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开运 |
释义 | 人物简介 王开运,男,出生于1960年10月,毕业于芬兰科学院,获得博士学位,紫江学者,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 主要为植被生态系统过程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以及城市绿地景观系统的功能和规划。 先后入选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计划(1999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4年)、“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2006年)及“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等。 科研项目 主持和参加了欧盟、北欧协会、芬兰科学院、中国国家科技部、科学院和自然基金委资助的1 0余个研究项目。 学术著作 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国际SCI论文40余篇;国际会议论文、摘要29篇;主编和参编专著7部。 在植被生态系统过程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多尺度响应、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城市植被格局和群落生态等领域的工作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 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人物简介王开运,男,1960年10月出生,博士生导师。入选学校“1512”第二层次, 现任农药学系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从事植物化学保护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本科生和硕士生课程5门。1992年被评为首届山东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获山东省青年科技奖,同年被批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6年获农业部先进个人,获山东省首届科技创业杰出青年称号;1999年获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1年被获山东农业大学“学生心目中的十大优秀教师”称号;2002年被教育部评为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2003年获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称号。一直从事农药毒理和有害生物抗药性研究,现主持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子课题2项,主持国家烟草专卖局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1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企业委托项目2项。199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97年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完成者奖;6项成果分别获农业部、化工部和省科技进步奖;2002年获山东省技术发明二等奖。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1项,8项已获发明专利授权。在国内外公开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3篇被SCI收录;出版专著和统编教材6本。主讲本科生《植物化学保护》和《农药学概论》,硕士生《农药生物化学》和《抗药性原理》,博士生《农药毒理与有害生物抗药性研究新进展》课程。 教育科研承担课程 本科生:植物化学保护、农药学概论 硕士研究生:农药生物化学、抗药性原理 博士研究生:农药毒理与抗药性研究新进展、农产品安全与检测、农药污染与控制 研究领域与方向 1、农药毒理与有害生物抗药性 2、农产品安全与农药残留控制 3、农药环境毒性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主持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子课题5项,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1项,部、省级科研项目6项,国际合作项目4项,企业委托项目20余项。现主持的主要项目为: 1、高效减量多靶标化学防治新技术,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08A03)子课题 2、农药环境毒性评价,农业部农药检定所 3、生姜贮藏期异型眼蕈蚊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莱芜市科技局 4、棉铃虫不同地理种群对菜喜的抗药性研究,美国陶氏益农公司 获奖情况 1、棉铃虫抗药性规律及综合治理,1995,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2、增效、缓抗、低毒吡虫啉系列仿生药剂的研制及应用,2002,山东省技术发明二等奖。 3、培养创新人才的方法与实践,2005,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4、我国菜青虫抗药性的调查与研究,1982,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5、我国棉花蚜虫对菊酯类农药和呋喃丹的抗性研究,1987,化学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6、35%菊氧乳油的研制与应用,1990,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7、亚洲玉米螟抗药性及治理技术,1986,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8、50%棉铃宝乳油研制与应用,1994,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9、棉铃虫抗药性及取代药剂的研究,1994,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著作、论文情况 在国内外公开刊物发表论文130余篇,3篇被SCI收录;出版专著和统编教材6本。代表性论文如下: (英文题目论文略) 4、 棉铃虫对氰戊菊酯等杀虫剂抗性选育及生化机理,1997,昆虫学报40(1):23~31, ? ? ? 5、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对棉蚜后代抗药性的影响,2001,昆虫学报 44(4):469~475 6、桔全爪螨的抗药性选育及其解毒酶活力变化,2002,昆虫学报 45(1):58~62 7、二斑叶螨对阿维菌素、达螨灵和甲氰菊酯的抗性选育及其解毒酶活力变化,2003,昆虫学报46(6):788~792 8、甜菜夜蛾抗药性及其机理,2002,植物保护学报29(3):299~234 9、甜菜夜蛾抗药性调查与研究,2002,植物保护学报29(4):366~370 10、禾谷丝核菌对戊唑醇的抗性及抗药性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2003,植物保护学报30(4):423~428 11、山东省主要菜区瓜(棉)蚜抗药性及机理研究,2000,农药学学报2(3):19~24, 12、桔全爪螨对达螨灵抗性的选育及其生化机理,2000,农药学学报2(3):30~34, 13、杀虫剂对甜菜夜蛾不同世代及幼虫龄期的毒力变化,2000,农药学学报2(3):91~93, 14、4种杀虫剂对棉铃虫抗性种群幼虫呼吸代谢的的影响,2001,农药学学报3(2):24~28 15、家蝇(Musca domestica Vicina L.)头部乙酰胆碱酯酶检测农药残留最佳条件研究 ? ,2003,农药学学报 5(1):93~96 16、防治苜蓿立枯病有效药剂的筛选及药效评价,2004,中国草地,26(2)39~43 17、抗梅岭霉素和阿维菌素二斑叶螨种群生命力和繁殖力的研究,,2004,农药学学报,6(1)81~84 18、吡虫啉等杀虫剂对棉蚜的室内选育及抗药性风险评价,2004,植物保护学报,(4) 19、戊唑醇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呼吸强度的影响,农业环境学科学报,2005,24(5):865-869 20、二斑叶螨对梅岭霉素和溴虫腈得抗性选育及其解毒酶活力变化,植物保护学报,2005,32(3):309-313 21、山东省主要烟区烟(桃)蚜 [Myzus persicae (Sulzer) ] 抗药性研究, 中国烟草学报,2005,11(4) 21~23/32 22、27种农药对家蚕的毒性评价研究,农药学学报,2005,7(2):156-159 23、我国西南烟区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的抗药性水平,植物保护学报,2006,32(1):77-80, 24、溴虫腈对家蚕和桑树害虫的毒力选择性,昆虫学报,49(4):599~603 25、烟草黑胫病菌对四种内吸性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植物保护学报,2007,34:(2)193~198 老红军1914年生,湖南省耒阳县人。1935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副班长、班长、副排长、排长、副连长、连长,新四军二师兵站副站长,胶东军区荣校队长、科长,湖南省常宁县人武部支队长、副部长,兵役局副局长,湖南省江永县兵役局局长、人武部部长等职。湖南省军区离休干部。1955年被授予大尉军衔,1960年晋升少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医治无效,于1989年6月11日在郴州逝世,终年75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