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振山 |
释义 | 王振山,人名,其中一个是北京蜜香村蜂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同时还有很多同名同姓的。 北京蜜香村蜂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振山 字亚威,号村夫,北京顺义人。17岁时开始养蜂及蜂产品研究,屡有发现和发明。“蜜蜂快速增殖法”、”蜜蜂箱外杀螨剂”、“高蛋白蜜蜂配合饲料”等新技术、新产品,使他成为养蜂界的新闻人物。 北京蜜香村蜂胶有限责任公司,就是由蜂胶专家王振山研究员创办。他牵头创办了全国第一个蜂胶专业企业“北京顺义蜂胶实验厂”,开始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对比研究了美国产蜂胶、巴西产蜂胶、日本产蜂胶、阿根延产蜂胶、中国产蜂胶等7种品牌来源的蜂胶后,分别发表研究报告,宣布北京顺义蜂胶实验厂生产的“北京蜂胶”抗氧化活性最强、质量最好。经有关部门批准,“北京顺义蜂胶实验厂”改名为”北京市林苑蜂胶厂”,科研方向由蜂胶原料、半成品转向蜂胶制品、保健品。同时,新建厂区投入使用。“蜂胶重金属分高新技术”、“蜂胶功效应份分离提取技术”、“蜂胶全组份溶解法”等新技术及一批应用新技术生产的新产品先后荣获国际养蜂大会金奖,国际蜂疗保健品博览会金奖、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金奖、中国科技之光成果金奖等殊荣。本人也因此被授予比利时王国骑士勋章,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先进科技工作者等光荣称号,有关部门特别向他颂发了“特殊贡献奖”。以他发明的新技术、新产品为基础,分别建成了首创保健品有限公司、光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威林健康用品有限公司等三家中外合资企业,形成了一个以北京市林苑蜂胶厂为核心的中国蜂胶产业集团。兼任世界蜂胶论坛副主席、中国养蜂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蜂产品协会蜂胶专业委员会主任。在此期间,他还完成了《中国蜂胶生产规范》、《蜂产品消费指南》和《蜂胶保健法》的写作与出版。 东北财经大学教授个人履历姓 名: 王振山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64年10月 主讲课程 《货币与资本市场》、《金融机构管理》、《高级公司金融》、《证券投资学》 研究方向 货币与金融理论、金融管理(金融机构管理及金融风险管理)、货币与资本市场 教育背景 1995年——1999年,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1995年3月——1995年7月,财政部第四期出国留学人员英语培训班; 1990年——1993年,东北财经大学货币银行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3年——1987年,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攻读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7年8月——1998年5月,东北财经大学财政金融系、金融系任教; 1998年5月——1999年10月,东北财经大学金融系副主任、副教授; 1999年10月——2002年4月,东北财经大学金融系副主任(主持工作)、主任、副教授、教授; 2002年4月——2006年11月,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6年11月至今,东北财经大学科研处处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术和社会兼职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理事;辽宁省农村信用社改革领导小组成员。 代表性学术成果 1、《中国金融效率研究》,论文,2002年4月发表于《中国金融前沿》第II期,经济科学出版社。15千字,第一作者。 2、《金融效率论—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的理论与实践》,著作,2000年4月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430千字,第一作者。 3、《衍生产品概论》,译著,2005年1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600千字,第一作者。 4、《银行规模与中国商业银行运行效率研究》,1999年8月发表于《财贸经济》第8期,8千字,第一作者。 主要科研课题1、《国外货币市场发展的经验教训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任基金应急项目,1999年——2000年,课题下达编号:79941001。主要完成者。 2、《我国设立民营金融机构的可行性及实施方案研究》,辽宁省教育厅项,2001年1月——2002年12月,课题下达编号:20294344。项目主持人。 获得荣誉1、辽宁省及东北财经大学学科带头人 2、2000年辽宁省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 3、2000年霍英东基金会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 4、1998年大连市优秀教师 5、2001年辽宁省普通高等院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6、2004年大连市优秀教师 7、2005年大连市“三育人”标兵 8、2006年大连市劳动模范。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中央音乐学院的小提琴教研室有两间特别的教室,一间属于林耀基,一间则是王振山的。与林耀基纯粹将此作为办公、教学的场所不同,王振山基本已“以院为家”。在他的专属教室里摆放着床及简单家具,很多时候他都会在此就睡,包括刚刚过去的暑期,他依然排着满满的课,向他要电话,也是办公室号码,“打这个电话,就能找到我”———看来,小提琴已成为他生活的绝对重心。 1981年的第一届全国青少年小提琴演奏比赛,金奖获得者便是王振山的学生,名字叫刘健,那届比赛第二名,则是日后大名鼎鼎的薛伟。王振山告诉记者,刘健后来去了英国留学,再后来,则随丈夫去了马亚西亚,加入了马来西亚爱乐乐团。如今的刘健虽已远离国人视野,但作为我国级别最高的小提琴比赛诞生的第一个“第一名”,刘健和老师王振山的名字都已被镌入历史。 除了刘健,王振山当然还有一大批高徒,其中两位青岛籍学生最为著名,他们中一个是陈立新,一个则是吕思清。 陈立新如今已是中国歌剧舞剧院交响乐团团长兼首席小提琴,不过1979年,陈立新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管弦系学习小提琴演奏时,却是整个班级中年龄最大,但基本功最差的学生。 王振山记得,那会儿军艺刚刚开始教授古典音乐演奏,师资有限,便从中央音乐学院聘请了一些“外教”,由此王振山也“跨校”成为了陈立新的老师,并最终将之培养成了一流的小提琴家。 至于吕思清,他的学艺故事如今已广为流传。8岁时,他便被中央音乐学院附小破格录取,成为了这所音乐圣殿有史以来年龄最小的学生。回忆那段历史,王振山十分淡定,他称其实最初吕思清并非跟他学琴,而是分配给了另外一位教师,后来学校找他谈话,希望由他来教授吕思清,由此才开始了一段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不过,王振山并不愿深入交谈这个话题,也许在他看来那样一段历史已成“公版”,不必再有什么反复,又或者,他并不习惯靠学生的荣耀来增补自己的名誉。 对于即将在青岛举行的第八届全国小提琴演奏比赛,王振山充满期待,“这个比赛当然是国内级别最高的小提琴大赛了,对我们来说,十分重要”。 王振山称,以往历届比赛都在北京、上海、广州、沈阳这样的城市举办,“这些城市都有很好的音乐学院,青岛虽然没有这样的院校,但去年的国际小提琴比赛已经让我们感到了青岛的诚意、信心与能力”,王振山表示,他相信青岛会将这样一个比赛带入一段更美好的历史。 南京中山书画院常务副院长王振山,男(笔名鲁君),现任中国书画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书法协会会员,南京中山书法院常务副院长,江苏省世博诗书画院顾问。1952年出生于山东省滕州市书香之家,自幼酷爱书画,临习“二王”帖,研习书法不辍,渐悟书法之道,遂成自家风格。王振山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后读中央党校科社专业研究生。其书法作品多次在全国,省,市书画竞赛和展览中获奖。书法作品被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台湾等美术馆收藏。其书法作品多幅捐赠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等机构,被誉为“慈善书法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