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埃斯科瓦尔 |
释义 | 在毒品帝国——哥伦比亚,有世界上最大的贩毒集团,它的魁首巴勃罗·埃斯科瓦尔·戈维利亚控制着全世界的可卡因贸易,被列为世界首富的第14位。他所策划的武装恐怖活动,使总统、政府困扰多年而难以自拔,属世界警方通缉的首犯。他以“绑架机器”。“杀人魔王”而著称于世,但同样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大善人巴勃罗太爷”。他的入狱和越狱,不但使他的国人为之震动,而且美国及其他一些国家也为之坐卧不安。埃斯科瓦尔创造了新的传奇越狱神话。 简介埃斯科瓦尔自幼争强好胜,野心勃勃,梦想成为百万富翁。1949年12月1日,他出生于麦德林城附近一个农民家庭,他从事的第一份工作是为哥伦比亚最大的哥尔特赫尔纺织工业公司老板胡利奥当卡车司机。1963年的一天,他突然对母亲说,“总有一天我会比胡利奥先生还富有”。此后不久,他便参加了麦德林的黑道世界,操起盗窃汽车和充当雇佣杀手的勾当。 经历埃斯科瓦尔贩卖毒品可卡因是从70年代开始的。到80年代初,他已拥有30亿美元的资产,成为哥伦比亚最大的麦德林贩毒集团的头目。他除了挥金如土为自己消费外,还做一些免费为穷人盖房子等的“慈善事业”,以此捞取政治资本。1983年,他先后被选为恩维加多市议员,哥伦比亚众议院候补议员。他的贩毒活动被告发后,遂转入地下活动,指挥绑架、暗杀法官、警察、记者等犯罪活动。哥伦比亚政府曾悬赏50万美元捉拿他,但是由于他的贩毒集团武器精良,人员众多而未能抓获。 加维里亚总统上台后,严厉打击贩毒分子。他于1990年9月颁布法令,敦促毒犯投降,并给予宽大处理。埃斯科瓦尔在政府的追捕和政策的感召下,于1991年6月19日主动投降入狱。但他在狱中仍有人陪他吃喝玩乐,并指示狱外同伙搞绑架、暗杀活动,这座监狱仿佛成了他自己的一个娱乐庄园。 关押着埃斯科瓦尔的哥伦比亚恩维加多监狱,位于麦德林郊区一座海拔2600米的小山上,四周防卫森严。六十多个岗哨楼、四百多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日夜把守着这座只关着15名毒犯的孤零零的单层建筑,防务可谓固若金汤。 1992年7月22日下午,哥伦比亚总统加维里亚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特别会议,决定拨款400万美元加固恩维加多监狱。当天晚上,当司法部副部长门多萨和国家监狱总长纳瓦斯上校入狱当面通知这一决定时,毒犯夺过狱警手中的枪支,把这两名官员扣为人质。哥伦比亚特种部队派兵冲进牢房,救出人质,但只捉住5名毒犯,埃斯科瓦尔却不知去向。其实,狡猾的毒王花了130万美元买通了狱中上下一批警员,并由他们掩护而越狱。哥伦比亚当局逮捕了20多名涉嫌警员,同时免去负有领导责任的司法部副部长门多萨和国家监狱总长纳瓦斯等高级军政人员的职务。 少年生活巴勃罗·埃斯科瓦尔·戈维利亚(Pablo Escobar Gaviria)是麦德林集团的首领。在哥伦比亚的毒品商贩中,埃斯科瓦尔是影响最大。作恶最多的巨孽。他控制着全世界的可卡因贸易。他的财富超过30亿美元,《幸福》杂志将他列为世界首富的第14位。埃斯科瓦尔成为头号毒贩后,被称为“杀人魔王”。“绑架机器”,居于世界被警方通缉的名单之首。在美国,他同时遭到迈阿密、洛杉矶、亚特兰大等几个法庭的指控。 巴勃罗·埃斯科瓦尔·戈维利亚1949年12月1日出生于麦德林西南约20公里的小镇思维加多(Envigado)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个普通农民,母亲当过小学教员,埃斯科瓦尔是三兄弟中的老二。由于家中仅有一处小农场被人收买,家境十分贫寒。 埃斯科瓦尔的劣迹是从偷窃墓碑开始的,他把人家的墓碑偷来将碑文刮掉,然后以低价卖出。见这一“生意”赚不了几个钱,他便从巴拿马走私消费品到哥伦比亚倒卖。后来,埃斯科瓦尔找了个汽车推销员的差事。每月20美元的工资根本不够挥霍,他灵机一动,利用职业之便,既销售汽车,又盗窃汽车。1974年,他因三次偷车而受到法庭指控。之后,又作倒卖房地产生意。70年代中期,哥伦比亚的贩毒活动已经迅速蔓延开来。埃斯科瓦尔经历了一个时期的枪手训练后,不失时机地参预了毒品走私活动。1976年,埃斯科瓦尔因藏有20公斤可卡因在麦德林被捕,但他不仅没有受到应有的审判,而且连逮捕他的警察和审理他的案子的法官都被他的人刺杀了。之后没过多长时间,哥伦比亚法院存放的有关埃斯科瓦尔贩毒的罪证和案卷的密室突然发生了火灾,所有材料均被焚烧殆荆鉴于证据不复存在,法庭自然无法审理,埃斯科瓦尔便大摇大摆地走出了那拘留所。其实,这是埃斯科瓦尔的“可卡因美元”创造的“奇迹”。 贩毒生涯但无论如何,埃斯科瓦尔在70年代的声望还不能与今天同日而语。进入80年代以后,埃斯科瓦尔的机会来了。 一直作为麦德林市的主要工业支柱的纺织工业急速衰落,失业者猛增,失业率高达80%左右,创造了历史上最高纪录。同时,安第斯山区大量农田荒芜,许多农民涌入麦德林,使这座本来就萧条的城市陷入了瘫痪状态。 埃斯科瓦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深入到麦德林周围的各个农场,教当地农民种植古柯,使可卡因种植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经过埃斯科瓦尔的精心组织,原来每年最多只能收获两次的古柯,如今可以收获四次。埃斯科瓦尔把城里的失业者和农村的盲流都吸收为古柯农场和可卡因加工厂的工人和职员。据最保守的估计,他至少雇佣了5万人。埃斯科瓦尔利用他的“可卡因美元”一个接一个地购买了麦德林的旅店、餐馆、超级市场、游乐设施、豪华公寓等。 1981年12月2日,年仅31岁的巴勃罗·埃斯科瓦尔·戈维利亚被推举为麦德林卡特尔贩毒集团的魁首。此后,他进一步健全麦德林集团的贩毒组织和机构,壮大它的力量。在他的苦心经营下,大量的毒品加工厂都具有了现代化大企业的规模和经营手段,网罗了一批具有高度专业知识和魔术师般头脑的走私专家。