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网络蝗虫 |
释义 | “网络蝗虫”不是一个贬义词,它是一种现状,一种趋势!通常来说,“网络蝗虫”是一些在网络上没有意识的人,当网络上出现一个热点,他们便会蜂拥而上对其大肆渲染,甚至从而导致网站服务器瘫痪。而他们自己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兴趣在其中。一旦该热点冷却,便会突然间消失。而另一个热点出现,他们又会再次出现。这类人通常以青少年为主。 “网络蝗虫”热衷扫荡什么“网络蝗虫”们多数可不是泛泛之辈,他们或有固定的目标,或有特殊的口味,或有非同常人的眼光,一般网络上的普通人和事他们可看不上眼,更不会光顾,你请他们来“扫荡”都请不来。但只要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追根究源,顺藤摸瓜,吸引“网络蝗虫”出动的诀窍就一个字,热。“网络蝗虫”们对“热”有着天生的敏锐嗅觉和执著偏好。他们热衷“扫荡”的无外乎是以下三种“热”。 “热人”。“热人”即是指炙手可热的人,包括什么网络红人、网络新贵、如日中天的明星、争议人物等等,对这些人,“网络蝗虫”们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们不遗余力地发挥“蝗虫”们大规模袭击的本领,各有各的观点,有的拥护力顶,有的贬低打击,有的摆坛对战。其结果,撇开动机、立场和胜负,就一条,使得“热人”更热,“红人”更红。 “热事”。“热事”即是指热点焦点事件,“网络蝗虫”们可不会放过对任何热点事件的关注,比起小报记者来,“网络蝗虫”们对“热事”的追踪和报道一点也不逊色,猛炒,热炒,添油加醋地炒,炒焦炒糊继续炒,反正一定要把“热事”炒上天,炒爆棚。虽然个人的力量是单薄,但因为“网络蝗虫”们人多势众,他们往往在“热事”的升级和演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时甚至对事件的最终走向和结局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热论”。“热论”即是指热烈争论和议论的话题。在这方面,可让“网络蝗虫”们有英雄用武之地了,他们若见了谁发表了“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言论,一定会不顾一切地赶去,怎么着也要大谈特谈一下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不管正确与否的态度。有的尚嫌不过瘾,还要专门发贴,并声嘶力竭地呼吁其他“蝗虫”们去看,去跟贴,呵,他们也想让自己成为第二个“热论”的中心啊。 “网络蝗虫”横扫网络的招数“网络蝗虫”们横扫网络的招数很多很杂,但扒开“枝枝蔓蔓”后就会发现,其实就以下三种招数。 “捧”。捧,是人的天性。映射到“网络蝗虫”身上,更是被发挥到了极致。他们当中,有的可能是某些明星、红人或者有名人物的铁杆“粉丝”;有的可能是某种论调或观点的捍卫者;有的也许是某一现象的拥趸。反正他们的步调和出招的路数会出奇的相似,就是死心踏地热捧到底,不遗余力地对他们所支持的人或事加以宣扬、推介和煽动,不计得失,不计报酬,甘当一名出色的义务广告宣传员。多数情况下,他们在热捧自己所钟爱对象的同时,还不允许别人道一个“不”字,否则,“网络蝗虫”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他们会立马露出“蝗虫”的狰狞面目,以摧枯拉朽之势对说“不”者进行人身、心理和灵魂三重打击,必欲除之而后快。 “骂”。骂,是“网络蝗虫”们最臭名昭著和最为人诟病的招数,虽然鲁迅他老人家早在很多年前就说过“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这样掷地有声的名言,但这句话的“药效”早已没办法能根治某些“网络蝗虫”们病入膏肓的骂人“瘾症”了,反而“毒副作用”越来越强,在一些“网络蝗虫”们看来,“辱骂和恐吓才是真正的战斗”,骂,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他们最为有力和自豪的武器。