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王永昌
释义
1 抗日救国会主席

简介

王永昌:原名:刘来智,曾用名王德。男,1901年生,山东省寿光市(原山东省寿光县)北洛乡野虎村人。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东三省。青年时代的王永昌来到汤原县,积极的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2年汤原县中心县委派他到绥滨,秘密开展党的工作,宣传共产主义思想、无产阶级革命道理和抗日救国主张。

1933年,王永昌在大成号村发展党员,建立起绥滨县最早的党支部大成号党支部。

1934年调回汤原县,经省委短期培训后,以王德为名被任命为汤原县抗日救国会主席。

1936年春,王永昌又被派回绥滨。

1937年4月王永昌组织起抗日救国会,成立了帘区抗日游击队。

1937年 2月在王永昌的策划下,缴了北大柜屯的警察队和自卫团的械。随后组织起游击队。王永昌又亲自指挥游击队,以里应外合的方式缴了绥东警察署和自卫团的械。

1937年7月建立起中共绥滨县委员会,王永昌任县委书记。

1938年11月抗日联军六军西征,王永昌随军部西征。

1939年到北安县李殿芳屯进行抗日活动,建立了抗日救国会,继续组织群众为抗日部队送粮、送药品等。

1940年李殿芳屯抗日组织遭到破坏,大批抗日人员被捕,革命群众冒着杀头的危险将王永昌保护下来。

1945年王永昌出任北安县县委书记。

1949年 5月15日黑龙江省与嫩江省合并,省会设在齐齐哈尔市,王永昌调往齐齐哈尔任省农业厅秘书科科长。

1950年 6月调省监察委员会工作。

1952年春因患骨癌病逝。

建立抗日救国会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东三省。王永昌来到汤原县积极的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2年汤原县中心县委派他来绥滨,开始在中兴镇以开小铺、做豆腐、卖麻花为掩护,秘密开展党的工作,宣传共产主义思想,无产阶级革命道理,抗日救国主张,经常活动在中兴镇、大成号、河泉、福太、德胜、富山一带。1933年,王永昌在大成号村发展肖文泰、徐连成入党,建立起绥滨县最早的党支部大成号党支部。

1934年调回汤原县,经省委短期培训后,以王德为名被任命为汤原县抗日救国会主席

组织起抗日游击队

1936年春,王永昌又被派回绥滨。他仍以卖麻花、卷烟为名,背着箱子在绥滨各地与地下党员进行联络,在二、三、四区一带,继续发展党的组织,扩大党的队伍,宣传共产主义思想,抗日救国。由于王永昌的影响和活动,1937年绥滨抗日组织壮大起来,掀起了抗日救亡高潮。

1937年4月王永昌在三区曲家窝棚(今望江村)组织起抗日游击队、救国会、儿童团。5月份又在四区王大房、守护屯、西小山、沙院里组织起抗日救国会,成立了帘区抗日游击队。

1937年 2月在王永昌的策划下,河泉屯的进步青年刘成贵、李晨家等人组织起来,用大刀、红缨枪为武器缴了北大柜屯的警察队和自卫团的械。随后组织起游击队。王永昌又亲自指挥游击队,以里应外合的方式缴了绥东警察署和自卫团的械。

王永昌至绥滨后,对中侠、助国、全胜等抗日义勇军做了大量争取工作, 终于于1937年6月配合六军派来的高玉斌将他们改编为抗日联军六军五师。

任县委书记

1937年6月,下江特委分局派刘忠民来绥滨配合王永昌开展工作。7月在曲家窝棚建立起中共绥滨县委员会,王永昌任县委书记。县委建立后,党组织发展很快,党员由20多人。发展到80多人。8、9月间先后建立了绥滨、绥东、联区、萝北 4个区委。县委利用唯一的一部油印机,办起了小报在各处散发,教育人民群众,组织抗13力量。此时人民群众抗13热情高涨起来,游击队、抗日救国会、儿童团活动非常活跃,经常为抗日部队送衣、粮、枪支弹药、药品,并掩护伤员、家属。