他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了贩毒工具,改造了不少新的贩毒手法。埃斯科瓦尔还专门建立了一支装备精良的武装贩毒军队。而他本人则长期生活在深山老林里,无人能够了解他的行踪。他通过使用非常特殊的通讯器械指挥着他那支庞大凶恶的贩毒大军。 财富作为世界上最大贩毒集团的第一号头目,巴勃罗·埃斯科瓦尔是其富无比的。在距麦德林174公里处,有他的一处公园,占地600公顷,拥有中型飞机1架,小型客机5架,直升飞机1架,防弹车1辆。类似的庄园、别墅,他注册的就有96处之多,他手下的亲信、仆从、保镖、枪手共有2000人之多。在特里翁福港,埃斯科瓦尔建了1处私人动物园,其动物之多,超过哥伦比亚全国所有动物园动物的总数之和。其中,仅大象就有4头。 为了饲养鹦鹉,每月买葵花籽当饲料的费用相当于哥伦比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收入。巴勃罗·埃斯科瓦尔很注重兴办福利事业。麦德林1/3的产业工人都直接或间接地从“毒品资金”中得到好处。埃斯科瓦尔制订过一项不使麦德林市存在贫民窟的计划。在麦德林西面的丘陵地上,有一个叫做“罗列特”的贫民住宅处,如今这里已经改建成了“埃斯科瓦尔地区”。 这是在1985年前后,埃斯科瓦尔收买了这片土地,在一个天主教神父的经营下,建成了600栋设施齐备的单元住房。埃斯科瓦尔把这些住房无偿赠给了他家乡的父老乡亲。所以,他被当地居民尊为神明,许多人都习惯叫他“大善人巴布洛大爷”。 埃斯科瓦尔的慈善举动确实取得了一定的功效。麦德林大学法学系的一位学生这样谈道:“其实我的父母也是流入麦德林市的农民。贩毒集团虽然是一种罪恶的存在,但他们给失业者以救济,给贫民以住房,这些都是政府所难以做到的。我有时认为这是一场旨在摧毁政府特权的革命,我也许有一天也要参加他们的行列。”而埃斯科瓦尔自己呢,不愧为头号毒枭,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以更加富有雄辩力的言词答道:“我们的行动是替国家分忧解难,是弥补政府的无能。我们的存在,正是给广大的工人和农民提供机会、带来实质利益,反而有人要消灭我们!我们对国家、对民族,到底是有罪、还是有功?”而埃斯科瓦尔为他的家乡——恩维加多市(这里的人们称埃斯科瓦尔为“卡波”)带来的好处则更使他赢了许多人的好评。这里在几十年前还曾是杂草丛生、满目疮痍的一个小镇,而经过埃斯科瓦尔的“照顾”,这里现在却变成了拥有10万人口的城市,建立了32所幼儿园,23所小学,11所私立中学,7所公立中学,4所夜大学,2所大学。在目前的哥伦比亚,平均有13%的人是文盲,而在恩维加多,目不识丁的现象已经成为历史。 思维加多市有18个网球、足球和旱冰俱乐部。全国唯一的拥有甲级职业足球队不是地区首府的城市是思维加多市。埃斯科瓦尔是个足球迷。这是众所周知的,他甚至让人在关押他的监狱里修建了一个足球场。恩维加多市还有一支非正规武装力量。这支力量由从麦德林市招募来的年轻人组成。雇佣兵的总数约为3000人,是贩毒集团同政府军作战的生力军。巴勃罗·埃斯科瓦尔的武装大多是由12—30岁的青年组成的,这些人的唯一信仰就是金钱。这些都是埃斯科瓦尔的“杰作”。 有关埃斯科瓦尔的传说更是神乎其神。恩维加多市的一位鞋匠卢汉讲道,有一次,在乘坐了一段路途并不太长的出租汽车后,埃斯科瓦尔扔给了司机500万比索(约合7500美元)。而他本人有一次为埃斯科瓦尔擦鞋,这位富翁顺手给了他20万比索。埃斯科瓦尔的恩惠并非神话。在被经济学家们称为“拉美失去的十年”中,恩维加多市确实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恩维加多是哥伦比亚唯一实行失业和老龄补贴的地方,其公共服务除得到补贴外还泽及99%的居民,这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 当然,埃斯科瓦尔的“投资”没有白费。他赢得了“大好人巴勃罗先生”的称号,正如埃斯科瓦尔的园丁安东尼奥·希尔所说的:“感谢亲爱的巴勃罗先生,这里(指恩维加多)变成了天堂的一部分。”这位第一号毒枭居然得到了各阶层的尊重和好评。人们说他的产业“为人民做了许多国家办不到的事情”。以此为形象,1982年,巴勃罗·埃斯科瓦尔居然以自由党候选人的身份,当选为安蒂奥基亚省的候补国会议员,直到1983年年中,新任司法部长罗德里戈·拉腊·博尼利亚才揭露出这位候补议员就是德林卡特尔贩毒集团的第一号头目。劣迹败露,埃斯科瓦尔这才逃之夭夭。但此后不久一天晚上,拉腊即被暴徒打死。 经营的集团埃斯科瓦尔经营的麦德林卡特尔贩毒集团是哥伦比亚最大的贩毒集团。麦德林地处哥伦比亚北部,位于科迪勒拉山脉西麓,是1616年由西班牙人创建的。它海拔1600米,年平均气温21—22度。近年来人口不断增加,现为拥有200万人口的哥伦比亚第二大城市。麦德林气候宜人,盛产兰花,纺织业发达,畅销世界各地。而最负盛名的还是这里盘踞着一个庞大的毒品犯罪集团,近些年来成为可卡因的一大集散地,而猖獗的恐怖活动把这个“春城”又变成了一个战场从贝但库尔总统执政期间(1982—1986年)到巴尔科总统执政期间(1986—1990年),哥伦比亚的暴力事件层出不穷,愈演愈烈,毫不夸张他说,鲜血洒满了麦德林的大街小巷。 1988年在哥伦比亚出现了82起暗杀事件,造成400多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农民,而98%的凶手仍逍遥法外。从1989年8月到1990年6月,贩毒集团共进行了2595起恐怖袭击活动,造成1500多人死亡。巴尔科总统执政期间,共有25名记者和1050多名左派爱国联盟成员被害,约3万人死于暴力事件,使麦德林街头暴力活动的受害人数达到历史上最高水平。1990年被害者近4000人。仅1990年上半年,哥伦比亚发生暗杀事件即达11887起。 前美国毒品管制局局长威廉·尤特对麦德林贩毒集团作了如下评论:“他们是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凶恶、最危险、最残暴、最大胆,但也是最有钱的犯罪组织。