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王友钧
释义

王友钧(1911~1935),又名王友均。1911年生,湖北广济(今武穴)人。中国共产党党员。

中文名:王友钧

别名:王友均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湖北广济(今武穴)

出生日期:1911

逝世日期:1935

职业:军人

人物简介

王友钧(1911~1935),又名王友均。1911年生,湖北广济(今武穴)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红15军当战士。1931年1月,红15军与红1军合编为红4军。在军部特务队任战士、班长、队长。同年11月任红四方面军总部特务队队长,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和黄安、苏家埠等战役。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苏区向西转移途中,他率特务队担任前卫,屡立战功。由于他作战勇敢,指挥果断,职务晋升很快。1933年初任第73师218团1营营长。同年7月,任红31军第91师271团团长。1934年8月任第91师副师长,率部参加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和仪南、营渠、宣达三次进攻战役。他擅长指挥夜战,在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作战中,曾率手枪队夜袭并摧毁国民党军1个团部,被誉为“夜摸将军”。所率第271团曾荣获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授予的“夜摸常胜军”奖旗。

1935年5月参加长征。6月,调任红4军第10师师长。8月,在指挥包座战斗中,身先士卒,带队冲锋,身负重伤,英勇牺牲,年仅24岁。

包座之役

摘自《许世友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9月第一版,第十章,难忘的三次过草地( P.318———P.320)

……

包座之战,是我们过草地后打的第一仗。前敌指挥部把这一任务交给了三十军和我们四军。三十军的任务是以一个团消灭包座守敌,主力隐蔽集结于包座西北山地,准备打援。我们四军的任务是以一部攻打位于包座以北约十公里的求吉寺。

指战员们经过草地的艰苦行军,十分疲劳。一听说有仗打,劲头又上来了,几个师长争着要任务。考虑到十师部队在过草地时减员不多,我和政委商定把这一任务交给了他们。

八月二十九日黄昏,西方山头上的晚霞刚刚消逝,十师部队以迅速的动作抵近求吉寺,突然向敌发起猛烈的攻击,很快拿下了外围的几个要点,乘势突入寺院。敌人组织敢死队拼命反扑,十师师长王友均亲自率领部队与敌展开肉搏。经过草地恶劣环境煎熬的指战员,一个个虽是面黄肌瘦,但喊杀声还是那样洪亮,斗志还是那样旺盛,作战还是那样奋勇。看着这些生龙活虎的战士,谁想得到他们是在肚皮紧贴着脊梁骨的情况下与敌人厮杀的呢?!

到了弯月挂上树梢的时候,二三百个敌人已成了我军的倒下鬼,残敌向西北方向逃窜,求吉寺恢复了原有的宁静。

我们的胜利不是轻而易举能够得到的,往往要付出血的代价。在这次战斗中,十师伤亡了不少同志,王友均师长也英勇捐躯。他于一九一一年出生在湖北广济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牺牲时年方二十四岁。参加革命后,历任班长,特务队长,营长,团长,师长等职,作战勇敢,指挥果断,是一名优秀的指挥员。他任三十一军二七一团团长期间,常率部队夜袭敌营,出奇制胜。在反六路围攻的西线作战中,他率领手枪队三十余人,从平溪坝以北偷渡大通江,绕过敌人的多道岗哨,摸到敌人后方的牛角嵌,攀越几张高的悬崖,突袭敌军团部,砍死敌团长。一九三五年六月,他在北川县千佛山战斗中负伤,痊愈后调任十师师长。对于他的牺牲,我和指战员们一样极度悲痛,为失去这样一位能打善战的指挥员而感到十分惋惜。我们把它的遗体安葬在求吉寺附近的山上,墓前堆满了战士们含着热泪采来的山花。同志们默默地向他告别:“安息吧,王友均同志!你的英勇事迹,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未竟的事业,我们一定继续下去!”

