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王玉兰
释义

中文名:王玉兰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吉林

出生日期:1939年6月

逝世日期:1971年1月

职业:二人转演员

主要成就:《白蛇传》,《三只鸡》

代表作品:《王姣鸾》,《玉堂春》

1二人转演员(1928——1971)

吉林省梨树县人。父亲王顺是二人转弦师。王玉兰7岁时学河北梆子,9岁学二人转,在沈阳拜洪国栋(连傻子)为师。她戏路子宽,舞姿美。当时沈阳二人转演员无“坤角”,她登台即红。演唱特点是板头准,吐字清,舞蹈和唱词有机结合,声情并茂。常演曲目有《王姣鸾》、《玉堂春》、《白蛇传》、《三只鸡》、《王二嫂拥军》等。1949年至1954年,在梨树、榆树一带演唱。1950年进沈阳。1952年到四平。1953年曾参加原辽西省民间文艺会演。不久回沈阳。1959年3月,王玉兰随同群众地方戏剧团并入沈阳市曲艺团,以后又充实到沈阳大东曲艺团。1966年下乡落户。1971年1月病逝于铁岭县平顶山。徒弟有高春艳、李凤兰和吴秋艳等。

2京剧演员(1959-)图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演员王玉兰,是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主要演员,也是中国第四届戏剧梅花奖及首届梅兰芳金奖提名奖获得者。王玉兰1959年出生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1977年毕业于大连艺术学校京剧表演系。工青衣,刀马旦。由于她天资聪颖,接受力强,且能刻苦勤奋,不断追求,毕业后即留于大连艺术学校实验京剧团,成为该团主要演员,先后主演了《红灯照》、《白蛇传》、《杨门女将》、《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等三十多出传统剧目,颇受国内有关专家和广大观众好评、喜爱。

王玉兰气质高雅大方,扮象俊美靓丽。演武戏技艺娴熟,开打炽热,唱文戏声情并茂,嗓音清甜,做工细腻,气韵出众。曾受业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蓉丽娟及梅派传人魏莲芳门下,学习了《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凤还巢》、《思凡》等剧目,演出效果不同凡响。1980年她以《霸王别姬》一剧参加比赛,获市表演一等奖。1982年她随团赴挪威、瑞典、芬兰、葡萄牙等国访问,受到国际友人的热烈欢迎及新闻界高度评价。

1985年调入辽宁省戏剧学校青年京剧团工作,并随团赴香港参加“中国地方戏曲展”演出。一出《穆桂英大破天门阵》,震惊香港观众,被誉为京剧女强人。1987年-1988年,她又随辽宁青年京剧团访问了苏、捷、保三国和意大利,亦是好评如潮,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1991年,她调入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在各级领导、组织的关怀下,在老师和前辈的悉心培养下,王玉兰更是如鱼得水,为她的事业发展铺就了一条金光大道。作为一名军人,她始终把自己放在一名战士和为艺术献身的地位上,曾经荣立二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1997年11月以《香江泪》参加第五届中国戏剧节荣获优秀表演奖。1998年8月以《香江泪》荣获第三届全军文艺新作品奖。1999年4月荣获第三届北京军区战友文艺奖一等奖。1999年11月8日荣获文华表演奖。1999年10月在第七届全军文艺会演中以京剧《阅兵梦》荣获小品表演一等奖。1999年12月获北京军区第四届战友文艺奖表演二等奖。1999年以《香江泪》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3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副研究员

王玉兰 女,1939年6月生吉林人,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副研究员。主要学术成果:主持“云南省食用豆类地方品种资源收集”,整理、鉴定编目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云南省间作大豆品种的筛选和利用”获院科技进步三筹奖,其中“大豆种资源繁种和农艺性状鉴定”获国家科委、计委、农业部阶段成果奖,“大豆新品种滇丰一号的选育和示范”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文章近10篇。

4王玉兰制

年代不详,善做铜器,笔洗 、铜壶等 作品不多 ,底部落款篆书“王玉兰制” 铜器做工精美 花纹雕刻栩栩如生,浮雕部分鎏金。主要作品:瑞兽笔洗、莲花铜壶、麒麟童子铜壶、鸳鸯铜壶等。

吉林农业大学教授

女,1937年生,汉族,九三学社社员,农学院教授,作物遗传育种学科博士生导师。省特用玉米首席专家,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常委,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吉林省高级专家。是东北特用玉米研究会理事长,中国作物学会理事,国家特用玉米东北、华北区试负责人,长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多年来,一直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重点研究特用玉米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的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及其遗传变异规律,并探讨在农业育种时间中的应用方法,为选育高产、优质、抗性强的杂交种提供理论依据。曾先后主持农业部、省科委、省计委、省农委等科研课题10余项。现有科研经费160万元。通过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用玉米品种七个(吉甜3号、吉爆902、吉笋2号、吉甜6号、吉糯1号、吉爆3号和吉品7号),填补了吉林省甜玉米、爆玉米、笋玉米的空白。通过国家审定品种1个,并研制了甜玉米保鲜新技术。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和多项厅局级奖励。主编出版学术著作5部,其中《作物种子学》一书在1992年获北方十省(市)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在《作物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培养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10余名。研究方向为特用玉米质量、数量性状及遗传变异规律和新品种选育。

长春大学华光学院教授

女,1956年6月吉林通化生人,汉族,党员。1978年3月入吉林大学哲学系学习,1982年1月毕业后到中共通化市委党校工作,1997年6月到吉林省教育科学院工作,2010年11月到长春大学光华学院工作。

在吉林省教育科学院工作期间,本人作为省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院科研处处长,主要具体负责了省教育科研的一些管理工作,包括省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的中后期管理工作,省教育科学“十五”、“十一五”规划课题指南、课题管理办法的起草以及课题立项与管理工作,省教育科学第二至第六届优秀成果评选工作,省教育科研示范基地、省教育科研型名校长、名教师的评选工作,院内科研处的日常工作,多次被评为院、厅的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党员。

1992年被评为副教授以来,主要参加过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省科委“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省社会科学“十五”、“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主持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参与了《吉林省高等教育史》、《吉林省教育史》、《吉林省教育发展战略》等撰写工作,主编了《吉林省教育科学研究报告》、《现代教育理念》等著作;发表了《儒道两家生死观的比较》、《关于教育目的的反思》、《对教育理念的若干思考》等论文,其中有的成果在省级评奖中获得奖励。

多年来,主要兼任省伦理学会常务理事、省教育科研管理学会秘书长,曾兼任省高教学会副秘书长,是吉林省社科规划教育专家组成员。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2:5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