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网络江湖三十六计 |
释义 | 本书将互联网史上的经典商战提炼成三十六种计策。每个计策都包括一副漫画、一段故事、和一个评论。囊括了阿里巴巴、新浪、百度等20余家主流互联网公司所借以壮大成名的关键战役。 目录(貌合神离 围魏救赵 狐假虎威 以逸待劳 趁火打劫 处变不惊 无中生有 守正出奇 坐山观虎 卧薪尝胆 舍车保帅 顺势而为 敲山震虎 借尸还魂 剩者为王 欲擒故纵 抛砖引玉 擒贼擒王 釜底抽薪 混水摸鱼 左右逢源 关门捉贼 远交近攻 假途伐虢 偷梁换柱 杀鸡儆猴 假痴不癫 上屋抽梯 树上开花 反客为主 攻心为上 合纵连横 反问计 自残惑敌 环环相扣 走为上 事后反省) 介绍书名:网络江湖三十六计 顾问:张云帆 执笔.策划:程苓峰 第二执笔:王晶 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 定价:40.00 简介发展仅10余年的中国互联网业毫无疑问已经跻身中国商业的主流。在模式创新、市场规模、对传统商业的影响、以及国际接轨程度四方面,都是如此。 从三大门户在2000年登陆纳斯达克开始,迄今有30多家中国互联网公司海外上市,为各行业之最。网络广告、搜索引擎、网络游戏、电子商务等创新的商业模式的直接市场规模已达数千亿。其中网络游戏已经超过电影、电视、音乐,成为中国市场规模最大的娱乐产业。网络业先后孕育了丁磊和陈天桥两位中国首富,以及张朝阳、李彦宏、马化腾等10多位排名中国前100的新贵富豪。 而真实的互联网,当然会比这些干瘪的数字精彩太多。 此前,还没有一本系统梳理中国互联网业商战历史、揭露互联网业江湖恩怨的图书。2009年6月,填补这一空白的《网络江湖三十六计》正式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 其中案例包括《围魏救赵:先发制人马云击eBay》,《假痴不颠:兵不厌诈丁磊谋局》,《浑水摸鱼:史玉柱趁乱起兵》,《合纵连横:陈天桥空手成霸业》,《借尸还魂:天翻地覆周氏复出》,《卧薪尝胆:先抑后扬百度坐大》,《关门捉贼:悍朱骏登顶断来路》,《攻心为上:张朝阳千金买牛》,《反间计:怒雷军策反徐波》,《趁火打劫:池宇峰追命久游》,《以逸待劳:陈彤骄兵》,等等。 这36个案例都有相应的评论。对丁磊、陈天桥、马云等十余位江湖大佬的个性特点和行事风格都做了定位和诠释,力求一针见血。有如《玄马云》,《不动如山马化腾》,《丁磊活千年》,《周鸿祎:战争之王》,《隐忍李彦宏》,《陈天桥:规则制定者》,《代言人张朝阳》,《谨慎看待史玉柱》,《活化石雷军》,等等。 此外,本书还对互联网特有的商业逻辑及其所打破的传统观念做了梳理。有如《互联网是输血管》,《互联网上莫谈“封杀”》,《最大的商业价值来自给人自由》,《钱太多,是中国互联网一道坎》,《向毛主席学习斗争法则》,《人人都是贝克汉姆》,《柔道战略》等等。 本书写作方式力图以浅显、生动的语言做深度剖析。对于网络业的圈内人士,可以抛却个人好恶,只从商战角度以及历史高度去重新审视战例。对于圈外人士,也可顺着中国人所熟悉的古三十六计的思路,对互联网业及其江湖恩怨有系统的了解。 作者简介本书的创作班底有三位。 顾问张云帆是互联网资深人士。他是中国第一款博客产品“网易部落”的主策划,也是流量最大的中文游戏资讯网站多玩游戏的联合创始人。2008年获得数千万投资二次创业,建立游戏门户。张云帆在业内人脉丰厚。 策划和执笔程苓峰是中国媒体业的新锐人物。他是“80后”概念的制造者。06年以一篇《生于80年代》引爆潮流,引发央视新闻联播等上千家中外媒体在随后三年时间里持续跟进报道。“80后”成为近年来最深入人心的商业及社会学概念之一。 程苓峰先后担任《中国企业家》杂志主笔,网易科技频道主编,并作为资讯产品总监参与一家社交网站的创建。也是博客联盟云科技和《创业家》杂志的发起人之一。