与这个集团相比,美国的黑手党就像小学里的学生,日本的山口组就像教堂里的唱诗班。他们的所作所为正危害着全世界人民的健康与幸福。” 麦德林卡特尔贩毒集团,组织严密,精通黑道,曾一度拥有大小头目250人,杀手3500余人,毒贩25000余人。 该集团的核心成员是被称为“五虎将”的5名大毒枭:头号毒王巴勃罗·埃斯科瓦尔·戈维利亚;第二号毒枭豪尔赫·奥乔亚;奥乔亚家族的元老法维奥·奥乔亚;毒品大王列德;有“哥伦比亚黑手党教父”之称的卡洛斯·莱德尔,里瓦斯。 可卡因之都麦德林市之所以成为可卡因之都,是有其理由的。第一,麦德林位于哥伦比亚西北,航空交通非常便利;第二,这个城市四周被连绵的山脉包围,为地下可卡因工厂提供了极好的掩护;第三,麦德林传统上是个工业城市,因此很容易取得提炼可卡因所需的化学药品;第四,70年代维系麦德林经济命脉的纺织工业不景气,使数以千计年轻人流落街头,其中许多人被贩毒集团吸收,成为贩运毒品的人或打手。 以麦德林市为中心的卡特尔贩毒集团是在70年代逐步形成的。最初,这个集团主要从事走私绿宝石的活动,以后又开始走私大麻等毒品。70年代以来,随着美国毒品市场的拓展,对毒品的需求量大增,这个集团进一步发展到走私可卡因。他们先是从南美洲其他毒品生产国如玻利维亚、秘鲁等收购古柯叶进行加工和销售。到80年代初,卡特尔贩毒集团干脆赤膊上阵,就在哥伦比亚种植古柯和大麻,并逐渐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的垄断性生产体系和自成一体的贩毒路线与网络。 贿赂与暗杀对于政府的缉查和打击,埃斯科瓦尔为首的麦德林卡特尔是以贿赂和暗杀两手来对付的。为此,他在集团内专门设有负责贿赂、警卫和暗杀的部门及培训杀手的学校。为了更加顺利地进行贩毒活动和有效逃避法律的制裁,埃斯科瓦尔不惜重金贿赂政府官员、法官和军队高级官员,以求他们网开一面,并成为麦德林卡特尔贩毒集团的保护伞和支持者。 1983年秋,司法部长拉腊下令逮捕“可被引渡者”,埃斯科瓦尔和乔治·露易斯逃往巴拿马避难。他们在那里会见了代表政府前来秘密会晤的哥伦比亚前总统阿方索·洛佩斯,米切尔。 阿方索一行不仅没有把这些逃亡国外的罪犯的藏身之所通知美国当局,而且他们协商达成了某种交易。受埃斯科瓦尔贿赂的高级官员涉及各个行业、部门,也涉及参议员、法官、律师以及军警情报人员等。例如,警察从麦德林卡特尔集团“五虎将”之一的豪尔赫·奥乔亚的表兄家搜出了一份贿赂清单,受贿的有政府官员、律师、警察和大学校长,仅1985年和1986年的贿赂金额竟达150万美元,付款地点在卡塔赫纳和麦德林两地。其条件是:降低对贩毒者的罚款、阻止向美国引渡、免罪释放贩毒者。 “可卡因美元”产生了巨大效力。哥伦比亚唯一和毒品集团斗争的武器——警察和军队,由于得到贿赂,实际上已形同虚设,他们谁也不愿干涉毒品巨商的活动。 “议会充斥着由毒品赃款资助而当选的政客,他们对毒品问题都保持缄默。传统的自由党和保守党这两大政党中的显要人物,据悉也都牵涉进了毒品垄断集团。就连罗马天主教会直到三年前还在接受这些毒品大亨为求得社会地位而做的慈善捐赠,在毒品问题上他们自然也就没有发言权了。”甚至连哥伦比亚的“左”派游击队也在为是否应接受毒品巨头的“接济”而进行辩论。最后,看来是赞同接受的一派占了上风。 新闻界面临的暴力威胁与日俱增。哥伦比亚第一大报——《时代报》的社长埃尔南多·桑托斯哀叹道:“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不得不乘坐防弹汽车,但我知道这可能无济于事。” 为了保证组织的安全,埃斯科瓦尔集团从国外购进了大批先进的武器装备,从事毒品走私押运工作。为了同围剿的政府军作战,埃斯科瓦尔集团还以高薪从以色列、南非、法国、英国以及美国招聘了大批雇佣军,组成强有力的武装集团。面对这一武装集团,连政府军也要畏惧三分。 埃斯科瓦尔集团雇佣来的职业杀手,都接受过严格、系统的训练,具有侦察、爆破、应急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绝对忠诚贩毒集团。帮规是极其严格的。如果背叛了组织,那只有死路一条。他们在杀死“变节者”以前,要先割掉其耳、鼻或者舌头和生殖器,让你饱尝痛苦以后再给致命的一刀,杀死以后,甚至还把尸体绑在铁棚上示众。帮规中还有一条,就是对“变节者”的全家要斩尽杀绝:先杀亲属,再杀本人。在麦德林,常常会发现一些无名尸体,口中含着性器官,这一定是背叛组织或泄露秘密而被处死的毒品集团分子。 麦德林卡特尔贩毒集团的暴力行径在哥伦比亚造成了巨大的恐怖气氛。经过严格训练的职业杀手,专门绑架、枪杀那些敢于伸张正义,揭露、审判他们罪行的人——从法官、记者、官员、警察、编辑,到该集团内部的“叛变者”。结果使哥伦比亚这个资源丰富、有着29万人口的南美洲国家每年总要发生上万起谋杀案件,闹得社会动荡,人人自危。那些国家法官们整日生活在恐惧之中。本来,在哥伦比亚,人们一直认为,能被选进最高法院是一种很崇高的荣誉。但是仍有一些法官宁愿辞掉他们的职务。1987年1月,最高法院院长费尔南多·乌里韦·雷斯特雷波就辞职去了厄瓜多尔。他的临时继任人内梅西奥·卡马乔·罗德里格就职时还声称:“我们都处于威胁之下,但是我并不感到畏惧。”但是,仅仅过了5天,他也突然辞职不干了。 美国驻哥伦比亚大使馆建成了一座地堡式的建筑,许多外交官员还须待械巡逻,以防不测。1983年,哥伦比亚总统贝尔萨里奥·贝但库尔曾发动过一场反毒品运动,招致了毒枭的忌恨,以致政府为他配备的保卫人员竟达40人之多。其他政府要人也费尽心机地寻找“安全住所”。以至有的溜到国外。前司法部长恩里克·帕雷霍(他曾于1985年同前总统贝但库尔批准引渡12名哥伦比亚籍的和1名西德籍的贩毒者到美国,同时将3名美国籍的和1名哥伦比亚籍的毒贩引渡到哥伦比亚审判)为躲避贩毒集团的黑枪,经多方努力,终于弄到一个驻匈牙利大使的职务。但在1987年1月13日,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他的住宅附近,还是遭到暗杀。