在我们四军十师攻打求吉寺期间,第三十军二六四团攻占了包座。因敌第四十九师前来增援,为诱其深入,二六四团又主动撤至包座东北侧山地,军主力仍在包座西北侧山地隐蔽待机。当敌两个团沿包座河西楔入敌三个团中间,将敌分割成互不连接的三块,尔后集中兵力,一个团一个团地逐个歼灭。激战至深夜,歼敌大部,敌师长伍诚仁受重伤后落水而死。

包座一战,毙伤俘敌五千余人,缴获各种枪支近两千支,还有大批粮食。这是红四方面军在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下取得的第一个胜利。这一胜利的取得,从作战指导上来看,是由于我军及时掌握了敌情,首先歼灭了包座地区的守敌,为打援战斗创造了有利条件。战斗中,正确采取了分割包围,各个歼灭的战术,发挥了我军近战夜战的特长,从而达成了速战速决,勇敢顽强的战斗作风,也是取得这一胜利的重要因素。广大指战员刚刚走出草地,未经休息便投入战斗,忍受着饥饿,奋不顾身地勇猛杀敌,终于歼灭了敌人,扫清了前进路上的一大障碍。为实现党中央的“北上”方针作出了贡献。

许世友的“大刀队”

与红三十军同时打响战斗的还有第四军。第四军负责攻击包座河下游的求吉寺。在这里防守的是胡宗南的补充第一旅第一团。

负责主攻的十师官兵在攻占了外围要点之后,突入了寺院。补充第一旅第一团团长康庄亲自督战,指挥机枪向冲过来的红军扫射。一批红军官兵伤亡了,又一批再次冲进去,数进数出,求吉寺寺院门口和院子里血流成河。最后,康庄亲自率领敢死队趁红军喘息之时发动了反击。

仗打到这个程度,第四军军长许世友沉不住气了,他看了看身边的十师师长王友钧,年轻的红军师长立刻明白了军长的意思。王友钧从一名战士手中夺过一挺机枪,冲上战场,机枪横着扫射了过去。

在敌人出现退却迹象的时候,他从身后拔出了那柄寒光凛冽的大刀,吼了一声:“交通队,跟我上!”交通队是王友钧师长的一张王牌,官兵们个个配备一支德国造的20响驳壳枪,外加一柄锋利的大刀。驳壳枪一响,敌人倒了一片,然后大刀如林朝着敌人挥了过去。

许世友大叫:“还是大刀片厉害!”

交通队的李德生班长跟随着王友钧,一边砍杀敌人,一面保护着师长的安全。冲进寺院后,他们沿着寺院的台阶一层层地往上打,打到最高一层的时候,敌人的一个机枪火力点封锁了红军的冲击路线。王友钧把机枪架在一名战士的肩膀上射击,硬是把敌人的火力压了下去,然后交通队的官兵向最后残余的敌人发动了猛攻。

李德生刚想往上冲,突然发现身边的王友钧杀声顿止。扭头一看,师长已经倒在了寺院的台阶上。

李德生抱起他的师长,王友钧的脸已被鲜血染红:一粒子弹击中了他的头部。

十师的红军官兵怒吼着向敌人冲去。

国民党军在逃跑前点燃了寺院里的粮库。

红军官兵一部追杀敌人,一部扑打着火焰。在大火中,他们抓起被烧焦的麦粒大把地往嘴里塞。

许世友跪在王友钧的遗体前,仰天长叹。

有参谋来请示缴获的物资如何处理。许世友大吼:“滚!多少东西也换不来一个师长!”

年轻的红军师长王友钧被安葬在求吉寺寺院东侧的山上。

红军不惜一切拿下包座,打开了北进甘南的通道。

毛泽东、徐向前、陈昌浩立即致电张国焘,通报了包座战斗的情况,再次要求左路军立即向东靠拢,以便红军迅速北进。

在中央的一再催促下,1935年9月1日,张国焘终于下达了东进的命令。

但是,左路红军部队东移的第3天,张国焘突然发来了电报,说由于嘎曲河水上涨无法渡河,不但已经命令部队返回阿坝,而且还要求右路军掉头重新向南进攻松潘。

这封在中国革命史上极其重要的电报导致的后果是灾难性的。

电报意味着自毛儿盖会议以来,中央所有关于红军前途的决定瞬间全被推翻了;还意味着数万红军官兵付出巨大代价穿越草地的努力,以及之后攻占包座所付出的巨大牺牲瞬间全无用了。

求吉寺断壁隐藏惊心动魄史

因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的分手,四川若尔盖成为红军长征中的一个重要地方。

10月23日下午,一阵秋雨飘落,寒意更浓。若尔盖县求吉乡德翁村的村民们却无视冰凉的秋雨,有的在干活,有的则聚在一起聊天。偶有穿村而过的公路上奔驰而来的汽车,发出的短暂轰鸣声,是唯一打破这个远离喧嚣,还保持着宁静的小山村的不和谐音符。