在无数个寂寞无聊的夜晚,某些“网络蝗虫”们身着“夜行衣”,头戴“蒙面罩”,怀揣着“TMD、SB、干你妈、操你娘”等四大不入流的独门绝技和其它不知名的暗器,充当隐形先生,到处“拈花惹草”,随意发飙。见谁不爽,就疯狂作案,扔下几发“暗器”,然后借着“夜色”,消失的无影无踪。黎鸣先生撰文《网络谩骂者大都是生活中的失败者》,这种结论欠全面,骂人是一种心理疾病,很多功成名就之士就是网络辱骂者中的最严重病患,他们在人前,可能是光鲜的、阳光的和健康的,但一到人后,面对网络上“骂了白骂,白骂白不骂”的诱惑,很快就犯病了,并一发不可收。所以,可以说,谩骂型的“网络蝗虫”,他们应该是生活中的自卑者和可怜虫,不论他是否“成功”,他们实际上是把网络当作发泄自卑的“泄欲工具”,但又因为自卑,其辱骂的影响力必然一定是“早泄”无力的,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哄”。起哄、看热闹是中国人的习惯和劣根性,鲁迅当年在“人血馒头”事件中对这种劣根性有很精彩的描述。其实,很多“网络蝗虫”们也一样精于此道,他们中的起哄又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干哄”,这种“蝗虫”没什么具体目的,也没什么攻击性,只是图个热闹,主导思想就是别人都哄我不哄,那不是落伍吗,他们哄的目的也只是想证明自己还是存在的,当然,也基本上没人会注意他们的存在;二是“热哄”,此类起哄者多数都有一定的目的,就是唯恐天下不乱,特别是当“热捧”型和“谩骂”型“网络蝗虫”互相干起来的时候,他们更是一身劲,造势添火,誓把本就很“混”的水搅得更加的混浊,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三是“混合哄”。此类“网络蝗虫”最有意思,他们可能在现实中是精神分裂者,他们一会担当吹捧者,一会扮演辱骂者,再一会又非常“公道”地中立起来,干起了“劝架者”的活。行为异常古怪,令人不可思议,非正常人正常心理能揣度得了。 “网络蝗虫”横扫网络的后果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网络蝗虫”横扫网络有利有弊,没有他们的扫荡,网站将无以为继,最起码生意惨淡,另一方面,在他们的推波助澜下,也形成了很多网络泡沫,造成了一些虚拟繁荣的假象,有时也会形成误导。就目前来说,“网络蝗虫”横扫网络主要有以下三种后果。 动静大。网络上不管是人或事,只要经过“网络蝗虫”们的扫荡,在一段时间内,很快就会成为热中之热。他们往往行动势头及速度吓人,短时间内以“乌云压顶”之势可能在一个“地方”迅速聚集数万乃至数百万人,集中对网络上的人或事进行狂轰乱炸,造成的动静想不大都难了。 捧人快。一般情况下,“网络蝗虫”就是人气的睛雨表,也是舆论导向的风向标,没有他们的关注和热衷,也就没有网络奇迹,不管他们的初衷是热捧还是棒杀。因为在“网络蝗虫”们的带动和影响下,必然造成成千上万的其他网民也去关注那些最热门的人物和话题,这样将会在很快的时间内捧起一批网络明星,或者为现实生活中的名人名家增添更强的人气和关注率。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说,“网络蝗虫”都是很多网络名人和现实名人维持“名气”的功臣和衣食父母之一。 影响强。在有意无意中,“网络蝗虫”们充当了网络以及现实世界里的宣传队、播种机和吹鼓手,他们关注时事,关注热点,并乐于宣传,在很大程度上,使很多新闻、思想、言论和观点在极短的时间内得以快速传播,对纸质媒体、新闻媒体等传统媒介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和冲击,影响力之强可以说无人能比。 总之,“网络蝗虫”横扫网络现象的产生和发展,于网络,于社会,到底是福,是祸,目前下定论为时尚早,有待社会学家们去研究,去探索。但至少目前来看,如果加以积极的引导,是完全可以步入良性循环机制的。 网络上的很多问题,表象在网络,根子却在社会,实质上还是人的问题。“网络蝗虫”现象到底将何去何从,让我们拭目以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