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永成 |
释义 | 中国人名,有水墨画家王永成、中华全国总工会原候补书记王永成、“三年大饥荒”中的昌乐县委书记王永成、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会员王永成、西北师范大学教授王永成等。 中文名:王永成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东莱芜 出生日期:1984年 职业:画家 毕业院校:四川美术学院 代表作品:《风筝都百咏》、《曹州牡丹百咏》 “三年大饥荒”中的昌乐县委书记王永成(事迹 附王永成诗作两首) 西北师范大学教授(简介 讲授的主要课程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学术研究课题 学术论文 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研究领域 科研项目 教学 兼职 代表论文) 画家 王永成简介王永成1984年生于山东莱芜;2002年考入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2006年毕业获学士学位; 2007年攻读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硕士研究生。漂移社会员。 2010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硕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展览活动: 2008年 “东游记”北京三八一八库画廊水墨画联展; (北京) “水墨延伸” 澳门艺术博物馆水墨画联展; (澳门) “黑白相” 香港ora-ora画廊当代水墨画联展 (香港中央图书馆) 2009年: 重庆市庆祝建国60周年美术作品展 (重庆美术馆) 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上海展览中心) “到泡沫少的地方去”西南青年联展 (成都蓝色空间) 上海艺术博览会青年艺术家推荐展 (上海会展中心) 2010年:“养墨堂”青年艺术家大奖赛 (南京) “两岸漂移” 水墨画联展 (重庆) “艺术走进生活”青年艺术家邀请展 (重庆) “领跑” 关山月美术馆当代水墨画邀请展 (深圳) “路标”岭南美术馆当代水墨邀请展 (东莞) “开放的六月”四川美术学院毕业作品展 (重庆) 王永成绘画作品中华全国总工会原候补书记简介王永成,1924年生,山东省昌邑市奎聚街办十字路村人。1940年参加革命,194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支部书记、县委干事、区委书记、县委宣传部长、昌邑县委书记、山东昌潍地委副秘书长、昌潍地委宣传部长、昌乐县委书记、《昌潍大众报》总编、北京大学汉中分校党委副书记、全国总工会机关党委书记,1981年10月,被全总九届三次执委扩大会议选举为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候补书记。 诗集已出版诗集《风筝都百咏》、《曹州牡丹百咏》,合著《诗书画印》等。主编《中华全国总工会机关老干部书画摄影集》(中国工人出版社)。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文山诗书社顾问。 “三年大饥荒”中的昌乐县委书记王永成事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有一段被称为“三年困难”的时期,是指1959年至1961年的“三年大饥荒”。三年大饥荒时期人们吃不饱饭,饿死了不少人,特别是农村更严重。 近年来,不同出版物陆续披露的困难时期非正常死亡的人数不尽相同,推算的口径也不尽一样:较早的推算说,“三年大饥荒,中国非正常死亡人口大约为1700万”;之后有人推算,“中国农村的非正常死亡人口可能达到3471万”;有一本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实》的书中说,“非正常死亡和减少出生人口数,在四千万人左右”;有媒体称,“中国人口减少四千万,这可能是上世纪全球范围的最大饥荒”;最近一本史学著作的计算表明,“1959—1961年,中国非正常死亡人口为3250万”。 在那场大饥荒当中,全国平均每个县有一两万名农民兄弟被夺去了生命。但是,王永成担任县委书记的昌乐县却没有饿死人。 那是在整风、反右、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以后的1959年,有人发现农村出了问题。当时山东省昌潍地委做出决定,把青州、寿光、昌乐三县定为“落后县”,派出三个工作组分别去“改造落后”,时任地委宣传部长的王永成被派到昌乐。 王永成是从村支部书记、区委书记和县委书记的岗位上磨练出来的,具有农村工作的丰富经验。他到昌乐后首先到人民公社化搞起来的大食堂去考察,这时的食堂里已没有多少可吃的东西;他到农民家里去访问,农民家里也没有粮食。王永成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个天大的事情,民以食为天,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便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保住农民的生命便是“重中之重”。