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王小帅
释义

中国内地导演,1966年1月1日出生于上海,1985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89年毕业。青年导演王小帅凭借其独特、敏感的电影个性,从他自筹资金拍摄电影处女作《冬春的日子》到新近完成的《梦幻田园》,短短十年间,王小帅开始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电影风格。

中文名:王小帅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66年1月1日

职业:导演

毕业院校: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代表作品:《冬春的日子》、《梦幻田园》、《青红》、《十七岁的单车》等

主要成就: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法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

新浪微博:

个人简介

王小帅(Wang Xiaoshuai)《冬春的日子》被BBC评为电影诞生以来的100部佳片之一,同时也是唯一入选的中国影片;《扁担·姑娘》入围1998年戛纳国际电影节,角逐金棕榈大奖;随后的《十七岁的单车》获得51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2005年的作品《青红》获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新近作品是《左右》,受邀参加2008年柏林电影节最终获得银熊奖。

其电影构图优美精准,造型意识强烈,他始终在运用自己的电影视野扩充我们这个时代中那些被异化,感受到异化或者拒绝异化的人。平时他还参与MTV及电视剧的拍摄。

个人履历

1981--1985 北京中央美院附中学习,毕业。

1985--1989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毕业 本科文学学士文凭

1989--1991 待分配

1991--1993 福建电影制片厂

1993 回北京

1995 被福建厂除名1993 编剧,制片并执导独立电影处女作 《冬春的日子》(35毫米黑白)

1994 该片参加加拿大温哥华国际电影节,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

柏林国际电影节青年论坛及伦敦,希腊,南特,意大利等多个电影节并参加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新导演展并收藏。

获:意大利丝米诺艺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希腊铁萨隆尼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大奖(金亚力山大大奖)

1995--该片被英国BBC选为电影诞生一百周年之百部最佳影片之一并于同年岁末在BBC播出

1995--执导独立电影'极度寒冷'(于1997年在荷兰完成)

参加1997年度鹿特丹电影节获费比希国际影评人奖

并随后参加加拿大,英国,德国等数个电影节

莅年首次在美国,荷兰等地发行。被纽约时报评为最勇敢的中国独立电影

1996--执导第一部体制内电影《扁担姑娘》

该片历经三年的审查与修改于1999年获得通过

1999--该片官方入选嘎纳电影节一种注目栏目(AN CETAIN REGARD CAANES)

随后参加数个电影节

2000--该片在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发行。

1999--执导第二部体制内影片'梦幻田园'

同年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及最佳男配角提名。

2000--执导影片'十七岁的单车'(BEIJING BICYCLE)

2001--该片入选第51届柏林电影节竞赛片单元获评审团大奖银熊奖

2001--该片在全美及日,法,韩,意等国上演。

2002--执导影片《二弟》

2003--《二弟》入闱56届嘎纳电影节一种注目单元

同年参加印度,多伦多等电影节。

2004--执导影片《青红》

2008--执导的影片《左右》在中国大陆地区上映

早期生平

1966年的夏天,王小帅出生两个多月后便随父母从上海去往贵阳。当时正值文革爆发,横贯大陆东西的旅程,一路上,担惊受怕的是王小帅年轻的父母。而他,已然不记得沿途的红色风暴和革命小将的“一路歌声一路笑”了。

在贵阳,王小帅生活了13年。贵阳是一座小山城,外地人尤其是四川人较多。孩提时代,王小帅开始学习绘画,在一张白纸上涂抹阳光雨露不及画一艘轮船,或者一驾飞机有意思,渴望在某个季节、某个日子被带走,这样的愿望,大概已经宿命地从出生两个月后的那次旅行就开始了。对电影的记忆,王小帅说得出来的只有《董存瑞》和《闪闪的红星》。和大孩子一起趁着检票的混乱溜进电影院几乎是王小帅这代人共同的记忆,也算是他最初的电影经验。