幸亏伏击未成,这位前司法部长才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当然,也有不畏贩毒集团暗杀的政府官员。哥伦比亚前总检察长卡罗斯·毛罗·奥约斯就是其中一位。1986年9月,当时47岁的卡罗斯·毛罗·奥约斯担任了总检察长,他坚持与贩毒集团作斗争,积极主张将毒枭们引渡美国。 因为美国法院往往对这些大毒商科以重刑。而且一旦入狱,很难逃出。贩毒分子们最害怕的就是这一点。而总检察长自然被恨之入骨,他的名字被列入黑名单。1987年11月21日,二号毒枭豪杰赫·奥乔亚落入法网之后,奥约斯坚决主张将其引渡到美国去受审。可是,奥乔亚以“可卡因美元”暗中疏通关节,竟于12月30日获释。 奥乔亚逃跑后,举国震动,舆论哗然。一些政府官员也力主打击罪犯,其中态度最鲜明的就是奥约斯。在“皮科塔”监狱的典狱长和波哥大71号法官穆尼奥斯于1983年1月2日被政府撤职后,他领导的总检查署下令追究其刑事责任。他还宣布要调查司法部长恩里克·穆尔特拉的在此案的责任。这位部长原来曾下令逮捕奥乔亚,可是又在12月30日取消逮捕令,致使奥乔亚逃出大狱。奥约斯还组织力量,继续打击贩毒分子。总检查长对贩毒分子要杀死他早有预料,但他并未退却。1987年年底,他在哥伦比亚议会发表演讲时就宣布:哥伦比亚被贩毒集团吓倒了,只有一位部长或检察长以身殉职,才能使它惊醒。仅过了一个月,总检查长的预言就不幸而言中了。 当警察闻讯赶往出事地点时,袭击者早已无影无踪。总统巴尔科立即召开紧急内阁会议,并派出5000名军警前往麦德林市附近的交通要道追捕搜查。就在当天傍晚,在离绑架地点22公里处,人们发现一具血肉模糊的尸体:缠着绷带,带着手铐,弹痕累累,惨不忍睹。 这就是总检察长——奥约斯。 原来,垂死的总检察长被绑走以后,受尽折磨,苦不堪言,但是绑架者们直到7个小时以后,即下午2点多钟才用冲锋枪和步枪在他头上连击8枪,然后从行驶中的汽车上扔出来。警察看到的奥约斯的尸体已是面目模糊,难以辨认。 奥约斯总检察长被歹徒杀害之后,哥伦比亚举国悲愤。巴尔科总统打算前往参加在麦德林公墓为奥约斯举行的葬礼并致悼词。但总统卫队极力劝阻,他们告诉总统,如果他坚持去参加葬礼,则总统安全无法保证。巴尔科总统只好派人代表他去墓地致悼词。 总检察长被杀事件发生后,一批自称“可引渡者”打电话给报界,声称此事是他们干的。他们早已将奥约斯每周到麦德林度周末的时间、地点、路线和保嫖人数都了如指掌,然后在一名前警官的指挥下残酷地杀害了他。这批歹徒还扬言,这仅仅是开始,黑名单上还有一长串名字。果然,2天后,即1月29日,另一名反毒品人士,库库塔市长候选人拉蒙·迪亚斯及其夫人又惨遭杀害。1989年8月,上院议员、总统候选人格兰先生遭到毒贩暗杀。9月,积极禁毒的麦德林市长被暗杀,刚刚就任的司法部长被逼辞职。11月,毒品集团又在波哥大近郊爆破了国内航班,造成106人死亡。这是埃斯科瓦尔直接策划的。12月,又在彼哥大特别警察本部前制造流血事件,造成63人死亡。据哥伦比亚官方统计,从1981年到1991年的十年间,哥伦比亚已有2万多人死于毒贩之手,有157名法官和3500名禁毒官被杀害。仅1991年头5个月,就有4000余人惨遭杀害。 1989年至1990年的两年间,埃斯科瓦尔直接策划的爆炸事件达300起。1988年至1991年,埃斯科瓦尔指使亡命徒杀害了50多名法官、2名部长级官员、25名记者以及数以百名警察和司法人员。埃斯科瓦尔集团的暴力恐怖活动已经成为南美之最。 入狱1984年以来,哥伦比亚政府一直在伺机捉拿埃斯科瓦尔归案。为此还许下了40万美元的赏钱,但每每“吃到嘴的肉”又掉了。好几次,他在警察抵达前几分钟平安逃脱。有人把他大难不死、九死一生归因于他的保镖作战勇猛,或者他的“内线”信息灵通。 座落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市中心的博利瓦尔广场是该国的圣地之一,游人络绎不绝。广场中央耸立着拉丁美洲解放者——西蒙·玻利瓦尔的雕像。雕像后面就是雄伟的波哥大市政大厦。广场左侧是一个展览馆,右侧是一座现代化的五层建筑,这里是哥伦比亚政府的办公地和最高法院。距北3m米便是哥伦比亚总统府。这里得天独厚,四季如春。1985年11月6日,广场像往常一样,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熙熙攘攘,成群的鸽子也自由自在地啄食着散落在地上的食物。广场上洋溢着一片和平的气氛。此时的司法大厦正在举行国家高级会议。突然,一阵激烈的枪声从大厅门外传来,随即一群手持机枪的武装分子冲进了大厅。大厅里顿时乱成一团。武装分子很快控制了这座大厦,包括最高法院主席在内的300多人在武装分子的枪口下沦为人质。这伙武装分子就是受埃斯科瓦尔指使的、麦德林卡特尔贩毒集团的一支反政府武装的成员。 1983年3月2日清晨,埃斯科瓦尔与他的三名保镖一起,化装成哥伦比亚官方军人,溜进了彼哥大的卡但空军基地,他们迅速窃取了一架飞机。政府方面立即派出3架F—16型战斗机升空拦截,开火将被窃飞机击中。埃斯科瓦尔等人居然在飞机爆炸起火前跳伞逃跑了。如此快速行动使警方也不得不佩服。难怪埃斯科瓦尔年轻时是偷车好手,如今窃机也如此驾轻就熟,手段高强。最惹人注目的秘闻是巴尔科政府也曾采取宣战和对话的双重手段来与埃斯科瓦尔周旋。埃斯科瓦尔和巴尔科之间通过中间人曾进行过两次对话。第一次是1988年9月至1989年8月;第二次是1990年1月17日至1990年3月28日。尽管哥伦比亚政府一直否认举行过这种对话。据悉,对话的中心人物一位是赫尔曼·蒙托亚,他是总统府秘书长、巴尔科总统的私人朋友,显然他代表巴尔科政府一方;另一位是华金·巴列霍,他是前政府部长、自由党政治家、埃斯科瓦尔的教父,显然他代表埃斯科瓦尔一方。巴列霍提出的建议是:“贩毒集团愿意停止可卡因生意,将资金投向利于国计民生的项目以此来换取不被引渡到美国去(在哥伦比亚本国受审),同时,政府保证为他们提供方便,使其法律和经济处境正常化。”但对话还是遇到了困难,“可被引渡者”认为他们的建议迟迟没有得到政府的响应,而在双方休战期间,政府军却一直在袭击他们。这一次会谈维持了将近一年。到“血腥三日”加兰被杀而告破裂。 