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王于洁
释义

王于洁(1900-1937),化名吴梅,原名定清,号静圃。福建省仙游县榜头镇前溪村人。曾就读于北京清华大学,后转北京高等警官学校毕业。192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仙游县委组织部长、中共莆田县委书记、中共漳州市委书记。

烈士简介

1930年11月起先后任中共莆属(闽中)特委委员、书记,兼任福建工农红军游击队第二支队政委,创建了莆田外坑苏维埃政权。1933年12月调任中共福州中心市委常委。1934年1月,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成立后,任常委。同年4月福州中心市委被破坏后,返回闽中重建莆田中心县委,任书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在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领导地方武装开展游击战争。1935年5月,莆田、福清两个中心县委合并成立中共闽中特委,当选特委书记,组建并领导工农红军闽中游击支队。在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坚持闽中革命斗争,开辟了莆田、仙游、永泰边区游击根据地,成为南方八省15块游击区之一。1937年2月16日,由于叛徒出卖,在莆田参加特委会议时不幸被捕。在狱中坚持斗争,坚贞不屈。1937年6月23日与黄孝敏、余长钺等特委领导人一起在福州英勇就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王于洁为革命烈士

生平经历

1917年考入省立莆田十中就读。1921年春,考进北京清华大学,后转北京高等警官学校。1924年秋毕业,分配到福建省警务处实习。1925年,调到将乐县任警官。目睹北洋军阀的腐败统治,到职未满两个月,便愤然弃职回乡。

192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底,任中共仙游县委组织部长。1928年,在家乡榜头发动群众反对苛捐杂税,捉拿包捐者,取得抗捐斗争的初步胜利。坝下、后保等地群众也纷纷抗捐。因此,被国民党地方当局通缉。5月,从仙游转移到莆田广业,领导当地的武装斗争。年底,任中共莆田县委书记。

1929年春,红四军入闽。在莆田城关和涵江等地,发动罢工、罢课、罢市,并建立汽车、建筑、店员等工会和革命互济会等组织,进行策应。1930年11月,任中共莆属特委委员和福建红军游击队第二支队政委。1930年12月,反敌人“围剿”斗争受挫后,任中共蒲属特委书记。1931年2月中共莆田县委恢复建制,任县委书记。1932年初,发动莆仙农民群众,开展以抗捐、抗税、抗债为内容的斗争。同年9月,任中共莆田中心县委书记。“东沙惨案”发生后,又发动受难群众开展斗争,组织农民向新闻界、同乡会、华侨团体和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呼吁、控诉,以社会舆论迫使南京政府究办祸首。1933年12月,任中共福州市中心市委执行委员、职工部长兼兵委书记。1934年1月,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成立后,任常委。同年9月,回莆田任中心县委书记。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在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坚持游击战争,开辟了莆田、仙游、永泰边区游击根据地。1935年5月,中共闽中特委成立,任特委书记,并将闽中各支红军游击队统一改编为工农红军闽中游击支队,使闽中游击战争不断发展。

1937年6月16日,因叛徒出卖被捕。6月23日在福州西门外英勇就义。

献身革命 追求真理

王于洁于1901年3月11日出生在榜头镇紫泽村的一户普通农民家庭中。他三岁丧父。母亲守寡,家境清贫,曾就读于莆田十中,毕业后在榜头坝下蔡亭小学任教。1921年至1924年,他先后在北京新华大学和北京高等警官学校学习。毕业后在将乐县任警官,王于洁在青年时期,是位胸怀大志的热血青年,早在“五四”运动后,他就和一些进步青年组织了仙游东区学生联合会,进行反帝爱国宣传,开展抵制日货运动,在北京求学期间,他接触过许多进步人士,受到进步思想影响,逐步树立了革命思想,积极投身到革命的大洪流中去。他目睹北洋军阀的腐败统治,任职不到二个月,就愤然弃职回家。

1927年,正是北伐战争失败,中国革命暂时处在低潮时期,就在这一年的11月,王于洁在家乡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展党员16人,并组建了中共仙游东区支部,同年底,中共仙游县委成立,他担任县委组织委员。

1928年春,在县委的领导下,他在东区发动农民群众开展反抗鸦片捐斗争,带领群众捣毁坝下等地税馆,清算被反动的税员勒收的捐款,引起了反动派的仇视,因而被反动当局通缉。当年5月,他被迫秘密转移到莆田县继续开展革命活动。他和陈天章一起组建了莆田人民游击队,并担任指导员,在西歧山和沃柄岭战斗中,打垮了易祖庙民团,拔除了范少京的哨卡,缴获20余杆枪支,从而扩大了党的政治影响,壮大了游击武装力量,同年底被选为中共莆田县委书记。

1929年至1930年,王于洁先后任中共漳州市委书记,中共莆田中心县委书记、中共闽中特委书记、并兼任福建工农红军游击队第二支队政委之职,领导莆田、仙游、惠安、福清等县的土地革命和建立红色政权工作。1930年底,外坑红色政权遭到反动军队的围剿受到严重损失,他在省委的领导下,认真吸取教训,整顿并恢复了党的组织,发展了一批新党员,又一次壮大了党的队伍,1931年春,恢复莆田中心县委建制,他又担任中心县委书记,继续领导闽中的革命斗争。“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全国人民奋起抗日,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王于洁以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进行开创性的工作。他主持召开党团扩大会议,作出了开展抗捐抗租,收缴反动武器,支援中央苏区,进行抗日救亡工作的决定。会后,他深入到工人、农民、学生中,促膝谈心,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组织抗日群众团体,使闽中一带的抗日救亡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1932年,毛泽东同志率领工农红军攻下漳州,胜利的喜讯震动沿海各县,莆田中心县委在王于洁的带领下,发动群众,反对封车、封船、拉夫,到处张贴标语,散发传单,砍断电杆、焚毁桥梁,牵制后方,有力地支持中央红军。

1932年12月,王于洁调任中共福州中心市委常委,职工部部长兼兵运书记。1934年4月,中共福州中心市委被敌人宪兵破坏,党内出现了叛徒,在危及党组织生死存亡的时刻,王于洁不顾个人安危,同妻苏华一道从福州赶回莆田,重建莆田中心县委,保存了一批干部和党员。当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莆田中心县委与上级党组织中断了联系,在革命形势处于极端困难的时刻,王于洁依靠中心县委的力量,创建游击队根据地,打响了闽中三年游击战争的第一枪,开辟了以常太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

为了加强闽中党组织的领导力量,1935年5月,他果断地与福清中心县委联系磋商,决定成立闽中特委,他被选为闽中特委书记,同时开辟了以罗汉里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以坚强的意志继续领导闽中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

1937年2月16日,王于洁与闽中特委的五位委员因叛徒出卖被宪兵逮捕。在敌人的监狱里,王于洁受尽严刑拷打,但他坚贞不屈,视死如归,敌人劝他自首,他斩钉截铁地说:“自新是可耻,一岁是死,百岁也是死,死并不可怕!”在敌人的淫威和利诱面前,毫不屈服,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当时全国人民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呼声越来越高,为了扼杀革命力量,反动派急忙杀害王于洁等五位同志,他们在福州西门外沿途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壮烈口号声中,英勇就义,时王于洁年仅36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9: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