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观 |
释义 | 1 宋代词人◎ 人物简介王观(1035—1100),字通叟,如皋(今江苏如皋)人。王安石为开封府试官时,科举及第。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考中进士。后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在任时作《扬州赋》,宋神宗阅后大喜,大加褒赏。又撰《扬州芍药谱》一卷。官至翰林学士净土。相传曾奉诏作《清平乐》一首,描写宫廷生活。高太后对王安石等变法不满,认为王观属于王安石门生,就以《清平乐》亵渎了宋神宗为名,第二天便将王观罢职。王观于是自号“逐客”,从此以一介平民生活。 ◎ 文学创作王观代表作有《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临江仙·离杯》、《高阳台》等,其中《卜算子》一词以水喻眼波,以山指眉峰;设喻巧妙,又语带双关,写得妙趣横生,堪称杰作。《红芍药》词写人生短暂,从而提出人生应追欢及早,写法亦颇有特色。王观的词集取名《冠柳集》,表示高出柳永之意,后失传。词作特点 王观词内容单薄,境界狭小,不出传统格调,但构思新颖,造语佻丽,艺术上有他的特色。他的词集取名《冠柳集》,表示高出柳永之意。其词虽不能说凌驾于柳永之上,却也有所独创。如〔天香〕把“穷冬”写得欢腾热烈,〔庆清朝慢〕描绘早春物候及青年女子的踏青情态,在当时即脍炙人口。又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情思婉转而清丽,特别是上片把江南绿水青山比为女子的“眉眼盈盈”,一变以物喻人的传统方式,十分动人。王灼说:“王逐客才豪,其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碧鸡漫志》卷二)有理有据的。 ◎ 词作选摘【生查子】 关山魂梦长,塞雁音书少。两鬓可怜青,一夜相思老。 归傍碧纱窗,说与人人道。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清平乐·应制】 黄金殿里,烛影双龙戏。劝得官家真个醉,进酒犹呼万岁。 折旋舞彻伊州,君恩与整搔头。一夜御前宣住,六宫多少人愁。 【清平乐·拟太白应制】 宜春小苑,处处花开满。学得红妆红要浅,催上金车要看。 君王曲宴瑶池,小舟掠水如飞。夺得锦标归去,匆匆不惜罗衣。 【减字木兰花·寿女婿】 瑞云仙雾,拂晓重重遮绣户。一炷清香,千尺流霞入寿觞。 家门转好,从此应须长不老。来岁春风,看拜西枢小令公。 【菩萨蛮·归思】 单于吹落山头月,漫漫江上沙如雪。谁唱缕金衣,水寒船舫稀。 芦花枫叶浦,忆抱琵琶语。身未发长沙,梦魂先到家。 【忆黄梅】 枝上叶儿未展。已有坠红千片。春意怎生防,怎不怨。 被我安排,矮牙床斗帐,和娇艳。移在花丛里面,请君看。 惹清香,偎媚暖,爱香爱暖金杯满。问春怎管? 大家拚、便做东风,总吹交零乱。犹肯自、输我鸳鸯一半。 【江城梅花引】 年年江上见寒梅。暗香来,为谁开?疑是月宫、仙子下瑶台。 冷艳一枝春在手,故人远,相思寄与谁。怨极恨极嗅香蕊。 念此情,家万里。暮霞散绮。楚天碧、片片轻飞。 为我多情,特地点征衣。花易飘零人易老,正心碎,那堪塞管吹。 【红芍药】 人生百岁,七十稀少。更除十年孩童小,又十年昏老。 都来五十载,一半被睡魔分了。那二十五载中,宁无些个烦恼。 仔细思量,好追欢及早。遇酒追朋笑傲,任玉山摧倒。 沉醉且沉醉,人生似、露垂芳草。幸新来、有酒如渑,结千秋歌笑。 【高阳台】 红入桃腮,青回柳眼,韶华已破三分。人不归来,空教草怨王孙。 平明几点催花雨,梦半阑、敧枕初闻。问东君,因甚将春,老了闲人。 东郊十里香尘满,旋安排玉勒,整顿雕轮。趁取芳时,共寻岛上红云。 朱衣引马黄金带,算到头、总是虚名。莫闲愁,一半悲秋,一半伤春。 【庆清朝慢·踏青】 调雨为酥,催冰做水,东君分付春还。何人便将轻暖,点破残寒。 结伴踏青去好,平头鞋子小双鸾。烟郊外,望中秀色,如有无间。 晴则个,阴则个,饾饤得天气,有许多般。须教镂花拨柳,争要先看。 不道吴绫绣袜,香泥斜沁几行斑。东风巧,尽收翠绿,吹在眉山。 【木兰花令·铜驼陌上新正后】 铜驼陌上新正后,第一风流除是柳。勾牵春事不如梅,断送离人强似酒。 东君有意偏撋就,惯得腰肢真个瘦。阿谁道你不思量,因甚眉头长恁皱。 