程苓峰2000年获得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学士,后获得全额奖学金留学三年,获得新加坡国立大学战略管理硕士。 第二执笔王晶是《21世纪经济报道》资深记者。王晶从1998年进入网络圈,2000年后连续参与创办两家网站。一直关注新商业模式,研究新创公司成长。 从6月10日起,《网络江湖三十六计》在当当网以及全国各大书店有售。 目录貌合神离案例:瞒Google百度自谋上市 评论:隐忍李彦宏 围魏救赵案例:先发制人马云击eBay 评论:你的敌人究竟是谁 狐假虎威案例:央视入局重挫百度 评论:兔死狐悲,莫引狼入室 以逸待劳案例:陈彤骄兵 评论:谁逼疯了书生? 趁火打劫案例:池宇峰追命久游 评论:“虚竹”池宇峰 处变不惊案例:张朝阳押宝网游超新浪 评论:重生者强 无中生有案例:霸腾讯受困谣传 评论:互联网是输血管 守正出奇案例:君子豹变周鸿袆 评论:柔道战略 坐山观虎案例:马周恶战,Google渔利 评论:你敢收购吗? 卧薪尝胆案例:先抑后扬百度坐大 评论:以快打慢,还是以大吃小 舍车保帅案例:雷军断臂 评论:活化石雷军 顺势而为案例:水到渠成阿里进阶 评论:最大的商业价值来自给人自由 敲山震虎案例:池宇峰隔山打牛退王峰 评论:钱太多,是中国互联网一道坎 借尸还魂案例:天翻地覆周氏复出 评论:周鸿袆:战争之王 剩者为王案例:丁磊坚守成大业 评论:专制好还是制衡好? 欲擒故纵案例:霸王用计兔死狗烹 评论:互联网也玩“国粹” 抛砖引玉案例:广告大战淘宝戏耍eBay 评论:互联网上莫谈“封杀” 擒贼擒王案例:任正非点杀港湾 评论:VC+前高管=魔鬼 釜底抽薪案例:陈天桥背水一战 评论:新海派崛起 混水摸鱼案例:史玉柱趁乱起兵 评论:谨慎看待史玉柱 左右逢源案例:巧丁磊再造网易 评论:人人都恨华尔街 关门捉贼案例:悍朱骏登顶断来路 评论:朱骏:刀尖舔血 远交近攻案例:马云迎雅虎退eBay 评论:玄马云 假途伐虢案例:卡巴斯基对撼360 评论:商业成就人性 偷梁换柱案例:老马驭虎 评论:向曹国伟同学致敬 杀鸡儆猴案例:周鸿袆指桑骂槐 评论:谢文走了,曹国伟硬了,张朝阳笑了 假痴不癫案例:兵不厌诈丁磊谋局 评论:丁磊活千年 上屋抽梯案例:百度牧羊 评论:越笨越堕落 树上开花案例:Google Inside和QQ Inside 评论:马化腾:不动如山 反客为主案例:陈天桥一剑封喉 评论:盛大的联想之路 攻心为上案例:张朝阳千金买牛 评论:代言人张朝阳 合纵连横案例:陈天桥空手塑传奇 评论:陈天桥:规则制定者 反问计案例:怒雷军策反徐波 评论:向毛主席学习斗争法则 自残惑敌案例:淘宝免费破局 评论:人人都是贝克汉姆 环环相扣案例:谋略之王一周一马 评论:年龄是个大问题 走为上案例:雷军功成退泥潭 评论:高管们,创业吧! 事后反省还有另一种英雄 节选不动如山马化腾马化腾这个人,公众面目很不清晰,他极少向外界强烈地传递过什么精神,宣讲过什么世界观和方法论。他很少发脾气,性格和谐而不偏激。说实话,如果你不认识其他的互联网老板,你就不可能对这小马有清晰地认识。只有在对比当中,他的个性才会凸显出来。 好吧,那就先说说其他人,为小马哥的出场铺垫一下。 在中国互联网大佬里,让人印象深刻的有陈天桥。因为跟他面谈,能学到很多。陈天桥会滔滔不绝地讲解逻辑,勾勒宏图,其中附带着强烈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直到你心悦诚服,点头为止。见了四五回,我的智商被他硬生生拔高了20%。信不信由你。 不是每个老板都这样。 打个比方。采访老板是一场对垒,你抛砖,老板来应对,楚河汉界在中间,相互攻防。中国互联网里,有四个人风格尤其明显,自成一派。 陈天桥盛气凌人,你一抛砖,他就铺天盖地地侵略过来,非杀到老巢,把你说服,转变你的思维,否则不罢休。 丁磊则相反,你抛砖,他就往回缩。你问丁磊你为什么这么做,他会反问:那你怎么看。丁磊是团海绵,不吸干你不罢休,为了吸干你,他会诱敌深入,把你拽进他的地盘,周旋。