1938年11月抗日联军六军西征,王永昌随军部西征。

1939年到北安县李殿芳屯以给尚大师夫做饭,种瓜为掩护进行抗日活动,建立了抗日救国会,继续组织群众为抗日部队送粮、送药品等。

1940年李殿芳屯抗日组织遭到破坏,大批抗日人员被捕,革命群众冒着杀头的危险将王永昌保护下来。“九·三”后,为纪念这个屯群众的革命精神,将李殿芳屯改名为革命屯。

1945年王永昌出任北安县县委书记。

1949年 5月15日黑龙江省与嫩江省合并,省会设在齐齐哈尔市,王永昌调往齐齐哈尔任省农业厅秘书科科长。

1950年 6月调省监察委员会任秘书科科长。

1952年春因患骨癌病逝。

王永昌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革命的一生,为绥滨的抗日救国运动,开创党的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李敏回忆片断

王永昌同志是一位机智、勇敢的地方干部,先后作过中共富锦县的特派员、中共绥宾县委书记、中共萝北县委书记,1940年4月和冯仲云率领的部队一起西征,任中共北安县委书记到解放。

王永昌和夏振华他们对这里的地形特别熟悉,在他们的带领下,我们走了两天一夜,夜晚住在了一个废弃的地窨子里。

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在这儿等冯政委回来。

第二天,王永昌给大伙开个会。

会上王永昌说:“冯政委不知道什么时间回来,咱们得把过冬的粮食先解决了。”大家一致赞同,就这样,白天我们休息,等着夜晚再出发。这里有一挺轻机枪,周云峰说:“小李子会用机枪,她在机枪班呆过,给她用吧。”大家都没意见,机枪归我了。

冬日天短,天刚傍黑,安排了夏振华看家,我们就出发了。怕冯政委他们回来扑空,所以才安排个看家的。

这天晚上,没有月亮,满天的星斗,一闪一闪的。王永昌带着我们顺着梧桐河往东北方向走去,我和柳明玉俩换班扛着那挺轻机枪。走了有大半夜,远远的看见前方有一点微弱的亮光,王永昌指着那个亮光说:“到了。”我们径直奔向那里。

我们进了一座土屋,屋子不大,点着一盏微弱的小油灯。屋里有一位四十多岁的老乡,王永昌喊他王马掌,他喊王永昌“刘麻花”。这个地方是炭窑,王马掌以前给人家的马钉马掌,现在是一名烧炭工。

看来,王永昌和他挺熟,进了屋就张罗:“王马掌,给我们弄点吃的吧。”老王高兴地答应着,给我们煮加了芸豆的苞米粒粥,还有萝卜条咸菜,好久没吃这样的饭菜了,我们吃的那个香啊。

春天的时候,王永昌曾经给过王马掌一点钱,让他买种子种玉米,留着冬天用。王马掌种的玉米今天派上用场了,他把玉米棒子都埋在了地垄沟里,上面盖了厚厚的一层雪。我们在地垄沟里刨出了玉米棒子,装了三个半袋子。王永昌掂了掂袋子说:“这点东西也不够过冬啊,咱们先回去三个人,剩下的人跟我去个地方想法子再弄点粮食。”

在老王的家里,我们看到了王永昌的全套行头,一件偏襟的大棉袄,一副卖麻花的挑子还有一把号。

周云峰、栾继洲背着玉米回营地了。我们在老王的家里呆了一白天,第二天晚上,天大黑后,老王套了一副马爬犁拉着我们上路了。

马爬犁奔驰在梧桐河上,天黑漆漆的,后半夜时,我们来到了一个好像是刚刚圈起来的围子,这个围子不大,场院设在围子的外面。到了这里,王永昌领我们来到了看场院的老宋家,老宋家就一个老头,五十多岁了,他告诉我们现正在打场并指点了场院的位置。

我们迅速地摸到了场院边上,王永昌安排我带着机枪在一个草垛后面站岗,他领人装粮食。

夜,静悄悄的,我耳边只听刷刷刷地装粮食声。这时,从南边影影绰绰地好象走来一个人,我立刻警觉地把枪端了起来,王永昌也看见了,他迎了过来,到了那个人的跟前。

“你地,什么人的干活?”啊!原来是一名日本鬼子。

“我地,老博带(雇工)地干活。”王永昌忙答话。

“良民证地有?”

