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家镇 |
释义 | 1 四川省珙县王家镇王家镇为一地名,在我国四川省(4个)以及辽宁省(3个)都有同名乡镇,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以及当地政策规划不同,在发展建设方面,各个乡镇存在差别。 一、王家古镇的地理位置和建置沿革 四川省宜宾市珙县王家镇,位于珙县的最南边。东南面与云南省威信县接壤,境内的四里坡顶交界处有明洪武9年(1376)川滇双方共同镌刻的“芒珙古界”4个大字于岩石上,由于年久、筑路爆破等原因,现已不复存在。清及明初,云南的盐、布、杂货多由此经过,肩运、马驮,络绎不绝,商业兴旺。该镇在明代名浣乡,清乾隆时更名集义乡,民国 9年更名为王家乡,因乡公所在王家场(据传当年有家姓王的人家常年在该处卖草鞋)得名。1956年2月,王家、三河、文化3个乡合并为王家乡。1958年10月,成立王家人民公社。1992年,三溪乡(原三河乡)与王家乡合并,并更名为王家镇。 二、王家古镇的现行基本情况 全镇幅员面积103平方千米,海拔高度在780至 1670米之间,全镇气候受乌蒙山和大雪山森林气候影响,总体气温偏低,多雨多雾天气较多,日照时间较短。镇域林业、水能资源丰富,有湿地生态系统500 多亩,原始森林1万余亩,人工林5万余亩,次生林2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达56%。黑熊、猴子、野猪等稀有野生动物种类繁多,世界珍稀植物、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有“活化石”之称,因其花开造型酷似展翅白鸽,故又名鸽子树,现存13000多株,主要分布在四里坡及大雪山麓原始森林。全镇农户4920户,总人口20650人,主要民族为汉族和苗族。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王家镇是珙县烤烟生产第一大镇。全镇煤炭储量达1亿吨,石灰石资源十分丰富。 三、王家古镇是革命老区、红色热土 王家镇也是川南革命的老区、红色的热土。1935年2月7日,中央红军一军团团部及所属红二师长征途径洛亥宿营,2月8日分两路往云南威信转移,经三岔河、四里坡进入云南到扎西会合;1949年12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18军52师155团由云南威信进入当时珙县王家乡境内,途经四里坡、猫咡鼻子、三岔河,抵达王家场(今王家镇)宿营。8日到达洛表、上罗。当时,两地相继成立支前委员会,共筹集大米7万公斤,柴草各6万公斤支前。1950年 3月4日,王家乡征粮工作队,遭土匪袭击,全部征粮资料被烧毁,队员林映光牺牲,16名队员被劫持,其中队员王六一、农民查田评议员刘显中后亦被杀害。 四、王家古镇古建筑之多 古街道 王家场(镇)老街,以前共有两条街组成,一条南起石拱桥,北止下街坝,长约1000米,宽约3——7米不等。分后街、中街、下街。过去王家场街上人多以开客栈、饭馆、烟馆、茶馆、药铺、商铺、染房、赌场、当铺、理发馆、屠场、维修铺和帮工等过日子。 古客栈 古时候,王家场街上有多家客栈,都是瓦房,基本上经营客栈者,同时又经营饭馆。接近250个床位,有60%在楼上,上楼用板梯,防蚊用纹帐,照明用菜油灯、煤油灯和马灯及蜡烛。客栈门上贴着门神和图画,门枋上贴着对联,上方挂着醒目的大红灯笼,用毛笔写上;“某某客栈”的大字。 古拱桥 在王家场街上南端的背荫岮悬崖绝壁之下,在三岔河上,于明末清初就横跨一座约15米高,5米宽,1米厚的石拱桥,碑刻“道南桥”,桥的中间还夹着一条石龙,尾在南,头向北,象征着人们对石拱桥降龙避邪,战胜洪灾,造福众生的美好期盼!桥的根基坚固,桥体牢固,全部用沙石条子、石灰、炭灰三合土修成,质量十分可靠,经受着了几百年时间地日晒雨淋,若干场洪水地冲刷威胁,数万亿次的人畜负重踩踏的严峻考验还依然如故,屹立街南!还正在默默地为人民发挥“余热 ”。 古碉堡 从王家场(镇)分路向西边走,15分钟的车路,便到了该镇长埂村5社的地面上,这里的大地名叫刘家坝,矗立着两座始建于公元1946——1947年(丙戌——丁亥)的,5层楼高、1米厚的黄褐色大碉堡,(现在仅存一座)它的主要建筑原材料是石灰石、炭灰、石灰(三合土)、钢条、优质木材和瓦片等。