1979年,王小帅全家迁往武汉。武汉是个九省通衢的大都市,流动人口非常多,几乎每个外来者都要面临着现实的诱惑。是我们改变了这个世界还是这个世界改变了我和你这样的困惑显得异常突出。王小帅质朴、执拗的性格跟精明、善于变通的湖北人有很大的差异。不过,江城的廓大和气派也让“贵阳人”王小帅大开眼界。王小帅在这里只生活了两年,可这两年给了他非常深刻的记忆,他的青春期是在这里开始的,他独自出门去远行也是从武汉开始的。一个人由少年进入成人世界,绝对不会是“花季雨季”,特吕弗的《四百下》、小栗康平的《泥之河》、侯孝贤的《恋恋风尘》、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包括陈果的《香港制造》都在反复印证相似的命题。1997年,王小帅在武汉拍摄了他非常重要的也是第一部在国内公映的电影《扁担·姑娘》(《越南姑娘》)。他把镜头对准了一个从农村来到武汉的少年,低徊的汽笛,鳞次栉比的街边地摊,繁忙的轮渡,包括潮湿的江雾,这些异常真实的影像进入了王小帅的视野。所有表象的东西被观照时,都可以闪现出它本身从没有觉醒的光泽,它已经由现实的物质成为精神世界的构成。电影的魔幻之处正在于此,它可以呈现,或者说接近人的精神世界。

王小帅在他的生命旅行中发现了这个秘密。

导演之路

起航

1981年,王小帅来到北京,成为中央美术学院附中的一名学生,四年当中,要成为一名画家的愿望与日俱减。80年代初,正是中国电影全面复苏的时期。通过绘画来反应自己对周遭世界季节和温度的变化,显然不再能满足王小帅。附中毕业的时候,王小帅没有继续学画,而是考取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这是1985年,当时的中国影坛。第五代导演正在全力出击,《一个和八个》、《黄土地》、《猎场扎撒》相继问世,这些影片震撼了被革命浪漫主义加革命现实主义熏陶的国人,也引起了世界对中国的兴趣。王小帅在电影学院,开始如饥似渴的观摩世界上最优秀的影片,安东尼奥尼、费里尼、阿伦·雷乃、小津安二郎都是他喜欢的导演。后来,他又对侯孝贤、北野武、阿巴斯的电影推崇有加。

电影为王小帅展开了一条银色旅程,而这一切来自于他生命最初的旅行。

处女作

第一部电影就是这样拍成的

不少误读王小帅的影片的人会认为这样的影片过于忧伤和绝望,《冬春的日子》里的画家刘晓东最后精神失常,而《极度寒冷》中的行为艺术家齐雷干脆放弃了生命。其实他们非常热爱生活,《冬春的日子》里简单反复的日子,仍然不时透露出隐隐的诗意,喻红在影片中突然凝视着镜头长时间的静默,将生命里本来就具有的那份虚无(生命的另一面可能是饱满)体现得令人震动,抒情而不滥情,王小帅用极其节制的方式来表现了他们的某种具有共性的压抑感和孤独,我们是第一次在银幕上看到《冬春的日子》这样单纯、简约,精神化的影片。该片被BBC评为自电影诞生以来的一百部佳片,也是唯一入选的中国影片。这是中国导演的荣誉,也是中国电影的荣誉。《极度寒冷》的齐雷,绝不随波逐流,身体力行的介入他所从事的行为艺术,他是一个内里渴望人类情感又外在疏远人类情感的梵高式的人物。齐雷没有死于自己的行为艺术,而是死于自杀,表现的是他对“伪生活”的弃绝和对真实生活的感悟。

在看似冷峻的《冬春的日子》和《极度寒冷》里,王小帅用影像传达了他对生命的感受和热爱。这一时期王小帅的影片有着浓厚的哲学意味,从影像上来看,空间封闭,构图凝重,属于形而上的范畴。

家乡电影

很多导演都喜欢在自己的家乡拍摄自己的第一部电影,章明在家乡巫山拍摄了《巫山云雨》,贾樟柯在家乡山西汾阳拍摄了《小武》。而王小帅直到拍第三部电影《扁担·姑娘》才回到他父母的居住地武汉。

