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延辉 |
释义 | 中文名:王延辉 别名:回族名:萨利哈 国籍:中国 民族:回族 出生地: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 出生日期:1956年4月20日 职业:一级作家 二级研究员 毕业院校:山东师范大学 代表作品:中短篇小说集《别停,别把音乐停下来》 散文集《半生心事》 主要成就: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7年度山东省十佳文艺工作者 演员王延辉人物生平“战士的最高荣耀是倒在报效国家的战场上,演员的最高荣耀是倒在为兵服务的舞台上。”这是济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国家一级演员王延辉常说的话。2009年12月5日晚,在空军工程大学工程学院50周年院庆晚会上,年仅55岁的他,用生命诠释了这个誓言,倒在了他一生钟爱的舞台上。 人们从当时的录像资料上看到这一幕,无不为王延辉的激情演出而感动。事实上,从军以来,他一直就是这样,39年如一日,坚持为兵服务。他说,我是部队的一名文艺战士,为兵服务、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是我的天职。 1988年9月,王延辉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系。毕业之际,驻京两家文艺单位的负责人主动找到他,想留他在京工作。这时,军区话剧团领导也打来电话,说团里非常需要他这样的台柱子。王延辉二话没说,毅然回到了团里。有人说他“没有长远眼光,算不过账来”,他笑言,我是话剧团培养出来的人,就应该回到这个舞台上为官兵服务,这个账已经很明白了,还用算什么? 这些年来,王延辉荣立了7次三等功、嘉奖16次,参加演出的剧目和个人先后获得20多个全国、全军等重要奖项。熟悉他的人都称赞说:“得到的奖杯不少,口碑更好。” 作为从基层成长起来的演员,王延辉始终与基层官兵保持着天然的纯朴感情,在他心中,“兵事最重”。 2003年12月,王延辉一行10余人颠簸3个多小时登上渤海深处的“四无”岛。演出结束后,听说附近还有一个小岛,上面住着几名战士,他主动提出要去这个小岛上演出。陪同人员说,这条航道的暗涌很多,就是一些老渔民往岛上去时也担惊受怕。王延辉与其他演员商量后决意前行。 海面风疾浪大。起锚不久,大家再也坐不住了,吐得昏天黑地。船靠岸后,一个个浑身无力地爬上岛,但王延辉一看到战士们,身上立刻升腾起一股力量,第一个唱起了《咱当兵的人》。王延辉说: “我是从基层一名战士成长起来的演员,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本,特别是当自己有些名气后,更要把心铆在基层舞台上。” 和王延辉在舞台上搭档30多年的李莉,在话剧《老兵》中扮演夫妻。那时,他已经是40多岁的人了,从形体到气质与角色要求都有不小的差距。剧中第一幕的结尾是表现老兵王丙成谈恋爱的戏,剧情要求他背对观众跑上十几级台阶,在舞台高处和恋人相见。 “排练时,我感到他步履有些沉重,跑起来不像二十几岁的小伙子。其实,在近两个小时的大戏里,这段戏总共不到1分钟。没想到他却认了真,每天早晚去爬英雄山,在上百级台阶上跑上跑下,直到脚步轻盈起来。”李莉说。 《老兵》进京汇报演出获得成功,但王延辉总觉得还没有把王丙成爱海岛、爱岗位的精神演到位。于是,剧组到长山岛演出时,他专门到船运大队找到老兵的原型,白天跟着老兵们进船舱、修机器,晚上同老兵们一块睡工棚、拉家常。在离开海岛的最后一场演出结束时,老兵们跑上台抱着王延辉失声痛哭,不停地说:“你演得太好了,太像了!” 王延辉常说:“对待艺术要精益求精,一个眼神不到位就可能影响一台戏。” 1999年夏天,王延辉扮演大型话剧《光照千秋》的主角人物戚继光。开始,剧组为他准备了道具――铠甲是纸壳糊的、剑是竹片做的。他认为这样排练演不出民族英雄的英勇气概,就坚持披真道具:铁打的头盔,铁片穿的铠甲,负重40多斤。每次排练完毕走下台,他就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几次累得瘫倒在台上。他说:“排练也是演戏,有十分力就不能用九分九!” 既能演“一号”,也能“跑龙套”,王延辉身上闪耀着一名文艺老兵的风范。3年前,民族交响音画《长征》开始排练时,其中一名演员因故未到位,需要一名替补演员临时上场。