大碉堡后面还依附着一大片木瓦房,包括两个天井,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地势居高临下,清清的福胜村小河静静的从大碉堡前流向北而转东方,两条公路分别也从它的前面分别通向福胜村和大雪山镇。大碉堡下的河坎上屹立着一棵千年银杏,粗大的树干,粗糙的树皮和衰黄的树叶见证着千年的沧桑;大碉堡后面是一片千亩绿油油的楠竹林,每年春雨一洒,便是万笋竞放,每年都会诱来千只白鸽到此栖息一段时间。 在刘家坝大碉堡的东面,只隔一条小河,约200米处,便到了该镇长埂村4社的地面上,这里的大地名叫槽门子,与刘家坝大碉堡面对面的也矗立着一座建于清末的,4层楼高、1 米厚的白色碉堡,后面还依附着一大片木瓦房。它的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地势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清清的四合村小河静静的从碉堡前流向东方,两条公路分别也从它的前面通向福胜村和大雪山镇。 古庙宇 在王家古镇往西方约7000米地,徐家村4社北端,在王大(从王家镇通向筠连县大雪山镇)公路的南边沿,有一座基本保存完好的古庙宇,始建于明末。以前叫回龙寺,现在叫红庙子,它的前边是远近闻名的、近400米深的“青山沟大峡谷”和 “马达塘瀑布”。静静的徐家河就从这里出奇的向西方流去。红庙子包括一个正殿,两个厢房,占地约1000平方米,瓦木结构,全部用优质木料建成。以前这里正殿内的佛台上三方都有菩萨,还有“普童岩”,高高的墙壁上写着“神圣显威灵”等繁体字。显得有些庄严肃穆。现在仅有20多尊菩萨,不时有和尚烧香换水,侍侯菩萨,有时还做庙会。远近善民曾多次筹措“公德”把该庙宇修缮好,基本恢复原状。 在该镇往西面长埂村7 社的地盘上,也有一座基本保存完好的古庙宇,始建于明末清初,名叫“文昌宫”。占地约1200平方米,瓦木结构,全部用优质木料建成。梁上书有“皇图巩固,帝道遐昌”8个醒目大字。该庙曾于光绪23年培修过。目前,不时也有和尚烧香换水,侍侯菩萨,有时还做庙会。远近善民曾多次筹措“公德”把该庙宇修缮好,基本恢复原状。 五、王家古镇承载古通道 在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王家镇境内,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一条南北走向的、约3至5尺宽不等的官马大路,它是“五尺道”的重要通道。道路多半是用乱石和石板铺成,多数是高低不等的梯步,也有少部分泥巴路。“五尺道”有时躺在平坝;有时睡在高山;有时躲在密林;有时现在深塆;有时越过桥梁;有时涉过浅滩。此路是一条重要地出川之路,沿着此道南行,可到云南林凤、长安、威信、镇雄、昭通、昆明、贵州毕节、贵阳 以及东南亚等地;沿着此道北进可达洛表、珙县、高县、宜宾、成都等全国各地。“五尺道”,它见证了王家镇久远的历史;它记载了王家镇的过去和现在。 ◎ 下辖村镇花树村 鱼田村 团聚村 青山村 麻园村 和平村 长埂村 四合村 徐家村 福胜村 柏杨村 白玉村 麻告村 百花村 大祥村 花田社区 ◎ 人口数据王家镇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24870 男 12892 女 11978 家庭户户数 8104 家庭户总人口(总) 24834 家庭户男 12861 家庭户女 11973 0-14岁(总) 4914 0-14岁男 2508 0-14岁女 2406 15-64岁(总) 17624 15-64岁男 9266 15-64岁女 8358 65岁及以上(总) 2332 65岁及以上男 1118 65岁及以上女 1214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24122 2 四川省南部县王家镇王家镇位于南部县东南方,距县城35公里,地处嘉陵江与西河交汇处,是蓬安、仪陇南部三县交界的中心场镇。东与蓬安睦坝乡相望,南连蓬安中心乡,西靠大富乡,北接富利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地貌以丘陵为主,多页岩丘陵。土壤尤以壤土和沙土为主。省道204线、潆新路穿镇而过,交通方便,依山傍水,人杰地灵。全镇幅员面积23.65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115个村民小组,8654户,总人口35410人。耕地面积11096亩,人均耕地近0.31亩。 