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占鳌 |
释义 | 王占鳌 1931年9月生,辽宁大连人,教授。1957年于东北美术专科学校中国画专业毕业并留校本系任教,历任东北美专教师,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党支部书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曾去苏联访问,八十年代去日本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参加过多次国内外美展。擅长工笔人物画和传统壁画,长期从事于中国画的教学和创作。作品《源远流长》曾获金奖和“世界铜奖艺术家”称号;《观音图》、《飞天》等获金奖;《千年丹青传友谊》在庆祝建国五十五周年全国诗人、书法家、画家作品大奖展览中获“成就奖”;《舞乐图》在“中华魂”首届中国画作品大赛中获“老年组金奖”,在全国第二届中国老年书画摄影作品大赛中绘画和书法都荣获金奖。传略、展览作品等被收入多种辞书画册。现系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博学会员、学术委员和名誉理事,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辽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日韩新书画家友好联盟副秘书长等。 王占鳌王占鳌(1905~1986),山西省武乡县小活乡庄村人。 王占鳌少年时给地主当长工。民国22年(1933)10月参加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在武乡县任地下游击队小队长、中队长、大队长。武乡县解放后,任区委委员、区委书记、县委委员、县委组织部长、县委纪检会书记等职。 1952年王占鳌任电白县委第二书记。不久,任县委第一书记,兼湛江地委常委。 1955年,全县发生历史上罕见的干旱,王占鳌提出“一亩一井”口号,并亲自组织、率领机关干部深入乡村发动和组织群众打井抗旱。同年,他亲自来到历史上屡遭风沙为害、人民生命财产毫无保障的博贺港,发动和带领群众在1500多公顷寸草不生的沙滩上营造防风护沙林带。第一次种下3000株木麻黄树苗。不久全部死掉。他和群众一起总结失败原因和教训,改用一个穴、一筐土、一株苗的种植办法。1955年,种下6000株,成活率达85%。经过3年的努力,营造了20多公里长、280米宽、占地1500多公顷的博贺林带。过去被流沙淹没而荒弃的100多公顷土地得以复耕,还把近30公顷的沙滩改造为坡地,种上红薯和其他杂粮。1957年初,领导制订《电白县1958年至1960年水利建设规划》。1958年冬,在全县掀起兴修水利高潮。至1964年,全县先后建成罗坑、黄沙、河角、旱平、热水5个水库和罗黄、共青河、河角、热水4大干渠,以及鸡打港、水东、青湖3大堵海堤围,还有其他中小型工程共2478宗,使全县农田灌溉面积达3万公顷,占全县耕地面积的57.57%。60年代初,博贺防护林带已绿树成荫,获得地、省、中央的奖励,被誉为“绿色长城”,闻名全国。1965年3月11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发表了《学习电白,绿化祖国》的社论,在全国推广电白植树造林的经验。 王占鳌在任期间,全县先后修通公路79条,总长191公里;修通乡村公路及经济公路418条,总长611公里;修通乡村大道1170多公里,实现了公社通公路,乡村通大道。同时还建筑了一批桥梁。1964年,王占鳌调任中共广州市委农委副书记。1986年6月28日在山西家乡病逝。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