王永成不顾个人的利害得失,舍掉包括个人“进步升迁”等具体利益,不顾一切地要确保全县十万户家庭的安全和四十万百姓的生命。 王永成立即向地委告急,他不顾当时接连而至的政治运动,没有顾及正在进行的“反右倾”斗争,也没有效法派往××县“改造落后”所搞的“扒两张皮”(逼富裕中农卖粮——认为富裕中农有粮食)等做法,而是呼吁上级尽快调来救命粮,解决百姓的燃眉之急 与此同时,王永成在县里提出“千方百计”救灾渡荒的要求:对那些绝粮的村子,号召群众千方百计自救渡荒;对那些没有自救条件的群众,凡是有亲友可投的都允许他们去投奔亲友以争得一线生路;实在没有亲友可投的,那就采取“破产渡荒”的断然措施:变卖家具物品,换回粮食,以保住生命为原则。 接着,王永成带领群众“生产自救”。在农村,解决农民吃粮的根本途径是生产,依靠种粮养活自己。但是,粮食生产周期长,解决近期吃粮有困难。调来的少许粮食仅能解决部分绝粮村的急需,来年夏荒是个大难题。于是,他们决定号召群众种红薯。红薯是高产作物,产量高、生长快,较早就能有收成。种红薯需要育秧苗,那年来了寒潮,下的雪很大,为了避免冻坏红薯秧苗,他带头并要求所有干部统统到育养薯苗的“火炕”去防寒。那年的红薯真作美,为全县农民救灾渡荒发挥了作用。 那—年越冬小麦长得很不好,预料来年产量肯定低,昌乐百姓来年麦收以后怎么渡过夏荒呢?王永成一班人想,昌乐的南瓜产量高、熟的早,可以以瓜代粮渡夏荒。于是,他们就号召群众种南瓜。也真巧,这一年又来了一个南瓜大丰收。最后收了多少南瓜呢,当时人们说平均每人有五六十颗,如果是四口之家一户就有二百多颗大南瓜。那年全县麦子收下来留足种子后,平均每人只有18斤,老百姓生活就靠这些南瓜了,于是老百姓把这些南瓜称为“保命瓜”。 南瓜保了老百姓的命,昌乐的百姓就编出了不少赞颂南瓜的歌谣。有一首歌谣是这样唱的:“背着南瓜上青岛,看了戏,洗了澡,来回路费使不了。”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昌乐农民不仅自己渡过了饥荒,还给城里人送去了大南瓜,对城市居民渡荒做了贡献。 昌乐在大饥荒年代,通过红薯、南瓜大丰收,闯过了最为艰难的第一年,保住了百姓的生命。到1960年秋后,昌乐的灾情有了缓解,农业生产逐步恢复了正常。 然而,一年没有饿死人,这仅仅是开始,是救灾渡荒的第一仗。如何闯过这场大饥荒,增产粮食才是根本的出路,这一直是王永成心中的一个大问题。经过深入思考后,王永成决心以“相信农民,依靠农民”作为一切工作的起始点,增产粮食救灾渡荒。他认为:第一,农民应该是自己的主人,我们是为农民服务的,尊重农民的意愿是理所当然的;第二,农民能够认识自身利益,也能够为实现自身利益而努力;第三,农民最懂得应该怎样种地,有能力种好自家的土地。 于是,王永成在增产粮食、保证多收的目标下,采取了一系列尊重农民意愿的作法: 首先把落实政策当成增加粮食生产的基本要领,当成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前提条件。在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年代里,大搞“一平、二调、三共产”,农民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劳动所得,被一哄而变成了“公产”,农民用血汗换来的财产被别人平调了,哪里还有什么生产积极性呢。因此,王永成首先一步是落实政策,坚决、彻底地搞退赔,认真把大跃进、共产风中平调农民的财产退赔给农民。 第二是划少小队的户数。当时在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下,他们尽量把小队划小。上边要求每个小队最少20户的情况下,他们做到了全县平均每个小队20户。 第三是扩大家庭自种土地的面积。上边规定自留地按土地面积的5%至7%的比例进行安排,他们就按7%这个上限留足,而且多是些好地;在房前屋后、沟边、路沿、山脚等处可以由农民种些农作物,鼓励农民种好管好“十边地”,以补充口粮的不足。 第四是尊重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当农民希望并提出由农户负担更多的生产管理承包责任的时候,王永成采取了支持的态度。由于上边反对“包产到户”的作法,他们就采取默认的态度,既支持了农民发展生产,又保护农民免受政治的冲击;既对下边百姓负责任,又与上边政策不发生抵触。 第五是爱惜民力,从来不搞劳民伤财的“大呼隆”。春节期间,有的地方提出“大干干到二十九,吃了饺子就下手”的口号。昌乐县没有那样做,而是让农民好好休息几天,主张百姓有劳有逸,休养生息,给农民一些自由的余地。 第六是鼓励工作上的积极创新和技术上的发明创造,王永成还身先士卒带头探索,在农业生产技术创新上投入不少精力。1961年天旱,为了保证种麦质量,王永成在找干部商议后发明出了一个“水耧”,既节省了水,又保住了墒情,效果很不错;为了提高植树绿化的效果,他还搞了个“绿畦”,改变原来栽柳树的传统作法,先把柳树条养在畦里边,等它生根成活以后再栽到山坡或路旁,成活率高且不损坏原有的柳树。 昌乐县在这场三年大饥荒当中,不仅全县没有饿死人,粮食还获得了丰收,除了完成统购统销向国家卖粮的任务外,昌潍地委还多次向昌乐提出加购任务,昌乐县先后五次向地区增加统购粮。 1962年冬,山东省召开各县粮食局长会,在会上安排统销粮食指标时,全省只有昌乐一个县不要国家统销粮,昌乐的吃粮问题已经在全县的每一个小队、每一户家庭都得到了安排和落实,这在全省是唯一的。 