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家俭 |
释义 | 一、个人简历王家俭,安徽省涡阳县人,1925年生。 学历:安徽第五临中毕业(1946) 台湾师范学院史地系学士(1952) 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1963) 英国伦敦大学(University of London)访问研究(1970-1971) 美国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访问研究(1980-1981) 经历: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讲师、副教授、教授 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 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历史研究所教授 辅仁大学历史系兼任教授 中兴大学历史系兼任教授 香港珠海书院客座教授 现旅居加拿大温哥华(Vancouver,Canada),专事史学研究、写作。 二、著作目录(一)、明清思想文化史1,《魏源对西方的认识及其海防思想》,台大文史丛刊,(台北,1964,1) 2,〈《海国图志》对于日本的影响〉,《大陆杂志》32:8,(台北,1966,4) 3, 《魏源年谱》,中研院近史所专刊(21),(台北,1967,11) 4,〈十九世纪西方史地知识的介绍及其影响〉,《大陆杂志》38:6,(台北,1969,3) 5,《魏源》,《中国历代思想家》第42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8,6) 6,〈清代「汉宋之争」的再检讨─试论汉学派的目的与极限〉,《国际汉学 会议论文集》,(台北,1981,10) 7,〈由汉宋调和到中体西用─试论晚清儒家思想的演变〉,《师大历史学报》 12,(台北,1984, 6) 8,〈吕坤的忧患意识与经世思想〉,《师大历史学报》13,(台北,1985,6) 9,〈从天主教的冲击看明末清初时期中西文化论战的背景与意义〉,收于 《近代中国初期历史研讨会论文集》,(台北,中研院近史所,1988,8) 10,〈晚清公羊学的演变与政治改革运动〉,《第二届国际汉学会议论文集》, (台北,1989,6) 11,〈晚明的实学思潮〉,《汉学研究》7:2,(台北,1989,12) 12,〈魏源的水利议─兼论晚清经世学家修法务实的精神〉,《师大历史学报》 18,(台北,1990,6) 13,〈魏默深的海权思想〉,《第二届二十一世纪海权研讨会论文集》 ,台北,1992,7) 14,〈魏默深的史学与经世史观〉,《师大历史学报》21,(台北,1993) 15,〈是调和而不是冲突─中国人的中西文化观〉,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flicts of Civilization & Cultural China,CRRS,(Vancouver, 1995,Jan.6-7) (二)、中国近代海军史1,〈清季的海防论〉,《师大学报》12,(台北,1967,6) 2,〈清季的海军衙门〉,《中国历史学会史学季刊》5,(台北,1973,3) 3,〈清末海军留英学生的派遣及其影响〉,《师大历史学报》2,(台北,1974,2) 4,〈北洋武备学堂的创设及其影响〉,《师大历史学报》4,(台北,1976,4) 5,〈旅顺建港始末(1880-1890)〉,《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5, (台北,1976,6) 6,〈中日长崎事件之交涉(1886-1887)〉,《师大历史学报》5,(台北,1977,4) 7,〈琅威理之借聘来华及其辞职风波〉,《师大历史学报》6,(台北,1978,5) 8,〈近代中国海权意识的觉醒〉,《近代中国维新思想研讨会论文集》, (台北南港,中研院近史所,1978,6)。 9,《中国近代海军史论文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 10,〈海军对于抗战的贡献〉,《海军学术月刊》21:7,抗战50周年 纪念特刊,(台北,1987,7) 11,〈李鸿章对于中国近代海军近代化的贡献〉,《师大历史学报》16,(台北, 1988,6) 12,〈李鸿章与北洋海军〉(英文),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 (N.Y.,1991). 13,〈清季南洋海军的创建与演变〉,《师大历史学报》19,(台北,1991,7) 14,〈魏默深的海权思想〉,《第二届廿一世纪海权研讨会论文集》,(台北, 淡江大学,1992,7) 15,〈「借将练兵」惹来的麻烦--从李鸿章向英借聘琅威理[Willsam M. Lang] 说起〉,《历史月刊》,72,(台北,1994,1) 16,"Lee Hung-chang and the Peiyang Navy",Samuel Chu & Kuang-ching Liu ed. Li Hung-chang and China's early Modernization, New York,1995. 