这时,王延辉主动站出来担任这一角色。演员们都不敢相信,这位他们心目中的台柱子,竟然甘心跑起了“龙套”。每次走台时,他一丝不苟地配合,剧情衔接十分顺畅,没出任何纰漏。演员到位后,他又默默地站在台下观看排练,主动做一些幕后的剧务工作。《长征》获奖后,大家都说有王延辉的功劳。 “这种超强的责任心来源于他对文艺事业的执著追求,来源于他对文艺宗旨的忠诚实践,来源于他对军队文艺工作者这个称号的特别感情。”文工团政委李静说。 2003年,话剧团与歌舞团合并,身为话剧演员的王延辉的演出任务大量减少。对于一个痴迷于舞台艺术的文艺工作者来说,失去了舞台,就等于失去了情感的寄托,也就是失去了坚守的阵地。 “我的生活只有舞台和戏。”王延辉找到了另一个“舞台”,从此,他把精力转移到为部队培训文艺骨干、为军地辅导文艺节目上。这些年,他为官兵演出万余场,辅导节目千余个,培训文艺骨干3000多名。他说,听着战士唱着我教的歌曲,看着战士演着我辅导 的节目,心里面就是一种享受。 “工作上极端认真,舞台上极端负责。”与王延辉有过接触的人,都这样评价他。 王延辉常说:“作为一名演员,用歌声赢得观众的掌声并不难,难得的是要用人格赢得观众的赞誉。” 与一些地方文艺圈的人相比,部队文艺工作者的生活相对清贫。近几年来,地方一些单位多次慕名邀请他前去捧场,但无论出什么价码,他都一一谢绝。他始终恪守“三不演”的底线:组织不批准的不演,不是弘扬主旋律的不演,与为兵服务有冲突的不演。他说,外面的舞台再精彩,也不能忘记军队文艺工作者应有的道德操守。 成就及荣誉永不消失的背影 仰面躺在烟花喷涌绽放的舞台上,胳膊架在胸前,手指弯曲,嘴唇张开,双眼紧闭,脸上写满激情和陶醉…… 这是他留在人间最后的姿势!以这种壮烈的战斗姿态永远倒下的,是济南军区政治部前卫文工团戏剧曲艺队国家一级演员王延辉。 2009年12月5日晚,古城西安。 空军工程大学工程学院50周年院庆演出进入最后一个节目——大合唱《团结就是力量》。 新颖独到的编排方式、别具一格的演唱模式震撼了现场所有人。21时15分,4位主持人踏着音乐的节拍走上舞台,晚会即将结束。 此时,大合唱指挥者王延辉手臂高扬,用尽全身力气准备收住最后一个音符。然而,意外发生了:他身体直立后倾,倒在了舞台上。 年仅55岁的王延辉突发心肌梗塞去世,以这种悲壮的方式完成了他作为党的文艺战士最动人的谢幕。 “这重要那重要,为兵服务最重要;这个奖那个奖,战士的掌声是最高奖” 这是一封从战火硝烟中写来的书信,早已泛黄——作为一名参战军人,我深深为您冒着炮火硝烟为我们唱的战地歌声(曲)所吸引……谢谢您能支持我们前线,给我们增添了战斗的“力气”…… 捧读这位名叫田忠宝的军人给王延辉写的来信,我们依稀看到当年王延辉和他的战友们为前线将士演出的忙碌身影。 1985年,王延辉和战友们到前线慰问演出。在10多天里,他和战友们先后演出86场次。 入伍39年,王延辉始终把为官兵服务视为毕生的追求。从前沿阵地到内地军营,从深山哨所到边防海岛,都留下他的足迹和身影。他累计为官兵演出上万场次,帮助指导基层编排文艺节目近千个,辅导培养基层文艺骨干3000余人。 2003年12月,王延辉和战友们又一次登上黄海深处的长山岛,为驻守在那里的官兵们带去欢声笑语。 计划中的演出已经结束,王延辉一行6人已坐上返航的轮船。闲谈中,陪同的部队领导提到10海里外还有一个弹丸小岛,岛上住着两个班的官兵,文化生活单调,“他们一直希望能够看到军区的‘大艺术家’的演出。” “返回,上岛!”王延辉大手一挥,毫不犹豫。 在大海中颠簸了近3个小时,王延辉等人吐得一塌糊涂。当他们登上小岛时,早已浑身乏力。 王延辉第一个站出来,唱了一曲《小白杨》。 临别,官兵们依依不舍。王延辉等人乘坐的小船慢慢远去,小岛上的官兵们仍然奋力挥舞着双臂,一遍一遍地高喊着“再见……再见……” 前卫文工团原代理团长李军至今还难以相信王延辉已永远离开了他。他说:“王延辉一生始终抱定一个信念,这就是‘这重要那重要,为兵服务最重要;这个奖那个奖,战士的掌声是最高奖’。” 最近一段时间,许多人在网上悼念王延辉。网友“老兵”写道:他懂艺术,懂部队,特别是懂兵心…… “作为一名党的文艺工作者,能为驻地群众性文化出力助劲,是职责所系” 刁苏曼有一个无法弥补的遗憾。 2009年国庆节,刁苏曼所在的兴业银行山东省分行举行歌咏比赛。作为部门经理,她慕名请王延辉来辅导。 “在济南文化圈内,王老师是一个全能式的‘腕’级人物,话剧、唱歌、指挥……几乎无所不能。”刁苏曼回忆,可是他没有一点架子,“在辅导我们的那些天里,他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常常加班到深夜。” 