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锦云 |
释义 | 文化干部王锦云浙江宁海人。(1917年出生)笔名田芫、丹枫、吉云。193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此后,在浙江从事抗日歌咏和戏剧活动。历任部队文化干部、军区文工团团长等职务。1962年任作协江苏分会副主席。后任南京市文化局局长。为南京市文联主席,中国书法协会会员,省书法协会理事长,市书法协会主席。作品在抗战时散见《宁波日报》、《浙西民族日报》等。 锡剧演员王锦云简介女,1942年出生于无锡洛社。居住在沪宁沿线两侧的城乡民众,当年曾称:“无锡是小上海,洛社为小无锡”。由此可见小小洛社镇的非同一般。洛社镇依山傍水,是个富裕,美丽的典型江南村镇,是江南特有的山秀水清之灵气,盈育了王锦云特有的艺术天赋,她从小能歌善舞,195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吴江县锡剧团,后至当年“苏州地区戏曲学校”深造,结业后分配在苏州地区锡剧团任主要演员(即现在的苏州市锡剧团)还曾任教于苏州艺校。国家二级演员,工花旦,苏州艺术学校副教授。在《双推磨》一剧饰演苏小娥,荣获苏州地区青年演员会演优秀青年演员奖;1964年华东地区现代戏会演,她在锡剧现代戏《大年夜》扮演农村女青年刘玉英,名噪苏、沪,《大年夜》还是代表苏州文艺界招待越南劳动党总书记、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演出剧目之一;1980年参加苏州地区戏曲会演,饰演司马迁的女儿司马妹娟,荣获演员奖。 艺术特色王锦云生就一条好嗓子,淳厚宽广、音色甜美,韵味浓郁,加上她勤奋好学,博采众长,她吸收了姚澄老师的清晰婉转、梅兰珍老师的甜糯华美、薛静珍老师的遒经洒脱------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演唱风格,并集锡剧《生,旦》形体舞美于一身,文武兼备。在20多部戏中担纲主演,塑造了众多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锡剧《三请樊梨花》中的樊梨花、《三笑》中的秋香、《吕布与貂蝉》中的貂蝉、《文武香球》中的候月英等。在锡剧现代戏《红霞万朵》和《英雄儿女》中担任女主角,她出色的表演在众多锡剧观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在苏州一社区锡剧演唱活动上,有位中年女士说,因当年观看了王锦云主演的锡剧《红霞万朵》,才迷上了锡剧。可惜的是她错失了拍摄锡剧电影《双珠凤》的时机,未能留下影视资料。现将王锦云当年录制的唱片《吕布与貂蝉》及《三请樊梨花》介绍给听众朋友。由王锦云分别饰演貂蝉和樊梨花。 剧情体验东汉末年,太师董卓专权,上欺献帝下压群臣,收吕布为义子后更是如虎添翼,司徒王允欲除董卓,苦无良谋,幸府中有美若天仙的歌姬貂蝉,愿为除奸效力。王允将貂蝉收为义女,定下连环计,先将貂蝉许与吕布,后将貂蝉献与董卓,使其父子反目成仇。貂蝉又在其间不断离间,终使董卓成了吕布戟下客,为汉室除掉一害。 貂蝉自小失去父母,幸蒙王允收养权作歌姬。貂蝉虽出身微贱,但她却具有一颗忧国忧民之心,只是当时的社会“女儿家休问朝廷事。” 风清月明之夜,貂蝉来到司徒府花园,摆起了香案,对月祈祷。前四句王锦云运用[迷魂调]演唱,锡剧[迷魂调]由苏剧移植,一般用于宣泄抒情缠绵的心情,王锦云为了表达貂蝉为国担忧的心绪,在这四句的演唱中,突破了[迷魂调]固有的演唱程式。[迷魂调]原来音域较低沉,王锦云在演唱中加以适度提高,并辅以旋律的变化。“跪在尘埃告神明”后的长拖腔有一突破性的上翘,乃是貂蝉不能为王允解忧而对天一声长叹。“貂蝉自小丧父母,自怜身世太飘零”高拉高唱,突出了貂蝉微贱身世与其为国忧心如焚的特定心态。接下来12句词,王锦云将其转换成[铃铃调] 演唱,并一改[铃铃调]平叙直铺的风格,在句式结构和音乐旋律的结合上作了改进,“心焦急 意彷徨”启用散板,不用传统的甩腔来连接下句的落调,听众可从中体验到,王锦云如何用甜美的歌声来塑造了貂蝉为国分忧的坚韧性格。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