17,〈李鸿章的海军知识与海权思想〉,《甲午战争一百周年纪念学术研讨会 论文集》,(台北,台湾师范大学,1995,3) 18,〈中国传统海军的演变〉,《简牍学报》16,(台北,1997,1) 19,〈马汉海权思想对于东亚大局的影响〉,《明报》,加西版,1997,8,9。 20,〈英国对于清季创设现代海军的影响─近代中国军事之传统与蜕变〉, 《刘广京院士七十五岁祝寿论文集》,(台北,1998,5) 21,〈德国与晚清的军事现代化〉,《历史月刊》,134,(台北,1999,3) 22,〈德意志帝国对于晚清军事现代化的影响(1875~1895)〉,《师大历史 学报》,27,(台北,1999,6) 23,〈海防问题与两岸关系─事与理的历史观照〉,《王尔敏教授七十华诞暨 荣休论文集》,(台北,1999) 24,《李鸿章与北洋舰队─近代中国创建海军的失败与教训》,(台北, 国立编译馆,2000,4) (三)、中国近现代化的历程1,〈文祥对于时局的认识及其自强思想〉,《师大历史学报》1,(台北, 1971,3) 2,〈论醇亲王「用人行政敬陈管见」一摺所展示的晚清政局〉,《师大 学报》18,(台北,1973,6) 3,〈晚清地方行政现代化的探讨(1839-1911)〉,《师大历史学报》8, (台北,1980,5) 4,〈民初地方行政制度现代化的探讨(1912-1915)〉,《师大历史学报》9, (台北,1981,5) 5,〈民初时期地方的「府会之争」─以广东省为例〉,《中华民国 历史与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台北南港,中研院近史所, 1983) 6,〈民初的女子参政运动〉,《师大历史学报》,11,(台北,1983) 7,〈洪北江的忧患意识〉,《近世中国经世思想史研讨会论文集》, (台北南港,中研院近史所,1984,4) 8,〈民元改造参议院风潮〉,《中华民国初期史研讨会论文集》, (台北南港,中研院近史所,1984,4) 9,《清末民初我国警察制度现代化的历程》,(台北,台湾商务印 书馆,1984) 10,〈晚清时期我国科技发展的鸟瞰〉,《师大学报》30,(台北,1985,6) 11,〈广东的机器缫丝工业与近代中国第一次反机器风潮〉,《食货》 复刊15:3-4,(台北,1985,9) 12,〈清末民初安徽的警政建设〉,《近代中国区域史研讨会论文集》, (台北,1986,12) 13,〈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以大亚洲主义为中心〉,《孙中 山与亚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广东翠亨村,1990,8) 14,〈昆山三徐与清初政治〉,《近世家族与政治比较历史研讨会》 论文,(台北,中研院近史所,1982,6) 15,〈是清朝的功臣还是民国的罪人?─对于末任甘新巡抚袁大化的 历史评价〉,《近代中国历史人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 南港,中研院近史所,1983) 16,〈试论中山先生「大亚洲主义」思想的特质与影响〉,《国史馆刊》 复刊第15期,(台北,1993,12) 17,〈国际科技转移与北洋海防建设─论军费在洋务运动中的角色与作用〉, 《中华文史论丛》No.58,(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5) 18,〈德国与晚清的军事现代化〉,《历史月刊》第134期,(台北,1999,3) 19,〈德意志帝国对于晚清军事现代化的影响(1875-1895)〉,《师大历史学报》 No.27,(台北,1999,6) 20,〈民主政治发展中的一个转折──论五四运动的历史丛结〉,《文化中国》 第二十一期,(Vancouver,1999,6) (四)、其他(兼杂著)1,〈明治初期日本汉学家刚千仞的访华观感〉,《新时代》12:5,(台北, 1972,5) 2,〈晁错「筹边策」形成之背景及其历史意义〉,《简牍学报》5,(台北, 1978,3) 3,〈吴浙铁路补遗〉,台北市文献会编,《台北市耆老会谈专集》,(台北, 1979,9) 4,〈创造新时代的新史学〉,《文史哲的时代使命》,(台北,1986,4) 5,〈清史研究的回顾─开国与建制〉,《六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 (台北,中研院近史所,1988,6) 6,〈试论《春秋》一书对于中国史学的影响〉,《师大历史学报》,22, (台北,1994,6) 7,《清史研究论薮》,(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7) 8,〈台海情势与两岸前途〉上、中、下,《世界日报》加2版,1996,3,18.19.20。 