比赛结束,刁苏曼所在部门取得比赛第一名。“我们总想请王老师吃一顿饭,每一次都被他婉言谢绝,他对我说:‘给大家辅导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你们拿奖等于给我身上增添了光彩,我应该谢谢你们。’” “没想到他就这么走了,没有给我们留下表达谢意的机会。”接受采访时,刁苏曼几度哽咽。 从艺以来,王延辉就是这样,总是自觉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作为神圣职责,在坚持为部队官兵服务的同时,积极服务社会群众。 2009年5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10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广泛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群众性歌咏活动的通知》,并推荐了100首爱国歌曲。 “这是传播先进文化的好契机。”始终牢记党的文艺战士职责和使命的王延辉,主动与他曾经辅导过的20多家地方单位联系,敲定辅导时间。 “他总是废寝忘食、不分昼夜地帮我们设计演唱的舞台表现形式、配合动作等。”大众日报集团干部王华燕说,“王老师不仅教会了我们唱红色歌曲,而且给我们阐释了人生奋斗、拼搏、奉献的涵义,演绎了生命昂扬向上的状态,让我们懂得人生可以这样去塑造,生命的意义要用责任和奉献来衡量。” 从基层业余演出队成长起来的王延辉,对群众性文化工作有着特殊感情。他常说:“作为一名党的文艺工作者,能为驻地群众性文化出力助劲,是职责所系。” 这些年,大到广场会堂,小到街道车间,无论走到哪里,王延辉都把主旋律弘扬到哪里。仅200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期间,他就先后到32个单位辅导过216场次。在齐鲁晚报社,他编排的合唱《映山红》,成为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在济南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他创作的诗朗诵《忠诚》,激励干警献身使命;在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他满含深情地讲解怎样用心唱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近10年来,王延辉累计辅导山东省、济南市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80余个,指导排练文艺节目900余场次,参演和观众人数达10余万人次。 山东省歌舞剧院主席常兴江说:“王延辉的离去,是济南市群众文化的一大损失。” “传播先进文化不能扯着耳朵灌,要打造艺术精品增强传播力、感染力,让官兵和群众自觉认同” 国家一级演员李莉与王延辉共事了30多年,她对记者说,王延辉对艺术精益求精的认真态度让她折服。 “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传播先进文化不能扯着耳朵灌,要打造艺术精品增强传播力、感染力,让官兵和群众自觉认同。’”李莉说。 1996年轰动全国的话剧《老兵》,讲的是9名老兵扎根海岛、献身国防的动人故事。王延辉扮演男一号王丙成。 “这部戏的难度很大。”剧中饰演王延辉妻子的李莉回忆,“我们要从20多岁演到40多岁,而当时我们都是40多岁,形体、气质与角色要求都有不小的差距。” 剧中第一幕的结尾,要求王延辉跑上十几级台阶,在舞台高处和恋人相见。“排练时,我感到他的脚步有些沉重,跑起来不像20多岁的小伙子,就把这种感觉告诉了他。”李莉说。 令李莉没有想到的是,王延辉较起了真,尽管这段戏在近两个小时的大戏中,总共不到一分钟。 每天早晚,王延辉都要去爬附近的英雄山,在近百级的台阶上跑上跑下,常常是大汗淋漓,直至脚步轻盈起来。 《老兵》初演时,好评如潮。但令同事们不太理解的是,王延辉还是觉得自己没把王丙成爱海岛、爱岗位的精神演到位。 剧组来到大海深处的长山岛慰问演出。王延辉专门到船运大队找到老兵原型,白天跟着老兵们进船舱、修机器,晚上同老兵们一块睡工棚、拉家常。 在离开海岛的最后一场演出结束时,老兵们跑上台抱着王延辉失声痛哭,不停地说:“你演得太好了,太像了!” 同事们都说,在王延辉心中,艺术是精神食粮,掺不得半点杂质。他饰演的每一个角色,都力求尽善尽美。 