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王寿山
释义

王寿山耸立于闽粤边境的万山丛中,海拔一千多米。东西侧分别是闽西永定县洪山乡和粤东梅州市的松源和桃尧两镇。滔滔汀江流经东麓,汇入韩江奔向南海。自古相传,站立山巅极目远眺,若是晴好天气,“上看汀洲八角楼,下看潮洲湘子桥”,可把闽粤两省边境方圆数百里的无限风光尽收眼底。

地理位置

从东麓永定县洪山乡柘林村登王寿山,自古有一条崎岖的羊肠小道。一年前,当地政府出资数十万元并组织当地村民出劳力,在这条古道的基础上整修拓展成一条全程五六公里直通顶峰的爬山嶝道,大大缓解了游客攀援高山大岭的艰辛。 自半山腰起,直至顶峰棋盘石景区,沿途的路边或透过密林遥望对面山峰,可看到出米石、船首岩、仙人桥、天炉峰与阳持笔(一石二景。此岩峭立千仞,遇云雾天气如一座高入云端的焚香铜炉。从侧面看恰似一支饱蘸墨水的如椽巨笔,雅称“阳持笔”)、斗笠岽、双龟奔月、螳螂爬壁、卧佛山、岗甲湖、棋盘石、仙人脚印、三将军石、帝子岩等诸多岩或峰峦景点,无不惟妙惟肖,令人惊叹。有的景点还伴生有趣的民间故事。棋盘石上就有个民间传说,八仙常云游到王寿山。有一回,铁拐李同吕洞宾在棋盘石对弈。铁拐李输了棋,一怒之下,挥杖把身旁巨石劈成了两半,此石至今仍耸立峰巅。

路牌石刻

行程过半,到达一处山沟口,立有旧时指路牌一座,石刻明示:“右过荷畲黄沙,直下洪山圩,左上王寿山”。路牌边直立一块省界碑石,厚重的花岗岩两侧分别篆刻“福建”、“广东”、“15”、“国务院”、“1997”等大字,髹以朱红,分外醒目。此乃王寿山上闽粤分水岭也。

登祥光寺

沿嶝道再上走数百米,一个转弯,眼前便出现深藏山中的一座千年古刹---祥光寺,可供游人歇脚或食宿。据悉,该寺早年鼎盛年代曾有过大小和尚200余人。清朝末年,抗日保台志士、爱国诗人丘逢甲回闽西上杭县时,曾登临王寿山入寺考察,欲择地安营、重振复台大业,但事与愿违,壮志未酬。只留下游“祥光寺”时的亲笔长联:

“此山处闽粤之交,自成丘壑。任仙人灶冷,帝子岩寒,群峰拱揖尚依然。看残世界空花,万柄青莲,九品台高开宝座。

我佛以慈悲为念,何惜津梁!幸西竺经遗,南宗砵在,末劫挽回原易事。留得英雄退步,一龛黄叶,三生石古证情禅。”

20世纪30年代,红军长征留下的革命火种壮大为刘永生将军领导下的一支游击队,活跃于闽粤边区,曾以王寿山祥光寺作为联络中心、宣传革命真理、发展武装力量。 战争年代,祥光寺曾遭兵燹废坏,自80年代起陆续修复。眼下,有老尼释普君一人领养三个女童在寺中学习文化课和操持佛事。

景点概况

素有“九峰十八景”美誉的王寿山,地处闽粤边界,坐落在永定县洪山乡境内,由多座山峰连绵20多公里联结而成,最高海拔为1148米,因她鬼斧神工般的天然禀赋和厚重神秘的人文历史给人无穷的魅力和想象空间。古人曾对王寿山风景用一首诗来概括:“寿山风景古来稀,朱武寒婆左右围,岗甲日沉红一洞,天炉仙跃白云飞。手持扬笔描星斗,直至棋盘决是非。风髻下垂仙井饮,佛岩隆武咏如归。”

位于峰顶壮丽雄奇的棋盘石,因巨石上刻有象棋盘而得名。在棋盘石下的左侧,有几块奇石,状如螳螂,锲而不舍地向山顶爬去,这就是王寿山名胜之一“螳螂爬壁”。还有仙桃献佛、千年神龟、蛤蟆出洞、通天蜡烛等栩栩如生,在郁郁葱葱的山林中,构成了千奇百怪、天然成趣的景物,令人称奇叫绝。站在棋盘石上抬头远望,位于永定县境内的千岛湖碧波万顷,像一块巨大的翡翠镶嵌在崇山峻岭之中,与王寿山相互辉映,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王寿山不仅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而且具有厚重的人文历史色彩。王寿山有两座千年古寺,一叫老庵,名华光寺,建于唐朝永贞年间,高僧王岐在此寺隐迹修炼过;另一寺叫新庵,名祥光寺,建于宋朝。山间有个太子洞,传说是明末李二何携崇祯皇帝太子朱慈粮潜遁归里,住在此洞,后因清朝势力日大,只得携太子到灵光寺削发为僧。王寿山的雄奇秀丽风景曾吸引不少文人墨客前来造访,如抗元英雄蔡蒙吉、保台抗倭志士丘逢甲等都曾登临该山并留下了诗文笔迹。 连绵20多公里的王寿山,随处可见古藤盘错攀缘,百态千姿;满耳可闻山涧清泉潺潺,伴和鸟啼虫鸣。古树、异木、山花、芳草点缀着山间古道,争妍斗胜,令人流连忘返。

