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王铸
释义

王 铸(1901-1937),字鼎三,笔名铁魂,抗日民族英雄,1901年3月1日出生于开原县城南大白庙子村,8岁入本村私垫读书,11岁入开原大山岗堡公学读书,14岁考入华商会学校读书。1917年春,王铸入开原县立旧制师范学校,1921年毕业后回乡任小学教师。1950年3月被土匪杀害,时年25岁。

简介

1927年春,王铸离开家乡考入北平燕京大学教育系读书。在校期间,他接触和阅读了一些反帝、反封建的进步书刊,如《响导》、《新青年》等,眼界大开,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有了新的认识,觉悟也进一步提高,并积极参加了校内外的各种进步活动。

1929年冬,王铸从燕京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开原县,在家乡积极普及教育,热心办学,由于缺少资金,便说服父兄变卖部分土地作为办学经费。为了解决校舍,他把庙里的泥像搬了出去,办起一所平民小学。这件事遭到了祖母与全家人的极力反对,全村人也都议论纷纷,有的讽刺、讥笑。一些亲朋好友劝他说,你这样做是要得罪神仙的,将来会给你带来灾。可他却说,佛像是人用泥做成的偶像,它不是神仙,如果说他们成了神仙,那么人不就是活神仙了吗!

平时活动

为了普及文化知识,提倡民众教育,移风易俗,王铸经常向民众宣传破除迷信,反对不合理的封建制度,号召妇女剪长发,不裹脚等,并首先说服动员家里人放足,留短发。他还组织了"从俭会",制订不请客、不送礼、婚丧嫁娶一律从俭等制度,此间还经常同进步分子夜间去开原城里涂写和张贴"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抵制日货"等标语,用撒传单、组织集会等形式开展进步活动。

是年,县教育局和留日学生及东北大学、燕京大学的同乡联合在一起,召集农、工、商各界组织起国民简易教育协进会,通过章程,选举王铸为主任干事。1930年,王铸被开原县政府任命为教育局第一课长。1931年任教育会常任干事,同年创办育斌职业中学并任校长。"九·一八"事变前后,王铸进行了一系列的抗日活动,引起日伪反动当局的注意,下令通缉·并准备逮捕他。王铸听到消息后,连夜奔往哈尔滨市,通过关系,被安排在《哈尔滨新报》报社担任编辑,后任社长。《哈尔滨新报》是在中共北满特委领导下创办不久的报纸,地址先是在道外正阳街路南十六道街口的东侧,后又搬到二十道街路北,紧挨着公园。该报出版后,在哈尔滨市很有影响。报社经常邀请一些社会名流、专家、学者写文章,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罪行,号召各界群众起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还经常报道抗日义勇军的抗日概况及各界人民的抗日呼声,发表一些号召全民族起来抗战的文章。不仅如此,他们还搞社会调查,如调查哈尔滨市道外毛毯厂女工生活、劳动等方面的悲惨境遇,控拆资本家的贪婪、剥削和虐待工人的种种罪恶,给当时社会以很大的影响。

该报社还经常联络其他报社的同行们交流工作情况,经常接触的《国际协报》、《哈尔滨公报》、《东北红旗》等报社的记者,由于在观点上受到《哈尔滨新报》编辑人员的影响,这些报纸在抗日的宣传上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1931年11月,王铸在傅希若、何耿先二人介绍下,加了中国共产党。

1932年2月5日,哈尔滨市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哈尔滨新报》被迫停刊,报社人员根据中共北满特委的指示立即解散,一些人员陆续到新的工作岗位,王铸仍留在哈尔滨市。这时他的妻子、儿女都已迁到哈尔滨,他们先后在南岗、马家沟、道外等地居住过。他们的每处住地,实际上就是中共地下秘密联络站和组织开会的地方,也是中共党组织来往的同志住宿的场所。当时,中共满洲省委的冯仲云及其爱人薛雯等都在他家住过。在王铸的影响下,他的爱人也积极协助他进行革命工作。组织是开会时,他爱人在外面站岗放哨,有时领着孩子以上街买菜、散步为名,给党组织送信传递情报。