这时,老宋也赶忙走了过来对答:“他地,是我地老博带地,良民证有,有啊”,一边说一边掏良民证。

王永昌也假装在掏,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他掏出了一把三棱刺刀,“扑”的一下就刺中了那个鬼子的心口,那个鬼子“哼”了一声就倒了下去,王永昌和老宋赶忙把他拖进了草垛里。

原来出发时,我扛着机枪,我带刺刀的马枪给了柳明玉,王永昌把枪上的刺刀卸了下来,揣在怀里。

刺死了鬼子,王永昌催促着:“赶紧装,赶紧装,”场院上的东西不多,一共装了两麻袋。这时,老宋头从家中又牵出了一匹马,两匹马都套在了爬犁上。

我们装上了麻袋,上了爬犁,王马掌鞭子一甩,马车飞快地驶出了场院,往前跑出不远就上了河套。

两匹快马在冰面上奔跑着,天蒙蒙亮了,冰河两边的树木向后面倒去。跑着,跑着,一座大山拦住了去路, 王永昌喊:“停!”飞驰的马爬犁停了下来。

王永昌指挥我们把粮袋子藏到了河边的倒木下,并盖上雪。然后他说:“敌人很快就会追上来,老王和老宋,你们两个赶着马爬犁往南走,我们爬山。”老王和老宋答应着,赶着爬犁飞快地跑远了。

王永昌又和我们几个说:“听我指挥,咱们分散开爬山,小李子、柳明玉往东奔山顶上,老朴和老杨(杨聋子)往西奔山顶,我走中间。一会我打第一枪,你们再开枪,等听到我吹冲锋号时,你们就往山顶上撤,到那集合”

我们答应着“是!”开始行动了。

这座大山,东西两侧都有树,中间是放木头的路。我和柳明玉串着树空往山上爬。到了半山腰时,我们看到冰面上有几个黑点,黑点越来越多,敌人的马队果然追了上来。马队到了山跟前顺着中间放木头的路向山上爬,我的心也“突突突”地蹦到了嗓子眼。

我们躲在树后面看,王永昌已经把前面的敌人放过去六、七个了,不明白他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还不开枪?突然他的枪响了,枪声响处,一个鬼子从马上栽了下去。听到枪声我的机枪也“嘎嘎嘎”地响了起来,老朴那边也打响了。

敌人的战马“咴咴”地叫着,围着那个尸体直打转,其它的战马也都在原地打转,不肯前进。冲在前面的敌人听到我们东西方向和正面都有枪声,也不敢再往前走。这时,王永昌的冲锋号吹响了,敌人听到号响,掉过头去,没命的向山下跑去。我们听到号声,也边打边往山顶撤去。

五个人,三路人马在山顶集合了,站在山顶上,我们哈哈大笑。趁着敌人还没省过味的时候,我们赶紧转移了。

估计敌人还在附近,我们没敢回王马掌那里,直接去了炭窑,在窑洞里呆了两天,看看没什么动静,第二天晚上,才又回到王马掌那里。到了第三天,老王和老宋也回来了。原来那天他俩拐个弯,回炭窑拉了一车炭,进了个镇子把炭都卖了。在镇子里的时候,老百姓们轰轰的都在传说,说赵尚志从苏联带着一万多人回来了,说赵尚志带着部队打了日本子的“开拓团”,打死了不少的小鬼子。

听到这个传说,大家十分开心。我们问王永昌:“在山上,为什么你不打前面的敌人啊?”他说:“鬼子的大官都在中间,我那天打死的鬼子,起码也是个中队长,擒贼先擒王,把他头干掉了,他们还不乱了阵脚啊。”