1989年8月18日晚。波哥大市在夜色中显得格外美丽。晚8时许,1万多群众云集在波哥大西郊的索阿查广场集执政的自由党总统候选人、年仅43岁的参议员路易斯·卡洛斯·加兰在4名保镖的陪同下,乘车前往出席这个集会,并准备发表首次竞选演说。 8时55分,加兰兴致勃勃地走上临时搭起的讲台,举起双手向他的支持者们问好致意。突然,枪声四起,加兰摇摇晃晃地倒在了血泊中。随从的安全人员迅速把当时尚能言语的加兰送到波哥大肯尼迪医院进行急救。然而,加兰终因伤势过重,3小时后身亡。这位哥伦比亚反毒品的希望之星、强硬的反毒派代表,最终未能逃脱贩毒分子的枪弹。据在现场采访的电视摄像记者录制的图像表明,刺杀加兰的凶手至少有5人,有的是从会场两侧的树上向讲台开枪的,有的是从讲台后面射击的。其中两名刺客高举着支持加兰的巨大标语牌,不时晃动着,以挡住加兰身边保镖的视线。其中有一名刺客在距加兰仅两米远的地方,从低处向加兰的胸部猛烈射击,加兰身中数十弹。就在凶手们向加兰开枪的同时,混杂在人群中的其他刺客也一起向空中鸣枪,以驱散人群。 尽管凶手没有被当场抓获,但据哥伦比亚警方调查证明,这是贩毒集团和国内的极右势力勾结在一起干的,他们共同谋害了加兰。 贩毒集团残酷地暗杀执政党总统候选人,在光天化日之下,如此横行肆虐,是向政府的公然宣战。这极大地激怒了哥伦比亚政府,也激起了哥伦比亚全国人民的无比义愤。社会各界纷纷要求政府立即采取强硬措施打击贩毒集团的嚣张气焰。哥伦比亚政府终于下定决心向势力强大的贩毒集团全面开战。 就在加兰遇害的当天深夜,哥伦比亚总统比尔希略·巴尔科·巴尔加斯紧急召集全体内阁成员会议,商讨在哥伦比亚掀起一场全面扫毒战的具体问题。随即巴尔科总统通过全国广播电视系统发表演说,强调指出,贩毒集团的罪恶活动是对整个国家的进攻,因此政府和军队决定给予坚决的回击。巴尔科总统同时宣布:将从当天深夜开始实行全国戒严,关闭所有的机场和港口;出动军队和警察进行全国性围歼,严厉缉浦贩毒分子;查抄贩毒集团的产业,恢复实施与美国1979年签署后,因迫于贩毒集团压力而于1987年中断实施的引渡毒贩条约。 一场持续两年多的围歼贩毒集团分子的扫毒战从此在哥伦比亚拉开了帷幕。1989年10月17日下午3时,哥伦比亚国家安全局局长米盖尔·马萨向总统报告,据来自贩毒集团内部的可靠消息:11月22日,在距波哥大东北部200多公里的热带森林里,麦德林卡特尔贩毒集团的三大毒枭准备聚集在头号毒王巴勃罗·埃斯科瓦尔的“黄金庄园”中举行所谓的“最高级会议”,这是力争一网打尽毒枭们的最佳时机。 巴尔科总统立即用电话召集国民军司令、警察部队司令、特种兵司令迅速赶到总统府开会。 经过2个多小时的周密商讨,总统最后决定,由特种部队司令巴尔加斯率领200名经严格挑选的士兵,用C—130运输机送往“黄金庄园”,通过空降直插敌人心脏;另配数架全副武装的直升飞机和精锐的第14旅上千名官兵一起埋伏在贝尔澳港,切断贩毒集团陆地和海上通道,形成对“黄金庄园”的从空中到陆地的大包围圈,争取把三个大毒枭一网打尽。总统风趣地说,既然他们在“黄金庄园”里开会,那么我们就针锋相对,把这次军事行动定名为黄金扫毒行动。 “黄金庄园”地处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中的一处山峰绝壁上。仅有一条通道与脚下的一条小河相连,小河两岸由贩毒集团武装人员严密封锁;通往山峰的通道两旁布满了各种杀人机关,令人防不胜防。庄园内还有几条只有少数头目知道的伪装得极为巧妙的秘密通道,直接通往山下的密林之中,以便贩毒头目在情况紧急逃跑时使用。山下仅有的一块空地上,密布着铁丝网。废铁块和高木桩等障碍物,以防政府军的直升机在此着陆。 11月21日深夜,乌云遮住月亮,秋风夹着细雨。伸手不见五指。特种部队在接到“黄金行动”的指令后,迅速由帕兰格罗军事基地登上武装运输机和直升机出发,兵分三路,向“黄金庄园”秘密扑来,同时,精锐的国民军14旅也从陆路向庄园包抄过来。…凌晨3时50分,陆路部队在“黄金庄园”附近地区与贩毒集团的武装守卫交火,激烈的枪战声惊醒了毒袅们。与此同时,武装运输机和直升飞机飞临“黄金庄园”上空,特种兵从天而降,武装直升飞机从高空向庄园射出了愤怒的子弹,巴勃罗·埃斯科瓦尔左臂受伤。惊慌之余,毒枭们命令随从人员拼死抵抗,而他们却急速轻快地钻入了地下暗道。数分钟后,从山下而来的部队在消灭了小河两岸的武装贩毒分子之后赶到,他们带来了大批的德国军犬,在庄园内外展开了大规模的搜寻。照明弹在空中一次又一次地燃起,把整个山峰照得如同白昼;直升飞机以50米为一个方块,用机枪逐个进行地毯式扫射。 黎明时分,大雨倾盆而下,搜索战不得不被迫中止。埃斯科瓦尔等贩毒头目得以逃出“黄金庄园”。这次围剿战共打死打伤贩毒分子100余人。 11月22日凌晨6时,巴尔科总统在得知战况后下令:哥伦比亚军队和警察密切配合,封锁所有可能外逃的路线;同巴西、秘鲁、委内瑞拉等邻国采取联合行动,加强对边界地区,特别是边界人烟稀少地区的监视,形成关门打狗之势;继续在国内大规模搜索贩毒分子。哥伦比亚主要城市的街头时常传出零星交火的枪战声。仅3天之内,国民军部队和警察部队共搜查包括在逃的埃斯科瓦尔、罗德里格斯、加查等毒果的别墅和住宅共350余处,逮捕毒品分子或嫌疑犯11540人,共查获价值约3000万美元的可卡因、黄金、珠宝或武器。 12月15日中午,警察在离卡塔赫纳不远的图尔沃发现了麦德林卡特尔贩毒集团的第三号人物加查的踪迹。接到消息后,特种兵部队立即全副武装,乘坐3架直升飞机迅速追击这个亡命之徒。加查及其同伙乘坐一辆奔驰牌敞蓬车拼命地逃跑。小车高速奔驰,加查及保镖们在座位上端着自动火器向直升飞机猛烈开火。一架直升飞机加速从空中超过小车,猛调转机头对着飞驰而来的轿车,直径为50毫米的枪筒内射出了排排子弹,小轿车被打翻进路旁的农田里,起火爆炸,加查及同伙当场毙命。 针对政府的严厉措施和对贩毒集团的沉重打击,贩毒集团进行了疯狂的报复。11月22日,就在巴尔科总统下令在全国继续大规模搜索贩毒分子的同一天,刚刚从“黄金庄园”逃出的毒枭们利用他们所控制的广播电视媒介向社会散发他们所谓的,‘麦德林公报”。公报中一方面声称要与政府谈判;另一方面,又紧急动员所有贩毒分子向政府作出坚决、全面的应战。