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景昆 |
释义 | 王景昆,山东省平度市人,1919年11月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1938年10月入伍,193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中,他积极开展抗日和反顽斗争,参加过众多战役战斗。解放战争中,王景昆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上海战役等,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新中国成立后,王景昆历任舟嵊要塞区司令员,江苏省军区司令员,上海警备区司令员、正军职顾问等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贡献。上海警备区原司令员、正军职顾问王景昆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2月15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0岁。 王景昆(1919.10~2009.2),男,汉族,山东省平度市城关街道窝洛子村人。1938年10月参加八路军,193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在胶东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57年在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毕业。建国前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7军79师235团团长。建国后历任第27军79师、81师师长、副军长,舟嵊要塞区司令员,江苏省军区司令员(省委常委),上海警备区司令员;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为建立新中国、保卫新中国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曾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 王景昆幼年时期,家有祖父母、伯父母暨叔兄弟们近20人。居住在8间农家茅屋,耕种着9亩山岗薄地,生活异常艰难。他8岁至12岁在村小学读书,15岁外出打工,度着艰难的少年时光。 1938年古历正月初二,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平度城,先是派出飞机对古岘、麻兰、兰底、新河、旧店等较大的集镇进行狂轰滥炸,接着在交通要冲、险隘山口、重大集镇设立据点,对老百姓实行血腥屠杀与镇压……为了抗击日寇野蛮侵略,保卫山河破碎的祖国,王景昆毅然离家参加了抗日游击队,开始了抗日救国的戎马生涯。 抗战烽火 冶炼成钢 王景昆参军后,在平度县独立3营2连、山东纵队5支队警卫2营和第14团2营任班长,第5支队政治部锄奸科特务班班长,第3军区后勤部任警卫员,山东纵队第5旅特务营2连任排长、副连长、连长,参加了十余次战斗,英勇顽强,完成了上级交给的战斗任务。 1938年3月,他加入了以乔天华为营长的独立3营2连,不久即参加了崮山后战斗,阻击到崮山后一带骚扰、抢掠的赵保原部。战斗打响后,全连上下都很勇敢,随着一阵枪声、杀声,敌人就被击溃了。这一仗,给王景昆很大鼓舞,感到虽然武器差,但只要勇敢,不怕死,敌人是没什么了不起的,是完全可以战胜的。 1938年春,独立三营改编为胶东5支队警卫2营;不久,改编为胶东第14团2营。从此王景昆从地方游击队升级到胶东主力部队。 1940年,王景昆从“抗大”胶东分校毕业后,被分配到胶东5旅特务营任第2连连长。1941年的农历正月初一,特务营随旅部住在大泽山东南的上马戈庄(现称上马,系崔召镇属)。拂晓前,即正月初二凌晨四、五点钟时,敌人偷袭我旅部。王景昆指挥全连战士击退敌人,前后坚持了一个多钟头,直到旅部和村民转移到深山,才撤出战斗并追上部队。第二天拂晓前,特务营随旅部又返回了马戈庄。