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命 |
释义 | 公元七六三年八月四日,杜甫的知己房琯死于阆州僧舍,他于九月由梓州赴吊,此诗即在阆州时作。这年七月,“吐蕃大寇河陇,陷我秦、成、渭三州,入大震关,陷兰、廓、河、鄯、洮、岷等州,盗有陇右之地”(见《旧唐书·代宗纪》)。便是此诗的历史背景。 作品名称:王命 创作年代:盛唐 文学体裁:五言律诗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王命 汉北豺狼满,巴西道路难。 血埋诸将甲,骨断使臣鞍。 牢落新烧栈,苍茫旧筑坛。 深怀喻蜀意,恸哭望王官。 作品分析前四句:“汉北豺狼满,巴西道路难。血埋诸将甲,骨断使臣鞍。”描写了吐蕃步步紧逼,官军连连失利的情况。在边境,入侵者如狼似虎,取河西,陇右之地,鲜血淹没了将士的铠甲,出使的大臣在马鞍上伤亡严重。西川节度使高适奉命于雪岭(又称西山)松,维,保三州设防,军情正急。后四句:“牢落新烧栈,苍茫旧筑坛。深怀喻蜀意,恸哭望王官。”继续写吐蕃入侵后的惨状和心情。忧愤地望着新近被烧毁的栈道,茫然地看着原来修筑的庙坛,深深地回忆着当年蜀国的教训,真想当着朝廷派来的王官大哭一场。 这结果是谁造成的?是朝廷的腐败无能,是国家的衰败迹象。作为爱国诗人的杜甫,通过这首诗表现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作品注释⑴王命,这里指王朝的命将、命官。《诗经》有“王命南仲”、“王命召伯”等语。 ⑵汉北,汉水源之北,即上举诸州地。巴西,原为郡名,此犹言川西。 ⑶此二句承“汉北”。上句言战则无功,下句言和亦徒劳。埋,埋没。血埋,极言将士战死者之多,骨断,骨折。是说使臣鞍马往来,骨为之折。《通鉴》卷二百二十二:“广德元年四月,遣兼御史大夫李之芳等,使于吐蕃,为虏所留。”诗当即指此事。 ⑷此二句承“巴西”,下即专言四川。栈,栈道。牢落,形容被烧栈道的残破。大概为防吐蕃深入而自行烧断。坛,将坛。汉高祖曾筑坛拜韩信为大将。按自七六二年七月严武去蜀后,蜀多变乱,杜甫思得严武再镇蜀,但事殊渺茫,故有“苍茫”之感。杜甫《八哀诗》云:“公来雪山重,公去雪山轻。”又《诸将》诗:“西蜀地形天下险,安危须仗出群才。”就都是称美严武的。 ⑸汉武帝命唐蒙通夜郎(汉时南彝国名,今贵州西境),蒙擅自“发军兴制”“转粟运输”,民多逃亡。武帝因遣司马相如使蜀,相如作《喻巴蜀檄》,向巴蜀人民说明,那都不是朝廷本意。杜甫切盼唐代宗能注意镇蜀的人选,盼望之切,故至于恸哭。 作者简介杜甫 (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中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拾遗、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三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传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