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庆瑞 |
释义 | 山东阳谷王庆瑞简历王庆瑞,1963年9月出生,男,汉族,山东阳谷人,大学学历,198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临清市市长助理。 主要履历1984.07—1990.05 临清市统计局统计员; 1990.05—1993.03 临清市政府办公室秘书; 1993.03—1995.09 临清市烟店乡党委副书记; 1995.09—1998.03 临清市康庄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1998.03—2003.02 临清市大辛庄办事处党委书记; 2003.02—2008.01 临清市运河经济开发区工委副书记、主任; 2008.01 至今 临清市人民政府市长助理 化学纤维工程专家王庆瑞简介王庆瑞,化学纤维工程专家,教授。从事教育工作40多年,培养出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共数十名。先后承担国家级和部级、市级科研项目30多项,并与国内外高校、研究院和工厂合作开发数十个项目,在高性能纤维、功能性膜材料、人造脏器、PAN基活性炭中空纤维等领域有一定建树。 王庆瑞,1935年5月出生于福建省南安县丰州镇的华侨家庭。父王承东、母苏金锁要求子女谦虚谨慎,刻苦读书,积极上进,对他的为人、求知和严谨治学有深刻的影响。 童年的王庆瑞就读于福建省南安县立丰州中心小学,中学在晋江县立中学和泉州第一中学上学。1954年考入华东纺织工学院人造纤维专业,1958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期间于1960年师从著名化纤专家钱宝钧教授攻读研究生。1978年被评为讲师,1986年升为副教授,1990年升为教授,1993年被国家教委评定为博士生导师。 王庆瑞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出6门课程,参与编(译)著教材和教学参考书10套;培养博士后1名,博士生20名,硕士生18名。曾多次到美国、日本、西欧、俄罗斯、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学术活动和交流。历年来参加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国家教委、纺织工业部、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的科研项目30 多项,均按期完成并通过鉴定;同时还完成来自国内多家公司、工厂、医院及来自日本公司和美国高校的合作项目多项。在国内外的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50多篇,获得中国专利12 项,美国专利1项。1988年获上海市优秀发明二等奖,1990年获国家发明奖三等奖,1991年获纺织部优秀产品奖,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同年获上海市侨界优秀知识分子称号,1996年获上海市侨界教师“烛光奖”,2001年获教育部科技发明三等奖。 技术成就20世纪50-60年代,国外生产粘胶纤维都以木浆粕为主要原材料。我国木材资源缺乏,不能大量用于生产粘胶纤维;但我国是产棉大国,当时棉籽上的棉短绒未充分利用。王庆瑞在导师钱宝钧的指导下,研究用棉短绒制成棉浆粕并纺制成纤维,产品质量达到了规定要求,为我国第一个棉浆粕厂的建立提供了有用的数据。当时世界发达国家逐渐采用性能更为优秀的粘胶帘子线代替传统的棉帘子线作为汽车轮胎的骨架材料,我国尚无此种材料。王庆瑞于1959年开始参加这一项目的研究,为我国粘胶轮胎帘子线厂的建立提供了部分生产工艺参数。 粘胶纤维强度低,易收缩,耐碱性差。为改进上述缺点,日本首先研制出一种高强度、高模量、耐碱性好的粘胶纤维,定名为虎木棉。华东纺织工学院(王庆瑞参加部分工作)与上海第三化纤厂合作研制,并在该厂生产,定名为富强纤维。以后王庆瑞又参加了一种机械性能优秀、可纺性优于富强纤维的高湿模量粘胶纤维(HWM纤维)的研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新溶剂法纤维素纤维国外于20世纪70年代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研究,90年代开始工业化生产。使用该法生产的纤维既保留了纤维素纤维的优良特性,又使纤维的机械性能明显提高,达到或接近合成纤维的水平;因生产无毒化,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纤维,而且工艺过程大为简化,化学原料消耗极少,引起了各国科技工作者的重视。王庆瑞于1987年研制成溶剂法纤维素纤维,1991年制成溶剂法纤维素中空纤维膜,并组装成人工肾血液透析器,作为肾衰病人的治疗器具。这是溶剂法纤维素纤维的首次应用,获得了国家发明奖,新溶剂法纤维素纤维也通过了国家鉴定。 20世纪50年代末期至60年代初期,纤维素科学工作者在用结晶区和无定形区来表达纤维素的超分子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侧序分布”的概念以及多种测定侧序分布的方法。王庆瑞在应用这些方法探索纤维素纤维的结构时,发现它们各有特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有些方法物理意义不够明确,有些方法测定繁复、费时多,有些方法的重现性较差;不同的方法所测得的结果亦不尽相同,只能做相对比较。有鉴于此,他根据试剂对纤维素渗透能力的不同所测得纤维素的表观密度也不同的原理,提出了“溶胀密度法”测定纤维素侧序分布的方法。该法的测定结果比较准确、便捷,物理意义也比较明确。他同时发现天然纤维素的无定形区和结晶区均比再生纤维的同一结构更为紧密;同为粘胶纤维,因品种不同其结构的差别也较大。更有意义的是在无定形区和结晶区外,还发现一种结构更为紧密的第三区,为以后钱宝钧教授提出的“缠结理论”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王庆瑞通过对各种纤维素纤维的结构和性能的无数次研究,探明了纤维超分子结构指数与性能之间的半定量关系,研究了成形工艺参数与纤维的结构和性能的关系,为各种高性能粘胶纤维和功能纤维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1987年,该项研究成果与钱宝钧教授及其共同工作者的多项研究成果一起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简历1935年5月2日 生于福建省南安县 1954-1958年 毕业于华东纺织工学院化纤专业 1958-1959年 华东纺织工学院助教 1960-1963年 华东纺织工学院攻读化纤专业研究生 1963-1978年 华东纺织工学院助教 1978-1986年 华东纺织工学院讲师 1986-1990年 中国纺织大学副教授 1990-2005年 东华大学教授,1993年评为博士生导师 2005年6月 退休 主要论著1.杨之礼,蒋听培,王庆瑞等.纤维素与粘胶纤维.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81 2.王庆瑞,陈雪英,刘兆峰等.粘胶纤维(译自前苏联).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85 3.杨之礼,王庆瑞,邬国铭.粘胶纤维工艺学.第2版.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89 4.王庆瑞,陈雪英,沈新元等.纤维素中空纤维膜的成形条件和性能的关系.膜科学与技术,1989,9(3):17-20 5.沈新元,王庆瑞,陈雪英等.聚丙烯腈中空纤维膜的纺制及其应用.合成纤维,1989(6):14-18 6.沈新元,陈雪英,王庆瑞等.聚丙烯腈原液的温度与其可纺性和膜性能的关系.水处理技术,1990,16(5):346-351 7.金英哲,王庆瑞.连续式粘胶丝纺丝机.人造纤维,1990(4):30-35 8.王庆瑞,陈雪英,沈新元等.改性PAN铸膜液的热力学条件与膜的结构和性能的关系.中国纺织大学学报,1990,14(1):19-25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