神、冷漠、沉思或呈倾听状态。患者在单身独处时,好像沉溺在生动的妄想、幻觉的情境中。仅从当时的外表观察,患者的神态似乎是清晰的,接触良好,定向完整,对日常生活的适应能力完整无缺,语言表达同样也是流畅清楚的。但实际上,患者此时处于一源于有丰富想像力的幻想性催眠状态,意识障碍的程度是轻微的。临床症状一旦获得缓解,患者感到好像从一场噩梦中或是从不可想像的迷惑中突然清醒。 (三)情感障碍:骤然出现的妄想实际上也反映了患者的剧烈的情感体验,因此所有患者均有明显的情感障碍。有的患者出现异常兴奋激动或类似躁狂症样的表现;有的情绪低落、拒食甚至有自杀观念;有的烦躁不安,有濒死样感觉。上述情感障碍的变化可混合交杂,也可交替出现。情感的起伏波动是妄想阵发的临床特点。 (四)行为障碍:患者可出现与妄想或情感障碍有关的行为异常,表现为活动增加,大声吵闹,也可表现为寡言少语甚至缄默。 妄想阵发的临床症状具有反复的倾向。突然发生,突然彻底缓解,入睡前病情加重为其特点。 诊断(一)急性起病,多在一周内症状达到高峰,发病无预兆,以突发性妄想为主要症状; (二)妄想内容多样化且不固定及有浓厚的妄想体验; (三)妄想一旦出现,患者即全部接受; (四)在妄想的背景下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但持续短暂,非主要症状; (五)入睡前精神症状加重; (六)意识障碍程度极其轻微,不易被觉察; (七)病程短于3个月。 鉴别诊断(一)急性应激障碍:急性应激障碍发病急,可有一过性妄想体验,预后良好。患者在病前有剧烈的或持久的不良社会心理因素存在。妄想内容与心理创伤体验密切相关而甚少变化,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在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消除后,病情即可获得改善。 (二)周期性精神病:周期性精神病好发生于女性,多在青春发育期起病。精神症状呈周期性发作,发作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每次发作的症状几乎完全一致(复写症状)。临床表现以情感障碍、意识障碍和行为障碍为主,但并无占优势的症状。整个病程历时约1~2周后自行缓解,无残留症状。 (三)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临床表现以分裂样症状和情感症状为主,两类症状同时存在,同样明显,常急性发病,缓解期精神状态良好,一般无残留症状。虽多次反复发病,但人格缺损仍不明显。 (四)躁狂症:躁狂症有明显的情感高潮、兴奋多语、澎湃飘忽的思维,与环境主动接触,知、情、意三者与环境相协调,妄想幻觉极为少见等均与妄想阵发有显著不同。 (五)抑郁症:起病多缓慢,存在明显的情感低落、思维迟缓、言行减少、精神活动全面受到抑制,最突出的症状源自患者的发自肺腑的内心的巨大痛苦,妄想少见且内容单调。 (六)分裂样精神障碍:分裂样精神障碍可急性发病,临床表现以精神分裂症症状为主,知、情、意.三者互不协调,病程一般较长,往往超过6个月。 治疗(一)药物治疗:对于妄想阵发的患者,应首先考虑使用副作用少的抗精神病药物,剂量也不宜过大,维持期用量递减,时间也不宜过长。如存在明显的抑郁或焦虑症状,可考虑使用抗抑郁药或抗焦虑药,剂量也不宜过大,使用时间也不宜太长,控制症状后即可停药。如有明显的兴奋、冲动,为控制病情,必要时可予以抗精神药物(如氯丙嗪)肌注或静脉内给药,症状一旦缓解,即改用口服药。 (二)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可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和预防复发。针对妄想体验,利用药物,在半催眠状态下进行心理治疗,可很好地纠正患者的妄想体验。 (三)抽搐治疗:在抗精神病药物不能较好地控制急性症状时可考虑合并使用。一般在治疗三次左右时即可收到良好效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