23座坟墓“守候”的战斗遗址

经德翁村中一道巷子往村后的碉堡山走,山脚下有一座看似城堡的遗址。既没有房梁,又没有任何装饰,能看到的也就只是厚达1米多、高达5米多的黄土墙围成的房子模样。仰看这座正在被风雨无情剥蚀的遗址,总觉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遗址前新立的碑上写着“包座战役求吉寺战斗遗址”。原来这里就是打通红一方面军北上通道———包座战役求吉寺战斗旧址。如果没有包座战役的胜利,毛泽东率领的三军和军委纵队往何处去?历史无法假设。如此重要的地方值得我们追寻和回味。

蒋介石料定走出草地的红军已是疲惫之师,远在峨眉的他,亲拟电报致胡宗南:“匪当饥疲之余,如我军能犯难急进,必可以一当十,收效无比……希勿瞻顾,过惜兵力,失此千载难得之机。”

千载难得之机,可见蒋介石当年是何等看重这场战役。70多年前,德翁村很小,村后的求吉寺却香火很旺,修寺时,不知有多少信徒们的信念和汗水夯进了求吉寺的围墙里,一座坚不可摧的寺庙却被敌人利用阻击红军北上。而今留在土墙上的射击孔就是当年战斗的最好证据。

右路军前敌总指挥徐向前考虑到,红一方面军长途征战,减员过多,主动向党中央提出,包座战役由红四方面军来打。求吉寺战斗打响了,红军一次次发起猛攻,城堡般坚固的求吉寺稳如磐石,墙外倒下的红军战士铺满了寺庙前的空地。

24岁的王友均是红四军十师师长,惨烈的战况让他再也无法忍受,端起一挺机枪,架在警卫员的肩膀上就冲出了战壕。师长的英勇,更助长了进攻红军的攻势,敌人疯狂的火力被压下去了。激战中,雨丝般飘飞的子弹击中了王友均,著名的“夜摸将军”倒下了。

新修的王友均墓碑矗立在战斗遗址附近,碑正对着曾硝烟弥漫、战火纷飞、尸横遍野的战场。有22个在战斗中牺牲的红军战士的坟墓与王师长相伴。他们长眠在战斗过的地方,无声地向后人倾诉着那场战斗的惨烈和悲壮。

红军攻占了包座和求吉寺,歼敌4000余人,打开了北上通道。1935年9月10日凌晨,毛泽东率领右路军中的红一方面军将士,由这条通道离若尔盖北上。

一年后,红二、四方面军联合北上,走出茫茫草地,由红二、四方面军主要领导组成的中共中央西北局在求吉寺召开会议。会前,几位领导采摘鲜花到墓前吊唁王友均和牺牲的战士。这次会议,根据北上与中央红军会合的计划,制定了《岷洮西固战役计划》,决定立即入甘实施这一计划。

雪原-重走长征路

刊于:《阿坝日报》2006年9月22日“周末”第二版“雪原”

王友均:1911-1935年,湖北广济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4月随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任红4军10师师长。同年 8月30日率部参加包座战役,攻打求吉寺,在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4岁。 ——题记

让那些重走长征路的脚步,带上人间最圣洁的祝祷,尾随若尔盖大草原上雄鹰奋飞的翅膀,快速抵达青藏高原东南缘一个叫求吉寺的喇嘛庙,透过那面弹痕累累的土墙,倾听一位师长弱冠之年永不停息的心声,或许拉玛克盖的雪花,能够在血染的特殊时刻,给你讲述包座战役的经典细节。

下包座的云雾,记住了你冲锋的身影,却没有留住你鲜活的身躯;阿西茸的麦苗,记住了你渴望的眼神,却没有留住你敏锐的眼色;求吉河的波浪,记住了你呐喊的声音,却没有留住你持续的声息;日崩冈的冰凌,听见了你姗姗南来的步伐,却没有看见你款款北上的鞋印。

梵文岩下没有为你树碑,大小史志没有为你立传,狼毫朱墨没有为你画像,也许千百年之后,很少有人相信年仅二十四岁的双肩能扛起如此重大的历史使命,寄身于只生长紫果云杉的雪域高原,在那龙达纷扬的时候,但愿美好的神话或传说,不要随意改变你中弹牺牲时的宿愿。

如今,你的肉体已经在烈士陵园中融入了三尺黄土,而你的魂魄却早已升腾成了闪烁的红星,悬挂在历史的天空中,照耀着战友们南征北战的漫漫遥路,照耀着岷山内外广袤无垠的大好河川。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8 10: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