直到你自己晕了,他呵呵一笑:没戏了吧,自己收兵。 马化腾跟他们都不一样。你一抛砖,马化腾给接着,也不反抛过来,就扔在地上。你再抛,他再接,还扔在地上。你问:为什么这么干。小马回答了,一共四点。你说:这么干不对,人家说错了。小马说:哦,那也有道理,不过不适用我的情况,一共四点。马化腾的作风,是维持住楚河汉界。他不过来,你也甭想过去。 陈天桥是要否定你,丁磊是要耗干你,马化腾是要保全你。否定和耗干,在本质上都是对你有需求,保全你,表示人家对你没需求。这就是很多人对小马没有什么印象的原因。 最后一派是马云。马云跟陈天桥一样是讲道理,不过陈天桥的道理实,马云的道理虚。你攻过去,他跳起来,云里雾里,声东击西;你在地上,三两下就被搞晕了。得,攻也没得攻,守也没得守。所以人家叫他“蛊惑者”马云。他说的话你乍听有道理,细琢磨又觉得太玄,不大靠谱,这就达到目的了。马云不是自称“风清扬”吗?一飘逸起来,没几个人看得清。 某种程度上,陈天桥跟马云是一派,天生领袖。气势大,说服力强。他俩都不懂技术,做战略一流。丁磊跟马化腾是一派,技术出身,工程师思维,亲自过问细节,靠产品做大。属于沉潜型领袖。 所以在对话风格上,陈天桥地面进攻,马云空中打击。丁磊退,马化腾守。 都是做产品,但马化腾的业绩比丁磊高一筹。马化腾做了个QQ,然后不断衍生,最后成了一个大舰队,但以QQ为核心。列队齐整,攻防有度。丁磊做了个邮箱,衍生了门户、相册、博客;又做了个游戏和搜索,整合尚未到位。 都是布局战略,但马云比陈天桥更早收效。马云做电子商务,B2B、C2C、电子支付、搜索、软件,挨个来,号称达摩五指,前三指都成了老大。陈天桥做互动传媒,盒子陷僵局、收新浪未成,目前借资本整合游戏研发,接盛大文学整合内容原创。链条对接也算紧锣密鼓,且拭目以待。 互联网里,陈天桥让人喜欢,马化腾受人敬畏。 喜欢陈天桥,因为他迅速,大气,谋略,超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敬重马化腾,因为他厚重,谨慎,务实,入微。是一台精密的机器。 盛大做过“盒子”,互联网里咱没见过比这更宏伟的企图。盛大“买过”新浪,互联网里再也没有这么野蛮的交易。盛大收购和投资的公司不下二三十家,剩下的互联网公司加起来也没这么好胃口。盛大还要搞文学,用互联网去整合传统行业。陈天桥让人兴奋,让人意外,令人心情起伏。 腾讯什么都不是第一个做,但善于后发先至。锁定用户、满足需求、步步为营,这是腾讯秉承并恪守的朴素智慧。腾讯一个季度收入3.6亿美金,利润1.7亿美金,比第二名都要高出一倍多。用产品说话,用数字说话,用业绩说话。马化腾让人服气,令人放心。 江湖上,陈天桥和马化腾被誉为中国互联网的两级。陈天桥“疾如风、侵略如火”,马化腾“徐如林,不动如山”。 忽然想起清末的愤青诗人龚自珍在歇斯底里中喊出的那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看看,老天爷降给互联网的人才是何等的不拘一格。 百度bai du貌合神离 卖个破绽给对手,让他尝到甜头,自认为可安枕无忧,往往就松懈大意。于是,自己蓄力并反击的机会就来了。诱敌就是“貌合”,暗地发力就是“神离”。 其实貌合神离的精髓就是一句话:兵不厌诈。无论从古战场里冲杀出来的古三十六计,还是从现代商战中生发出来的新三十六计,不管其套路有多少变化,都可以这四个字为精髓。 所谓兵不厌诈,就是表面上是一回事,实际上是另一回事。你骗我,我也骗你,你知道我在骗你,我也知道你想骗我。但谁能骗过对手,取决于诈术之高低,也就是“境界”。比如口蜜腹剑、声东击西、君子豹变、偷梁换柱、杀鸡儆猴,等等。都是在以假象迷惑对手之后,出其不意而取胜。 我做出某种表态,或者笑脸相迎,或者歃血为盟。但暗地里有自己的算盘,等时机成熟,当然反目为仇,刀兵相见。如果你出于我的表态而放松警惕,甚至养虎为患,那就是不智。 对于面临强大对手的小企业来讲,能够在对手不重视不打压的情况下快速壮大的“时间窗口”是非常有限的,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这个时候小企业一般都会假意逢迎,但暗地备战。