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贯三 |
释义 | 王贯三生平王贯三,又名自严、如年,浙江嘉兴人。 生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六月。 民国四年(1915)毕业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曾在嘉善高小、景贤女中等校任教。 十三年(1924),他与中共上海地委派来嘉兴的顾作之共同筹组中国国民党县党部,后当选为执委。 次年,经宣中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任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左派)秘书长。 十六年(1927)“四?一二”国民党右派政变发生后,他转入秘密斗争。 次年,被调往宁波中共浙江省秘书处工作。 不久,被国民党右派明令通缉,而避往上海做店员、小教度日,与党组织失去联系。 王贯三轶事典故民国十九年(1930),王贯三辗转南下广东潮州,汕头,先后在友联中学、海滨师范、韩山师范等校任教务主任。他支持学生抗日救亡运动,掩护过不少革命师生。并以领导教学有方,成绩卓著,在潮汕教育界享有很高声誉。二十七年(1938)秋,受聘于普宁梅峰中学,深得校董邱秉经(中共党员),校长曾纪炽重用。二十九年(1940)一月,邱奉调永定侨育中学,王受聘为大埔虎山公学教务主任。 民国三十一年(1942)五月,邱秉经奉命转移,请王贯三接任侨中校长,贯三欣然应允。在其主持工作期间,侨中继承优良传统,革命书报在校内广为传阅,曾亲自出面帮助掩护中共党员和进步青年多人。不少师生加入了闽粤赣边区纵队。三十七年(1948)九月,为避永定国民党军警缉捕赴汕头,不久,前往新加坡、马来亚各地为侨中募捐基金。1949年春,回到浙江嘉兴,同年秋赴上海,任商业职校副校长及某子弟学校校长。 王贯三史籍记载1951年2月,王贯三应龙岩专区教育科陈德惠(原海滨师范学生)电邀,任长汀师范校长。他为人谦恭、工作勤恳,团结群众,发扬民主,对学生要求严格,处处身先师卒,为树立良好的学风校风,深得长汀各界人士钦佩,被选为福建省人大代表,长汀县政协副主席。1957年7月,王被错划为右派分子,撤销一切职务,下放新桥长汀四中“劳动改造”。1962年4月,含冤逝世,终年67岁。同年6月,中共龙岩地委报省委批准取消对王贯三错定的历史结论,1979年5月,经省委统战部批复,撤消对王贯三错划为右派分子的决定, 清官第一 ——王贯三王贯三(1648-1720年),字配公,号遴庵,又号念庵,清瘫毅时考城双河口(今林七集)人。其家世代德货,贯三在家人熏陶下,养成美好的德性。少时性情疑重,善思辨,不与顽童为伍。父亲十分器重他,曾说:“昌吾门者,其是子乎?”。稍长,知书达理,勤学不倦,文章英奇磊落。知县程梦苟看到他的文章十分象赏,并荐举他人府。 康熙已酉贯三中举人,癸丑及进士第,累官考授内阁中书、户部潜吏司主事、礼部清吏司郎中等。 康熙辛酉,贯三为顺天乡试阅卷官,所拔取的都是当时有些名气的才子。癸酉典试四川,所罗皆是蜀中之杰。历考授众从不收贿赂,既以才取人。人称其“得人”。 王贯三在京居官30余年,冷然淡泊,两袖清风奋甘贫如恰。会监督宝泉局(清政府制币厂)间,他剔奸除弊、公文不人私囊。人知其廉洁之操,原本于性,非矫饰造作。其清廉之名遂冠于京师。康熙帝颁赐御书,并以临董其昌五言诗赐之。他辞官还里,宦囊惟有此物。家居茅屋萧瑟,土垣颓址,无改于旧。但对桑梓之事,如厘正保障,增广学校等必力为之,而又从不夸于人。睦亲善邻,也决不以贫乏为辞。至今人们仍以“清官第一”称之。生前著有《善补堂文集》一书。 王贯三之墓在今民权县河里王村,墓前有清乾隆四年墓碑一通,由保和殿大学士、少保兼太子保、世袭三等伯兼吏部尚书、加十级张廷文撰文、东阁大学士兼邢部尚书、加十级徐本书丹并篆额。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