呵呵,我这个王叔叔啊,别看眼睛小,心眼可不少。

过了两天,王马掌套上爬犁把我们埋在倒木下的粮食拉了回来,那两麻袋里有少量的稻子,其余的都是高粱。他这里还有一盘碾子,我们在这里拉磨推碾子,把稻子和高粱都碾成了米,高高兴兴地背回了营地。

2 浙江省政协副主席

简介

男,汉族,1953年1月生,1970年参加工作,197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浙江金华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

工作经历

历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宣传部副部长;

浙江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副处长;

中央政策研究室图书资料组调研员;

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杭州市江干区委书记;

杭州市委常委、江干区委书记;

杭州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

2001年11月起任绍兴市委副书记、代市长;

2002年3月起任绍兴市委副书记、市长。

2004年5月起任绍兴市委书记。

2007年3月任绍兴市委书记。

2008年2月任浙江省政协副主席。

3 空军上将

1926年1月生,原名王永昌,山东烟台人。1944年参加胶东抗日青年中队。194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被授予空军上将军衔。1946年6月入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学习。1949年5月毕业后,任人民解放军航空学校飞行员、空军第4混成旅10团中队长。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空3师9团大队长。后任志愿军空军副团长、团长。个人先后击落美机4架、击伤5架,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1953年起任空军航空兵第3师副师长、师长,1965年任空军第5军副军长。1969年11月任空军军训部第二部长。1975年7月任广州军区空军司令员。1982年11月任空军副司令员。1985年7月~1992年11月任空军司令员。是中共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届中央委员。1988年被授予空军上将军衔。曾获三级解放勋章

4 福建省政协委员、福建省龙岩市文联主席

王永昌,字盛之,吾好友兼乡党也。自幼敏而好学,尤以诗词书法见长。十五岁即上福建师大,人皆以为神童。其诗自道: 少年许国长安梦,

今岁还家陇上游。

南望青山知不远,

九重春色入扁舟。

盛之兴趣广泛,文史哲、儒释道、经史子集、诗词歌赋、文理画论、官制民俗、阴阳五行、太极图说、考古鉴定等等无所不好。让他这样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才情中人做闽西文坛新盟主,可谓名至实归——2008年,他被任命为我的父母之邦龙岩市的文联主席。

诚如他自已所言:观其为文不随时趣,

与之定事大有古风。

有三千多年历史的中国书法,重在“法度”。有“法”与无“法”,乃书匠和书家之区别。盛之取法高古,神采为上,受魏晋及两宋文化影响甚大,在生活处事上倡导“雅量”、“品目”,内心万马奔腾,艺术上却追求中和居淡之美。盛之书法创作将广泛而深厚的哲学内涵, 在用笔用墨上追求“中和”之美。创作时“志气和平,不激不厉”,在迟疾、燥润、浓枯、显晦、行藏的对立之间做到了清代书家邓石如所言:“字画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当黑,奇趣乃出。”

盛之书法还具有不可多得的抒情性。中国汉字在诞生之初已经注意到造字的情感问题,但书法的抒情更多是通过抽象的符号和特殊的形式感来表达。盛之为书从规整到随乱,书体从行楷到行草,字迹流畅而又纵笔直下, 都无一例外地表明其笔墨随感情的起伏而跳动,使人内心积郁的情感得以宣泄,同时他的情感变化也随其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喜则气通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则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情有轻重,则字之舒敛险丽,亦有浅深,变化无常。” 因此,盛之最喜欢行草,表现出书家强烈的个性,这种以行草书为主趣的书法,使他依赵孟頫而上通晋唐,取法弥高,笔调亦侧锋取势,刚柔相济,,或有疏有密,参差不齐,或生动活泼、乱中见整,或改变章法结构,其作品表现出自我内在的生命和一种不可遏止的情绪表现,临池泼墨,快乐无涯,其笔墨技巧已日臻完善,迈入倡导个性化的新境地。