他们在公报中威胁说,政府每抓住一名贩毒头目或向美国引渡一名贩毒分子,他们就要杀死10名法官作为报复,报复对象包括支持扫毒战争的人士及其家属。“麦德林公报”发表的头一天夜里,贩毒集团又用炸弹袭击了自由党和保守党总部,炸毁了几座哥伦比亚国家主要领导人的别墅。 11月27日凌晨,一架从波哥大国际机场起飞的727—100型客机在起飞不到5分钟就发生了爆炸,机上100名乘客和6名机组人员全部罹难。麦德林卡特尔贩毒集团宣称,这架飞机是由他们的特别行动队放置的定时炸弹炸毁的,目的是为了处死乘坐在这架飞机上的5名告密者。 面对贩毒集团的狂烈反攻,哥伦比亚政府没有胆怯、退缩。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斗争,扫毒战捷报频传,成果辉煌。据哥伦比亚政府12月26日公布战报统计,此次“黄金行动”攻势一个多月以来,扫毒部队共出击约2100次,清剿或占领了近1200座贩毒分子的庄园、房屋、别墅和其他同贩毒分子财产有关的不动产。查封走私贩毒飞机约400架,船只75艘,各类汽车530余辆,缴获了3套通讯器材和1322件武器。弹药,没收可卡因9吨。 为了防止贩毒集团的疯狂报复,哥伦比亚政府又相继宣布:由陆军接管全国46座国家机场的安全保卫,由空军全面控制国家领空,对飞越禁区。不听指挥和调度的任何飞机,都可将其击落;对贩毒分子相对集中的波哥大和麦德林等大城市实行宵禁和交通管制;对国家要害机关采取重点保护的防暴安全措施;为了完成扫毒防暴任务,政府决定对1990年服役期满的军人推迟退役。 哥伦比亚的黄金扫毒行动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和支持。邻国政府纷纷发表公开声明,支持哥伦比亚政府开展的扫毒攻坚战,并加强边境地区的控制和检查,防止哥伦比亚贩毒集团头目从边境逃脱。美国等西方国家决定向哥伦比亚提供6500万美元,用于购买扫毒所需的器材和武器。 形势对毒贩越来越严峻。巴尔科政府的强硬态度和全面宣战,使埃斯科瓦尔受到惨重打击,并预感前途不妙。尤其是麦德林集团的财务主管、32岁的罗迈罗(Eduardo Martinez Romero)被捕,加之其军事首领“墨西哥人”加查阵亡,使埃斯科瓦尔失去了左膀右臂,元气大损。 12月19日,埃斯科瓦尔等绑架了蒙托亚的儿子阿尔瓦罗·迪戈,以迫使政府恢复对话。三周后,总统府秘书长的儿子获释。1990年1月27日会谈重新开始,巴列霍再次提出原来的建议。 休战持续了70天,到3月22日爱国联盟总统候选人哈拉米略被暗杀那天休战结束,第二次谈判陷入僵局。虽然巴尔科政府在1989年9月6日到1990年1月初向美国总共引渡了13名贩毒分子,但巴尔科还是准备适可而止。 政府在加紧围剿、严厉打击的同时,及时改变措施,将围剿和对自首投降的贩毒分子予以宽大处理结合起来。1990年4月5日,巴尔科总统访问了法国,在向欧洲议会代表的讲话中,他宣布,哥伦比亚不会把埃斯科瓦尔引渡给美国。 此时埃斯科瓦尔对这位即将卸职的总统还是将信将疑。1990年9月5日,哥伦比亚新总统加维里亚针对贩毒分子惧怕被引渡的心理,继承了前任“一手硬,一手软”的策略,在对贩毒集团加紧围剿的同时,宣布在此法令颁布之日前犯有罪行的贩毒分子只要自首投降,司法当局将对他们从轻判处,并保证不把他们引渡到美国或其他国家。这一宽大政策对贩毒分子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尤其是对那些在美国毒品管理局通缉令上有名的“可被引渡者”来讲,这正是几年前他们在与政府的秘密谈判中希望得到满足的主要条件。 在贩毒分子中有“宁要哥伦比亚坟墓,不要美国监狱”的说法。因为只要留在哥伦比亚,他们还可能利用金钱,达到减刑、赦免的目的。如果说巴尔科和加维里亚的宣布还只是一种口头承诺的话,那么,奥乔亚三兄弟在1990年底到1991年年初分别向政府投降、在国内受审的事实,就从行动上表明了哥伦比亚政府说话算数,不会把贩毒首犯引渡给美国。因为奥乔亚家族贩毒集团的知名度也是相当高的,美国数家法院指控他们兄弟3人向美国偷运了几十亿美元的毒品。鉴于哥伦比亚政府对毒果的优待政策,埃斯科瓦尔动心了。 但是,与政府兵戎相见、血火厮杀近20年的“巴布洛大爷”要投降,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他还需要观察气候,还需要物色中人,还需要投石问路。84岁高龄的天主教牧师赫瑞罗斯(Garcia Herreros)就充当了埃斯科瓦尔投诚的斡旋人和顾问。他劝说埃斯科瓦尔释放在押的两名著名记者,以争取社会舆论的同情,给自己“下台”留个阶梯。 赫瑞罗斯在当地的一家电台上说:“经过我们私下里沟通,在促成埃斯科瓦尔投降方面已经前进了一大步。埃斯科瓦尔相信哥伦比亚,相信总统,相信正义的审判。”1991年5月19日,麦德林贩毒集团通知新闻机构,说他们将释放新闻记者桑特斯(Francisco Santos)和帕柯昂(Maruja Pa-chon)。舆论界马上意识到,两名记者的获释,可能预示着埃斯科瓦尔准备投降。桑特斯,28岁,是一家报社的新闻编辑;帕柯昂,55岁,是一家电影研究机构的负责人。两人都是于1990年在波哥大遭绑架的。自从他们被毒品贩于扣作人质以来,全世界(包括罗马教皇)一直在呼吁释放他们。他们的被囚禁在哥伦比亚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教会举行仪式祈祷他们的平安。电视不定期提醒人们他们被捕的时间。在哥伦比亚,他俩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 5月20日晚上,被释放回家的桑特斯告诉记者:逃亡中的埃斯科瓦尔马上可能会投降,持续多年的毒品战争可能走向和平。对此他深信不疑。桑特斯释放后几小时,帕柯昂也获得了自由。5月22日,波哥大报纸发表消息:赫瑞罗斯牧师于21日在麦德林附近的一个秘密地点会见了埃斯科瓦尔。经过磋商,埃斯科瓦尔同意在15天内向政府投降,因为他还需要一些时间来处理“私人事情”。 