棉花滩水电站

前几年,装机60万千瓦的闽粤边境棉花滩水电站建成发电。大坝以上库区汀江水域形成64平方公里的双龙湖,成为王寿山麓一大景区。

在漫长的岁月里,王寿山因交通不便鲜为外人知晓。近年来,洪山圩已有公路通往邻近闽粤两省的各个县乡(镇)。距洪山圩数十公里的永定县城已是福(州)---龙(岩)---深(圳)旅客列车运行线路的一个大站,把当地同全国铁路网紧密相连。粤东一侧的梅县桃尧镇也已将公路推进到了王寿山麓,正在开辟方便游客登山之嶝道。今日之王寿山,终于冲破千百年来与世隔绝的困境,迎来一批又一批八方游客。

人名

简介

王寿山扬派”盆景的创始人,“中国盆景艺术大师”,先生出身于盆景世家,他从十岁开始随父学艺,半个世纪以来,他创作了大量独特风格、构思新颖的盆景精品,开创了“扬派”盆景艺术的新天地,在盆景艺术诸流派中独树一帜。

成就

1979年,在北京举办的第一次全国盆景展览会上,王大师的作品吸引了中外观众。原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接见了他,并和他合影留念。在1982年江苏省盆景展览会上,王大师的作品《蟠龙剑锋》等获得优秀奖。1985年,在上海第一届中国盆景评比展览会上,王大师的《云中检石》获一等奖。1987年,在北京首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上,他创作的《鹤立衔芝》荣获最佳创作奖。 王寿山的树桩盆景,多选用深山老林生长了几十年、上百年乃至数百年的“老树桩头”。这些老树桩头,经受了漫长的风吹雨打,枯干扎枝,古拙苍老,具有纯真的自然美。经过王大师精心地栽培、整形、修剪、剪扎,桩景的自然美升华为艺术美,变得耐人寻味,爱不释手。 王大师剪扎盆景,以观叶类的松、柏、榆、杨(瓜子黄杨)等树种为主,采用“以扎为主,以剪为辅”的方法,以高山上的松姿为表现题材,特别是据中国画理“枝无寸直”之意,因技制宜地施用十一种棕法,使寸长之枝能有三弯。他把观赏云景中的瞬间奇景,巧妙地移植到盆景艺术上,创作了《晴空浮云》、《岭上轻云》、《高山云层》、《静云》等云片式盆景佳作,受到国内外行家和华侨、外宾的称许和赞赏。除了云片式的盆景外,他还创作了若干其它式样的盆景,如《三羊开泰》、《龙马精神》、《金银花》等,皆能因物造景,富有诗情画意,显示了王大师高深的艺术造诣。 王大师还把他的几十年实践经验,总结成文字,撰写了《扬派盆景在造型和技巧上的特色》文章,刊登在上海《园林》杂志上。他认为:盆景艺术不师古人便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但更重要的是“师造化”,即应以自然为师,在前人的基础上,创造出更适合表现作品的主题,更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作品来。 王大师热爱事业,但从不保守。为发展“扬派”盆景,培养青年一代,付.出了辛勤的汗水。经他精心培育,江苏省泰州市园林管理处中的青年一代已茁壮成长。1989年9月,在武汉举行的有国内1600多盆精品参加的“第二届中国盆景评比展览会”上,送展的十三件作品中有五件获奖,一个一等奖,一个传统奖,三个优秀奖。但是他们并不满足,他们还在继续探讨,要在王大师遗留的优,秀作品中,寻求振兴发展“扬派”盆景的新途径…… 在日本大阪举办的“第六届世界花卉博览会”上,中国馆有一盆代表中国五大流派之一的“扬派”盆景《鹤立衔芝》,桩景似仙鹤,翘首衔芝,显得形真意切,生机盎然,情趣横生。顶片严谨工整,如将满盆清水置于其上,也绝无点滴外溢。这盆采用传统的棕丝剪扎技法自幼加工而成的“圆盘”盆景,堪称“扬派”盆景的代表作。它的作者就是王寿山先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1: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