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埃提乌斯 |
释义 | 弗拉维斯·埃提乌斯(Flavius Aetius ,396–454),西罗马帝国末期的主要军事统帅。他的主要战绩为击败匈人入侵,并取得了古代欧洲规模最大一场会战的胜利。451年,匈人首领阿提拉入侵西罗马帝国,埃提乌斯联合西哥特王国反击并将其击退。后来,他又多次击退蛮族进攻。454年,佩特罗尼乌斯·马克西穆斯诬告埃提乌斯谋反。皇帝瓦伦蒂尼安三世信以为真,杀死了埃提乌斯。 埃提乌斯,四世纪晚期出生于莫西亚行省的Dorostolus。他的母亲是意大利人(其姓名已不可考),父亲名叫高登提乌斯,可能是日耳曼裔,曾是西帝国的骑兵统帅,后为阿非利加行省总督。埃提乌斯早年曾做过几年人质,先是在哥特人阿拉里克那里,后是在匈奴王卢阿的营帐中。正是在匈奴人那里,他学到了日后能够击败他们的知识。 埃提乌斯,伯尼法斯和普拉茜蒂娅425年,为了支持试图自立为帝的Joannes,埃提乌斯首次雇佣匈奴军队共60,000人,带领他们进入意大利,但当他到达拉文纳时,Joannes已在三天前被击败并被处死。依靠着手上的匈奴大军,埃提乌斯获得了皇帝的母亲兼摄政者普拉茜蒂娅的谅解,并得到了高卢行省的士兵统帅职位。 在高卢,埃提乌斯于阿尔战役中击败了西哥特人,迫使他们退回阿奎塔尼。接着,他又前去巩固莱茵边防,在诺里库姆打败了日耳曼人的进犯。同一时期,可能部分是因为埃提乌斯和其他罗马将军的陷害,正在阿非利加的伯尼法斯伯爵失去了普拉茜蒂娅的宠信。 伯尼法斯最后重新获得了普拉茜蒂娅的宠信(但在此之前他曾在阿非利加发动叛变并召来了汪达尔人),于432年被召回意大利并授予贵族头衔。埃提乌斯相信普拉茜蒂娅打算要除掉自己,于是起兵对抗伯尼法斯,两人在里米尼附近展开了会战。伯尼法斯赢得了战斗的胜利,但他本人却身受重伤,于一个月后死去。埃提乌斯逃亡到达尔马提亚,在匈奴人的帮助下,迫使普拉茜蒂娅于433年恢复了他的权力。(为此匈奴人获得了潘诺尼亚的土地作为报酬)。 埃提乌斯的功绩从433年到450年,埃提乌斯都是西帝国的实际支配者。在恢复权力后,他继续专注于高卢。436年,勃艮第人试图借巴高达骚动(一群无法无天的暴徒)之机侵占更多领地。作为回应,埃提乌斯召来了匈奴人干涉,致使20,000勃艮第人被杀。这场大屠杀便是日耳曼史诗《尼伯龙根之歌》的原型。443年,埃提乌斯将剩余的勃艮第人迁移到日内瓦湖南部的Savoy。整个440年代,埃提乌斯基本都在忙于应付主要由巴高达运动引起的高卢与西班牙地区的麻烦。他将阿兰人安置于Valence与奥尔良一带,以便控制布列塔尼周边的动荡局势。 451年,阿提拉带领着匈奴大军侵入高卢,连续攻陷了数个城市,直逼奥尔良。就当居住在这里的阿兰人即将被阿提拉击败时,埃提乌斯和西哥特王提奥多里克赶来解救了城市。匈奴人放弃了围城,撤退至开阔地带,451年9月20日,匈奴及其联军同罗马、西哥特以及阿兰、法兰克、勃艮第人的联军在卡塔伦尼亚平原的沙隆展开了大战。尽管从战术上讲,沙隆之战并未取得决定性的战果,但它对埃提乌斯和罗马来说依然是个伟大的胜利,阿提拉被迫撤回到莱茵河后方,从此再也没有来威胁高卢。 暗杀453年,埃提乌斯使瓦伦提尼安皇帝将女儿小普拉茜蒂娅许配给自己的儿子高登提乌斯,但由于埃提乌斯曾经支持与自己作对的Joannes,又认为埃提乌斯要使自己的儿子取得皇位,这使瓦伦提尼安感到了威胁。罗马元老佩特罗尼乌斯·马克西姆斯和侍从官赫拉克留斯借此鼓动瓦伦提尼安设下了暗杀埃提乌斯的阴谋。454年9月21日,当埃提乌斯来到拉文纳宫廷参加财政会议时,瓦伦提尼安亲手将他杀死。一名目击者比喻说:“皇帝用左手砍断了自己的右手。” 马克西姆斯指望获得埃提乌斯的位置,但却被赫拉克留斯抢在了前面。为了报复,马克西姆斯安排了埃提乌斯的两个朋友,奥普提拉和萨斯提拉——两人都是匈奴人——去暗杀瓦伦提尼安三世和赫拉克留斯。455年3月16日,当皇帝检阅玛提厄斯军营并准备观看箭术练习时,奥普提拉突然刺向了皇帝。当受惊的皇帝转身去看是谁在袭击他时,奥普提拉又捅下第二刀将他杀死。同时,萨斯提拉上前杀死了赫拉克留斯。士兵们大多是埃提乌斯的忠实追随者,他们站在一边,无人上前援救皇帝。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