1999年夏天,文工团排练大型历史剧《光照千秋》,王延辉饰演主角戚继光。 创排这种大型古装剧,在前卫文工团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对王延辉而言,同样是首次。 为更好塑造戚继光这一民族英雄形象,王延辉几乎跑遍了济南市的图书馆,深入研究那段历史和戚继光抗击倭寇的英雄事迹,全身心投入创作。 戏中,戚继光的铁盔铁甲足有20多公斤重。排练时,剧组为减轻他的负担,专门给他做了替代品:盔甲是纸壳糊的,剑是竹子做的。 王延辉拒绝采用:“排练也不能马虎,有十分力就不能用九分九。”每次排练,他都是“全副武装”。 《光照千秋》在第七届中国戏剧节上引起巨大反响,摘得中国话剧金狮奖,并获当年的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演员魏积安是王延辉在解放军艺术学院的同班同学,他深情地追忆:“延辉在《光照千秋》里的精彩表现,体现了京剧、歌剧成分,显示了他素质比较全面的舞台水平。” 有付出就有收获。作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王延辉生前先后参加了《沂蒙儿女》《济南战役》《老兵》《光照千秋》《徐洪刚》《英雄战士》等10多部重要影视和舞台剧目的演出,创作演出的作品先后获得国家“五个一工程奖”、曹禺戏剧文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中国话剧金狮奖、全军抗洪抢险题材优秀文艺作品奖、中国戏剧艺术节优秀表演奖等,并7次荣立三等功。 淡泊名利的王延辉,始终把德艺双馨作为价值追求。他常常告诫自己:“台下做好人,台上才能演好戏。” 文工团政委李静说,王延辉始终恪守“三个不演”的底线:组织不批准的不演,不是弘扬主旋律的不演,与为兵服务有冲突的不演。 在济南演艺圈,地方不少公司特别是演艺会馆纷纷找上门,想借他的名气扩大影响。但无论出多高的价码,王延辉都一一谢绝。 不是王延辉不缺钱,而是他认为,“演出里面有政治,演出里面有形象”。 斯人已去,精神永存。许多人心中,王延辉仍然活着。关于他的一首歌已在齐鲁大地的军营内外传唱开来:“多想再一次听到你的歌声/多想再一次看到你走上舞台/常常后悔没有把你留下来……” 社会评价王延辉同志39年如一日坚守军队文艺舞台,热情为兵服务,倾心为基层服务,用生命践行了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军队文艺工作者的良好精神风貌和崇高价值取向。大家深有感触地谈到,王延辉同志是从一名基层文艺骨干成长起来的艺术家,一生听党话、跟党走,勤奋敬业,甘于奉献,为了党的文艺事业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实现了“演员的最高境界是倒在为兵服务舞台上”的崇高誓言,不愧是军队文艺工作者的优秀代表。大家一致认为,军队文艺工作者要带头学习王延辉同志的先进事迹,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热心为兵服务、为基层服务,艺术上执着追求,生活上淡泊名利,真正担负起军队文艺战士的崇高使命和光荣职责。大家表示,要像王延辉同志那样,牢记使命,忠于职守,追求卓越,永葆本色,自觉投身火热的军营生活,为广大官兵奉献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军队的精品力作,大力培育和模范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推动部队建设科学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家王延辉人物简介王延辉,男,1956年4月20日月日出生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回族。大专学历。回族名萨利哈。1971年由淄博市第一中学初中一年级考入山东省歌舞团作舞蹈演员,1976年转业至山东省图书馆作图书管理员,1982年开始文学创作,1987年由山东省图书馆调入山东省文联。曾任山东省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编辑、《新聊斋》杂志社编辑室副主任、《中国民间故事·山东卷》副主编、《文艺百家》杂志社编辑部主任、副主编、山东省文艺创作室文学组组长、副主任。现任山东省创作研究室主任。