盛之因对书法爱之深恨之切,对中国书法堕落到今天这个地步深为愤慨而无奈。他认为:“中国的许多事物都在发展,惟独书法正以一泻千里的速度在退步。”他觉得是官员、伪书法家、电脑和教师共同糟蹋了中国书法,也毁掉了风流儒雅的中国文人气质。他对越来越多中国人已经不能驾驭自己祖先留下来的以线条、结体为主要欣赏内容的方块字而感到深深地忧虑,盛之以为,书法现代性不是简单地取决于书法艺术的形式、结构、线条等外在面貌,而是取决于内在精神的现代化。书法的当代革命首先是个体专注和自我专注的觉醒,唯其如此,方能呈现大度、开放、飘逸、酣畅、神韵、丰富、灵气、自由、洒脱的新天地。

盛之曾说:“人的灵魂深处是需要故乡的。”传统不仅是形式方法的积淀,还指向着传统的人本素质等内在本质问题。《金刚经》中言曰:“只观形质,未见如来。”,书法亦然。

盛之是个热爱自省的人,他在新年的第一天做的第一件事是“跟心灵进行一次对话”, “尽量让古琴曲平沙落雁深入到灵魂深处。”这一天,他写了首七律给自己:

霜风拂面上龙州,

百感翻然亦我忧。

遥想平川常在梦,

可怜颜发已经秋。

功名过眼知谁是,

胜事蹉跎到此休。

毕竟青山遮不住,

且呼汀水向东流。

汀水向南,盛之欲呼东之,足见其不随时趣。(转载自著名策划人江小鱼新浪博客)

5 江苏省镇江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1940年1月出生,江苏张家港人。特级教师。中共党员。毕业于常州师范专科学校文史专修科。现任江苏省镇江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是江苏省教育学会理事,镇江市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1960年学校毕业后任教于镇江市第一中学,努力学习,教书育人,教学相长,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勤奋不懈。教学之余,笔耕不辍,编著《中学生作文例话》、《作文技法例谈》、《中学生应试作文36技》、《中学古诗文学习指导》、《外国文学作品学习指导》、《中国古代少年英雄谱》丛书等教育教学著作多部,其中有的在省写作学会首届优秀科研成果评比中获奖,有的被提名参加全国图书金钥匙奖评选。曾被评为市劳动模范、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1993年调往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和教育科学理论的普及工作,同时编著《初中语文精讲》、《作文导教导写》、《中学乡土语文读本》、《中华美德故事选读》、《告诉我,怎么办?》等教育教学著作。被评为省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省教育学会先进工作者等。撰写教育教学论文20O余篇,曾应邀去省内外多次讲学。

6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研究领域或方向

红外上转换和光存储材料的研究及其应用;

纳米金属粒子的光学性质及纳米结构组装体系的研究;

原子分子的高激发态结构及碰撞动力学研究;

微型激光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工作简历

西安交大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西安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物理学会主办的《大学物理》期刊第六届编委会委员、中国物理学会第五届原子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瞬态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1961~1981年 西北师范大学物理系任助教、讲师

1982~1984年 意大利国家研究院电离气体研究中心作访问学者

1986~1988年 西北师范大学物理系主任,教授

1988年~至今 西安交通大学物理系副主任、主任、理学院副院长、现代物理研究所所长

主要学术论文

1982年,“镧系元素三元络化物化学”获甘肃省教委科研成果一等奖(名列第四)。

1985年,“激光等离子体光谱学”获甘肃省教委科研成果一等奖(名列第一)。

1994年,“与热核聚变和短波激光有关的原子参数的研究” 获甘肃省高校1992~1993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名列第二)。

2003年,“物理新技术在生物膜液晶态结构及抗癌研究中的应用和意义”获陕西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二等奖(名列第四)。