王家镇以粮油、生猪生产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红苕等,经济作物以油菜、花生、海椒为主,小杂粮以绿豆、黄豆为主。2008年全镇农业生产总值11050万元,粮食年生产能力7527吨,2008年人均纯收入4000元。有中心卫生院一所,村级医疗站16个,有镇中、小学各一所,有村小学10所。 截止2006年底,全镇所有村全面完成农村电网改造。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98%以上。全镇安装程控电话3218门,有移动电话2764部,家用电脑上网478台,建有移动、联通通讯基站各二座。场镇建设面积2.4平方公里,居民有7623人,集市贸易十分活跃。森林覆盖率达27%。全镇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共有46个党支部,2008年底有党员人数786人。 【概况】王家镇位于县城东南,处嘉陵江与西河汇水处西边,南渠公路线上,直距县城39公里,是蓬安、仪陇、南部三县交界的三角地区。东与仪陇平头隔江相望,南与蓬安的睦坝、高庙接壤,西与龙庙、大富毗邻,北与富利、董家连界。清宣统三年(1911)设场,民国24年(1935)设王大联保,29年置乡,1952年分置王家场,1955年场并入乡,1984年6月建镇。幅员面积23.65平方公里,2004年底辖槽房坝、总角山、红庙子、三房嘴、七层山、灵泉山、老君堂、落翎坝、彭家坝、龚家沱、杨村坝、通民庵、顶子山、青布壕、嘉陵、马鞍山16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11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1973人,其中农村居民人口17599人。王家区委、邮电、营业所、王家中学、工商所、国税分局、地税所、国土所、计生办、信用社等县级、区级、镇级单位22个先后落户该镇。 王家地理位置独特,镇内嘉陵村之西河与嘉陵江汇流处海拔298米,为县内海拔最低点,能源交通便利,水陆并存,乘船北可上广元,东可下重庆,西可至铁佛塘,即将建成的潆新公路(潆溪至新政)由南至北贯穿全境,省道204线(南部县至渠县)在镇西北10公里处的道宗庙与潆新公路复线至龚家沱处分道,乘车到南部、新政、蓬安、顺庆均约只需半小时,镇西北建有县内最大的水电站——铁佛塘电站,王家二级电站座落该镇西河尾端,下游200米处建有大型石拱公路桥(连接省道204线),上游千米处即将建设钢架公路桥(连接潆新公路)。 1984年6月改公社为镇,1998年9月经南充市人民政府批准列入市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2000年5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城镇建设工作于2000年6月全面启动,引进房地产商进行开发,场镇面积现已达到2.5平方公里,有梁子街、正街、河街、新街、南蓬路等大小街道13条,南蓬路北边有华家梁开发区1个。场镇现有住户1158户,城镇居民人口4374人,集镇二、五、八逢场,集日三县四乡人赶场,人头攒动、贸易繁荣。域内现已安装程控电话1500门、闭路电视3085户,有天然气供气站1个,移动、联通通讯基站2个。有初级中学一所,初、高中教学班24个,学生1308人,教师75人,中、高级职称教师25名;有小学教学班56个,学生2332人,教师59名;有中心卫生院一所,病床50张,医务人员44名,村卫生医疗站16个,场镇医疗点13处。 【粮经作物】王家属浅丘带坝粮经作物区,现有耕地面积11096亩,素有“渔米之乡”的美誉,粮经作物主产稻谷、小麦、花生、甘蔗、生姜、土烟和中药材。嘉陵江和西河内生长有草鱼、鲫鱼、鲢鱼和钱钝吻鮠(黄腊丁)等常见鱼类,同时在嘉陵江的石梁沱还生长有珍稀的长吻鮠(江团)。2004年,镇党委、政府认真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切实解决“三农”问题,首先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全镇新栽水果500亩,扩种商品蔬菜1200亩,种植地膜花生4800亩、烟叶700亩,新增水产养殖面积300亩,成片新栽台湾龙竹1800亩,粮经比例达到4:6,新增家禽养殖大户5户,出栏生猪1.6万头,全年实现粮食总产9502吨,国民生产总值(GDP)1.