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翃 |
释义 | 1 唐朝进士王翃[约公元九o一年前后在世]字雄飞,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天复初前后在世。大顺中,(公元八九一年左右)登进士第。翃著有赋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2 唐朝将领王翃,太原晋阳人也。兄王翊为侍郎时,翃自折冲授辰州刺史,迁朗州,有威望智术,所莅立名。大历五年迁容州刺史、容管经略使。自安、史之乱,频诏征发岭南兵募,隶南阳鲁炅军。炅与贼战于叶县,大败,余众离散。岭南溪洞夷獠,乘此相恐为乱,其首领梁崇牵,自号“平南十道大都统”。及其党覃问等,诱西原贼张侯、夏永攻陷城邑,据容州。前后经略使陈仁琇、李抗、侯令仪、耿慎惑、元结、长孙全绪等,虽容州刺史,皆寄理藤州,或寄梧州。 及翃至藤州,言于众曰:“吾为容州刺史,安得寄理他邑!”乃出私财募将健,许奏以好爵,以是人各尽力。不数月,斩贼魁欧阳珪。驰于广州,见节度使李勉,求兵为援。勉曰:“容州陷贼已久,群獠方强,卒难图也。若务速攻,只自败耳,郡不可复也。”翃请曰:“大夫如未暇出师,但请移牒诸州,扬言出千兵援助,冀藉声势,成万一之功。”勉然之。翃乃以手札告谕义州刺史陈仁璀、藤州刺史李晓庭等,同盟约讨贼。翃复募三千余人。力战,日数合。节度使牒止翃用兵。翃虑惑将士,匿其牒,奋起士卒,大破贼数万众,擒其帅梁崇牵。贼遁数百里外,尽复容州故境。翃发使以闻,奏置顺州,以遏余寇。前后大小百余战,生擒贼帅上献者七十余人。累加银青光禄大夫、兼御史中丞,充招讨处置使。翃又令其将张利用、李实等分兵讨袭西原。遂收复郁林诸州,部内渐安。后因哥舒晃杀节度使吕崇贲,岭南复乱。翃遣大将李实悉所管兵赴援广州。西原贼率覃问复招合夷獠曰:“容州兵马尽赴广州,郡可图也。”于是悉众来袭。翃知其来,伏兵御之,生擒覃问,其众大败。代宗闻而壮之,遣中使慰劳,加金紫光禄大夫。 时西蕃入寇河中,元帅郭子仪统兵备之。乃征翃为河中少尹,充节度留后,领子仪之务。有悍将凌正者,横暴扰军政,约其徒夜噪斩关以逐翃。有告者,翃缩夜漏数刻,以差其期。贼惊而遁,卒诛正,军城乂安。历汾州刺史、京兆尹。属发泾原兵讨李希烈,军次浐水。翃备供顿,肉败粮臭,众怒以叛。翃奔至奉天,加御史大夫,改将作监,从幸山南。车驾还京,改大理卿。出为福州刺史、福建观察使,入为太子宾客。 贞元十二年,检校礼部尚书,代董晋为东都留守,判尚书省事、东畿汝防御使。凡开置二十余屯,市劲筋良铁以为兵器,简练士卒,军政颇修。无何,吴少诚阻命,翃赋车籍甲,不待完缮,东畿之人赖之。十八年卒,时七十余,赠礼部尚书。 3 清初诗人王翃(1603—1653),字介人,浙江嘉兴人。约明毅宗崇祯末前后在世。世居王店镇,出身于手工业家庭。富有民族气节,操行高洁。明亡后为遗民,拒绝与官府来往。有任职清朝官府的故人前来造访,他拒不会见。 家贫,自少失学。本业染工。弱冠时,偶览《琵琶记》,欣然会意道:“此无难,吾亦能之。”遂据案学填词竟合调。自后学不稍懈,因工词曲。又进而攻诗,卓然成家。身遭世乱,心怀亡国之痛,作品多含悲愤忧抑之情,常与镇上诗人相唱和,流风所及,有梅里诗派之称。但贫日甚,至抱膝苦吟,不问家人生产。晚年尝访从弟王庭于岭南,次赣州被盗,诗集杂著全没于水;及抵广州,终夜拥被记忆,十不存一。复摭拾记闻,作诗二百余首;比归,又为鼠啮。途次京口(镇江),卒。其诗独尚唐音,陈子龙亟称之,赏识他的诗才,称其有盛唐之风格。王翃与著名画家和诗人陈洪绶是知交,常在一起纵谈不休。朱彝尊选抄其遗诗一帙,由王庭作序,题名《二槐诗存》传于世。有《二槐诗》存,《清史列传》传于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