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钢 |
释义 | 1 .北京市曲艺家协会相声演员(个人履历: 成就及荣誉: 个人作品:) 2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学习简历: 工作简历: 主要研究方向: 教学工作: 科研成果: 著作及论文:) 11.南京博大肾科医院院长(人物信息 人物介绍 担任职务 工作特长 王钢教授论著) 1 .北京市曲艺家协会相声演员王钢 男 汉族。北京市曲艺家协会青年相声演员,北京市逗您笑艺术团青年主持人。生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自幼喜爱相声艺术,多次参加卢龙县以及秦皇岛市的大型文艺演出,被称为“卢龙第一笑星”。2008年参加北京市文化局举办的北京相声群英会,荣获优秀表演奖。2009年6月正式拜中国煤矿文工团国家一级演员、北京市丰台区曲艺家协会主席贾仑为师,学习相声。并参与周末相声俱乐部、相声乐苑、相声群乐园、嘻哈包袱铺、新笑声客栈、乐丰斋等相声团体的演出。其表演生动、幽默,台风潇洒。2010年师从上海著名影视表演艺术家陈旭明学习影视表演。2011年参加“红星杯”第二届北京市相声大赛,荣获优秀入围奖。 个人履历:2008年5月参加北京市海淀区“庆五一迎奥运”大型文艺演出。 2008年8月参加北京电视台《百姓秀场》。 2008年10月参加CCTV-3中央电视台《与您相约》。 2008年12月参加北京市文化部举办的“相声群英会”,荣获优秀表演奖。 2009年2月参加北京电视台《喜来坞》。 2009年5月参加先锋相声剧《我在开封府的日子》。 2009年6月拜师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贾仑为师。 2009年9月入选北京市曲艺家协会会员。 2010年参加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春节联欢晚会,担任主持。 2010年3月在九华山庄参加东南融通跨国公司大型文艺演出。 2010年6月,赴山东参加cctv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导演刘浩伟婚礼,担任主持。 2010年8月参加北京瑞纳新车上市发布会,担任主持。 2010年9月参加北京市朝阳区“文明继承传统艺术”文艺晚会演出。 2010年10月师从著名影视表演艺术家陈旭明为师,学习影视表演。 2010年12月参加中国航天部迎新年文艺晚会演出。 2011年参加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春节联欢晚会,表演《卢龙趣谈》。 2011年2月随CCTV中央电视台《乡村大世界》赴河北遵化演出。 2011年4月在国家会议中心担任“爱在蓝天-首届国际空姐推介大赛启动仪式暨新中国女飞行员60周年华诞纪念活动”新闻发布会,担任主持。 2011年7月赴河北省保定市参加“璀璨星光”第二届中国银行石家庄分行颁奖晚会,担任主持。 2011年8月赴辽宁省盘锦市参加嘉实地产业主答谢会大型文艺演出。 2011年8月在国家会议中心参加“金纳斯之夜”大型文艺演出。 2011年8月赴辽宁省海城市参加“同心同行同庆开斋节”大型文艺演出。 2011年10月参加“红星杯”北京青年相声大赛,荣获“入围奖”。 2011年12月在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参加清华大学房地产总裁高级研修座谈文艺晚会。 2011年12月参加“贾门贾氏”相声名家贾仑师徒相声专场汇报演出。 2011年12月参加“欢天喜地”中国航天院大型跨年文艺演出。 成就及荣誉:2008年参加北京市文化部举办的“相声群英会”,荣获优秀表演奖。 2011年参加“红星杯”北京市第二届相声大赛,荣获入围优秀奖。 个人作品:《说酒》表演者:王钢、尤勇 《圆梦》表演者:王钢、尤勇 《蝴蝶结》表演者:王钢 《打油诗》表演者:王钢 《三吃鱼》表演者:王钢 《吃薯条》表演者:王钢 《打卤面》表演者:王钢 《报菜名》表演者:王钢、李祥 《八扇屏》表演者:王钢、李阳 《对春联》表演者:王钢、尤勇 《改成语》表演者:王钢、尤勇 《看岳母》表演者:王钢、尤勇 《学歌曲》表演者:赵广群、王钢 《学电台》表演者:赵月阳、王钢 《长寿村》表演者:王钢、尤勇 《五红图》表演者:陈涛、王钢 《坐汽车》表演者:王钢、贾建超 《地名学》表演者:刘国栋、王钢 《学跳舞》表演者:刘国栋、王钢 《人工呼吸》表演者:王钢 《山中奇兽》表演者:王钢 《讨价还价》表演者:王钢、尤勇 《语言艺术》表演者:王钢、尤勇 《四字漫谈》表演者:王钢、尤勇 《醉酒之后》表演者:王钢、尤勇 《卢龙趣谈》表演者:王钢、陈鹏 《到底谁傻》表演者:王钢、尤勇 《歌星那点事》表演者:马剑平、王钢 《谁说女子不如男》表演者:王钢、尤勇 2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教授,生于一九六二年十二月十六日。 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 通信工程系 主任,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学习简历:1980年9月—1984年7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本科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4年9月—1987年7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通信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7年3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 工学博士学位。 工作简历:1987年07月—1989年11月,哈尔滨工业大学通信工程教研室 助教; 1987年12月—1993年11月,哈尔滨工业大学通信工程教研室 讲师; 1993年12月—2000年11月,哈尔滨工业大学通信工程教研室 副教授; 2000年12月— , 哈尔滨工业大学通信工程教研室 教授; 2007年04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通信工程系 教授 博导。 主要研究方向:(1)数据通信 (2)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3)卫星通信 (4)移动通信 教学工作:(1)主讲本科生必修课:遥测遥控技术 (2)主讲硕士生学位课: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科研成果:参加科研课题十余项,获奖五项,其中: 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 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 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 著作及论文:出版教材4本: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遥测遥控技术》, 宇航出版社《空间飞行器跟踪与通信》。