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34元。其次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除积极支持配合完成潆新公路(过境段长11.5公里)沿途的173亩征地和62户农家住房的拆迁任务外,还修通了总角山村至三房嘴村的村道碎石公路5公里。至此,全部形成了镇通村、村通村、社通村的道路交通网络,村道公路总长约为36公里。同时,实施完成了青布壕村的扶贫新村建设工程,争取上级投资60万元在龚家沱村开展600亩面积的农业综改工程,启动了潆新公路沿线的总角山、槽房坝、落翎坝三个村的文明新村建设工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严格执行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千方百计帮助农民增收。年内转移剩余劳动力7538人外出务工经商(其中成建制输出335人),实现劳务输出收入8300万元。借潆新公路、南渠公路建设的契机,努力培育以餐饮住宿、休闲娱乐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域内现有餐饮住宿店15家,休闲娱乐场所12处,解决了115人的就业问题,为富一方百姓,维护社会稳定尽了全力。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年内教育事业稳步推进,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大,投入了8万元新添了教学设备,投入10万元改造中小学危房面积3000平方米;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有效,全镇合法生育136人,合法生育率为95.8%,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0.05‰,“三结合”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全面完成了县计生局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安全工作成效显著,除注重对水陆交通、公共场所、农村用电、非煤矿山、建筑施工、加油加气站的安全例检外,镇上还专门确定了两名工作人员在嘉陵江码头和西河码头蹲点守船、签单放行。同时,健全了镇、村、社三级安全网络监管体系,切实杜绝了事故隐患。2004年,镇党委、政府先后获得了县委政府、区委和区工委授予的优秀党委、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先进集体等十八个荣誉称号。 3 四川省广元市元坝区王家镇◎ 基本概况在元坝区南部。东、南与苍溪县交界,西与柏林沟镇毗邻,北与磨滩、卫子两镇接壤。面积67.7平方公里。辖11个村民委员会,7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304人,汉族。镇政府驻地王家坝。距元坝镇29.5公里。处地小坝,多王姓故名。 清宣统二年(1910年)增设金帽乡。1915年设十四(王家)团区。1933年建嘉陵县王家坝区,乡苏维埃和贝儿梁乡苏维埃。1935年属新建王家区。1951年分境东建文新乡。1955年将文新乡并入王家乡。1958年改王家乡为王家公社。1984年改王家公社为王家乡。1985年属广元市市中区。1986年撤王家区公所,属市中区卫子区公所。1989年属广元市元坝区。1992年将文村、王家两乡合并建立王家镇。1995年分出文村乡境。 ◎ 行政辖区王家镇下辖村: 更新村 安平村 石马村 方山村 文星村 银鱼村 五马村 檀木村 金峨村 金星村 红庙村 ◎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13161 男 6730 女 6431 家庭户户数 3713 家庭户总人口(总) 13002 家庭户男 6622 家庭户女 6380 0-14岁(总) 3141 0-14岁男 1573 0-14岁女 1568 15-64岁(总) 9272 15-64岁男 4783 15-64岁女 4489 65岁及以上(总) 748 65岁及以上男 374 65岁及以上女 374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2267 ◎ 中小学校广元市元坝区王家镇五马村小学 广元市元坝区王家镇安平村小学 广元市元坝区王家镇文星村小学 广元市元坝区王家镇方山村小学 广元市元坝区王家镇更新村小学 广元市元坝区王家镇檀木村小学 广元市元坝区王家镇王家小学 广元市元坝区王家镇石马村小学 广元市元坝区王家镇金峨村小学 广元市元坝区王家镇金星村小学 广元市元坝区王家镇银鱼村小学 4 四川省邻水县王家镇王家镇位于广安市邻水县东北部,地处洪河之上,西山之下,毗邻大竹县、垫江县及邻水县兴仁镇、石永镇。因清除王姓移民先入户占籍而得名。据邻水县城64千米,素有“花生之乡”、“粮油重镇”之称。邻垫公路沿边而过,兴王路、龙王路贯穿全境。镇内土地肥沃,山川秀美。幅员面积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160亩,总人口2.4万余人,总户数6400多户,辖14个村,2个居委会。主要民族汉族,主要农产品与水稻、玉米、小麦、花生、油菜、豆类、柑橘、生猪、禽蛋、鱼类、蔬菜等。 2000年,镇内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2所,入学率达100%,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青壮年文盲全部扫盲。由镇级卫生院1所,村级医疗14所,敬老院1所,镇文化中心1个,万村书库一家,综合性娱乐场所1家。随着经济发展,镇内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占镇人口的8%,儿童教育保险的人数占应参加人数的95%以上。 2000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11577万元,农业总产值5182万元,其中种植业2900万元,养殖业2282万元;乡镇企业138个,实现销售收入4090万元、利税158万元,形成了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主要产业门类,财政收入1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00元。 全镇农业以基地建设和产业带发展带动农业结构调整,重点实施了“七带”、“三基地”工程,加速建设了柑橘、干果、雪梨、花生、水产、花椒7大生产带,母猪核心群、草食牲畜、再生稻生产3大基地。 2000年被命名为省级小城镇试点镇,现全镇已实现村村通公路,镇上有邮电支局1个,通讯已并入程控大网,开通程控电话1500多门,村村实现通讯畅通,电视差转站1个,有线电视入户率达48%,由日供水量1000吨的自来水厂1座。征地300亩,建成长1000米、宽30亩的骑龙大街为标志的大小街道6条,新建集贸垃圾池1个,场镇安装了路灯、供排水管道,设置了垃圾池、公厕,绿化街道6000多平方米,硬化了全部街道,实现了“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美化”。 5 辽宁省大洼县王家镇王家镇位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城南4公里处,辽东湾东北部,双台子河入海口,总面积16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万亩,水产养殖面积2.75万亩。辖8个行政村,总人口1.4万,非农业人口11890人,占84.9%,农业人口2110人,占15.1%。王家镇交通区位优越,东邻沈大高速,西连京沈高速,北接盘海营高速公路。305国道、营盘公路、连接六市的滨海大道贯穿全境,与盘锦港、二界沟国家一级渔港及京沈高铁、沈山、沟海铁路交织成网,构成了发达的水陆交通体系。这里物产丰饶,盛产优质大米、中华绒螯蟹、对虾等特色产品,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温泉等资源。我国唯一以华侨命名的归侨侨眷聚居村——“华侨村”也坐落在这里。 王家镇地处大洼县中心地段,依傍渤海湾,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得以水稻为主的传统农业、设施农业和高效农业飞速发展;华侨村百栋现代化设施温室种植着反季水果,淡水鱼养殖面积1.5万亩,对虾养殖面积2500亩,稻田养蟹面积1万亩。