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佑民 |
释义 | 王佑民(1886.2~1963.8),名际泰,晋城城内东街小十字人。1908年毕业于北京医学专科学校(我国早期的医学高等院校)。他是晋城市属范围内老一辈中医人员中在旧社会唯一的接受过高等中医教育的人,也是当地最早的中医大专毕业生。三十年代初曾任山西川至医专教授,山西省参议员,晋城劝学所所长,1918年任晋城医学馆第二任馆长(第一任刘志詹,字苏佛,晋城城内上元巷人,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生,历任山西育才馆教授,民初国会众议院议员),是山西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崛起的杰出名中医,也是对本省和当地有重大贡献的中医教育工作者。 山西名医王佑民先生少小酷爱文史,举凡《楚辞》、《汉书》、《史记》、《十三经》等名著典籍及唐诗宋词莫不通晓。年稍长,因目睹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疫疠大行的惨景,乃决心弃文从医,为民解忧。二十世纪初(1903年),先生考入北京医学传习所(中专),后又考入北京医学专科学校(大专)深造。1908年医专毕业后,即返回家乡晋城县悬壶济世,并担任晋城劝学所所长。1916年,刘志詹首倡创办晋城医学馆(地址上元巷),先生任副馆长,主管医教。1918年继任馆长。晋城医学馆在晋城科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泽州第一个新式医科学校,它在晋城历史上首次引进了外国语(英语)教学,首次引进并积极推行新法接生术,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一批可观的医务工作者,并为晋城历史上第一所具有现代色彩的医院--慈善医院的创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本市的医学发展和进步、对晋城人民的卫生保健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27年前,先生曾先后在归绥(呼和浩特)、大同、太原、北平等市行医达十年之久(中间曾回过本县),其时,他边精研前贤论著,边总结临床经验,著《温病条例》、《伤寒论述》、《妇科病种》等书不下十余种,这些医著即成为其后来在山西川至医专任教时教材的雏稿。 1927~1937年,复由天津返回太原,1934年居万字巷11号,开办王佑民诊疗所。当时山西军政界名人傅作义、李生达、王靖国、李服膺、荣鸿胪、马骏、贾景德、郭象升等常延之诊病,故曾联名在报纸上发文赞誉,广为推荐。因医技精湛,屡起沉疴,救人于濒危之倾,是以医业大兴,求诊者不绝于门。在川至医专任教期间,主讲温病、伤寒、杂病,宋慈亭(川至医院讲师,晋城西上庄乡郜匠人),梁希鸿(三战区兵站总监处少将军医监,解放后任北京丰台医院院长,首都中日友谊医院医学专家,晋城侯匠人)等,当时均为其门下。 1937年,日军侵入山西,先生迫于战乱,且已年逾半百,遂携眷返乡。回晋城后,又复因日军占领县城,乃被迫流落本县贺坡、伏堂、东大阳、苗匠等地,仍以医济世,奉行其“救贫贱之厄”的夙志。在此期间,他对流散在民间的秘验单方发生兴趣,做了大量的搜集整理工作。但令人惋惜的是在日寇侵华和“文革”两次大动乱中,先生的遗著已大部亡佚。 王佑民是一位中医流行病专家,他对《伤寒》、《温病学》不仅在理论上有高深的研究,还有丰富的临症经验。他对伤寒、猩红热、白喉、霍乱、疟疾、疫疠等症论述精辟,常于群医束手之际,收药到病除之效。用药喜寒凉,对中药木通的运用,识地过人,堪称工巧,名医刘汉民等每提及,深表钦佩。 先生重医德,不计酬值,每遇赤贫而病危者,不仅不收诊费,还往往不避寒暑,深夜登门,故群众深敬之。傅作义将军对他十分尊重,多年来二人常有书信往来,1963年先生病危之际,当时任国家水利部部长的傅将军还亲自写信询问病情。 解放后,先生已进垂暮之年,即在城内南关庆生堂坐诊。人民政府对先生的医德、医术和政治声誉十分重视,从建国初直至逝世前,他一直被推选为晋城县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 在先生病危和逝世后,地、县各级统战领导同志曾多次登门慰问并出席其追悼大会。不少曾受惠于先生的群众获悉先生逝世的消息后,都不禁潸然泪下,深表痛惜。 这位在医疗和中医教育事业中为国家、人民曾作出过有益贡献的中医学家,将永远地受到人民的尊敬和怀念。 河北学者王佑民(1902-1983),原名王琴懋,赵县西王村人,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是秀才,伯父曾留学日本。 王佑民自幼读书习字,1912年考入赵州第一高等小学,1916年春考入省立第十五中学,1919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预料,因积极参加周恩来领导的学生爱国运动,当年寒假被开除学籍。后求助于蔡元培校长,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23年转入本校英国文学系。1927年毕业后到天津水产专门学校任教。1928年经同学举荐,河北省教育厅任命王佑民为省立十五中学校长。他广泛听取学生意见,聘请有真才实学的教员。1930年省教育厅督学到校查学,发现一教师向学生灌输进步思想,要交县查处,王佑民据理抗争,结果于1931年被撤职。其后,他辗转于北京、天津、西宁、兰州等地任教。1949年8月兰州解放,他先后在兰州高级工业学校、兰州工学院(1958年改为甘肃工业大学)任教师和副校长。1958年4月被错划为右派,降三级工资留用察看,到学校图书馆工作。1962年被迫退职,闲居西安女儿家,其间曾在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工学院代教英语。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再遭摧残,1978年10月得以平反昭雪。 1979年冬,王佑民得知赵县英语教师匮乏,谢绝高校邀请,不听女儿苦劝,回到家乡义务开办业余英语班。他倾尽精力,不惜钱财,虽年至古稀,患高血压、胃炎、白内障、寒腿等多种疾病,仍是"只要一息沿存,就要拼命奉献。"他根据学生程度,分5个班,轮班上课、辅导,并时常备课或修改作业到深夜,一天只休息三四个小时。由于劳累过度,疾病时常折磨他,有时胃疼难忍,就吃几片止痛药,坚持上课。王佑民不吸烟,不饮酒,生活俭朴,每月退休费近200元,除伙食费,其余都用在办学上,给学生购买了英语工具书,参考书千余册,摆满5个书橱。别人问他:"你这样不顾身体,不惜财力,图啥呀?"他笑笑:"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一乐也。"他先后为赵县、高邑、辛集、迁安等县市培育学生300余名,有的考入大学,有的任中学英语教师。 1983年,王佑民被评为河北省和石家庄地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个人,出席全省农民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作了"力挽余辉树桃李,白首新程又着鞭"的经验发言。河北省原副省长徐瑞林为之和诗三首,其中一首说:"先生先我十三年,解惑尊师俯首甘,誉满乡里功益国,教苑祖逖着三鞭。"1983年,王佑民又被评为石家庄地区多渠道办学先进个人。《河北日报》、黑龙江《成人教育》、《望》、《长城》等省内外报刊相继刊登了他的模范事迹。《可爱的河北》一书"河北名人栏"介绍了他的事迹。他被聘为河北省政协委员、赵县政协常委,九三学社河北省重新吸收他为社员。 1989年11月15日,王佑民因病逝世,终年87岁。 郧西县图书馆干部王佑民1947年3月生,湖北郧西人,湖北省郧西县图书馆干部。主要学术成果:论文《公共图书馆的信息挖掘与服务浅见》在深圳全国经济信息首届研讨会上交流。1993年第4期《图书情报论坛》发表《探公共图书馆如何为科技兴农服务》;1995年第2期《图书情报论坛》刊登《当议图书馆服务宣传周的优质运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