这期间,埃斯科瓦尔提出了三项条件:政府要保障他的个人财产合法化;惩办侵犯过毒犯及其家属人权的警察;建造一座由正规部队看守的专门监狱以确保他的生命安全。政府接受了后两个条件,但拒绝使埃斯科瓦尔贩毒所得的亿万家产合法化。 5月30日,埃斯科瓦尔写信给麦德林市的新闻机构,表示他愿意向政府自首,他没要求政府对他实行大赦,也没有要求政府停止正在进行的扫毒行动,更没有要求把他贩毒得来的钱财合法化。 双方继续进行着交涉和谈判。 6月17日,15天过去了,埃斯科瓦尔还不见动静。1991年6月19日凌晨,大地依然处在一片暮色之中。双方协商的中间人赫瑞罗斯牧师乘坐政府提供的直升飞机从麦德林城出发,进入埃斯科瓦尔指定的地点。在那里等候的向导在确认飞机上除驾驶员和赫瑞罗斯牧师外别无他人之后,登机引路同往埃斯科瓦尔藏身秘地。这天下午,在哥伦比亚修宪委员会通过禁止引渡哥伦比亚人议案之后,埃斯科瓦尔终于下定决心,走出了他的地下魔窟,在麦德林市郊外,向警方交出了他的手枪。下午5时,埃斯科瓦尔被带到麦德林市府大楼,锁上了手铐。在国家检察总监阿里埃塔、刑事审理局长梅希亚和赫瑞罗斯牧师的陪同下,登上停在市府大楼顶层平台上的直升飞机,被直接送往安第斯山脚下的一所特殊监狱中,即早已给他准备好了的距离麦德林南部60公里处的恩维加多监狱。从这里正好望见童年长大的家乡。 在埃斯科瓦尔投降之前数小时,麦德林集团的重要头目罗德里格斯先行投降。恩维加多监狱位于海拔2600米的埃尔瓦列山庄上。这所监狱被4.6米高的带电带刺的铁丝网包围着,四周还有4座9米高的了望哨。屋顶焊铸了厚钢板,墙壁是花岗石和足有半米厚的钢筋水泥砌成的,门窗上钉着粗重的钢条。四周围的电网高压达1万伏,大小监视岗楼69座。狱内40余名狱警日夜看守,狱外有160余名正规部队的士兵轮流巡逻值勤,附近还有数十辆随时备用的坦克。 这一切与其说是为防止埃斯科瓦尔逃跑的,倒不如说是为避免有人溜进监狱刺杀埃斯科瓦尔的。这里既没有暖气又没有空调,四个大房间放着钢制的高低床,娱乐室除了一台电视机外什么也没有。有人说埃斯科瓦尔也许要在监狱制造一种思乡怀旧的气氛,而不会仿效“墨西哥的监狱皇帝”,将这里建成豪华的“五星级监狱”。 美国方面认为,虽然麦德林集团遭到了致命的一击,但还不能排除埃斯科瓦尔三五年内获释的可能性,也不能保证他不在狱中仍然指挥遥控着麦德林集团的毒品贸易。这个监狱大得足以容纳40个人,也许正是为埃斯科瓦尔手下人准备的。因为他的部属有许多人都追随其主子投降政府,19日以来,已有包括大小头目在内的9名毒品贩子向当局举起了双手,其中包括埃斯科瓦尔的哥哥罗伯特·埃斯科瓦尔和麦德林集团的重要人物约翰·海罗·贝拉斯克斯。 哥伦比亚总统府高级官员透露,司法部门将对埃斯科瓦尔进行电话审讯。采取这种方式是为了向全世界和全国人民表明,当局有能力保护法官和证人,使法庭能对被告作出公正的判决。 哥伦比亚的“不引渡”政策激怒了美国,一些美国官员对哥伦比亚这一政策提出批评,认为哥伦比亚司法机构还不能做到不受贩毒恐怖活动的恐吓而对毒贩作出应有的裁决。1991年5月30日,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威谦·韦伯斯特对哥伦比平的宽大政策感到失望。他说,美国曾强有力地支持过他们的扫毒战争,但他们自己却打退堂鼓,不履行引渡条约。 加维里亚总统则呼吁国际社会承担起扫毒斗争中应尽的责任,“而不要对开始和平进程的哥伦比亚评头品足”。毒王人狱后,在哥伦比亚五大城市进行的一项民意测验显示,75%的人认为哥伦比亚的法官完全有能力对埃斯科瓦尔作出公正的裁决,84%的人认为美国对哥伦比亚政府的政策的批评是没有道理的。 1991年7月2日,哥伦比亚政府宣布,以新宪法的生效(7月4日)为标志,结束为期7年之久的“围攻状态”(这一紧急状态是从1984年4月贝坦库尔总统执政时开始的,法律规定限制公民的某些自由,赋予总统以重建社会秩序的特殊权力)。第二天(7月3日)麦德林集团的武装组织宣布解散。如果以1981年11月“M·A·S”的出现算作这个组织的诞生,那么它经历了近十年的暴行终于寿终正寝了。 越狱国人希望政府与毒王之间的和平延续下去。然而这仅仅是哥伦比亚人所希望的一种“和平状态”。 1992年7月22日夜,开始收看晚间新闻的哥伦比亚人惊奇地发现,此刻本应越洋飞赴马德里的加维里亚总统,却在神情严肃地发表广播电视讲话。这位决定暂不去参加第2届伊比利亚美洲首脑盛会的国家元首向全国宣布,囚禁达1年的哥伦比亚最大贩毒集团麦德林卡特尔的头号首领巴勃罗·埃斯科瓦尔于21日夜间越狱,至今下落不明。哥伦比亚政府将继续追查,并重申必须依法严惩罪犯。与此同时,哥伦比亚总统表示,政府的和平政策依然不变,只要毒王埃斯科瓦尔自首,政府将保证其生命安全,并进行公正审判。总统话音甫落,全国一片哗然。总统讲话道出铁的事实:的确发生了一件不该发生的事情。 哥伦比亚政府发现,在事情发生前,毒王埃斯科瓦尔虽然身陷囹圄,但依然神通广大,继续遥控狱外的犯罪活动。而7月中旬以来,一些麦德林集团的成员在看守配合下,多次出入恩雏加多监狱,麦德林市也不断发生暴力事件,被绑架和谋杀者多达22人。21日,哥伦比亚总统决定当日下午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特别会议。军警首脑、内政部长、国防部长、司法部长、总检察长等要人参加的这次会议足足开了4个小时。 当地时间22时15分,哥伦比亚总统府发表公报,宣布因拨款400万美元加强思维加多监狱的警卫设施,安全委员会决定把巴勃罗·埃斯科瓦尔与其14名同伙由即将施工的该监狱移往军营。决定“转移”于当晚执行。 这一夜,被许多哥伦比亚人视为惊心动魄的一夜。哥伦比亚司法部副部长、加维里亚总统的前卫队长爱德华多·门多萨和国家监狱局局长纳瓦斯·鲁维奥上校奉命当晚22时50分来到思维加多监狱,通知毒王埃斯科瓦尔及其同伙,准备将他们转移到军营中去。埃斯科瓦尔认为政府违背了当初不更换监狱的承诺,他们已不再享受特殊待遇,也不会得到生命保障。 毒王立即下令同伙行动,利索地夺过在场警卫人员的枪支。逼迫司法副部长门多萨和国家监狱局局长鲁维奥上校进入埃斯科瓦尔的牢房。随即将他们扣为人质。 在埃斯科瓦尔等人行动的同时,恩维加多监狱仍被数百名军警严密看守着。