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ATM技术与宽带综合业务网》 电子工业出版社《现代无线电测控技术》 3.中山大学教授男,1968年11月生。现任中山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1年8月毕业于吉林大学电子科学系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专业,取得工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就职于中韩合资大连元光电子有限公司(中国大连开发区),主要负责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的研发与生产线改造工作。 1994年4月自费去日本国立名古屋工业大学留学,就读于该校电气情报工学专业(E.E),师从神保孝志教授,并于1998年3月取得工学硕士学位,2001年3月取得工学博士学位。这期间主要从事与GaAs基,GaN基等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的MOCVD生长与相关光电子器件的制作方面的研究。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还曾经被聘为研究助手(RA)和教学助手(TA)对本科生及硕士生的毕业研究进行了指导。 2001年4月至2004年4月,就职于(株)富士通量子器件公司(日本 甲府),这是一家世界最大规模的化合物半导体生产制造厂家。这期间主要从事于10Gp/s,40Gp/s超高速光通讯系统用InP基光电探测器的芯片与模块设计,量产方面的研发工作。 2004年5月至今,本人作为中山大学“百人计划”2类人才,受聘于中山大学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光电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制作及相关元器件机理方面的研究,教学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 光学工程学科,研究方向:光电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制备技术。包括: 应用于10/40Gbps光通讯系统的超高速半导体光电探测器件研究; 应用于THz发射和探测的新型固态纳电子器件研究; 应用于固态照明的大功率白光LED封装及其芯片制备技术研究; 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MOCVD外延生长技术研究等。 主要任职: 中山大学(理科)学术委员会 委员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负责人 中山大学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主任助理 中山大学半导体照明系统研究中心 主任 承担课题: 中山大学“百人计划”二层次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 中山大学校级重点项目;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佛山市禅城区产学研合作项目等。 发表论文: 1.G. Yu, G. Wang, H. Ishikawa, M. Umeno, T. Soga, T. Egawa, J. Watanabe and T. Jimbo: “Optical properties of wurtzite structure GaN on sapphire around fundamental absorption edge (0.78 – 4.77 eV) by spectroscopic ellipsometry and the optical transmission method”, Appl. Phys. Lett. , 70, 3209 - 3211 (1997). 2.G. Wang, G. Y. Zhao, T. Soga, T. Jimbo and M. Umeno: “Effects of H plasma passivation on the optical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GaAs-on-Si”, Jpn. J. Appl. Phys., 37, L1280 – L1282 (1998). 3.G. Wang, M. Kawai, K. Ohtsuka, T. Soga, T. Jimbo and M. Umeno: “H plasma passivation of MOCVD grown GaAs-on-Si for high efficiency solar cells”, Proceedings of the 2nd World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on Photovoltaic Solar Energy Conversion, (Vienna, Austria, 1998) European Commission, 3733 – 3736, (1999). 4.G. Wang, T. Soga, T. Jimbo and M. Umeno: “A novel hydrogen passivation method for GaAs on Si grown by MOCVD”, COMPOUND SEMICONDUCTORS 1998, INSTITUTE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 162, 597-602 (1999). 5.G. Wang, K. Ohtsuka, T. Soga, T. Jimbo and M. Umeno: “Hydrogen plasma passiv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photovoltaic properties of a GaAs solar cell grown on Si substrate”, Jpn. J. Appl. Phys., 38, 3504 – 3505 (1999). 6.G. Wang, T. Ogawa, K. Ohtsuka, G. Y. Zhao, T. Soga T. Jimbo and M. Umeno: “Photoluminescence studies of hydrogen-passivated Al0.13Ga0.87As grown on Si substrate by metal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Jpn. J. Appl. Phys., 38, L796 – L798 (1999). 