7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1940——)男,汉族,江苏省南通市人。现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曾任95’中国古琴艺术国际交流会学术委员,《中国当代音乐界名人大辞典》副主编。拜古琴大师徐立孙和琵琶大师孙裕德为师,得二师嫡传,为徐师衣钵和关门第子,系梅庵琴派古琴和瀛洲古调派琵琶当代主要代表,为该派琵琶45首独奏曲当代唯一全套承传者,又兼得汪派琵琶之传。

被《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华魂·中国百业领导英才大典》、《中国人才辞典》、《中国艺术界名人录》、《博雅经典·琴棋书画·琴卷》、《绝世清音》等多种经典辞书典藉刊介为著名古琴家、琵琶家、民乐理论家及上述相关内容。发表论文及音乐古诗词约30万字,刊于《中国音乐》、《中国音乐学》、《统一论坛》、《中国乐舞诗》、《七弦琴音乐艺术》、《琴韵》、《草堂琴谱》、《天津音乐学院学报》、《艺苑》、《秦筝》、《心言集》、《全国乐器信息》、《智慧觉明之路》、《江苏历代音乐家》等国家一级刊物及专著。其中《论梅庵琴派》于2000年被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评选,获国际优秀论文奖,并与《古琴三调论》、《琵琶轮指发微》参加中国艺术界名人作品展示会,其论文详况见《王永昌论文目录》。出席了1983年、1985年、2001年全国第二、三、四次古琴打谱会,1990年、1995年的中国古琴艺术国际交流会,1997年东方人体文化国际研修大会,2004年全国古琴艺术交流会,1991年、1996年全国第二、三次古筝艺术交流会,1999——2000年访问台湾,演奏古琴曲、琵琶曲获得圆满成功。

其独奏梅庵派代表曲《平沙落雁》、《长门怨》、《捣衣》、《搔首问天》,打谱或创作琴曲并独奏的有《高山》、《高山流水》、《关睢》、《列子御风》、《长江天际流》。以上曲目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等单位录音像或谱本存档,部分入编《中国音乐音响目录》。又于2005年8月和9月间,参加全国少部分传统琴家在北京和山东等地进行的《世界文化遗产·古琴山水画》的录音和外景拍摄,并独奏三首梅庵派代表琴曲,录制DVD。其独奏的瀛洲古调派琵琶主要代表曲《十面埋伏》、《飞花点翠》、《美人思月》、《梅花点脂》、《思春》、《昭君怨》、《傍妆台》、《泣颜回》被上海市民乐集成办公室录音存档。

8 江苏省南通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1919年生,江苏省启东市人,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职称研究员、江苏省南通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国际美术家联合会会员、中国国际书画篆刻家作品博览大观顾问编委,荣获中国书画艺坛名师荣誉、“百名书圣”等称号。书法作品曾获海内外、全国、省、市、获奖入编典集60多部传略入编(中国书画家作品精选)(世界华人书画篆刻名家大辞典)(世界当代著名书画真迹博览大典)(世界名人录)(评为国际银奖艺术家)。(中国书法家选集)第五回21世纪国际书画审美大赛中金奖(2001年世纪海峡两岸书画交流大赛中金奖),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入选第一等奖(第三届大禹杯中国书画家作品赴日展获银奖)。

9 菏泽学院社会科学系教授

菏泽市牡丹区人,1946年生,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大学毕业后,在菏泽学院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兢兢业业,诲人不倦,淡泊名利,安于清贫,教书育人,为人师表,2004年被评为山东省高校首届高校教学名师,山东省优秀教师,校级教学督导师。

王永昌教授主要从事中共党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科研突出,成绩斐然,近年来先后出版著作18部,发表论文40余篇,退休后仍然坚持工作在教学第一线。

王永昌的课是菏泽学院公认的教师观摩课,无论是从事教育事业多年的老专家,还是刚分配过来的青年教师,随时可以到他的课堂听课。很多青年教师也认为,来到菏泽学院是一定要听一下王老师讲课的。

王永昌讲课有他独有的风格:内容把握准确,课堂驾驭自如,语言生动流畅。在他的课堂上没有多余的话,他也不要求学生有言必录,而往往是给学生们资料,告诉他们如何理解教材,如何发现所谓“题眼”。王老师说,本科教育与专科教育相比,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不是某种专业技能。

