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宏远 |
释义 | 王宏远 1955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人物简介1970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原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1978年调入华中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1984年-1985年作为留美访问学者在OKLAHOMA大学从事通信和数字信号处理的研究工作。 研究方向图像通信和现代数字信号处理。 曾主持窄带可视电话、无线数字调制解调、数字卫星电视接收机、数字高清晰度电视接收机、QAM调制器、MPEG-2编码器等十余项科研项目。 在国际IEEE杂国内《电子学报》、《自动化学报》和国内其他杂志发表论文共计60多篇。 王宏远先生,副总经理,公共管理学硕士。曾任职于美林证券股票研究部、Lazard共同基金管理公司,任职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期间,历任研究员、投资部副总监、总监、总经理助理,期间先后兼任天元基金、开元基金、南方稳健基金、稳健贰号基金的基金经理;现任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宏远榆林学院教授人物简介王宏远同志1982年7月从西安外国语学院毕业后来榆林学院任教至今。1998年晋升为教授,2001年9月至2002年9月在英国雷丁大学作国家公派访问学者,现任外语系主任。 主要成果王宏远同志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先后为本、专科学生讲授了听力、精读、语音、写作、词汇学、大学英语等课程。教学之余,还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参编出版教材两本,在English Today,《中国翻译》、《外语教学》、《大学英语》、《英语知识》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文章30余篇,主持并完成校级科研、教改项目三项。获校级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一次,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两次,优秀教学奖一次,讲课竞赛优秀奖一次;获曾宪梓奖一次。 王宏远 1966年生,画家。简介中国国家画院周韶华工作室画家;中国长城画院画家;中国华侨画院副院长。作品入选《跨世纪暨建国五十周年全国山水画展》;《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大展》,《国际中国画展》等。《人民日报》、《美术报》、《文艺报》《中国书画报》、《中国收藏家》《今日财富报》、《经济日报》、等几十家报刊杂志曾作专题报道,出版有《王宏远画集》,《中国当代画家.王宏远山水画》,《中国国家画院周韶华工作室王宏远专辑》。 作品王宏远,专业画家,1964年8月生于东坡故里四川眉山,现为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眉山画院副秘书长。 作品入选《跨世纪暨建国50周年全国山水画大展》、《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大展》、《国际中国画展》等,并有作品获奖。山水作品被美国、新加坡以及香港有关机构和个人收藏。《水墨潮2004当代国画家文献》、《四川美术报》等报刊杂志曾作专版报道,其名收录多部《名人名录》。出版有《王宏远画集》等多部画册. 王宏远:走向自然,回归心灵。 几年前我曾写过一篇评述王宏远其人其画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段话:“作为深受中国画优秀传统薰陶的一名青年画家,宏远信奉‘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古训,并且身体力行,孜孜以求。他认为,外师造化,就是全身心地拥抱生活,热爱生活所给予我们的一切,无论痛苦还是欢乐;中得心源,就是以独特的视角去观察所热爱的生活,并以个性化的感觉去剖析生活,进而在作品中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独特的审美感悟。”今天,当我又一次展读他的作品,为他的作品集写评论文章时,我还是想扣住这个观点,只是用语现代一些而已——走向自然,回归心灵。用宏远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以我心写河山”。 家乡宏远是幸运的。他的家乡眉山,曾经养育过一代文豪苏东坡三父子,养育过当代杰出的画家石鲁。虽说少年时代的他,其记忆与“文革”息息相关,却由于东坡故里浓郁的文化底蕴的缘故,他的心灵深处并没有留下多少暴风骤雨的痕迹。“千载诗书城”深厚的文化传承仿佛源自他的血脉,动荡的年代一旦过去,立时激活了他喜爱艺术献身绘画的天性。当他怀着一腔豪情,身着戎装,踏上大西北那片苍凉而又旷达的土地之时,当他拜在秦文等师长的门下习画之时,二十出头的王宏远,高山仰止于中国画那伟大的传统,上溯隋唐五代的展子虔、李思训、荆浩、董源,经由宋代的李成、范宽、米芾、马远,再到“元四家”、“明四家”、“清初六杰”和“扬州八怪”,精鹜八极,神游四方,在中国画神圣的殿堂中广采博取,融会贯通,吮吸着取之不尽的养份。这种揣摩,这种探询,这种与历代前贤的精神沟通与对话,再加上西北山水的滋养,使王宏远初步形成了自己颇具西北风味的山水画风格:或润墨点染,或枯笔皴擦,或以劲峭的线条勾勒,或以晕漫的水墨挥洒,整片整片灰色或褐色的山峦与点点红叶形成强烈的对比映衬,苍凉中透出厚重与旷远的意绪,滞涩中洋溢出压抑不住的勃勃生机。 从部队转业回乡之后,宏远痴心不改,十余年来心无旁鹜,潜心画艺。他既注重传统的继承,又在实践中摸索和借鉴新的技法新的笔墨,力求在作品中更多地表现出自己的个性、风格和情韵。尤其在写生的过程中,他明显地感到满目滴翠的南方山水与苍凉雄劲的西北山水迥然有别,以前得心应手的笔墨技法尚需改进。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画体》中阐述的“运墨而五色俱”的观点给了他很大启示:“草木敷荣,不待丹绿之采;云雾飘扬,不秀铅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凤不待五色而綷。是故运墨而五色俱。”结合自己的写生实践,王宏远明白了一个道理,自然界的色彩无限丰富,瞬息万变,以我们可怜的调色盘,根本无法还原本质意义上的七彩世界,倒不如以拙求巧,极尽墨色变化之能事,反而能写出天地万物变化之精微,正所谓“天下事了犹未了,不妨以不了了之”。这一阶段的作品,在技法上广泛融会了前人的功力、笔墨、韵度,没骨呈现清润飘逸,铁线传达苍劲雄健,直笔中参以折笔,细笔中揉以润笔,浓丽与简淡互为映衬,总体以水墨的晕染而意味天成,神理俱足,趣在法外,给人以醇美的艺术享受。 宏远是一个非常重视写生的画家。“戊寅初春上浣之三日,余偕开鹏、龙影二道友去洪洲古镇高庙写生。适雨雪连绵,数日不辍。寻诸山,得一崖穴,于是备肴携酒,拜大自然为师,崖下数日终竣初稿。归家展纸再画,成此一帧。”《岚幂古镇》上的长跋就是宏远实地写生的明证。在写生的过程中,他不仅感到了山水之起伏烟云之变幻,更用敏锐的目光捕捉到了山水烟云之中所蕴含的生活之大美。散怀生先生是这样评价《岚幂古镇》的:“一样的山水,其神韵是需要独到的眼光、独到的领悟、独到的笔力才能去发掘和表现出来的。宏远在与大自然的对话中得以顿悟,将自己在西北锤炼的笔墨与家乡山水融合,将崖下数日的艰辛化作了笔墨神韵,为他多年的探索作了精神的小结。”其实,宏远的其他作品依然向我们传达着这样的信息,即便是一帧帧盈尺小品,也能激发我们热爱生活的一腔衷情。 名言宏远有一句名言:“我没有别的奢望,只想在共性中寻求个性,在个性中寻求品位。”他说,这是他反复咀嚼范宽“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诸物者,未若师诸心”这段论述后的一点心得。对一个纯粹的艺术家而言,这一点很重要----心性决定个性,心性成就品位,此之谓也。宏远正是这样,心摹而手追,情动而画成,以自己一步一步坚实的脚印、一幅一幅优秀的画作来印证着画家走向自然、回归心灵的重要,印证着他自己“我以我心写河山”绝非一句戏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