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史二氏墓志铭稿卷 |
释义 | 北宋黄庭坚书,由《王长者墓志铭稿》和《宋卢南诗老史翊正墓志铭稿》合成。纸本,行书。《王长者墓志铭稿》宽30.3厘米,长78.5l厘米;《宋卢南诗老史翊正墓志铭稿》宽33.5厘米,长65.3厘米,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作品名称:王史二氏墓志铭稿卷 创作年代:北宋 文学体裁:铭文 作者:黄庭坚 释文王长者墓志铭稿王长者墓志铭 长者海昏王氏讳潨,字永裕。祖伦,父智,世力田,丧祭常望乡党。长者天资善治生,操奇赢,长雄其乡,遂以富饶。筑馆聚书,居游士化,子弟皆为儒生。则以其业分任诸子,独徜徉于方外。道人云居了元、东林、常揔,皆摄杖屦往游其藩。元祐丙寅正月辛卯终焉,享年六十有二.前此三年自筑丘于青山之西原,松桧成列矣。去十月过存里中亲好,相劳苦劝戒,若将远别。爰及辛卯,中外之吊哭者,皆曰君盖闻道者耶!先配陈氏,继室两谢氏,七男子,楙、崇信、森、棣、权、彬、植,崇信前死。三女子,二婿曰董毂、高友谅,其季未媒也。楙等遂以其十月某甲子,奉窀穸如初志。楙娶李氏女,于庭坚母夫人为族兄弟,故楙因乞铭,太夫人曰:汝以外家故,不可辞铭。遂铭之。铭曰:以义力其穷,以智谢其丰,以理考其终,以文款其封。 宋卢南诗墓志铭稿《宋卢南诗老史翊正墓志铭稿》 宋故泸南诗老史翊正墓志铭 维史氏远有世序,自唐尚书吏部侍郎□□僖宗入蜀,生德言为山南东道观察支使。因不能归,占籍于眉山。生光廷,孟氏时,试大理评事,知应灵县。应灵生著明,嘉州军事推官。嘉州生溥,见蜀之乱,遂不出仕,号江阳隐君。江阳生回,能诗,自号知非子。知非生宗简,名能,知人善料事,自号天和子。天和实生诗老。诗老讳扶,字翊正,少则笃学能诗,绍知非之业。以贫干试于眉州,又干试于开封府,皆见绌.乃游泸州,杜门读书。士大夫之子弟多委束修于门,遂老于泸州。妻子或谒不足,君熙然曰:“会当有足时。”自守挺然,不妄取与,有挟势利而求交者,虽邻不觌也。其见刺史、县令,鞠躬如也,未尝有私谒。既晚,莫不及仕进。闲居无一日废书,尤刻意于诗。登临尊酒,率常吐佳句。压其坐人,故士君子推与之曰:诗老云。夫人杨氏,生二子锐、镇。一女,嫁进士王庸。继室杜氏,生四子铸、钢、镐、铨。君卒以绍圣三年四月某甲子,享年若干.葬以元符二年正月癸亥,其兆在泸川之上,白芳之原。白天和而上皆葬眉山,而葬川泸自君始.镇有文行,泸川学者多宗之,竭力大事,而来请铭。遂铭之。铭曰:人皆汲汲,仰掇俯拾,商禄计级,胁肩求人。君独徐徐,书耕笔锄,我躬则臞,我心则腴。缊袍后秃,藜藿不肉,哦诗满屋,金革匏竹。泸川洋洋,枞栝其冈,勒铭诏藏,尚其嗣之昌。 特点黄庭坚的行书,用笔如明代冯班《钝吟杂录》所讲:“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跳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也。”他的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善藏锋,注意顿挫,以“画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其结体从柳公权的楷书得到启发,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 说明此卷为《王长者墓志铭稿》和《宋卢南诗老史翊正墓志铭稿》合成。分别书约于黄庭坚四十至四十五岁、五十五岁前后至六十岁之间。 作者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世称“黄山谷”。北宋诗人,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学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开创江西诗派。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