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秀松 |
释义 | (1902年-1931年) 湖北黄安(今红安)人。早年入董必武、陈潭秋创办的武汉中学读书,接受革命思想教育,参加学生爱国运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夏被派赴广州,入毛泽东主办的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第六期学习。同年冬结业后,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被派回黄安领导开展农民运动,组织农民协会,建立农民自卫军,开展反封建斗争。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在黄安南乡秘密组织扩大农民武装。1927年10月任中共黄安县委委员,并兼共青团黄安县委书记。同年11月,参与领导发动黄(安)麻(城)起义,负责指挥南路农民自卫军进攻黄安城。起义胜利后,被推选为黄安县农民政府委员。不久工农革命军转移至木兰山、柴山堡,他留在黄安负责地下党团工作,领导坚持秘密斗争,不断发展党的组织。1928年秋同红十一军三十一师(鄂东军改称)会合,重新成立中央鄂东特委,被推选为书记兼组织委员。12月主持特委会议听取中共六大精神的传达,明确提出“学江西井冈山的办法”,决定创建和发展鄂豫边革命根据地,并通过中央巡视员曹壮父向党中央建议,把黄安、麻城、光山、商城、六安等县划成鄂豫皖边特区,创建整个大别山区的武装割据。1929年2月,主持鄂东特委同豫南特委联席会议,决定并部署发动商南起义。4月22日,根据中共湖北省委指示将鄂东区与京汉区两特委合并,成立中共鄂东北特委,他改任常务委员,负责组织工作。同年秋调任鄂东北特委黄陂县办事处主任。1930年春调入红一军任团政治委员,同年12月改任红四军(红一军与红十五军合编组成)政治部秘书长,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巩固、发展和第一次反“围剿”斗争。他是黄麻起义领导人之一,是鄂豫边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对红一军的创建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发展做出了贡献。1931年夏,因受到张国焘的排斥打击,在肃反扩大化中被捕。在拘禁期间写出《红四军的创建史》。1932年9月,在河南光山白雀园被错杀。1945年中共七大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