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赓午 |
释义 | 人物简介 王赓午,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头桥镇(原扬州市邗江区头桥镇)新桥村三圩人,爱国进步学生,抗日志士。 热血救国 乡贤王赓午早年在南通求学,1938年春返回故乡,自发组织并团结乡境热血爱国青年沈维竹、朱松年、朱信钊、周德中、樊孝清等50余人,成立爱国抗日武装组织“铁血锄奸团”,活跃在家乡今头桥镇头桥社区、头桥村、安帖村、新桥村、九圣村等地一带,坚持抗日救国游击作战,给予乡境及其周边日伪军以沉重打击。 宣传抗日 抗战爆发初期,侵华日军侵略至扬州、镇江一带,日伪勾结,蹂躏洲民,掳掠百姓,鱼肉乡里,激起头桥乡境爱国进步志士的一片愤慨,乡贤王赓午亲率“铁血锄奸团”义士,于日伪军眼皮底下,在头桥镇人来人往的进街醒目处“赵氏茶馆”山墙之上,张贴大幅抗日布告,其中标有“铁血锄奸团”署名落款的“···如有媚日者,格杀勿论!···”的爱国标语,致使满街震动,乡境沸腾,群众喜而奔走相告,极大地震慑了日伪的嚣张气焰。 夜袭敌伪 1938年4月15日深夜,乡贤王赓午与乡境大户子弟出身的周德中、朱信钊、樊孝清等爱国志士,携带护院卫家的枪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夜袭日伪江都县第三区警察局,一举拔除该日伪据点,并缴获大批枪支弹药,用于继续开展抗日救国活动。 投身革命 抗日志士王赓午,受乡贤樊阳太等爱国进步人士影响,与新四军相处融洽,夜袭日伪后,王赓午所领导的“铁血锄奸团”挂樊阳太番号,改编为“新桥分队”,积极配合并策应新四军的对日军事打击行动,护卫抗日战士及我地下党员安全来往穿行于日伪敌占区。 为进一步监控日伪军事动态,及时向新四军传递敌方情报,王赓午先生充分发挥本乡本土的地缘优势与人际关系,协助新四军在当时民国头桥乡长家隔壁,设立秘密交通站等地下情报组织,为抗日救国作出积极的贡献。不久,思想进步,热血爱国的乡贤王赓午所率领的“铁血锄奸团”,被编入“新四军挺纵二支队”,从此投身于革命的滚滚洪流之中,转战于各地抗日战场,为民族救亡事业,作出一位爱国志士所应有的不朽贡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