王老师备课充分,但从不照本宣科,而是用手势、眼神与学生们进行交流。他上课也从来不点名,也从不害怕学生逃课。王永昌的学生说,无论多厚多难懂的教材,听王老师讲了以后都能豁然开朗,好像书本变薄了一样。

学生说王老师很幽默。王老师说,讲课是门艺术,严肃的地方应该要求严谨,因为它是一门科学,但是将学生崩得太紧不利于学生的思维,适当的幽默不可少,幽默不是故意闹笑话,而是有目的地调节学习情趣。他还拿讲课与京剧唱腔二黄相比,要求有起伏,有节奏,张弛有度。

对于家长和学生来说,教育也许是一种长期投资,而老师们从来都是安于清贫,点滴积累,不求回报。王永昌耕耘讲台二十多年,也从没想过要求什么回报。现在,他的学生已经遍布菏泽乃至全国的各行各业。学生事业有成,是王老师最大的欣慰。

如今,王永昌已经退休了,但还是继续着自己教书育人的使命。他说自己作为年龄比较大的教师,还有一个“传帮带”的责任。王永昌作为校级督导师对青年教师要求很严格,但更多的是宽容和理解。他常说,教师之间应该相互爱护,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取长补短。老教师要对青年教师多一些关爱,多与他们交流,常进行知识更新。青年教师则要谦虚,多向老教师学习讲课艺术和敬业精神。

王永昌希望年轻教师超越自己,取得更好的成绩。而他将继续在三尺讲台上默默地奉献着,奉献着……在菏泽学院,王永昌是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但并不是一味把自己关在资料室里的老学究。他的爱好很广泛,平时喜欢乒乓球、篮球、象棋、散步。他爱好文学,在采访的过程中,提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背起来琅琅上口。他关心政治,今年“两会”出台六所部属师范生免学费的政策,让他感到很振奋。王永昌正是这样一位老师,他将自己一生所学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他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社会责任心感染和影响着学生。

10 青岛市烟草专卖局党委书记

男,浙江诸暨人,生于1947年7月,青岛市烟草专卖局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青岛二中67届高中班毕业生.

王永昌自青岛二中毕业后,1960年就业到青岛卷烟厂,先后当过工人,班组长,参加过农业学大寨工作团.1976年后先后担任过车间副书记,副主任,党总支书记,参加了省委组织部专修科山东工学院学习两年.1984年任青岛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卷烟厂劳资科长,1986年起先后任副局长,副经理,副厂长.1995年5月颐中集团党组成员,董事会成员,副总经理,先后任菏泽地区,日照市专卖局(公司)党委书记,局长,董事长,总经理.1998年8月山东烟草系统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被调回青岛,任副局长,主持专卖局工作,1999年5月起任党委书记,局长,2000年7月起任青岛市烟草专卖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

11 西安自来水公司技术科科长

男,1941年12月出生,陕西省西安市人。中共党员。1961年毕业于西安机械工业学校。现任西安自来水公司技术科科长。陕西省计量测试学会流量专业委员会委员。西安能源协会员并曾任理事。擅长电气设计、施工与管理及自来水生产、技术管理。完成西安市第三期给水工程中东部水厂电气设备的设计,安装及调试的项目,在西安供水事业中首先采用高压电动机,负责西安市自来水公司灞河水源地深井单线遥探装置安装与调试。参加西安水司第一水厂沣镐路工段输水车间一步化水泵联动探制与调试。参加了化工研究单位聚合铁在研究,试制工作,成功并投入使用,负责组建了西安水司微机室。组织完善了西安水司出厂水流量计量系统。与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合作进行了《西安地区产河地面水开发的研究》项目,1990年获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科学研究贰等奖。论文《西安地区产河地面水开发的研究》系统论述资料,《水厂流量计量》、水厂《运行培训教材》及企业计量标准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8:2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