王永成除了领导农业生产外,还关心农村的物资交流和集市贸易。在那大跃进、刮共产风和“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集市贸易受到了冲击,有不少地方被强行解散了。王永成他们却尊重民意,顶着压力,恢复了农村的集市贸易,允许社员到集市买卖交易。这样一来,就形成了相邻各县的鲜明对照:一边是昌乐县的有买有卖人气十足高高兴兴,另一边是相邻县的物资贫乏互不交往冷冷清清,于是人们反映说:“一个地区,两种景象”。 1964年,王永成被陈少敏选中,以全国总工会组织部副部长的名义调来北京。陈少敏就是胡耀邦总书记在位时多次在大小会上提起的深受人们敬佩的那位刚正不阿的大姐,就是“文革”中在开除刘少奇党籍的中共中央全会上不举手、不同意开除刘少奇党籍、不认可“文革”倒行逆施行径的那位中央委员。 王永成来京后,不久带队去参加“四清”运动,很快“文化大革命”就爆发了。在文革中,他到五七干校参加过劳动,之后被调到北京大学设在陕西南部大山地区的汉中分校。在汉中分校他仍然是关心群众、保护百姓,他以党委副书记的身份一次次保护教职工和学生免受四人帮的种种迫害,支持学校各种教学科研活动,调出陈佳洱等有作为的知识分子走上教学科研领导岗位。 1978年冬,全国总工会恢复工作时王永成调回全总,担任全总机关党委书记和全总书记处候补书记等职。当时党委工作中最突出的一项就是落实政策、平反冤假错案、处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问题。全总那几年平反的各种案件(人)约1000余起,其中仅改正错定的“右派”就有91人,数量之多、难度之大、受害同志的安置工作之繁重是可想而知的。 王永成是一位诗人和书法家,更是一位朴实无华心里装着平民百姓的实在人,离休后还是有求必应,常常忙着给人们题诗写字,忙着他那部名为《绿化之计》的组诗。2006年春节后不久,王永成因病入院住在一个单人间。不久医院收了一位九十高龄的老人,需要一个单人间护理,但这时缺少单人间。王永成听说后主动提出给老人家让出单人间,经病房管理部门研究同意了他的请求。让房的美谈传出后,更增加了人们对王永成这位已逾八十高龄老人的敬佩之情。 三年大饥荒至今快有半个世纪了,昌乐百姓心里始终想念着当年同他们一起渡荒救灾的县委书记王永成。 附王永成诗作两首1、种南瓜 设计度荒风,以瓜代谷粮。 明前先育种,入夏现花黄。 秋禾方齐藤,早瓜已硕长。 甘醇适口感,堪好充饥肠。 南社销青市,北区卖远乡。 虽云有所获,细论犹惶惶。 2、昌乐县六一年生产救灾记事 受命营陵负重任, 救灾生产克时艰。 寒冰未解理瓜畦, 飞雪护秧保大田。 作业推行责任制, 自谋建设小家园。 购销不失民为本, 天道酬勤喜过关。 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会员简介王永成,男,1947年2月出生,北京人。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会员、艺委会一级书画师、学术委员;中国硬协会员;北京楹联学会会员。 艺术成就平素酷爱书画艺术,工作之余临池不辍,并在中国书画函大书法专业学习深造三年。对各家名碑帖,历代墓志铭文无所不学,真行草隶篆无不涉猎,同是更注重字外的学识修养,从诗词、联赋、绘画、戏曲、音乐和舞蹈等艺术中广泛汲取营养,博采众长,尤善行草,并自成风貌。其书法作品先后入选《当代书家佳作荟萃》、《20世纪世界书法作品鉴赏》、《首届中国书法美术家艺术精品展》、《首届希望杯全国书法篆刻大赛展》、《第二届中和杯全国书法大赛》、《中国长白山杯书画篆刻艺术大奖赛》、《首届旅游杯全国书法篆刻大展赛》、在“一、二届中国书法美术家艺术精品展”二次获银奖;“中央电视台大红鹰杯首届中老年书画展”获三等奖;入选“99书法报读友书法篆刻大赛”、“庆祝建国50周年丝绸之路书画大赛 ”、“通州杯”全国机关工作人员硬笔书法大赛书作各一件。 西北师范大学教授简介王永成,男,1956年6月出生,西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化学工程专业,主讲课程教学及改革。 讲授的主要课程化学反应工程(专业课)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课)化工制图(专业课)(化学研究生课程)群论与化学(专业课)(化学研究生课程)量子化学计算理论与实践(专业课)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1.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实验 2. 指导毕业论文 学术研究课题1.承担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过渡金属离子及其氧化物离子偶合循环催化NxOy与CO反应的两态反应计算”(项目号0710RJZA115)。(2007-2009年),项目负责人。 2.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过渡金属活化小分子自旋禁阻反应动力学的理论计算研究”(批准号:20873102),年限:2009.1-2011.12.,项目负责人。 学术论文在Chem. Phys. Letters, J. Molecular Structure: THEOCHEM,J. Phys. Chem. A,化学学报,物理化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 学术研究表彰/奖励1. 