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政复古 |
释义 | 简介起始时间王政复古是日本江户时代后期,废除江户幕府、政权移交朝廷的一次政变,是明治维新的一个高潮。1868年1月3日(庆应3年12月9日),在朝廷发起的宣告将政权交归日本天皇的政变。 发展1867年(庆应3年)10月14日奉还大政后,岩仓具视、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等讨幕派,抑制土佐藩的“公议政体论”,于12月9日(阳历翌年1月3日)毅然实行政变,废除摄政、关白、幕府;设总裁、议定和参与三职;进而发布《王政复古大号令》作为施政方针,并把一切恢复到神武创业之初作为新政的理想。当天夜里讨幕派召开小御所会议,压倒山内丰信、松平庆永等公议政体派,做出要德川庆喜辞去内大臣职务和没收其领地的决定。倒幕派为了要找到讨幕的藉口,因此,萨摩藩的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与朝廷公卿岩仓具视便决定於一八六八年一月三日发动政变,由明治天皇宣布[王政复古],废除幕府,并命令德川庆喜辞官,纳地。他们知道德川庆喜绝不会交出首长之职位,更不会把德川家所属的领地纳给天皇。於是便可以德川庆喜违抗圣旨为理由,名正言顺地发动讨幕之战。 一月二日九时左右,萨摩、尾张、越前及安艺的藩兵浩浩荡荡地前往各处宫门,要求接受警卫工作,原先驻守在宫门的会津及桑名藩兵见对方来势汹汹,只好撤离宫门。到了下午所有接到天皇召令的公卿,藩主、志士都齐集在宫廷后,明治天皇宣读由大久保利通,岩仓具视等人联合草拟的[王政复古]文案,到了晚上第一次三职会议正式召开,经过长时间的辩论,终於达成了命令德川庆喜辞官,纳地的决议,并由松平庆永及德川庆胜二人到二条城说服德川庆喜主动辞官,纳地。德川庆喜眼见自己在京都兵力不足,只好假装同意会议的决定,但须与老中们商量过后才可答覆朝廷。另一方面为了避免与倒幕派在京都发生武力冲突,德川庆喜只得暂时率兵前往大阪。因此,1868年1月3日发生鸟羽、伏见之战。这次战役胜利后,新政权1月15日向外国宣布“王政复古”,并逐步完善它的建设工作。 王政复古与变法维新李杰作为近代东亚最为著名的两个君主,明治和光绪截然不同的命运一直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结。因为,就在相同的年代,日本由此咸鱼翻身,超越中国成为世界强国,而中国,则积贫积弱了百余年,至今不敢说“强”。与中国的百年巨变相比,日本似乎是一夜之间完成现代化转型,而且,是在“王政复古”“尊皇攘夷”等看似落后的政治口号中完成的。同样有意思的是,山冈庄八的这本历史传记小说《明治天皇》将开卷的重点放在了明治即位之前的孝明天皇时代,看来,作者似乎更有史家的野心——英雄的诞生,总是时势使然。 几乎是和中国的鸦片战争同时,美国军舰造访日本,要求日本开港通商,其后还有英、法、荷的军舰虎视眈眈,在目睹了中国鸦片战争的惨败后,幕府便意识到了“船坚炮利”的威力,其“武家天下”的政权也自然开始出现危机。与当时的中国一样,当时大多数保守的日本人纷纷反对开港通商,并由此提出“尊皇攘夷”,其后,伴随着“黑船来航”的阴影,各藩的武士分为“尊皇”与“佐幕”,展开激烈对抗——“安政大狱”、“樱田门外之变”、“和宫下嫁”、“寺田屋骚乱”等一系列事件几乎是环环相扣,不可避免。 在一场统治危机来临之际,即便是一向高高在上的日本皇室,也同样难以幸免。面对各藩武士的质疑与骚乱,强行与西洋列国开战,日本免不了被人四分五裂(国土人口强大许多的中国就是一例),如何“师夷长技以制夷”,如何以退为进,以时间换空间,才是切实可行的良策。