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网络扒粪 |
释义 | 由网友发起的反腐热潮一浪高过一浪,而且成效显著。从曝“公费出国考察”到县委书记戴昂贵手表,周久耕的天价烟,城管的霸王餐致人脑震荡事件,着实让很多从官场潜规则里走出来的官员大伤脑筋,还有如挤牙膏般的“躲猫猫”调查,网友的这种揭露事实的现象被称作网络扒粪。 起源19世纪下半叶,美国的商品经济得到高度发展,将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走向了垄断。百来个经济巨头控制了美国的经济命脉,他们为了巩固这种垄断地位,对内根本无视员工的利益,对外以迫害公众利益作业赚钱的重要手段,奉行所谓“只有我能发财让公众利益见鬼去吧”的经营哲学,引起了社会公众舆论的强烈不满和抨击,出现了2000多篇揭露实业界丑闻的文章,形成了近代美国史上著名的“扒粪运动”。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把当时从事揭露新闻写作的记者们挖苦为“扒粪男子”,记者们却把它接收下来,自称“黑幕揭发者”(muckraker,直译为扒粪的人)。这也是这场运动之名的由来。当时的揭黑幕斗推动了美国政府的一系列改革,给后世留下深远的影响。众多记者、编辑仍遵循着先驱的脚步,为改良这个社会不懈地努力着。 社会影响在网络和传统媒体的轮番“攻击”下,也有即使出面做澄清但最终还是倒下的腐败分子,这类官员为了跟舆论对峙,什么东西都敢当作武器,比如他们手下的警察,直接派出去抓人,更有甚者乔装打扮,搞得人家还以为是遭到抢劫了。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媒体记者身上的要多一些,也有某人因在网络论坛上发帖子说谁谁谁有问题,后来就因“诽谤罪”而遭遇牢狱之灾,用现在流行的说法,这叫“滥用公权力”打击舆论监督。 但是即使很可能有失去人身自由的危险,网民的揭发行动依然前赴后继,不怕危险的人越来越多。被网民揭发的官员最后的结局都不好,有的被“双规”,有的被“双开”,有的被上级勒令自省检查最后道歉于是这样的官员形象不再光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