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九龄 |
释义 | 王九龄,中国早期京剧老生演员,安徽桐城县阳镇人。王九龄文武全材,戏路宽广;唱做均佳。他的嗓音清脆圆润,唱法干净,字音准确,在唱法上多取余三胜之长,也吸收“奎派”实大声洪的特点。在当时社会上将他与“老三杰”并列。另有同名民国政治人物;清朝御史、诗人等 中文名:王九龄 国籍:中国 民族:汉 性别:男 字:艳芳 号:荣斋 民国政治人物王九龄(1880年9月-1951年9月17日),字竹村,号梦菊,云南省云龙县石门镇人。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历任云南省禁烟局督办,靖国军军饷主任,云南省财政厅厅长,富滇银行总行长,北京国民政府教育总长,云南省总检察厅总裁委员,云南省高等法院委员,蒙自海关监督,云南省议会联署议员,云南省云龙县顾问,云南省佛教会理事长、佛教院董,云南省参议会第一届三次会议议员。国民政府政要。 民主革命时期,1906年从日本回国,积极参与昆明人杨振鸿等组织的“兴汉会”,成为中坚力量。1920年重视云南省的文化教育,支持唐继尧创办东陆大学(今云南大学)参与筹备东陆大学工作。1922年被任命为东陆大学名誉校长,并连续担任三届校董事会董事。1923年孙传芳、段祺瑞、张作霖的代表与各省的代表在上海的会谈,联名通电曹锟贿选,仍然作为云南省的代表出席。 大革命时期,1925年3月任命其(时任云南财政总长兼仕学馆副馆长)为执政政府教育总长。时正值以北京女师大为首的学潮风起,上任即引起北京各学校师生的强烈反对。在鲁迅《两地书》中有记载:4月10日因北女师大校长事,许广平写信给鲁迅说:“此君(指王九龄)手里能够得个好校长么?”4月22日鲁迅回信说:“由我看来,王九龄要好得多罢。校长之事,部中毫无所闻,此人之来,以整顿教育自命,或当别有一反从前一切之新法(他是大不满于今之学风的)。”4月底托辞离职回云南,由章士钊暂兼教育总长。1927年任云南省省务委员。 土地革命战争至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历任云南省总检察厅总裁委员,云南省盐运使,云南省高等法院委员,蒙自海关监督,云南省议会联署议员,云南省云龙县顾问,云南省佛教会理事长、佛教院董,云南省参议会第一届三次会议议员等职务。 解放战争时期,晚年息政退隐,潜心佛学研究,与虚云法师过从甚密。1945年将所珍藏的全部佛经捐赠给华亭寺。虽离开家乡较早,但无时不在关心家乡的发展。1946年经多方努力,功果吊桥得以建成。1949年任云南人民和平促进会理事,为云南的和平解放作出了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将一生所收藏的文物古籍捐赠给人民政府,以宗教界人士参加政协云南省第一届委员会议。 1951年9月17日因脑溢血在昆明逝世,终年71岁。 清朝御史、诗人[公元?年至一七o九年]字子武,江南华亭人,王顼龄之弟。生年不详,卒于清圣祖康熙四十八年。恬静有雅量。康熙二十一年(公元一六八二年)进士。累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九龄之诗,才思富艳,著有艾纳山房集五卷,《四库总目》与松溪词并传于世。 清朝孝子王九龄,字梦锡,号澹庵。大父讳国麟者,自河内迁(河南省)武陟,考讳守身以家贫不足以供养,辍儒业,习贾贸迁,稍丰裕,则构塾于家,以藏书授之于君曰:“此吾家故物也。吾有书不能读,今养吾亲,粗粗有所恃,岂复以家累累汝?汝立志为儒者,则荣我即孝我矣!” 君双眸如电,书一过,不复忘。见以时文取科第者,曰:“此进身捷径耳。读书,有志之士,岂沾沾于此?”后博极群书,不得要领。得孙夏峰著述而印之,于《阳明语录》有会于心者,曰:“孔子一生,根柢在《大学》一书,‘格致诚正’以外,无所谓学也。”于是,泛览他书,而必求其于《大学》相会通者,慎思明辨,而笃行之。 大梁山长丁田树、苏去疾皆深于读书穷理,不趋于时尚,靡不奇君,以君为士林翘楚。君出身孝廉,授中牟训导,教诸生,一如其所学,而期以躬行实践,无蹈虚文。其见解言论在《行状》,不赘及。 方君之事亲也。为父梳发,见发白,即愀然隐惧。母病侍汤药,昼忘食,夜不贴枕。母手冷,执母手竟宵不释,以为可煖而热也。母卒不救,哭母始以泪,继之以血。是与孙夏峰之孝皆出于“正心诚意”,盖一时之真儒矣! 刘大观赞曰:桐城有左仁,忠毅公后裔,孝而愚者也,其祖遘恶疾,人皆避去。冬夜苦足寒,仁燠之,时年十五,如是者六年,果染疾,继其祖以死。方望溪先生为作传云:“当明将亡,而逆阉之炽也。如遘恶疾,近者必染焉。忠毅与同难诸君子皆明知为身灾,独不忍君父之寒,而甘为燠足者也。”左仁以燠祖足为孝,君以煖母手为戚,盖皆有不可及者。设君出仕为显官,移孝作忠,当何如耶?乃蹉跎偃蹇,终于一博士,其所学与志之所在,百未一试焉。惜哉! (根据刘大观《玉磬山房文集》卷二整理而成) 京剧演员基本介绍王九龄;1818年8月12日【嘉庆二十三年(戊寅)七月十一日,亥时】出生,1885年7月30日【光绪十一年(乙酉)六月十九日,丑时】逝世。享年六十八岁。 擅演的剧目有《定军山》、《阳平关》、《战太平》、《战蒲关》、《除三害》、《上天台》、《骂王朗》、《十道本》、《小桃园》、《金兰会》、《陇上麦》等。他还主持排演了连台本戏《德政坊》、《五彩舆》等。王九龄成名比“老三杰”略晚,但艺术上颇有独到之处,故当时社会上有将他与“老三杰”并列,称为“老四派”者。其弟子有王玉芳等。孙菊仙、时慧宝亦有宗王之处。谭鑫培也吸取了王九龄的某些长处。 妻汪氏。 艺术经历王九龄幼入北京小九合成科班学刀马旦,演《湘江会》、《武当山》,有“大刀旦”之称。后改武生、老生。道光末年搭余三胜主持的春台班;咸丰初年,改搭张二奎主持的四喜班,以王荣斋名挂二牌。张二奎故后,以王九龄名为该班头牌老生。与叶中定演《除三害》、《渑池会》诸戏最有名。礼部尚书延树南、内阁中书舒春航颇赏识之。 代表剧目他擅演的剧目很多,有《定军山》、《阳平关》、《战太平》、《战蒲关》、《除三害》、《上天台》、《骂王朗》、《十道本》、《小桃园》、《金兰会》、《陇上麦》等。他还主持排演了连台本戏《德政坊》、《五彩舆》等。 艺术影响王九龄成名比“老三杰”略晚,但艺术上颇有独到之处,称为“老四派”者。学王九龄者以王玉芳为最似。孙菊仙、时慧宝亦有宗王之处。谭鑫培也吸取了王九龄的某些长处。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