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祈 |
释义 | 北宋诗人相关介绍 据《苕溪渔隐丛话》记载:北宋诗人王祈写了一首《咏竹》诗,自认为是“平生得意之作”,便去求教苏东坡,希望得到赏识。苏东坡看后却笑道:诗虽好,却不耐推敲。并以其诗句“叶攒千口剑,茎耸万条枪”为例,指出:“千口叶”,“万条竿”,岂不是十竿共一叶了吗?谁见过这样的竹子呢?说罢放声大笑。 东坡笑王祈,主要是笑其诗句“失真”,随意编造,令人难以置信。的确,景既失真,要以情动人,可就难了。王国维说:“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人间词话》)这话说得好。人无骨必瘫,文无“骨”难行,“失真”之作,必是拙劣下品。蒙外行人则可,难逃内行人慧眼。所以,我们写诗作文,须在“真”字上多下功夫。然而要想写出“真”的文章来,就必须做生活的有心人,多体验,细观察,善思考,勤记录,这是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的前提。 也许有人会说,写诗允许大胆夸张,王祈为什么就不能这样写呢?诚然,诗文允许大胆夸张,但世上万物都有其“度”,夸张亦然。诗文的夸张必须以真实为基础,否则,就近于说“疯”话了。这正如鲁迅所说,“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可信的,但说“广州雪花大如席”就不可信了。再说,“好花还须绿叶衬”,竹叶“婆娑”是美的,“万竿千叶”就令人有“光秃”之感了,实在煞风景。这说明,夸张而失实,艺术上也是不美的。 苏轼笑王祈的故事启示我们:真实,是诗文的生命。 国民党军王祈,字晋君,1901年出生于湖南省衡阳县醒狮乡。1923年冬,王祈到广州,入大本营军政部陆军讲武学校学习,1924年11月,并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编入第六队学习,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连长,参加第一、二次东征和平定滇桂军阀叛乱以及北伐战争。后任第二十二师营长、副团长。1928年,王祈在北伐中之虎山战役中负伤离队,同年12月伤愈后保送入陆军大学正则班第九期深造。1931年冬毕业,派任军政部作战处计划作战科上校科长。1938年2月,王祈任陆军第六补训训处处长,晋授少将军衔。当时,部队驻扎在湖北省郧阳地区,因郧阳地区地处荒僻,交通梗塞,粮饷、服装无法及时运到,时值寒冬,士兵濒于饥寒交迫之中,其上司竟诬告他克扣军饷,冻死士兵,被撤职押赴重庆最高军法部门候审。关押数月后,终因证据不足被无罪释放,调任成都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王祈在候审期间因悲愤过度,加上在看守所染上了伤寒症,被迫回家诊治。1941年4月5日,王祈病逝,终年40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