码头上的年轻民工,涂抹着血红嘴唇的异乡少女,“生活”召唤着他们。人或许是最可怜的动物,不管他在想什么,在思考什么,他的一切行为都建立在一定的“物质生活”上。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少年,对物质的所有替代物,“随身听”,钞票,性,江湖地位,充满了狂想。前两部影片的客观视点转化为剧中人的主观视点,王小帅的电影空间也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由封闭的画室向较为开放的城市扩张。我们在《扁担·姑娘》中听到的江笛声,老大高平、“扁担”东子和越南姑娘阮红带有湖北腔的普通话(需要指出的是普通话对湖北话的改造,不代表文明的进入,而是暴力无所不在的象征)以及整个武汉码头和江面的取景,都是一个极其“生活”、“物质”的场景,可是越南姑娘在这个城市仍然一贫如洗,最后还成为了被打击的对象。在江湖上地位最为低下的歌女和扁担(挑夫),慰藉他们的是一首歌,歌声贯穿整部影片:“你还能够留下些什么?是散落的白纸片。你爱的天堂里面,请来听我唱首歌。”围绕着金钱和女人的话题,指向的还是人的精神。《扁担·姑娘》在戛纳受到欢迎正是由于影片呈现了我们在现代化的命题下所经历的沉重代价。

梦幻田园

王小帅1999年拍摄的《梦幻田园》。文刚是工程师,他和新婚妻子小霞在郊区买了一幢别墅。和小霞结婚以前,文刚和保险公司的安安有过一段恋情,小霞对此耿耿于怀。这天早上,小霞出门了。文刚开始不停的打喷嚏。大雨中,安安来到文刚家。文刚见小霞浑身湿透,让她进屋洗漱。没过多久,小霞的家人从东北农村来到别墅,文刚将安安藏进了储藏室。安安来不及走,小霞也回来了……

文刚近乎自虐的自我审查,妄想症,折磨了他整整两天。有了金钱也有了房子的开始阔绰中国人,怎样来解决他们的心理疾病呢?整部影片围绕着储藏室展开,人物众多,情节性也加强了许多。在叙事方式上的改变,引起了人们的争议,有人认为,比较起前三部影片来,王小帅的创作状态有所回落;还有人认为影片里的储藏室非常具有象征性,还不习惯“站出来生存”的国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储藏室,人们不是到那里忏悔,而是去逃避自己想象的审查。文刚的生活因为他曾经坦然面对的东西的到来而陷入种种混乱,如何梳理这样的混乱,使我们的精神达到最大限度的舒展是现代化进程中真正迫切而现实的问题。王小帅的叙事给《梦幻田园》抹上一笔浓厚的超现实主义色彩。

世纪之交的中国电影正在经历新的浪潮冲击,王小帅,贾樟柯,章明,吕乐,何建军,路学长,吴文光,张元等青年导演纷纷以自己的电影个性对旧电影观念进行革新。“电影的影像可以预示一个国家及其各领域尚未实现的未来”。(白井佳夫 语)出于对生活和生命的敏感,王小帅的所有影片几乎都与温度和季节有关。在他的新片《梦幻田园》里,影调开始从冷变暖,这是否意味着他的电影策略有所改变呢?

十年探索

十年的艺术探索

经历了整整十年的艺术探索,无论是直接提出精神命题还是通过刻划物质生活对人的异化,王小帅的镜头始终对准的是人并且努力地保持自己在艺术上的完整。最让人感动的是,在一个越来越商业化的社会里,王小帅仍然在他的影片中坚持他的理想主义,坚守他的精神家园。《冬春的日子》里,喻红离开了囚禁她的画室去了美国;《极度寒冷》里,经历了无数次葬礼的齐雷沉睡在阳光明媚的自然里;而《扁担·姑娘》结尾定格在扁担对他心爱的越南姑娘露出的积攒许久的笑容上;《梦幻田园》里的文刚和小霞从恶梦中醒来后又安然睡去。