以旭东实业集团公司和天工精密铸造有限公司为骨干的一大批企业蓬勃发展,新规划建设的华侨工业园区就坐落在王家镇境内,园区产业定位在精细化工,石油化工,机械加工,新能源建材等领域。 受“地球之肾”——辽河三角洲湿地影响,王家镇享有“塞北小江南”的美誉。这里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景色怡人,坐落在王家镇辖区内的国家4A级风景区——天下奇观红海滩,世界第一大的苇田及保护完整的栖息着260多种珍稀鸟类湿地,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天然地下温泉,滨海平原上的水利奇迹“三角洲平原水库”,盐碱滩上的淡水神泉“老坨子”, 与稻浪、苇田、大海相映成趣的壮丽工业景观海上钻井平台,王家镇朝鲜族民族民俗风情园,将会以它们特有美妙奇特的风光、优美恬静的人文氛围、精深高雅的传统民族文化深深打动来自四面八方游客,使他们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6 辽宁省灯塔市王家镇◎ 村镇概况王家镇位于灯塔市西南部,西与佟二堡经济特区、五星镇毗邻,南与辽阳县隔太子河相望,辽官线贯穿全境。道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全镇下辖15个村,人口2.56万人,辖区面积69.6平方公里。 ◎ 经济发展全镇立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抓好经济作物的开发,全镇共开发经济作物3.1万亩。特别是林地开发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结合国家天保工程、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以及省绿色通道工程和方田林网改造工作的开展,全镇新开发速生丰产林1.5万亩,加速了“绿色生态乡镇”目标的实现。在养殖业上,全镇在原有千亩养殖园区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规模,广泛吸纳中小养殖户进入园区,使全镇成为沈阳地区稳定的畜禽产品供应基地之一。 在工业上,全镇始终坚持“放开、放手、搞活”的方针,积极引导和扶持民营经济升位和经济效益增长,按照“广招商抓引资,上项目抓民营,靠科技抓引智,闯市场抓名牌”的思路,积极盘活存量资产,吸引增量,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切入点,造就了一批效益好、潜力大、上规模的精品企业。镇内的辽阳德达综丝有限公司、灯塔市第一水泥制品厂,北方线材有限公司等,都成为了王家镇经济发展的中间力量。 7 辽宁省庄河市王家镇王家镇又称海王九岛,地处黄海北部,位于长山列岛东北端,在里长山水道的东端。北距庄河12海里,东至鸭绿江口60海里。全镇由大海王岛、瘦龙岛、小海王岛、双狮岛、元宝岛、井蛙岛、海龟岛、观象岛、团圆岛等9个岛屿和6个大型明礁组成,陆域面积7.24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34.2公里,海域面积380平方公里。全镇辖4个行政村,28个自然屯。常住居民1360户、4800人,常住外来人口3000余人。全镇现有个体私营企业900余户,国企事业单位11个,初级中学、小学、职校、幼儿园和卫生院各1所。全镇现有大小旅饭店70余家,日接待能力达3000余人。王家镇海上交通条件便利,现有客货码头2座,滚装码头1座,通往庄河航线的交通船4艘,日接送旅客能力已达3000余人次。 王家诸岛形成于2万年前第四纪冰川后期,自清时先后属盖平县、岫岩厅、庄河厅(后称庄河县)管辖,1960年9月1日划归长海县管辖,2003年6月1日,划归庄河市代管,2004年10月正式划归庄河市。 王家镇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冬暖夏凉,空气湿润,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集中,温差较小,年平均气温在9℃~10.6℃,年降雨量641毫米左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