瞒Google百度自谋上市 在2005年以前,美国网络巨头要打进中国,都尝试同一个套路:联合一家本土公司,而不是单打独斗。雅虎、亚马逊、eBay、Coogle,四大天王都这么干。 “联合”的方式主要是两个,或者整个收购,或者注资入股。若整个收购,则全部控制,不留余地。而注资人股就不简单。到底谁占多数?谁说了算?是一家人还是两家人?扯不清楚。 所以,老外财雄势大,一上来一般就谈收购。就算入股也只是试探,后来无非两个结果:要么增资,彻底收购;要么退资,反目成仇,战场上再见。 中国的本土公司,比起四大天王小了不止一个量级。要么乖乖被收购,拿笔卖身钱回家养老;要么血拼大鳄,咬紧牙关死扛。没有中间道路可走。而选择被收购的,是常态。 但收购这种常态,从来都是悲剧。雅虎并购3721后,双方风格相悖,整合失败,最后转手卖给阿里巴巴。eBay收易趣后,被淘宝打得无还手之力。亚马逊收卓越后,被当当反超,至今还是老二。并且,3721、易趣、卓越这些曾经响当当的本土品牌,要么被弱化,要么被雪藏、消失。 相比之下,唯一接受美国巨头注资后还能全身而退、独善其身的,仅有李彦宏的百度。2004年6月,Google注资百度,一年之后,百度崛起为市场第一,Google在百度上市后套现退出。这也是中国互联网上第一次先人后退的案例。 百度之所以能不重蹈3721们的悲剧,不外乎四个词:放低身段,拖延时间,暗自发力,悄然崛起。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低眉顺眼 中国的搜索市场在2003年12月一下变得不可捉摸起来。之前有相互独立的四股力量互相混战:GooSe、雅虎、百度、3721。不过当这个月3721卖给雅虎、二者合二为一之后,形势骤变。并购后的雅虎中国显得从未有过的强大,它有着雅虎的品牌和技术,以及一支周鸿袆领导的本土团队。 当时,周鸿袆眼中真正强大的敌人只有Google,百度已经不被作为主要对手。 这个时候,百度和GooSe如何应对?合作抗敌,是一个比较自然的想法。 总之,不到半年,2004年6月,在百度新一轮l470万美元的融资中,Google出了正好三分之一,499万美元,成为百度的股东。据称,Google拥有2.6%的股份。 这在当时是一个大新闻。几乎每个业内人士听到“Google注资百度”这句话时,都会下意识地得出这样的判断:GooSe收购了百度。 原因无外乎两点:第一,四大天王到中国来,一律会收购,符合历史惯例。第二,雅虎收购3721,为了与这一对选手有势均力敌的对抗,Google与百度整合就自然而然,甚至也是在所难免。 至于Google只占有2.6%的股份,一般人都会推断这只是前奏,时机一旦成熟,一定会整体收购。换句话说百度是Google的了。百度/Google军团,将和3721/雅虎军团捉对厮杀。这2.6%的股份,被业内人称为“定海神针”,表示Google的红旗插上了百度的阵地,以后的发展,尽在掌握。 在2003年和2004年,百度收入分别是600万美元和l300万美元,Google则分别超过14亿美元和31亿美元。在中国的搜索市场,Google当时以34%的份额占据第一。所以Google相对于百度的强势毋庸置疑。当时,所有人都认为Google在这一注资中占据着主动,‘接下来,是否全资收购,Google一举手就能搞定。 体现美国资本市场看法的《华尔街13报》在报道里这样判断:“这项投资意味着,Google可能考虑在增长最快的一些市场中联合或者收购竞争对手。” 而反过来,这2.6%的股份对百度也意义非凡。这使得百度的血管里流淌着Google的血液。现在百度可以向全世界宣布:Google在中国投资了我,我就是中国的Google。用投资界的专业术语说就是:Google为百度背书。而在此前,百度只是中国的数家搜索引擎“之一”。 如此相得益彰的合作,可以说得上“貌合”。看起来,的确如此。 