是年夏季,因工作需要,党组织派王铸去吉东地区任吉林自卫军抗日游击队政委,冬季又被调回哈尔滨市,公开的职业是在"东省特别区立师范暨二、三中学校"(简称东特师中)作教谕兼二中语文课,在党内是党支部书记兼作省委秘书处工作。

性格

王铸为人正直,平易近人,他的举动对学生影响很大。该校学生虽然不多,但活动能量却很大,爱国热情很高,在学生中有"反日大同盟"的组织。他们组织学生集会游行,在演讲会上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每逢节日还常对外演出一些有宣传鼓动性的文艺节目,在校刊上发表一些宣传革命道理的文章。在王铸的影响和教育下,这个学校的很多学生后来成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或抗日战士。

1934年春,中共哈尔滨地下党组织第一次遭到破坏(即"四·八"惨案),党在"东特师中"的地下党支部受到牵连。1935月,敌人的魔爪伸进了学校,日本特务与宪兵不断到校内捕人。一天,王铸领学生在南马路实验小学实习时被捕,之后有吴宝丰、盖振国、张健等40余名师生被捕。王铸被敌人带到哈尔滨伪第四军管区司令部军法处。敌人以拷打、过电、火烧等多种酷刑进行审问,王铸受尽折磨,但他始终坚贞不屈,严词以对,有关组织的秘密只字未露。由于敌人没有抓到足够的证据,只好按一般政治犯判王铸5年徒刑,押到哈尔滨市道里监狱。王铸在狱中始终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对革命充满必胜信心,他在狱中写了一首《赠友人》:凄凄牢监、锵锵镣声,为了社会革命,那怕牺牲一生半生。我今天被捕,坐牢依然光荣。倘若不幸被杀,是为社会,也是为了大众,是为民族,也是为了家庭。

牺牲

这首诗鼓舞了狱中难友们的斗志。传到师范学校,学生们偷偷地传抄吟诵着,从中受到了深刻的启发和教育。

由于受到敌人极残忍的酷刑折磨,王铸在精神上、肉体上都遭到严重摧残,身体极度虚弱,加之肺病复发,又无医疗条件,病情日趋严重。

王铸被捕之后,其兄去哈尔滨将其妻子、儿女接回开原。在狱中,王铸生命垂危,获保外就医,住在哈尔滨市一个小客栈里。当他妻子于1937年11月4日闻讯赶来探望他时,他只嘱咐说:"你们记住我是怎么死的,让孩子们靠劳动生产吃饭,将来你们找共产党,继承我的革命遗志吧!"说完不到两小时,年仅36岁的王铸便与世长辞。其棺椁浮厝在哈尔滨市极乐寺的后身,解放后移至哈尔滨市革命烈士陵园。

革命烈士

王铸,男,1925年出生于云南省武定县西华乡大西村的一个贫困家庭。幼年时父亲和母亲双双去世,王铸是靠叔父抚养长大的。因家庭贫寒,在叔父家难以维持生计,抗日战争爆发后,王铸背井离乡,只身前往省城昆明谋生。先在东寺街西南大戏院当勤杂工,干了一段时间后,1945年经人介绍进入裕滇纺织公司西山分厂,先后在精纺车间和摇纱车间担任了一段时间的保全工,后又调精纺班担任摇纱车间机修工。王铸进入裕滇纺织公司后,开始接受革命思想,并积极参加中共地下党组织发动的革命活动,在斗争中表现极为突出。1948年秋,经袁安同志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云南工人新民主主义同盟(简称“工盟”),随后被任命为西山分厂常日班的“工盟”负责人。鉴于王铸思想进步快,工作认真负责,不畏困难艰险,1949年6月,又经袁安同志介绍,王铸成为了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1949年9月,国民党当局在昆明发动了反革命的“九·九整肃”。抓捕共产党人和爱国民主人士,镇压革命力量,妄图以云南为反共基地,作垂死挣扎,挽回即将覆灭的局势。白色恐怖笼罩着昆明,中共云南地下党组织为保存革命力量,决定把战斗在第一线的同志转移到乡下各游击区去,工作由第二线未暴露的同志接替。王铸就是此时奉命转移到新平滇中游击区。

