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缮 |
释义 | 王缮 王缮(1902~1969),字完如,山西右玉人。爱国民主人士,社会活动家。 九一八事变后,全国的抗日怒潮风起云涌。1937年春夏之交,牺盟总会委派特派员屈健(抗日女英雄李林同志的丈夫。抗战时期任中共平鲁县工委书记、十一专署专员。解放后曾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农村部副部长,水电部农水局局长兼国务院水土保持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等职。)、康庄(又名康子仲,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绥蒙区大同县委书记。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新疆粮食厅副厅长等职。)两位共产党员来到山西平鲁县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王缮便利用担任平鲁县政府科长的合法身份,尽力掩护屈、康二人开展工作,想方设法地为他们提供便利。还特意安排屈、康二人到平鲁县第一高小任教,以利用合法身份在教师及学生中广泛开展抗日宣传,发展牺盟会员。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全县参加牺盟会的猛增到三千余人,仅第一高小和女子高小的学生参加八路军和地方抗日武装的就有100多名。广大青壮年则纷纷参加抗日自卫队配合正规部队打击敌人。以至后来回顾那段历史时,屈健、康庄二人深有感触地说:“那时,如果没有王缮校长的保护和支持,我们很难在平鲁县立足,平鲁县先于其它各县出现抗日高潮,应给王缮校长记一大功。” 1939年12月,阎锡山发动了以挤掉新军为目的的“晋西事变”,中共晋绥边党组织根据上级党的指示,立即展开了反击顽固派的斗争,并及时派柏玉生(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晋西南九专署专员。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公安部四局办公室主任、边防检查处处长等职。)同志带领一部分武装到右玉县解决旧县政权。王缮得悉柏玉生等同志遇到阻力,马上返回了家乡,积极配合柏玉生参加这次反顽行动,不费一枪一弹就收缴了旧政府及公安局的枪械,取得了右玉县反顽斗争的全面胜利。1941年春,中共晋绥边特委为纪念抗日民族女英雄李林,培养革命干部,决定在晋绥边区所属的平鲁县设立李林高小,党组织专门挑选了王缮筹办这所学校。 1942年10月24日,王缮作为抗日根据地民主人士的代表,应邀出席了在陕北神府县胡家庄召开的晋西北临时参议会。会议期间他万分激动地见到了大名鼎鼎的贺龙将军,还被聘选为临参会的参议员。会后,他根据上级的安排,留在晋绥根据地首府兴县任边区最高学府——晋西师范语文教员。为高速度、高质量培养党的干部人才,圆满完成上级交办的教学任务,他和杜心源、赵革非(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国军工作部部长、1947年冬搬石头运动中含冤牺牲)、杜若牧、马行健等同事,坚持党的办学宗旨,克服根据地纸张紧缺,缺乏现成教材的不利因素,自编自备教材教案,除此以外还要防范敌机轰炸、日军扫荡、突袭等重重危难,为革命根据地的教育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 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为了夺取抗日战场的绝对主动权,捍卫抗战胜利果实,晋西北大批干部奉命调往新解放区,王缮也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担任晋绥边区雁门行政公署民教处副处长。在中共雁门区党委、雁门行署领导下,努力兴办党的教育事业。翌年3月,晋绥边区第五中学在左云成立,他和郝笑天同志担任副校长,校长由五专署专员阎秀峰同志兼任。9月因形势变化,该校并入贺龙中学二部,他被任命为贺中二部副主任。不久,解放军撤围大同,贺中需向后方转移,一部分学生由于眷恋故土不愿离开家乡。他了解情况后,主动配合校方,耐心细致地给学生们做思想工作,保证了转移工作的顺利进行。 1947年秋,根据地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土改三查”运动,因运动中出现了严重“左”的偏向,他被以成份不纯为由遣送回右玉县农村老家,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张鹏举同志得知情况后,及时给予关照和保护,老人才没有受到更大的冲击。1948年3月党中央及时制止并纠正了这一错误,晋绥五地委负责同志诚邀他出来筹办晋绥雁北中学,他欣然应允。尽管办学必备的师资、器械、教材件件尚无着落,一切几近白手起家,但他信心十足,没有丝毫的畏难情绪。相反,他带着伤残的腿,废寝忘食,四处奔波,没有勤杂人员,他就打发自己的妻儿去校里尽义务,帮着揩擦桌櫈,打扫教室、宿舍,泥炉灶。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筹备,1949年3月15日,雁北中学正式开学,组织上任命他为常务副校长,在校长、五专署专员李滋润同志忙于专署公务时,代行校长之责,主持学校的全面工作。同年11月,学校更名为朔县师范,他改任校长。 那时,王缮先生为了办好学校,从一开始,就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号召学生们大力发扬南泥湾精神和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坚定革命信念。课余时间里,他常组织学生勤工俭学,用自己的劳动果实改善教学条件和学生伙食,使之在全校师生中形成了一种勤学习、爱劳动、尊师爱生的良好校风,受到了地委领导的表扬。 1951年秋,王缮先生调回雁北专署工作,担任民政科科长。以后又担任教育科科长,文教局局长等职,主管全区的文化教育工作。当年,在他和同事们的共同奋斗下,雁北全区的文化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截至1955年底,全区小学已有2993所,在校生达175730人,普教率超过80%。教职员工5526人,是解放初期的23倍还多;在中等教育方面,仅1952年就创办了右玉、阳高、山阴、广灵等7所初级中学。1955和1956年又相继新建了怀仁中学、平鲁一中、朔县一中。至此,雁北13县中没有中等学校的状况已成为远去的历史。 平时他常说“我虽不是共产党员,但也是按党员的标准来要求,争取做一名党外布尔什维克。”1955年3月,在政协大同市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他当选为常务委员会委员,1957年6月起连任政协大同市第二至五届委员会副主席。 1959年,当他再次深入到雁北各地乡村调研时,看到昔日荒野变绿洲,工矿、学校、农村一派崭新气象,遂触景生情,感慨万千,禁不住诗性大发,欣然命笔,倾诉对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无限热爱之情:“雁门关外好风光,地下煤海地上粮。桑干河岸杨柳树,洪涛山下遍牛羊。水土保持大泉山,防护林带黄花梁。工厂学校到处起,京包同蒲熙攘攘。昔人常慨荒凉象,今日景色大异常。若问奇迹伊何因,党的领导放光芒。”(根据 李大宏 李大钧撰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