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继仁 |
释义 | 1956年8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副校长。200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 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专家,国家高等学校安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煤矿安全技术会诊突出贡献专家。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安全评价中心主任。 简介王继仁:1956年8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专家,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安全评价中心主任;2009年及201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辽宁省攀登学者。 1982年毕业于阜新矿业学院(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采矿工程专业,2000年5月获工学博士学位。多年来一直从事矿井瓦斯灾害治理与利用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指导博士研究生9人,硕士研究生30余名。参加或主持的科研项目有国家"八五"重点项目"巷道积聚瓦斯安全排放控制技术"和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交叉钻孔扩孔预抽煤层瓦斯工艺技术及装备研究"等40余项,获奖7项,对全国6个矿区的30多对矿井进行了安全评价。其中国家"六五"科技攻关项目"高沼气特厚煤层分层同采无煤柱开采",87年获煤炭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七五"科技攻关"低浓度(采空区)瓦斯抽放技术的研究"和"钻孔采中抽放邻近层瓦斯",分别获煤炭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岩体应力状态研究与矿井动力现象区域预测"和"矿井通风安全与自然发火防治决策支持系统应用研究"两项课题均获国家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的教学项目"矿井通风实验坑道系统的建设开发与利用",1997年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矿井通风仿真系统及其应用技术研究" 2002年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一等奖。"煤炭自燃理论及其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于2008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国内外主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 所获荣誉1、87年获煤炭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六五"科技攻关项目"高沼气特厚煤层分层同采无煤柱开采" 2、国家“七五”科技攻关“低浓度(采空区)瓦斯抽放技术的研究”和“钻孔采中抽放邻近层瓦斯”,分别获煤炭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3、1997年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的教学项目“矿井通风实验坑道系统的建设开发与利用”, 4、1999年两项课题均获国家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岩体应力状态研究与矿井动力现象区域预测”和5、“矿井通风安全与自然发火防治决策支持系统应用研究” 6、2002年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一等奖------“矿井通风仿真系统及其应用技术研究” 7、2008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煤炭自燃理论及其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 在国内外主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三部。其中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煤自燃量子化学理论》专著,是世界上首次对煤的分子结构进行理论基础研究的著作,在世界矿业研究领域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 职务王继仁教授作为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第九组组长,奔波在国内各大矿山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及专家论证,为我国的矿山安全做出卓越的贡献。 王继仁教授学术团体任职 时间 任职组织 职务 2003-至今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 专家 2004-至今 高等学校安全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2008-至今 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煤矿井工开采专家委员会 副主任 1999-至今 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 常务理事 2007-至今 中国煤炭劳保协会瓦斯防治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2008-至今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学会 常务理事 成果主要研究方向及学术成果: (一)煤矿瓦斯灾害防治方向 本研究方向王继仁教授从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多孔介质渗流力学、流体与固流耦合力学以及岩石力学系统稳定性等方面入手,研究矿井瓦斯在煤体、采空区、煤岩地层中的流动运移过程。在非等温有物理化学作用的多重介质的多项渗流问题、采场瓦斯风流流动和瓦斯运移传质理论及调整采场气体流动状况控制瓦斯涌出的实用技术等研究方面,一些成果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领先水平。 在瓦斯抽放研究领域,20世纪90年代王继仁教授提出并在铁法等矿区成功试验了交叉钻孔瓦斯抽放方法,提高了低透气性煤层的瓦斯抽放率,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长期进行的采场风流与瓦斯运移规律及采场瓦斯防治技术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中,创立了采场瓦斯风流流动和瓦斯运移传质理论及调整采场气体流动状况控制瓦斯涌出的实用技术,成功的解决了采场空气流动状况和瓦斯运移的数值解难题,形成了一套通过理论分析、实验室物理模拟测试和计算机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相接合研究采场瓦斯运移及分布规律的成熟方法,对于有效地控制采场瓦斯涌出,合理选择瓦斯抽放方法和安全排放积聚瓦斯,确保安全生产等有着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 基础研究(二)煤炭自燃理论及应用基础研究 (1)建立了煤有机大分子和低分子化合物的化学结构模型 (2)应用量子化学理论和红外光谱技术等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研究了全国不同矿区和煤种共计570多个易自燃、自燃、不自燃煤中有机大分子和低分子化合物的化学结构,构建了煤的分子结构模型。 (3)创立了煤自燃新理论--煤微观结构与组分量质差异自燃理论 (4) 建立了煤的自燃难易着火活化能理论、判定新方法与技术 (5) 建立了判定煤炭自燃难易的新方法 热重实验结果表明,易自燃煤、自燃煤在热重实验中都出现增重现象,而不自燃煤不出现增重。 红外光谱实验结果表明,易自燃煤、自燃煤的化学结构中都有丰富的侧链基团,而不自燃煤的侧链基团很少。 根据煤自燃新理论和两个实验研究结果,抓住自燃煤在热重实验TG曲线有增重的本质,定义了能发生氧化自燃煤增重阶段的活化能为着火活化能。 以煤的着火活化能为指标,建立了判定煤氧化自燃难易的新方法,开发了判定煤炭自燃难易的软件系统。 (6) 建立了煤炭自燃的预测预报技术 应用量子化学理论和红外光谱技术系统地研究了煤在氧化自燃过程中生成的各种气体。 得到了不同侧链与氧反应生成的不同气体产物。 根据红外光谱图得到了不同温度条件下产生指标气体量。 建立了预测预报判定准则。 (7)首创预防煤炭自燃的阻化机理理论,研制了新型阻化剂PCF系列产品及应用成套技术,建立了预防煤炭自燃新技术和新工艺 (8)煤炭自燃危险性判定方法标准”已正式列为国家标准。 王继仁教授的研究成果与当前国内外同类研究、同类技术的综合比较 理论创新(1)首创了煤自燃新理论--煤微观结构与组分量质差异自燃理论; (2)首创了判定煤自燃难易的着火活化能理论; (3)首创了预防煤炭自燃的阻化机理理论。 技术创新(1)建立煤的自燃难易判定新方法; (2)研制了适合不同煤种的新型阻化剂PCF系列产品; (3)建立了判定煤炭自燃的预测预报技术; 广东工业大学教授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机械电气系教师。 主要工作和科研经历: 1、近三十年来,一直从事高等院校电子专业教学工作。先后担任无线电、电子线路、电工学、彩色电视接收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等课程的教学.1993年8月通过教授任职资格后,便致力于电子技术多媒体教学的研究和创作。 2、研制的 "电子技术基础试题库"和"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点浏览系统"在"99CIETE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和"2000年CIETE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中获奖; 3、2001年应大连海事大学电子信息与通讯工程学院信息技术教育与应用研究室的邀请,参加了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中的"电子技术网络课程"科研项目的研制工作,并任该课程的副主编; 4、2001年~2002年期间先后在哈尔滨学院、沈阳师范学院、大连大学、四川渝西学院、韶关大学和广东教育学院等院校作"关于多媒体课件的创作"讲座。 5、近年出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和作品有: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图库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试题库 (试卷形成系统)高等教育出版社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图库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试题库 (试卷形成系统)高等教育出版社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