转移到滇中游击区的王铸,组织分配他到新平的南区的嵩安乡工作。新平当时的南区辖漠沙乡、嵩安乡(今建兴、平掌)、振武乡(今漠沙和腰街的山头一带)、富昌乡(今戛洒)、凤翥乡(今水塘、者竜);地处红河西岸的哀牢山区,山高坡陡,箐深林密,条件极为艰苦。王铸毅然接受了组织的安排,奔赴南区嵩安乡工作。

1949年11月初,王铸和丁绍吉等嵩安乡民运工作队员一行6人到梭山一带做群众的宣传发动工作时,遭遇元江南溪匪霸张纯才的土匪武装。张纯才是“反共大队长”、“卡桑皇帝”张纯学的弟弟,张纯学在任墨江城防司令时,被人民反蒋自卫军墨江起义部队于1949年10月3日晨击毙,张纯才不甘失败,欲为其兄报仇,便率领自己的土匪武装到大平掌,投奔新平匪首李润之,故途经梭山。王铸和丁绍吉等6位民运工作队员除一人走脱外,其余5人都被张纯才抓获带至戛洒大平掌,王铸在此严峻时刻仍镇定从容,悄悄告诫战友们要提高警惕,严守机密。王铸、丁绍吉等5位民运工作队员都被土匪捆绑吊打,遍体鳞伤,但他们仍威武不屈,不肯吐露半个字。在匪巢里,有个色迷迷的土匪企图侮辱一位年轻的女民运工作队员,遭到这位女战友的奋力抵抗和痛斥,王铸发觉后立即唤起战友们高声抗议声援,使土匪的兽行未能得逞,保护了女战友免遭凌辱。南区区委知道此事后,区委书记普贵忠积极开展了营救工作,区委通过帽盒山的上层人士丁万福、丁绍武、丁绍孔等到戛洒大平掌与李润之进行交涉,11月中旬,王铸和丁绍吉等同志才被释放归队。

1949年12月12日拂晓,李润之在国民党特务的煽动唆使下,调集李崇安、张纯才、陈希凯、杨继明四个“云南人民反共义勇军”大队700余人,对南区人民政府和护乡二团所在地帽盒山进犯,由于土匪武装人多势众,武器也较精良。南区护乡二团和前来支援的墨江游击中队的防线被土匪突破,队伍被迫撤退,护乡二团的一部分同志撤到墨江,一部分退守振武乡(今漠沙坝多一带)。马景行等几位在营盘寨工作的女同志,因来不及通知撤退而失去与区委的联系,只好在附近村寨和森林里隐蔽,在此危急时刻,晚上王铸得知消息后,虽然领导没有交给他这个任务,但他却很关心同伴,立即用火柴头照明,写了一个便条,托当地一位农民积极分子赶往营盘寨,及时把便条交到马景行手中,通知她们尽快到达漠沙集中,才使这部分女同志安全脱险。

1950年1月下旬,李润之投降后,新平县委决定,成立戛洒办事处,开展富昌乡和凤翥乡(今戛洒、水塘、者竜一带)的民运工作,直属南区区委领导,调南区民运工作队队长陆开明任办事处主任。富昌乡和凤翥乡长期处在李润之的统治下,政治情况复杂,开展民运工作的任务既艰巨又危险,必须要由斗争经验丰富、政治立场坚定、工作作风踏实、能吃苦耐劳、政治水平高的同志作骨干才行。南区区委根据王铸同志的一贯表现,决定安排王铸到戛洒办事处工作。王铸二话没说就一口答应了下来,并说道:“革命工作需要我到哪里,我就去哪里。”从此,王铸便到戛洒办事处税务所担任税收员。

1950年3月,新平征粮工作开始,征粮触及了土地大户的利益,他们对征粮极为不满,土匪、恶霸和国民党特务互相串通一气,组织了武装暴乱,4月29日攻陷新平县城。5月3日,戛洒土匪暴乱围攻戛洒办事处,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王铸遭土匪残酷杀害,时年25岁。

王铸同志的牺牲,实践了他在1949年1月份留给生前好友的赠言:

在众人的幸福里寻快乐,

在大众的解放中求自由。

祝你追随理想而生活,

本着正直自由的精神,

勇敢直前的毅力,

诚实不自欺的思想而行,

则前途定能臻于至善至美的境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4: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