9,〈三千烦恼丝的历史创痕〉,《历史月刊》第100期,1996,5。 10,朱际镒教授夫人邱琳明女士诗文遗集《追忆》序,(台北,1997,1) 11,〈一对奇女子都想访中国:英国王妃戴安娜与印度慈善济助会长德雷莎〉, 《世界日报》,加版,1997,9,10。 12,〈从金鸡纳霜丸到北京天主教大教堂:十八世纪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一段有趣的 插曲〉,《明报》,加西版,1997,12,25。 13,〈近百馀年来香港与中国大陆的学术文化关系〉,《历史月刊》第120期, (台北,1998,1) 14,〈从学术文化观点看近于年的港中关系〉,《历史月刊》,(台北,1998,6) 15,〈我所经历的白色恐怖:四六事件,台湾光复初期最大的一次学潮〉,《明报》, 加西版,1999,5,9-10。 16,〈民主政治发展中的一个转折─论五四运动的历史情结〉,《文化中国》No.2, (Vancouver,1999,6) 17,〈少年从军行〉,《世界日报》「上下古今」,加版,1999,8,1-5 18,〈清代的绿营水师(1681-1864)〉,《近代中国海防─军事与经济》,香港, 1999 19,许文堂、沉怀玉访问,〈王家俭先生访问记录〉,中研院近史所 《口述历史》第九期,1999,6。 20,〈扶风季介夫先生文集序〉,香港刊,2000,2. 21,〈抗战初期皖北红枪会之乱〉,《世界日报》「上下古今」,加西版,2000, 7,11.12.13. (五)、书评1,〈评介詹逊(Janson)著《日本人与孙逸仙》(Japanese and Dr.Sun Yetsen)〉, 《思与言》5:3,(台北,1967,9) 2,〈评介Rawlinson著《中国海军发展史》(China Struggle for the Naval Development 1861-1895)〉,《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 (台北,1969,8) 3,〈《中国之科学与文明》第一册汉译评介〉,《中央日报》副刊,(台北, 1972,6月5-6日) 4,〈魏秀梅《陶澍在江南》评介〉,《近代中国史研究通讯》2,(台北,1986,9) 5,〈从历史看《河殇》〉,《国文天地》,(台北,1989,7) 6,〈姜铭《中国近代海军史事日志(1865-1911)》评介〉,《历史研究》No.2, 1996 7,〈郑海麟博士《钓鱼台列屿之历史法理研究》推介〉,《世界日报》加西版, 1998,11,28 8,〈评戚其章《晚清海军发展史》〉,《历史月刊》No.2,(北京,1999) 9,〈一本研究黄遵宪的佳作─评郑海麟书《黄遵宪与近代中国》〉,《文化中国》 No.16,(Vancouver,1999,8) 9,〈《中华民国海军史事日志》。苏小东著。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1999年10月,807页〉, 《近代什史研究通讯》第31期,2001,3。 (六)、编辑作品1,《近代中国对西方及列强认识资料汇编(1825-1861)》,第一辑(上)、 (下),(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2) 2,《马新贻生平事略》,(台北,华冈书局,1981) 3,《中华民国建国史》,第二册,〈民初的军事与警政〉;〈民初的地方 自治〉(台北,1982) 4,朱际镒教授夫人邱琳明女士诗文遗集《追忆》,(台北,1997,1) 三、著作举隅:最近完成的《李鸿章与北洋舰队─近代中国创建海军的失败与教训》一书,是利用早年在英、美国会、图书馆所搜集的档案资料,参以中、日及其他外文著 作所写成的专书,是个人积数十年的心力所圆成的学术心愿。对于北洋海军的建 军始末,其配置、人事、纠葛、失败等关键因素,尝试在史事过后百馀年的今日,作一客观的探讨。总字数约在四十万字上下,并附有相关图片数十幅。 四、主要学术论点: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最大问题,就是面临强大外力压境,应当如何去自我定 位的问题。今日学者当要思考:立足于历史重大冲击过程后近百年,如何去对待 逐渐交容的中西文化,乃至如何使传统中国走向现代中国?依个人研究所见,不论从近代中国思想之转变,抑从近代中国科学化,工业化之进程著眼,皆可见出 国人企图折衷中西,开辟出一条中国所应走的道路。以传统中国历史文化之悠久 丰厚,国人应当深信:取西方之所长而效法之则可,舍己从人,抛弃自己背后深植的宝贵遗产则万万不可。从清末以至民国,乃迄于现在,几乎所有具影响力的政治领袖人物或多或少皆坚持这个原则。由此可见,此实为史事所召示的中国未 来发展必经的一条发展道路。 五、个人研究关键问题:(1),中国对西方的挑战有何回应? (2),中国在进行近代化过程中,所遭遇的困难何在? (3),何者是中国学者(或政治家)处理中西文化问题的基本理念?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