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魁成 |
释义 | 王魁成与太平猴魁王魁成(1861—1909),人称王老二,新明猴坑人,祖籍庐江县长冲乡(三十里铺)。清咸丰间(1851—1861),父辈为避战乱迁居太平县(今黄山市黄山区)猴坑,以帮工、种茶为生。 光绪二十六年(1900),王魁成选择地处海拔700米的凤凰尖浮水宕茶园,试行分期采、分批制,选其粗壮均匀的一芽二叶的枝头,经精细加工,成茶质量超群,色、香、味、形俱佳。 十九世纪初,南京叶长春茶庄到太平县三门村猴坑一带收购茶叶。他们派人从成茶中挑拣出幼嫩茶叶单独包装。运回南京后,以“奎尖”茶名高价销售,获利甚丰。家住猴坑的茶农王魁成从中受到启发。他改为从采摘鲜叶起就选出一芽二叶进行加工,以“王老二奎尖”茶名投入南京市场,深受茶客欢迎。 “奎尖”在南京热销,引起了太平县三门茶人刘敬之的留意,他即收购了数斤,经品尝,此茶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头泡香三泡浓四泡沁人心,确是绿茶中的精品。1910年,南洋劝业会在南京举办。刘敬之即请挚友苏锡岱(太平人,南京商会会长)帮忙,将此茶放到会上展出。苏锡岱提出,为区别其他尖茶,用产地猴坑的“猴”字,取茶农王魁成名中的“魁”字,定名为“太平猴魁”,在南洋劝业会上一举获得优等奖。1915年,苏、刘二人再度联手,将此茶送美国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金奖。次年,江苏省办展会,再获金奖,“太平猴魁”盛名远播,被列入全国名茶。 太平猴魁历史传说传说古时候在风景秀丽的黄山,居住着一对白毛猴生了一只小毛猴,小毛猴渐渐长大,独自外出玩耍,到了黄山北麓太平县境内,天上突然起了云雾,使初次外出玩耍的小毛猴迷失了方向,没有再回到黄山。老毛猴一个下山寻找小毛猴,一个留在黄山守家门,老毛猴跑遍了整个太平县,都没找到小毛猴,寻子心切劳累过度,病死在太平县东北方向的一个山坑里,这个山坑里居信着一位老汉,名叫王老二,王老二是位善良淳厚的人,他以采野茶和挖药材为生,一天王老二上山采茶,发现有只老毛猴病死在山坑,王老二人好心善,就把毛猴移葬在山岗上,挖来野茶树和兰茶栽在墓的四旁,准备离开时,山间有了说话声:“老伯,我一定报答你……”只见说话声,不见说话人,王老二将这事也没有放在心上。第二年春天,王老二来到这个山岗采茶,发现山岗变了样,墓地旁及整个山岗都长満了绿油油的茶树,棵棵枝壮叶茂,王老二又听见山间有人对他说:“这些茶树是我送给你的,你好好耕种,将来不愁吃穿了……”此是王老二才明白埋葬的不是一般的毛猴,茶树一定是这只神猴赐给他的,从此,王老二有了一块很好的茶园。王老二为了纪念神猴,就把埋葬的山岗,叫猴岗,把从猴岗采制的茶,取名“猴魁茶”;守候家门的老毛猴,坐在黄山顶峰,远望太平,终因不见小毛猴回来,天长日久化成了岩石,后来,人们就把此岩石定名为“猴子望太平”(今又称“猴子观海”)。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