王小帅对人性仍然有所期待,这也是王小帅拍摄电影的原动力。他的影片中的每个人似乎无时无刻不处在清醒而痛苦的自觉中,他们极度地感觉到生命的存在。

主要作品

导演

《我11 》(2012)

《日照重庆》(2009)

《左右》 (2007)

《青红》 (2005)

《二弟》 (2003)

《十七岁的单车》 (2001)

《梦幻田园》 (1999)

《扁担·姑娘》 (1998)

《极度寒冷》 (1996)

《大游戏》 (1994)

《冬春的日子》 (1993)

编剧

《青红》 (2005)

《二弟》 (2003)

《十七岁的单车》 (2001)

《扁担·姑娘》 (1998)

《极度寒冷》 (1996)

《大游戏》 (1994)

《冬春的日子》 (1993)

演员

《血战到底》 (2006)

《世界》 (2004)

《红色小提琴》 (1998)

《周末情人》 (1995)

制作人

《七月》 (2006)

《不想回家》 (2005)

获得荣誉

2001年第五十一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十七岁的单车》

2005年第五十八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青红》

2005年第四十二届土耳其金橙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青红》

2008年第五十八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左右》

2010年获颁“法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

2011年第二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导演奖《日照重庆》

综艺节目

天天向上20120511

影人特写

电影艺术

王小帅——艺术往左,票房往右

如同从沉闷的秩序中透出一丝混沌的天光,王小帅的电影不是一把刀,而是一剂清凉的薄荷脑。他竭力使人看到生活的另一面,带着真实、漂流、不安、不确定感。揭开表象,露出内核,无论是艺术家还是小人物,他们的感受都是相似的。仿佛生活便需如此,腐动的水流一般,沉闷、焦灼而不甘。渴望走出去的冬和春,从农村走入城市的人们,再到《二弟》中走出去又回来的主人公,如有丝线相联。

唯一不变的是“王小帅”三个字为标签命名的作品,以及它们屡屡遭禁的命运,但王小帅认为,中国的独立电影,是在补充着市场中的空档。独立电影只有两三部,人们认为它们没有出息。十几年过去,这类的片子积累上百部,这就是中国电影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带着这样的心情,王小帅带着《青红》又一次走上戛纳的红毯。这次,他将目光投向对八十年代下乡知青子女命运的关注上。以贵阳为生活背景,再现了那段在他的记忆中尤为特殊的岁月,因此,影片更显得质朴而真情流露。《青红》因获得第58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奖而在国内受到较多的关注。接下来的另一部伦理电影《左右》也令王小帅斩获了编剧银熊奖。

性格特点

不合时宜的人

王小帅是中国60年代出生的青年导演中一直还在坚持按自己的追求拍摄电影的人。他也是很不喜欢透过媒体谈论关于电影创作之外的东西的人。而让他来谈找钱一类的问题本来是最有发言权的。在中国的文化批评里最缺乏的可能就是独立品格。比如谈谈中国电影,谈“代”的多,谈时髦的文化转型的多,可是谈作品本身或者说谈创作的很少。

中国的电影批评最喜欢刮风,沿袭的思维模式则是“非此即彼”。本来,电影表现什么人,他是什么职业,处于什么阶层都不是问题。可是当纪实,底层,民间等语词再次被功利的理论家利用时,坚持知识分子立场就成了某种不合时宜的东西。王小帅的电影非常知识分子化,绝对不是平民的视点。但是并不代表他将自己和平民分开,也不代表他要将自己和生活切断。他仍然透过电影来关注人物的精神状况,只是关注人物的方式到了《扁担·姑娘》发生了位移和变化。我把他的这一创作阶段王小帅的物质时期。

前两部影片无法同观众见面,不能和自己之外的更多的人去沟通,王小帅感到异常的孤独。变通的方式很多,一些导演可以完全放弃自己的创作立场和原则,去做所谓的三性统一(所谓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影片,很快就能获得在中国电影界讨生活的通行证。可是王小帅无法去做这样的选择。《扁担·姑娘》给王小帅找到了一个可以让他继续从事精神探讨的支点。王小帅回到了武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4: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