据爱德华多·门多萨说,在被扣期间,一位劫持者曾用对讲机要麦德林市的同伙在学校附近安置汽车炸弹。另一些人则不停地威胁,并扬言必要时会杀死他们。两位人质则企图要扣押者相信,改建监狱的工程和转移监狱,均是出于对犯人的安全考虑。一切都是同时发生的!这时,在监狱外面值勤的一些士兵见到装扮古怪的一伙人走出监狱来了。前面是几位衣着不整的狱警,一些农民装束的人紧随其后,被围在中间的,则是一位身穿运动服的高高胖胖的妇人。对此,有的士兵像是视而未见,有的干脆背过脸去。这是双方约定的做法。交换条件是一笔足以致富的丰厚收入。这伙打扮奇特的人在夜幕掩护下迅速隐入附近的丛林。两天后人们才弄清,那位身材魁梧的夫人正是化了装的巴勃罗·埃斯科瓦尔,而农民和狱警则是伴他坐牢的属下。世界头号毒枭越狱成功! 22日凌晨3时,哥伦比亚陆军特种部队已作好拯救人质的各项准备。上午8时,战斗打响。数百名士兵向监狱发动进攻,枪声和爆炸声连成一片。经过一场导致2人死亡、2人受伤的激战,突击队员冲入埃斯科瓦尔的牢房,捉住在场的5名毒贩,救出两名人质。特种部队同时拘押了25名有嫌疑的监狱看守。然而,他们发现,毒王埃斯科瓦尔与其9名同伙却“不翼而飞”。数百名士兵在狱内“犁庭扫院”反复搜索,却始终未找到任何踪迹。两名人质回忆说,在听到枪声之前,曾看到埃斯科瓦尔等人戴上防毒面具,所以他们有可能是从狱中的某个地道逃走的。10时30分,麦德林市一家电台说,他们收到了毒王的一盘录音带。埃斯科瓦尔在录音谈话中表示,他不会投降,也不打算离开监狱,将誓死战斗下去。直至23日,埃斯科瓦尔才在寄给新闻界的另一盘录音带中承认,他目前呆在哥伦比亚西北部某处丛林中;并且提出,只有让他重返恩维加多监狱,并由联合国部队看守,他才会自首。毒王说,在扣押政府官员之后,他曾多方努力与总统府通电话,但未得到对方的回音。他还指出,特种部队在进攻时向犯人和看守乱射击。新闻报道与事实不符。直到此时,外界人们才弄清:毒王确已越狱成功。 一个被严密看管的贩毒集团头目居然轻而易举地越狱成功,这使国内外舆论大为震惊。哥伦比亚的近邻委内瑞拉下令国民警卫队处于戒备状态,以防毒王埃斯科瓦尔及其部下窜入境内。 巴拿马总检察长克鲁斯表示,越狱事件是对哥伦比亚法律的公开挑战,也使整个世界担忧。 美国一方面表示继续支持哥伦比亚政府的扫毒立场,一方面要求哥伦比亚军警全力捉拿毒王。 在国内,哥伦比亚处长表示,毒王越狱说明国家面临困难,但并非面临失败。1991年为埃斯科瓦尔自首做中间人的八旬老人加西亚·赫瑞罗斯神父再次出面呼吁毒 王放下武器。埃斯科瓦尔的夫人和女儿在得知他越狱后,紧急呼吁政府履行毒王去年自首时所作的承诺。毒王的夫人说:“做为妻子、母亲和哥伦比亚人,我以整个心灵呼唤我的国家,请求总统让和平永存。” 毒王的妹妹则揭露,最近一架美国缉毒局的飞机不时在麦德林上空盘旋,政府对毒王采取行动的背后可能有美国人。 麦德林集团的武装组织“可引渡者”也在寄给美国大使馆的录音带中扬言,如果巴勃罗·埃斯科瓦尔有什么意外,将炸毁美国驻哥伦比亚大使馆。各方人士纷纷表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哥伦比亚政府的“宽容”政策产生疑虑。埃斯科瓦尔此次越狱,对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毒品问题的人们不啻当头一棒,不少人感到失望和愤懑。而令人迷惑不解的是,世界头号毒王何以能逃出戒备森严的恩维加多监狱? 越狱事件刚刚发生后,人们对埃斯科瓦尔的去向,有不同的说法。官方说,他们可能带了防毒面具,从一处秘密地道跑掉了。埃斯科瓦尔的一个侄子则说,毒王正躲在一个有自卫能力的地道中,那里备有大量食品和武器。然而,严密搜索的特种部队始终未找到这处地道。另一种说法来自一位名叫达科塔的监狱看守。他给监狱长打电话透露,埃斯科瓦尔在突击队进攻之前便已离开监狱,而且是在向看守们付了100万美元后,从大门出去的,一支70人的贩毒组织武装在狱外接应。这位看守说,埃斯科瓦尔事先从总统府内线人物处得知要把他们移往军营,于是精心策划了越狱行动。他留下5人在屋内与人质周旋,并有意戴上防毒面具离开,给人造成钻入地道的错觉。 毒王到底为何能在号称南美最严密的恩维加多监狱中想逃就逃?经过各方面很长时间的调查,人们得到的是一个简单而又令人深思的答案——金钱开道。 21日晚,当接到总统和军方关于转送犯人去另一个监狱的命令通报以后,毒王对他的14名狱中同伙吼道:“要我们从这儿出去,出去就是意味着死亡!” 他随即下令动手,两位官员顿时被扣为人质。政府拟定的将犯人转送监狱的计划转眼间改为营救人质的行动。当时由于局势严重,决定出动特种部队。但运送士兵的两架飞机中只有一架做好准备,从而大大延误了部队抵达恩维加多监狱的时间。 22日零时30分,监狱门卫值班军士长菲利韦托·霍亚与毒王一伙密谈了15分钟。埃斯科瓦尔作出保证,放走他们的人将会成为百万富翁。据一位看守说,稍后,犯人们开始了撤离行动,略加装扮的一行人,毫无阻拦地走出监狱大门。霍亚军士长警告他的部下:“即使被挖去双眼,废掉男人的家伙,也不能说出去!” 凌晨2时,到了换岗时间,霍亚对接班者例行公事他说了一声。“平安无事。” 凌晨3时,政府的特种部队做好突击准备,但他们面对的监狱已经人去室空。恩维加多监狱的狱长因对看守受贿漠然视之而遭解职。空军司令菲格罗亚将军因直升机 栅栅来迟影响了攻击监狱而提交了辞呈。 狡诈、运气和金钱帮助毒王埃斯科瓦尔创造了新的传奇越狱神话,而留给人们的则是对职业准则、金钱魅力乃至社会伦理的更加深入的思索。 毒王——埃斯科瓦尔至今仍是哥伦比亚人和所有生活在毒品世界、关心着毒品问题的人们的热门话题。人们关注着哥伦比亚政府与以埃斯科瓦尔为首的贩毒集团之间将是修复的“和平”还是新的持续的“战争”?但是无论如何,反毒品斗争将是长期的。正如巴尔科总统认为的那样,只有全人类都认识到可卡因不仅仅是哥伦比亚的问题,而且是属于一切有关国家的问题时,扫毒战才有可能取得真正的胜利。 人物结局1993年12月2日,越狱潜逃达16个月之久的哥伦比亚头号毒枭巴勃罗·埃斯科瓦尔在麦德林市被警察击毙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