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少勋 |
释义 | 王少勋生平 王少勋,1921年10月2日生于陕西省韩城县。1937年3月参加革命,1938年10月7日加入中国共产党,2004年2月16日因心脏病突发逝世,享年82岁。 1936年秋王少勋在陕西省省立三原第三中学参加西北青年救国会领导下的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3月参加了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秘密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在陕西三原安吴堡学习革命理论,经组织批准保送到延安鲁艺学习,后转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王少勋自1937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开始,历任陕西安吴堡青训班二营四连战士;1938年延安抗大三大队四队学员、延安军委三局任技术书记;1939年7月任八路军一二零师三五八旅七一四团民运干事、团政治处党支部书记;1942年任一二零师独立二旅政训队班长;晋绥军区独二旅九团特务一连政治指导员、九团骑兵营代理政治教导员、团政组织干事;1946年任绥蒙军区政治部组织干事、军区通讯连、侦察连政治指导员、军区教导大队政治指导员;1948年任晋绥野战军十一旅三十二团政治教导员、三十三团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组织股长;1949年3月任西北野战军八军教导团组织股长、八军七十二团副参谋长、八军二十三师六十八团二营营长(整编)、1950年任八军二十二师教导大队队长、二十二师六十五团政治处副主任、师后勤部副政委;1951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二十二师后勤部副政委;中国人民志愿军二十兵团六十七军教导团政教副科长;军委公安军山西总队经保大队副政委、速成小学副政委、总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内卫一师三团副政委;党内任小组长、支委、支书、分总支书、营党委委员、营党委书记、团党委委员、副书记、总队(师)党委委员、常委,总队(师)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 1938年7月在延安抗大时曾受物质奖励两次,1939年在延安中央军委三局大生产运动中被评为劳动英雄。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军政训练、战斗、生产、学习、工作受奖四次;1944年12月代表所在部队参加晋绥军区第一届群英会和晋绥军区政工会议,战争年代负伤两次;1951年4月参加绥远省军区第一届党代表大会。1953年全军向文化进军,因工作成绩突出,经军委公安军批准荣立三等功一次。1955年被授予少校军衔,获国家独立自由勋章和解放勋章各一枚。1958年转业任北京第八中学党支部书记兼校长、北京第一通用机械厂副厂长、厂党委委员、北京第六中学第一副校长、北京四十一中革委会副主任、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局巡视员。 在“文化大革命”中,王少勋遭受诬陷,受到冲击并被错误关押、批斗,政治上受到残酷迫害,精神上受到严重摧残。他立场坚定,坚持真理,坚决抵制错误路线并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他坚持党的信念、坚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表现出了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 王少勋在“文革”后期,对老首长、老战友、学生在“文革”期间遗留的问题,他都鼎力相助,伸张正义,使50余件冤假错案得以平反。为恢复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光辉形象,表现出了一名老共产党员崇高的思想境界。 离休以后他仍十分关心党的教育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顾自己年老多病,积极参加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抗大建校六十周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等纪念活动。他先后多次深入到机关、学校和革命老区,看望老区人民和健在的老战友及老教师,他呕心沥血数载,义务地向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为党的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生。 王少勋在不同时期,不同工作岗位上经受了艰难严峻的考验。他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他党性强,服从组织、顾全大局、坚持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爱憎分明,他思想作风正派、光明磊落、襟怀坦白、廉洁奉公。他思想敏锐、勤于思考、善于钻研。对党的事业,兢兢业业、认真负责、无私奉献。他严格要求子女,生活俭朴。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对共产主义事业和祖国的热爱矢志不渝,他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党和人民。 王少勋逝世后,贾春旺. 裴周玉等国家领导人和老将军及谭力夫等知名人士一千余人前往八宝山革命公墓参加了告别仪式。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