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网蝽科
释义

网蝽科(Tingidae,lace bugs)是节肢动物门、有颚亚门、六足总纲、昆虫纲、有翅亚纲、半翅目的一科,是前胸和前翅全部密布网状小室的小型陆生蝽类昆虫。通称为网蝽。

简介

网蝽科(Tingidae,lace bugs)是节肢动物门、有颚亚门、六足总纲、昆虫纲、有翅亚纲、半翅目的一科,是前胸和前翅全部密布网状小室的小型陆生蝽类昆虫。通称为网蝽。名称出自拉丁文Tingj,为古代摩洛哥的一个村庄的名字Tangicir ,即现在的摩洛哥港市。日本人称为军配虫,以往中国昆虫学书籍中亦有采用此名者。世界性分布,已知1800余种,中国已知约150种。该科共分为3个亚科,中国种类分属于其中2个亚科:长头网蝽亚科(Cant acaderinae)和网蝽亚科(Tingnae),前者种类较少。 名称出自拉丁文Tingj,为古代摩洛哥的一个村庄的名字Tangicir ,即现在的摩洛哥港市。日本人称为军配虫,以往中国昆虫学书籍中亦有采用此名者。

该科共分为3个亚科,中国种类分属于其中2个亚科:长头网蝽亚科(Cant acaderinae)和网蝽亚科(Tingnae),前者种类较少。

世界性分布,已知1800余种,中国已知约150种,是经济上重要而且常见的一类害虫。

形态特征

小型,体长多在5毫米以下,因前翅扩张而体形外观扁薄。头平伸,有时可具若干长刺。触角4节,以第3节最长,其余各节均甚短。小颊常很发达,可在喙前相连接,小颊上亦具网状小室。喙4节。无单眼。头顶、前胸背板及前翅具网状花纹,颜色由白、黄至褐色不等,但无鲜艳的色彩。前胸背板遍布网状小室,中部具1~5条纵脊;两侧常呈叶状扩展,可十分发达而成翅状;后端成三角形向后伸出,将小盾片完全遮盖;前胸背板中央常向上突出成一罩状构造,向前延伸遮盖头部,向后延长覆盖中胸小盾片,两侧多扩展成侧背板。前翅质地均一,不分成革质与膜质两部分。足正常,跗节2节、无中垫。爪片发达,爪片接合缝长大,爪片以外的部分可划分为一些界限明显的次生性区域。腹部短小,腹面不具毛点。雄虫抱器及生殖囊均为两侧对称。雌虫产卵器针状。

卵多数产于寄主植物组织内,香蕉形或长椭圆形。一端具有卵盖,卵盖四周常有发达的领圈状构造(领状缘),有时可甚长。若虫体表常具各式突起或棘刺,腹部第3~4及第4~5节节间各具臭腺开口。

生活习性

网蝽科昆虫全部为植食性,均生活于寄生植物上。寄主包括草本和木本植物,在树木上为害的网蝽种类很多。喜在叶背栖息、取食,少数种类有栖息在树干的树皮缝隙中者。常有群集习性,一张叶片反面可见大量若虫聚集,但一群中的成虫数目往往不多。若虫活动迟缓,成虫则较活泼,但一般情况下亦甚少飞翔。叶片于刺吸处出现黄白色点斑,数量大时可导致枯萎,为害状与叶蝉相似。此虫的排泄物成黑褐色液滴状,在若虫密集之处,叶片反面常被这种排泄物严重沾污。少数种类尚可形成虫瘿,若虫在瘿内生活。若虫暗黑色,体侧有刺突,与成虫形状相差甚大。

危害

该科昆虫是经济上重要而且常见的一类害虫。网蝽科中有许多种类是树木、果树和经济作物的害虫,较重要的有:膜肩网蝽和小板网蝽为害杨树,角菱背网蝽为害泡桐,茶脊冠网蝽为害茶树,樟脊冠网蝽为害樟树,梨冠网蝽(Stephanitis nashi Esaki et Takeya)为害梨和桃、苹果等其他蔷薇科果树,香蕉冠网蝽为害香蕉。

防治方法

1、营造混交林,加强抚育管理,对郁闭度过大的林分进行间伐,促进林木生长,抑制害虫发生。

2 、清除树下枯枝落叶烧毁或深翻土地,消灭八角肩网蝽的越冬卵和其他网蜥的越冬成虫。对受角菱背网蜷、膜肩网蝽和小板网虫蝽危害的寄主还要进行冬季树干涂白。

3、保护利用各种天敌,发挥自然控制的能力。饲养释放军配盲蝽防治茶脊冠网蝽,当茶树上百叶有网蛤100头时,释放益害比为1:52;百叶有300头时,益害比为1:24为适宜。

4、用75%辛硫磷乳油、50%杀螟松乳油、90%敌百虫晶体、50%敌敌畏乳油、50%马拉硫磷乳油、40%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或25%乐果超低容量制剂对中龄树进行超低容量喷雾,毒杀若虫和成虫。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9:3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