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文奎 |
释义 | 一、革命烈士王文奎,男,革命烈士。1951年春宁中高中毕业后,响应祖国号召,踊跃报名参军,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志愿军的文化兵之一。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斗中,捐躯沙场。 二、著名书法家王文奎,男,1926年生,河南省荥阳市刘河人,现居刘河。荥阳市著名书法家。 2008年5月17日,王老在在荥阳市人民广场荥阳市文联、荥阳市民政局和荥阳书画院联合举办的大型“荥阳艺术家书画赈灾义卖”活动。 二、中医名家人物简介王文奎,曾用名王珏、文魁,1940年10月生,祖籍河南省商水县, 现居北京。出身中医世家,传至今天已二百八十余年,从未间断。自幼受父亲、祖父熏陶,研习中医,少年稍成。在家族承传二百余年【泰和堂】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大胆创新,使家传秘方、验方得以发扬和完善。并逐渐从理、法、方、药等多方面、多层次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对中医事业的继承和发扬具有积极意义和借鉴价值,并得到中医界吕炳奎、关幼波、邓铁涛等老前辈们的首肯和同仁的赞誉。对中医颇有研究的科学家钱学森曾对王文奎的研究成果批示:“你的研究是高层次的中医唯象理论,并且很有可能是最高层次。” 主要履历从小被祖父选中为【泰和堂】继承人,【泰和堂】主要继承药王孙思邈的思想和中医精髓。 在政府部门工作表现突出,1962年底曾被破格提拔为叶县代任县长,遭祖父、双亲极力反对,强令辞官行医。此后八年,在祖父的亲传口授及父母的教诲下,正式步入中医殿堂。 1975年初绘制“五行生克、五脏病变及其相互影响示意图”。融汇人体的生理、病理、生命运动,五行生克制化、五脏病变关系,百病始生及发展规律于一图,成为较坚实的理论基础。 1975--85年,解悟“五脏阴阳”辨证的纲领性、统一性和完善性。发现了“水、火、土”三维守恒定律,不仅是人体生命运动的基本规律,也是天体大自然的运动、发展、演变与转归的最根本的规律。 1991年,与中国中医研究院合作,在海淀区创办“中医专家门诊部”。 95--97年,初步认识中医和西医之间同根同源,提出医学的未来将是以中医为主体的“衷中纳西”。 1996年,成立“北京泰一和中医药研究所”,更多侧重研究和著述。 2003年5月11日,作为“吕炳奎专家组”组长,代表吕老参加北京市防治非典工作,成为全国唯一一位以民间中医的身份进入“非典”一线的中医。6月底,从一线刚刚退出,即参加了科技部“中医药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 2005年6月12日,担任国家973计划中医理论研究专项“中医五脏理论创新性及中医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课题组组长。 医学著作1996年出版《中医探源》、《奇难杂症录》和《中医临床》等书。2000年,出版《小儿遗尿》一书。2001年撰写并发表《中医治癌的新进展》、《治疗老年痴呆的要点》、《<易>、<内>解析》、《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论治糖尿病》、《中医论治高血压》、《中医论治心脏病》等文章。 2003年“非典”来临之际,在《科技日报》发表《中医辨证治非典》一文;4月26日,在《中国中医药报》发表了《防治非典中医要发挥主动权》一文;5月1日,在《光明日报》发表了《面对非典莫恐慌》一文;5月6日,又发表了《防治非典莫入误区》;5月10日,在《中国食品报》,发表了《制服非典,厨房顶药房》。 2004年1月,在《中国工程科学》发表了《中医论治艾滋病》,论证中医治疗艾滋病要点。2006年4月,在《中国工程科学》头条发表《中医的渊源和对中医学发展的思考》一文。2007年3月25日,在《前沿科学》发表《中医学的发展与创新研究》。 医学观点1、医学的目的,不能为治病而治,是为了保障人类的生命、生存、健康与生活质量以及养生、益寿延年。治病仅仅是医学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2、医跟病来,药跟医走,先病后医,而后再药的模式被动而滞后。 3、中医治未病和司岁备谷备药,防患于未然,凡病皆可转归。 医学理论1、《万病归宗论》----人有万病,但是所有疾病的症状只有60余种,其根本都在于机体的脏腑功能失和,万变不离其宗,五脏调和,人体自然健康。 2、《三维守恒调控法则》----针对疾病,整体调理上以肝、脾、肾三脏为主重点调理,只要水、火、土三维守恒,五脏自然调和,即可保人体健康无病。 3、《双合治疗原则》----内服与外治相结合,整体调理与对症治疗相结合的临床治疗原则。 国家课题2005年6月12日,担任国家973计划中医理论研究专项“中医五脏理论创新性及中医治疗艾滋病的研究” 课题组组长。 家学传承王文奎乃“王氏泰和堂”第六代传人,第七代传人有王峰和王岭。王峰主要从事“王氏泰和堂”家传医学、秘方的理论整理和研究,王岭主要负责诊病实践、研究,以及家传方剂的推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