7.G. Wang, T. Ogawa, T. Soga, T. Jimbo and M. Umeno: “Surface and bulk passivation of GaAs solar cell on Si substrate by H2+PH3 plasma”, Appl. Phys. Lett., 76, 730 – 732 (2000). 8.T. Soga, G. Wang, K. Ohtsuka, T. Jimbo and M. Umeno: “Hydrogen plasma passivation for GaAs solar cell on Si substrate”, J. Appl. Phys., 87, 2285 – 2288 (2000). 9.G. Wang, K. Otsuka, T. Ogawa, T. Soga, T. Jimbo and M. Umeno: “A detailed study of H plasma passivation effect on GaAs-on-Si solar cell”, Solar Energy Material and Solar Cell, 66, 599 – 605 (2001). 10.K. Akahori, G. Wang, K. Okumura, T. Soga, T. Jimbo and M. Umeno: “Improvement of the MOCVD-grown InGaP on Si substrate towards high efficiency solar cell”, Solar Energy Material and Solar Cell, 66, 593 – 598 (2001). 11.G. Wang, T. Ogawa, T. Soga, T. Egawa, T. Jimbo and M. Umeno: “Hydrogenation of GaAs-on-Si Schottky diodes by PH3-added plasma”, Appl. Sur. Sci., 159/160, 191 – 196 (2000). 12.G. Wang, T. Ogawa, T. Soga, T. Egawa, T. Jimbo and M. Umeno: “PH3/H2 plasma passivation of metal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grown GaAs on Si”, J. Appl. Phys., 88, 3689 – 3694 (2000). 13.G. Wang, T. Ogawa, T. Soga, T. Jimbo and M. Umeno: “Surface and bulk passivation of defects in GaAs/Si by RF plasma-assisted MOCVD”, J. Cryst. Growth, 221, 172 -176 (2000). 14.G. Wang, T. Soga, T. Egawa, T. Jimbo and M. Umeno: “Enhanced spontaneous emission in hydrogen-plasma-passivated AlGaAs/GaAs vertical-cavity surface-emitting laser structures grown on Si substrate”, Electron. Lett., 36, 1462 – 1464, (2000). 15.G. Wang, T. Ogawa, F. Kunimasa, M. Umeno T. Soga, T. Jimbo and T. Egawa: “Hydrogen plasma passivation of bulk GaAs and Al0.3Ga0.7As/GaAs multiple-quantum-well structures on Si substrates”, J. Electron. Mater., 30, 845 – 849 (2001). 16.T. Ogawa, G. Wang, K. Murase, K. Hori, J. Arokiaraj, T. Soga, T. Jimbo and M. Umeno: “Phosphine-added hydrogen plasma passivation of GaAs solar cell on Si substrate”, IEEE Record of the Twenty-eighth Photovoltaic Specialist Conference, 1308 – 1311 (2000). 17.G. Wang, K. Akahori, T. Soga, T. Jimbo and M. Umeno:: “Investigation of electrical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phosphine/hydrogen plasma exposed In0.49Ga0.51P grown on Si substrate”, Jpn. J. Appl. Phys., 40, L189 – 191 (2001). 18.G. Wang, T. Ogawa, K. Murase, K. Hori, T. Soga, B. J. Zhang, G. Y. Zhao, H. Ishikawa, T. Egawa, T. Jimbo and M. Umeno: “Passivation of bulk and surface defects in GaAs grown on Si substrate by radio frequency phosphine/hydrogen plasma exposure”, Jpn. J. Appl. Phys., 40, 4781 – 4784 (2001). 19.G. Wang, T. Ogawa, T. Soga, T. Jimbo and M. Umeno: “Passivaton of dislocations in GaAs grown on Si substrates by phosphine (PH3) plasma exposure”, Appl. Phys. Lett., 78, 3463 – 3465 (2001). 20.G. Wang, T. Tokumitsu, I. Hanawa, K. Sato and M. Kobayashi: “Analysis of high speed P-I-N photodiodes S-parameters by a novel small-signal equivalent circuit model”, IEEE Microwave and Wireless Components Letters, 12, 378 – 380 (2002). 