当部队进入驻村,刚筹备好铺草准备休息时,发现敌人又从原来的方向,沿旧路向上马戈庄偷袭来,企图切断我军的退路,情况十分严重。但是,我军并没有被气势汹汹的敌人所吓倒,前仆后继,接连打破了敌人的几次堵截,终于掩护旅部突出重围,翻山越岭,安全转移至掖(县)北地带。王景昆在此次作战中沉着勇敢,率领全体战士无畏地反击敌人的围攻。 1942年春,第5旅特务营第一次奉命向平南敌后挺进,第一个战斗任务,就是配合兄弟部队,拔除敌李傅庄(今张戈庄镇属)据点。整个战斗于4月20日凌晨2时30分发起总攻,前后经过3个多小时结束,全歼守敌700余人。 1942年秋,特务营奉命下平南,主要任务是协同南海分区独立团,消灭盘踞在高岚村(今仁兆镇属)的平度保安团李得元部的第3营。时任13区保安司令的赵保原,调集起三个团的兵力涌来,妄图解救高岚据点之围。10月1日(农历八月二十二日)战斗就在这里展开,在南海分区的统一指挥下,特务营连续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利用该村原有的土围子坚持战斗,不使敌人前进一步。到下午5点多钟时,敌团长李学奎已受重伤,敌人失去指挥,仓皇溃逃,一片混乱。高岚据点的守敌见待援无望,于这天深夜弃巢逃回大本营丈岭村。此后,第5旅特务营撤消,该连整编为第13团1营3连,他继续担任连长。从此,他成为主力部队的连指挥员。 1944年秋天,第13团1营和2营,在聂凤智团长的率领下,第三次进入平南,首战是攻打敌万家据点,守敌系顽军的一个加强营。这天晚上8时发起攻击,激战一夜,全歼了守敌。此后,我军又相继攻克了日庄、马连庄(今莱西市属)、小庙后(今莱州市属)、大田等日伪顽据点,南海地区的抗战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1945年2月11日(农历除夕),胶东军区在政委、代司令员林浩和副司令员吴克华的统一指挥下,集中5个主力团另5个营及地方武装,发起了“讨赵战役”,包围了万第据点。12日击退了赵保原3个团的8次反扑,在野战中歼敌一部;当日黄昏,我第13团、16团在炮火掩护下,对前万第发起第二次攻击。至23时30分许,我军全歼前万第守敌5个营及伪专署机关。西万第和后万第守敌企图乘夜突围,被我友邻部队击溃并歼灭大部。当夜,万第三村被我军全部攻克。这次讨逆战役中,同时袭击了莱西县夏格庄、平度县兰底、万家等地顽军和日伪军,并收复了古岘据点。整个战役连续作战8天,毙伤敌团长以下2000余人,俘敌处长、副团长以下7370人。 1945年9月7日夜,在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的指挥下,我军向平度城发起攻击,参战兵力为13团加强军区炮兵营、西海独立第2团、西海特务营编为西梯队,由第6师代师长聂凤智、政委李丙令指挥攻击西关,并向城西南、城西北方向发展进攻,坚决歼灭西关、南关敌军,并以少部分兵力狙击增援的日军中队。南海军分区司令员贾若瑜、政委廖海光指挥南海独立团(两个营)、平西独立团编为东梯队,主攻东关,并向城东北、城东南发起进攻,坚决歼灭东关伪军,并监视封锁城东日军中队,阻止其支援。 平度城常驻日军1个中队600余人,伪“治安军第八集团军”中将司令王铁相率3个团和伪自卫军第12师师长张松山部4个团,共6000余人;另有其它地方逃来的杂牌伪军一部。 王景昆率第13团1营攻打西门。黄昏,部队从西关大街北侧,打通各个院落的墙壁,进入攻击出发阵地。夜8时整,总攻开始。敌人在西门处构筑的第一道防御工事,很快被摧毁了。与此同时,城东门、南门的兄弟部队,也向守敌展开了猛烈攻击。 在激烈的拼杀、冲击的巷战中,突然一颗子弹穿透了王景昆的左臂,子弹贯穿了血管,他按住伤口,忍痛指挥部队反击。 巷战正在激烈地进行,日军中队则从南门夺路逃往高密城。攻打东门、南门的各兄弟部队也发展很快。战地捷报频传:伪12师司令部覆没,师长张松山被生擒,伪县政府被攻克,两名伪团长被击毙……至拂晓,敌人已溃不成军,南门、西门、东门、大街……各处的敌人有的被消灭,有的放下武器举手投降;早晨,藏在东门里一个老百姓家里的王铁相也成了俘虏。这一仗,全歼守敌近7000人,缴获了大量的战利品,被胶东军区誉为“创造了胶东大反攻以来的模范战例”。战斗中,首先突破西门攻进城的13团1营3连,被胶东军区命名为“平度第一连”。王景昆为解放平度城在故乡的土地上流淌过自己的鲜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