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向宇 |
释义 | 郑州大学化学系教授个人简介1958年2月生,博士,郑州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工业催化专业和物理化学专业),郑州大学工业催化研究所所长,兼物理化学学科副主任,郑州大学化学系学术委员会委员。 个人成就他从事催化基础及相关催化过程的开发研究。负责或主持过多项科学研究课题,曾取得了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河南省教育厅科研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鉴定成果4项。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项,发表各类研究论文20余篇。 专业学科方向绿色催化技术 精细化学品催化合成技术 环境保护催化剂开发 催化氧化及相关基础研究 工业催化剂设计和催化剂数据库的开发研究 南方医科大学教授基本信息性别:男出生年月:1964年6月20日 专业技术职务:教授,主任医师 专业:外科学(神外) 导师层次:硕士生导师 导师类别:学术型及专业学位型 最后学历:1994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神经外科,获博士学位 工作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 科研简介主要研究方向: 1、脑外伤患者长期昏迷患者清醒评估和预后研究 2、脑胶质瘤发病机理和治疗 学术任职: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全国中青年委员;亚洲神经外科医师学会中国地区执行委员;广东抗癌学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编委;《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华创伤杂志》、《中华神经医学杂志》审稿专家 代表论文: 脑干占位病变的治疗与相关问题探讨,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5,4(10): 1028-1031 重型颅脑损伤后长期意识障碍患者体感诱发电位分级与生存质量的关系,中华创伤杂志,2010,26(4):314-317 主要获奖情况: 1、内皮素参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继发脑血管痉挛的机理及防治, 199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一作者 (证书号: 98-2-102-1) 2、脑血管痉挛过程中内皮素的作用及防治研究, 1998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第一作者 (证书号: 医-3-030-01) 在研课题: 心脑肺血管病防治研究-脑卒中外科综合治疗技术体系研究,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 承担分题, 编号: 2006BAI01A12, 2006BAI01A13。 学术简介从事的主要研究方向主要有三个。首先,对于颅脑创伤后长期昏迷患者的清醒预测和预后评估,着重从电生理、磁共振影像和神经行为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已经发表文章5篇,尚有深入的研究工作在进行之中,此项研究在国内外属于原创性研究。其次,对于脑胶质瘤在手术结合放化疗的基础上,开展使用抗疟疾药物青蒿素治疗研究,着重其对胶质瘤细胞的细胞分子机制,此项研究在国内该领域属于先进水平。第三,对于涉及颅底病变研究新的手术入路,目前已经完成颈静脉孔区手术从高颈位入路的研究,发表相关论文3篇,在该领域研究属于国内先进水平。 获得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排名第一和第四),全军医疗成果三等奖1项(排名第五)。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20余篇,被SCI收录1篇。完成广东省卫生厅指令性课题1项。完成广东省重大组织工程项目承担分题(10万)。参与全军医药卫生科研基金重大课题承担第四分题。目前在研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脑血管疾病外科治疗研究, 承担分题1项,经费10万。 开展脑干占位手术(包括中脑、脑桥、延髓);开展侧脑室、三脑室、松果体区、四脑室病变手术;开展丘脑、基底节和胼胝体占位手术。开展颅脑各部位锁孔手术。开展前、中、后颅底手术;开展脊髓内外、椎管内外手术;开展手术治疗巨大脑动脉瘤和脑动静脉畸形;开展手术治疗继发性癫痫、痉挛性斜颈、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开展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烟雾病动脉搭桥和颞肌贴敷手术治疗;开展颅颈交界畸形经口咽入路减压及后路植骨固定手术治疗。熟练抢救重型颅脑外伤疾病,对长期昏迷患者的评估和治疗较有经验。 在南方医科大学外科学课程中承担双语教学。作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培养硕士8名。培养总后人才基金班(研究生班)学员4名。直接带教培养进修医师60余名。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排名第一)。获院长教育管理基金1项,开展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专科医师规范化”研究。发表教学论文3篇。申请并连续两年主持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颅脑显微外科基本技能培训”(编号:2008-04-09-003,2009-04-09-0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广东省科技厅咨询专家,广东省医疗事故鉴定专家, 广州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 广州市社保局工伤与劳动能力评定常任专家, 入选国际(SOS)救援中心专科医师库。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