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增 |
释义 | 明代驸马王增王增(?—?),明代驸马,兵部尚书王骥孙。明宪宗成化二年(1467年),王增娶明英宗女嘉善公主为妻。公主逝世于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500年)。 相关史料《明史列传第九》 ...... 英宗八女 重庆公主,与宪宗同母。天顺五年下嫁周景。景字德彰,安阳人,好学能书。英宗爱之,闲燕游幸多从。宪宗立,命掌宗人府事。居官廉慎,诗书之外无所好。主事舅姑甚孝,衣履多手制,岁时拜谒如家人礼。景每早朝,主必亲起视饮食。主之贤,近世未有也。弘治八年,景卒。又四年,主薨,年五十四。子贤(周贤)历官都指挥佥事,有声。 嘉善公主,母王惠妃。成化二年下嫁王增,兵部尚书骥(王骥)孙也。弘治十二年薨。 淳安公主,成化二年下嫁蔡震。震行醇谨。正德中,刘瑾下狱,诏廷讯。有问者,瑾辄指其人附己,廷臣无敢诘。震历声曰:“我皇家至戚,应不附尔!”趣狱卒考掠之,瑾乃服罪,以是知名。嘉靖中卒,赠太保,谥康僖。 崇德公主,母杨安妃。成化二年下嫁杨伟,兴济伯善(杨善)孙也。弘治二年薨。 广德公主,母万宸妃。成化八年下嫁樊凯。二十年八月薨。 宜兴公主,母魏德妃。成化九年下嫁马诚。正德九年薨。 隆庆公主,母高淑妃。成化九年下嫁游泰。弘治十五年薨。 嘉祥公主,母妃刘氏(刘妃)。成化十三年下嫁黄镛。后六年薨。 ...... 近代王增王增(1873一1958年),原籍河北省高阳县,9岁时随祖父王聚贤来抚宁落户。全家典房居住,以煮猪头为业。起初日煮一两个,通过刻苦钻研技术,精心制作,味道越来越好,销量大增,后发展到日煮十余个。 王聚贤是保定府口音,说话呔,他每天将煮好的熟肉背到鼓楼根下叫卖:“烧肠、烧肉喔!”当地人听不清字音,误听为“髦肉喔”。天长日久,人们便唤他“老髦”,他煮的肉得名“老髦肉”。 1917年后,王增继承祖父遗业,继续开设“老髦肉铺”。因“老髦肉”味美适口,肥肉不腻,颇受顾客赞誉,连奉军大帅张作霖也经崐常派人来关内购买“老髦肉”用以馈赠亲友。因此,“老髦肉”驰名东北三省及京津一带。“老髦肉”的加工制作非常讲究,选肉严格,不鲜的不要,过肥的不要,清洗认真,不得留下残存毛根,猪肉和猪头、下水配比适量,确保老汤纯净。 医生王增王增,女,教授、主任医师,民主促进会会员。1962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疗系,同年9月分配在广慈医院(现改名为瑞金医院)工作,任神经内科住院医师;1978年晋升为主治医师;1988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993年晋升为主任医师、教授。 自从参加工作后,长期从事医教研工作。在医疗中,坚持门急诊、病房以线工作,抢救了不少危重病人,积累了许多临床经验,深得病人的好评。在教学工作中,一直担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疗系及夜大学生的神经病学教学工作,以及全国神经病学进修班医师的部分教学任务,87年曾荣获“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在科研方面,在徐德隆教授的指导下,从事帕金森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并在《中华神经科杂志》、《上海医学》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等杂志上发表数十篇论文。 革命烈士王增??(1914~1980年) 又名王剑华。上海金山县枫泾镇人。抗战前在华东银行工作时参加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八·一三”事变后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结业后,在太行游击区炮兵队任政工干部,后任随军记者等职。民国31年(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期间,遭到康生陷害。民国37年,他参加解放河南开封的战役。以后到北京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任处长,曾参加起草国家最早的外汇管理条例。 1949年12月,随毛泽东主席去莫斯科缔结《中苏友好条约》。1980年8月,病故于北京,骨灰安葬在八宝山烈士陵园。 内蒙古广播电影电视局副局长王 增 副局长,协助刘永欣同志负责广播影视宣传等方面的工作。分管宣传管理处、财务中心、科研所、广播电视协会,联系乌兰夫基金会。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