就是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下,2004年Google忙于在纳斯达克上市,在中国市场没有新动作。雅虎在2004年就把服务器全部搬到了中国,被视为本土化的一个大举措。但Google并没有跟进。雅虎在周鸿袆带领下,在2004年推出包括独立搜索门户这样的一连串举措,Google没有反应。甚至,Google在中国一直没有正式办事处,更谈不上什么领军人物了。 关注Google的人都认为这很好解释:Google既然有了百度,就不需要这样做了。但在当时很多人都忽略掉这样一个事实,李彦宏在接受Google入股时低声说过一句话:“我们打算保持独立。” 这句话意思很明显:百度不想被Google收购。不过这句话确实没有引起太多人注意。如日中天的Google很强大,而百度弱小而低调,李彦宏的话被当做是一种“政治性”表态。除了低调的表态,百度正在快马加鞭。而这才是百度“神”之所在。 逆转乾坤 就在2004年初到2005年百度上市这一段时间,发生了两个显著变化。 第一,百度推出了其历史上最成功的产品之一:贴吧。正式拉开“搜索社区化”的大序幕。之后相继提供MP3、图片、视频、地图等服务,并不断丰富着包含贴吧、知道、百科、空间等产品的“搜索社区”。 百度也做出了其历史上最大一次并购,拿下了当时Alexa全球排名第25位的网址之家ha0123此后半年,百度即超过新浪,成为中文网站流量第一。 第二,百度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开始反超Google,并保持第一。到2005年第一季度,百度把Google远远抛在后面。百度占有45%的份额,第二名Google仅为30%。百度在这一季度取得520万美元的收入,与2003年整年收入持平,同比增长高达147%。 第一件事,象征着百度开始由Google不折不扣的模仿者,转变为一个独立的创新者。之前,网页搜索几乎是百度的唯一产品,其算法与Google大同小异。但贴吧是一个大胆的创新,把百度变成中国最有影响力的论坛,并且贡献了仅次于网页搜索之外的最大流量。 第二件事,标志着百度成为中国的Google,确立了遥遥领先的优势。有了这个地位,百度就能从跟随者手里抢到更多客户,其收入就会以比其流量更快的速度上升。事实是,从2005年第二季度开始,百度连续l2个季度营业收入同比翻番。 第三件事,2005年8月,百度在纳斯达克上市。目标发行价27美元,当日收盘于122美元。这成为美国证券历史上IP0首日表现最佳的十大股票之一。 这第三件事,意味着百度彻底独立了! 并且,百度刻意断绝了被Google单方面人股收购的可能。在IP0之前,百度做出一个“牛卡计划”的反收购安排。其招股书披露,为防止可能发生的恶意收购,百度特别将上市后的百度股份分为A类和B类股票,在美国股市新发行股票为A类股票,而所有原始股份为8类股票。每1股B类股票的表决权相当于10股A类股票表决权。 在这一双层股票结构之下,一旦Google或其他机构收购百度的原始股,该股份将立即从B类股转为A类股。这意味着即便Google收购绝大部分原始股,也无法在董事会拥有足够的表决权。 之后,Google卖出了原来持有的2.6%的百度股份,与百度完全分道扬镳。直到此时,大多数业内人士才如梦初醒:原来这2.6%的股份并非“定海神针”,而是百度为自己贴的一张假皮。 亡羊补牢 其实早在2004年入股百度之时,Google的CE0施密特就向李彦宏提出过占有百度l0%的股份,但遭到拒绝。不过,这次拒绝,看来并没有完全打消Google控制百度的盘算,也许施密特还心存侥幸。 于是接下来的一年发生了上述两件事。第一件事,Google除了注资百度之外并没有采取任何本土化举动,既没有推出针对中国网民的网址,也没有在中国成立独立的研发中心或分公司。一句话,Google对中国的局势并没有足够的清醒和重视。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