所以,将一些只喊口号的爱国志士暂时囚禁,将部分激进分子调离岗位——在某种程度上,皇室和幕府都意识到了外患下的内忧同样可怕:大老井伊也正是因为坚持这样的主张被爱国志士所杀害,直到他派往美国的使者回日本开办第一个现代化造船厂,人们才开始重新审视他的价值。 政变结果应该说,幕府与皇室都属于能理性看待这场战争全局的人,所以,孝明天皇在岩仓具视的劝说下,同意“和宫下嫁”,试图建立“公武合一”的政体,以便整合日本离散的民心,全民一心,以免亡国灭种。然而,在野的藩邦和武士却不是处在他们的位置,没有他们的深谋远虑,却也有他们没有的一腔热血,以及不怕牺牲的胆略,更重要的是,武士也无需像政府那样瞻前顾后,自然,暴力暗杀就一浪高过一浪——大老井伊死在自己门口,而袭击他的武士也先后被处死;寺田屋中,萨摩与长州的武士试图举事,也先后被自家的家主镇压。毕竟,在领袖看来,举兵造反不能一时意气用事,需要的是实力。 历史很快就验证了幕府与皇室的判断——长州的武士与西洋军舰开战,大败而归,萨摩的武士与幕府军队开展,同样一败涂地。匹夫之勇难以胜过船坚炮利,然而,最重要的是,日本民族的精气神却在这场战争中得到了磨练,失败并不可怕,在某种程度上,胜利就是以失败为阶梯筑成的。这两场战役的失利,使得全体日本人都明白,爱国、勤皇需要的是实力:一代人的鲜血,终究唤醒了下一代人。在将军家茂和孝明天皇相继过世后,明治天皇的维新变法推行便极为顺畅,再也没有遇到任何保守派的阻挠——这其中,有无数的无名英雄,无论他们是“尊皇”还是“佐幕”,在客观上,都为日本的近代化转型成功做出了贡献——日本也由此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飞速发展。 王政复古大号令发自庆应三年十二月九日 德川内府奉还前所委任之大政及辞退将军职位二事今已断然获准。原自癸丑以来,遭蒙未曾有之国难,先帝频年为之所苦,扰虑之情当众庶所知。因此,圣意已决,实行王政复古,树立挽回国危之基。自此废除摄关、幕府等,先暂设总裁、议定、参与三职,使之处理万机。诸事应按神武创业之始,无缙绅、武士、堂上、地下之别,皆需尽力发表至当之公议。圣意欲与天下同休戚。故望各自勉励,一扫历来骄惰之陋习,以尽忠报国之诚意努力奉公为要! 一、赦向御人数、国事御用挂、议奏、武家传奏、守护职、所司代等一概废除; 一、三职人事: 总裁:有栖川帅宫(织仁亲王) 议定:仁和寺宫(纯仁亲王)、山阶宫(晃亲王) 中山前大纳言(忠能)、正亲町三条前大纳言(实爱) 中御门中纳言(经之) 尾张大纳言(德川庆胜)、越前宰相(松平庆永) 安艺少将(浅野茂勋)、土佐前少将(山内丰信)、萨摩少将(岛津茂久) 参与:大原宰相(重德)、万里小路右大辨宰相(博房) 长谷三位(信笃)、岩仓前中将(具视)、桥本少将(实梁) 尾藩三位 越藩三位 艺藩三位 土藩三位 萨藩三位 一、太政官以下[各机构]逐渐兴立,其旨应予周知; 一、朝廷礼仪虽应逐渐改正,但先废止摄政门阀支派; 一、为扫除旧弊、广开言论之道,有建议者,不拘贵贱,无须考虑,皆可献言。且登用人材乃为第一之急务,如有适宜之人,应急速上报; 一、近年物价特别腾贵,其势无如之何。富者益富,贫者益贫,毕竟乃因政气不正所致。民为王者之大宝,于兹百事一新之际,圣上为此而忧虑。如有深谋远虑救弊之策者,不论为谁,皆可申报; 一、和宫贵人早年下嫁关东,但其后将军去世,且因先帝前有攘夷成功之愿,许其返京,然出于奸吏之诈谋,始终未能实现。兹望促其早日还京,近日已派公卿迎接,其旨应予周知。 上述各项业经确定,特此公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