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理事。1998年破格评为创作一级职称。2004年9月至2005年1月在鲁迅文学院第四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习结业。 王延辉的小说处女作为1982年《北京晚报》“一分钟小说征文”参赛作品《“咕噜”姻缘传》,此作发表后获鼓励奖。这一奖项的确给予王延辉以极大鼓励,使他从此真正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也改变了这个前舞蹈演员的人生道路。此后,他在《十月》、《上海文学》、《青年文学》、《民族文学》、《山东文学》、《柳泉》、《当代小说》、《丑小鸭》、《当代作家》、《中国西部文学》等文学杂志和《文学报》、《文汇报》、《文论报》、《中华读书报》、《中国文化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河南日报》等报纸副刊发表小说、散文、评论百余万字,并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别停,别把音乐停下来》(华艺出版社1989年)、《中国神话》(明天出版社1994年)、少儿小说《哭泣的琵琶》(明天出版社1996年)、散文集《半生心事》(广西民族出版社1997年)。1998年,他的长篇处女作被列入全国文学创作山东中心创作基金资助重点创作项目,近年来他殚精竭虑,几易其稿,不断修改,志在写出一部真正超越自己的力作。 相关作品王延辉生性敏感,内心细腻,羞怯而多情,灵动并自知。其作品别致、精巧,在结构和叙述方式上时有变化,不落俗套。他擅长书写情感,但他的笔却很少停留在相亲相爱的灿烂时刻里,而是沉浸于长久的渴望和叹息,其细致入微的笔触,往往使读者在不经意间,感受到人类心灵最边远最偏僻角落的脉动,使作品呈现出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王延辉的文学创作引起文学界的关注和重视,其作品曾被《小说月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经典文库》、《中国少数民族儿童小说选》、《山东新文学大系》、《山东作家儿童文学集》、《少数民族作者的散文诉说》、《新文艺散文精品选》、《当代作家面面观》等选刊和选集转载或辑入。中短篇小说集《别停,别把音乐停下来》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中篇小说《中国神话》获第四届《十月》文学奖,少儿小说《哭泣的琵琶》获新中国建国50周年(1949--1999)山东优秀儿童文学奖,文艺评论《悄然生长的种子》获第三届刘勰文艺评论奖。对于王延辉作品的评论文章,见于《文艺报》、《民族文学》、《民族文学研究》、《山东文学》、《当代评论家》、《文学世界》、《走向世界》、《山东画报》、《作家报》、《回族报》、《当代小说》、《大众日报》、《齐鲁晚报》、《河南日报》、等报刊。文学评论家白崇人、任孚先、陈宝云、宋遂良、吕家乡、杨政、赵鹤翔、王光东、张清华、周海波及作家张承志、张炜等对他的创作均有好评。山东省作家协会1992年在济南召开的“王延辉作品讨论会”曾指出:“作者以《中国神话》为代表的近期一系列作品,业已构成山东文学界值得重视的一个文学现象。它标志着作者已进入了齐鲁优秀作家的行列。”2001年出版的国家重点图书《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伊斯兰文化》和2004年出版的《回族文学概观》对王延辉的回族文学创作给予了高度评价。王延辉的创作情况还被收入《中国文学家词典》、《中国作家大词典》、《中国回族大词典》、《山东作家词典》、《当代回族文艺人物词典》等词书。 获得荣誉由于创作成绩突出,他曾被推举出席山东省第一、二届青年作家会议、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和1997年在河北石家庄召开的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以及多次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全国回族文学创作笔会,并获山东省委宣传部颁发的“1997年度山东省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