2006年获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署名)一项。 2. 2008年获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二署名)一项。 3. 2008年获甘肃省自然科学三等奖(第二署名)一项。 研究领域多年来一直从事化工专业教学和应用研究工作。曾从事过化工宏观反应动力学的理论研究工作,对化工过程数学模型的建立、求解和分析较感兴趣。先后合作完成金川公司化工厂2000吨/年亚硫酸钠和硫代硫酸钠工艺设计工作,金川公司三冶炼厂酸浸出法生产硫酸铜新工艺的中试实验和工业化实验工作,金川公司二冶炼厂氧化钴生产新工艺的中试实验和工业化实验工作。近几年从事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研究分子反应动力学问题,主要研究方向是运用密度泛函(DFT)计算方法,开始研究过渡金属离子和过渡金属氧化物离子与甲烷、乙烯、一氧化二氮、二硫化碳等小分子反应动力学中不同势能面上系间窜越问题,搜寻势能面交叉点位置以及在交叉点附近自旋-轨道耦合促进下的电子自旋翻转等问题。与合作者一起在Chem. Phys. Lett.,J. Mol. Struct. (THEOCHEM.).,《化学学报》,《科学通报》,《化工学报》,《物理化学学报》,《化学物理学报》,《结构化学》等刊物上发表文章30余篇。出版《化工制图》教材一部。 科研项目与甘肃雪晶生化有限公司合作承担甘肃省“新型固体酸催化柠檬酸酯系列产品的开发研究和工业化”星火计划项目。 教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传递过程》本科教学,《群论与化学》、《量子化学计算理论与实践》研究生教学。 兼职中国化学会甘肃分会理事,《石化技术与应用》编委成员。 代表论文1. Yong-Cheng Wang*, Xiao-Xia Chen, Theoretical study of activation C-C double bond of C2H4by CrO2in gas phase, Chem. Phys. Lett.422(2006 ), 534 ~ 538. 2. Yong-Cheng Wang*, Ze-Yu Liu, Zhi-Yuan Geng, Xiao-Yan Yang, Theoretical study of activation C-O bond of CH3OCH3by Tiin the gas phase, Chem. Phys. Lett.427(2006 ), 271 ~ 275. 3. Xiao-Yan Yang, Yong-Cheng Wang*, Zhi-Yuan Geng, Ze-Yu Liu, Theoretical study of the reactivity of 4d transition metal ions with N2O, Chem. Phys. Lett.430(2006 ), 265 ~ 270. 4. Yong-Cheng Wang*, Xiao-Yan Yang, Zhi-Yuan Geng, Ze-Yu Liu, Theoretical study of carbon dioxide- carbon monoxide conversion by La, HfTa, Chem. Phys. Lett.431(2006 ), 39 ~ 44. 5. Ze-Yu Liu, Yong-Cheng Wang*, Zhi-Yuan Geng, Xiao-Yan Yang, Han-Qing Wang,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of reactivity in the C-F bond activation of CH3Fby Luin the gas phase, Chem. Phys. Lett.431(2006 ), 223 ~ 226. 6. Yong-Cheng Wang*, Ze-Yu Liu, Zhi-Yuan Geng, Xiao-Yan Yang, Li-Guo Gao, Xiao-Xia Chen,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of reactivity in the C-F bond activation of CH3Fby Lain the gas phase,J. Mol. Struct. (THEOCHEM.) 765(2006 ), 27 ~ 34. 7. Ling-Ling Lü, Kun Yuan, Yong-Cheng Wang, A CASSCF study on photodissociation of the N2O3dianion, Chem. Phys. Lett.431 (2006 ), 415 ~ 420. 8.王永成*,陈晓霞,耿志远,高立国,戴国梁,吕玲玲,王冬梅,“气相中CrO2活化甲烷C—H键的理论研究”,化学学报,第64卷,第7期(2006),637 9.王永成*,杨晓燕,耿志远,刘泽玉,陈晓霞,高立国,“气相中Y+,Zr,Nb与CO2反应的理论研究”,化学学报,第64卷,第23期(2006),2310.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