【浪淘沙·杨梅】 素手水晶盘。垒起仙丸。红绡剪碎却成团。逗得安排金粟遍,何似鸡冠。 味胜玉浆寒。只被宜酸。莫将荔子一般看。色淡香消损,才到长安。 【雨中花令·夏词】 百尺清泉声陆续。映潇洒、碧梧翠竹。面千步回廊,重重帘幕,小枕敧寒玉。 试展鲛绡看画轴。见一片、潇湘凝绿。待玉漏穿花,银河垂地,月上栏干曲。 【临江仙·离怀】 别岸相逢何草草,扁舟两岸垂杨。绣屏珠箔绮香囊。酒深歌拍缓,愁入翠眉长。 燕子归来人去也,此时无奈昏黄。桃花应是我心肠。不禁微雨,流泪湿红妆。 2 三国曹魏大臣◎ 王观王观(?-260年)字伟台,东郡廪丘(今范县东南)人。自小孤贫励志,曹操召为丞相文学掾,出为高唐、阳泉等地令,政绩显著。 黄初元年,曹丕称帝建立曹魏政权,王观任尚书郎、廷尉监。后又先后出任南阳和涿郡太守。当时涿郡在北方边境,与鲜卑势力范围接壤,于是多次遭到鲜卑族进攻抢掠,王观于是命令当地边境的人每十家人以上就一起屯居,并修筑京候以防备侵扰。当时有人不愿作这些工事,王观则派当地官员回乡协助他们修筑,并不设下期限,只要待完成后回来就可。当时的官民因而都十分齐心,很快就建好了这些防御工事,而且因为守备得当,那下属都承袭上司王观的作风。 后来魏明帝召王观为治书侍御史,典行台狱。太尉司马懿后来更请王观出任他的从事中郎,后先后转职尚书、河南尹和少府。明帝死后,辅政的大将军曹爽专权,生活奢侈,曾命材官张达销毁一些其府中木材和一些私人物品,王观知道后不畏曹爽权势,将张达免职。另少府属下三个尚方御府内有很多珍奇玩物,曹爽常常要求取用但害怕王观的守己。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件,试图夺取曹爽的权力,王观亦被任命为行中领军,占据曹爽弟弟,中领军曹羲的军营并接管其军队。曹爽投降被诛杀后,王观因功爵关内侯,复任尚书,加驸马都尉。正元元年(254),曹芳被废,曹髦继位为帝,王观进封中乡亭侯。后加光禄大夫,转任尚书右仆射。景元元年(260),魏元帝曹奂继位,进封阳乡侯,并迁任司空。但上任数日后即辞官回家,并在家中逝世,死后下令节葬。谥肃侯。子女王悝,嗣子,咸丰年间改封胶东子。 ◎ 三国志·魏书·王观传王观字伟台,东郡廪丘人也。少孤贫励志,太祖召为丞相文学掾,出为高唐、阳泉、酂、任令,所在称治。文帝践阼,入为尚书郎、廷尉监,出为南阳、涿郡太守。涿北接鲜卑,数有寇盗,观令边民十家已上,屯居,筑京候。时或有不原者,观乃假遣朝吏,使归助子弟,不与期会,但敕事讫各还。於是吏民相率不督自劝,旬日之中,一时俱成。守御有备,寇钞以息。明帝即位,下诏书使郡县条为剧、中、平者。主者欲言郡为中平,观教曰:“此郡滨近外虏,数有寇害,云何不为剧邪?”主者曰:“若郡为外剧,恐於明府有任子。”观曰:“夫君者,所以为民也。今郡在外剧,则於役条当有降差。岂可为太守之私而负一郡之民乎?”遂言为外剧郡,后送任子诣邺。时观但有一子而又幼弱。其公心如此。观治身清素,帅下以俭,僚属承风,莫不自励。 明帝幸许昌,召观为治书侍御史,典行台狱。时多有仓卒喜怒,而观不阿意顺指。太尉司马宣王请观为从事中郎,迁为尚书,出为河南尹,徙少府。大将军曹爽使材官张达斫家屋材,及诸私用之物,观闻知,皆录夺以没官。少府统三尚方御府内藏玩弄之宝,爽等奢放,多有干求,惮观守法,乃徙为太仆。司马宣王诛爽,使观行中领军,据爽弟羲营,赐爵关内侯,复为尚书,加驸马都尉。高贵乡公即位,封中乡亭侯。顷之,加光禄大夫,转为右仆射。常道乡公即位,进封阳乡侯,增邑千户,并前二千五百户。迁司空,固辞,不许,遣使即第拜授。就官数日,上送印绶,辄自舆归里舍。薨于家,遗令藏足容棺,不设明器,不封不树。谥曰肃侯。子悝嗣。咸熙中,开建五等,以观著勋前朝,改封悝胶东子。
3 明朝官员王观,字尚宾,祥符人。性耿介,仪度英伟,善谈论。由乡荐入太学,擢知苏州府。公廉有威。黠吏钱英屡陷长官,观捶杀之。事闻,太祖遣行人赍敕褒之,劳以御酒。岁大{山昆},民多逋赋,部使者督甚急。观置酒,延诸富人,劝贷贫民偿,辞指诚恳,富人皆感动,逋赋以完。朝廷嘉其能,榜以励天下。守苏者前有季亨、魏观,后有姚善、况钟,皆贤,称「姑苏五太守」,并祀学宫。 4 辽代大臣王观,南京人。博学有才辩。重熙七年,中进士乙科。 兴宗崩,充夏国报哀使;还,除给事中。咸雍初,迁翰林学士。五年,兼乾文阁学士。七年,改南院枢密副使,赐国姓,叁知政事,兼知南院枢密事。 坐矫制修私第,削爵为民,卒。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