21.G. Wang, T. Tokumitsu, I. Hanawa, Y. Yoneda, K. Sato and M. Kobayashi: “A time-delay equivalent circuit model of ultra-fast P-I-N photodiodes”, 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 51, 1227 - 1233 (2003). 22.G. Wang, M. Takechi, K. Araki, T. Tokumitsu, I. Hanawa, Y. Yoneda, K. Sato and M. Kobayashi: “Wide bandwidth, high performance waveguide-integrated P-I-N photodiodes for 40 Gbits/s receiver modules”, 2003 IEEE MTT-S Digest, 151 – 154 (2003). 23.G. Wang, I. Hanawa, H. Aono, Y. Yoneda, T. Fujii, K. Sato and M. Kobayashi: “Highly reliable high performance waveguide-integrated InP/InGaAs pin photodiodes for 40 Gbit/s fiber-optical communication application”, Electron. Lett., 39, 1147 – 1149 (2003). 出版书籍: 1、《电子器件》(邵春林,王钢 共译)科学出版社 2001年3月第一版发行. 2、《GaAs场效应晶体管基础》(王钢 译)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5年8月第一版发行. 合作出版: 1、「半导体受光装置」王钢、米田昌博 特愿2002-274304(2002年9月20日提出). 2、「半导体受光装置」王钢、米田昌博 特愿2002-274305(2002年9月20日提出). 获奖情况: (株)富士通量子器件公司年度最佳论文奖(2003) 4. 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笔 名: 琴心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53 民 族: 汉族 出生于武汉,祖籍河南禹州。中共党员。197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1969年赴河南禹州农村插队务农,后曾在河南禹县、宝丰县教育局和人大办公室、许昌地区文联工作。现为《河南日报》文化周刊部主任、高级编辑。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自选作品集《天地玄黄》,散文集《昙华林》等。短篇小说《野花瓣儿》获1981年河南优秀小说奖,中篇小说《天地玄黄》获1987年莽原文学奖,报告文学《省长邀来的琴声》获1994年《人民日报》举办的全国优秀纪实文学奖,2012年《英雄不老》荣获“第二届全国短篇报告文学奖”(一等奖)。 5.华东师范大学副研究员男 副研究员 1982年与1985年在华东师范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85年留校后,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学系、教育管理学系任教。1995-96年在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访学,完成教育评定合作研究项目。 担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评价试验项目》专家委员会成员、《考试研究》编委。 1985年起参加国家教育部与上海市的考试改革研究、学习能力测验、题库建设、小学质量监控、区域教育发展规划、英语考试比较研究、全国义务教育学生质量综合目标建设、全国学生质量抽样调查、全国中考评价、高校数据库建设、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评价试验项目等科研及咨询项目。 近年来出版的论(编)著为:《能力考试的研究与实践》、《教育评价与测量》、《定量分析与评价方法》等;在中外刊物上发表中、英文论文40余篇。 主要研究领域:教育评价、统计与测量、学校发展规划、双语教学与评价等。 6.东方书画家协会会员男,1936年生,笔名俊男,别名山人。大学文化。一个业余书画爱好者。从小爱好书画。1995年12月退休后从事书法艺术研究,主学王羲之,旁及其他。为东方书画家协会会员,国家人事部书画艺术人才研修中心特邀研究员。1997-1999年6月,先后参加“东方杯”、“大红鹰杯”、“中日书画精英邀请赛”、“祖国颂-庆祝建国50周年华夏之星奖中国书画大展赛”……等书画展赛,分别获得银、铜、优秀、佳作……等14次奖;作品收入《中国国际书画篆刻家作品博览大观》、《祖国颂-华夏之星艺术作品荟萃》……等七部书画典集。 7.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教授王钢,1982年毕业于贵阳中医学院。1983年以来,一直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医疗及科研工作。1998年晋升为中医副教授,2002年被聘为硕士生导师,2006年晋升为教授。曾担任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中医科主任、中医教研室教学秘书、中医教研室副主任、中医教研室主任、美容中医学教研室主任等职。同时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委员、贵州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遵义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贵州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 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25年来,对常见病、多发病以及部分疑难病的诊断及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独到的见解,尤其对脾胃病的诊治有较高的造诣。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良好的医德医风,工作认真负责,刻苦钻研,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深得病人的好评。 主持参与科研课题多项,发表论文 20余篇,主编、参编《美容中医学》、《中医学》、《中医护理学》、《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在职培训指导手册》、《方剂一本通》等教材及书籍。 8.辽宁省抚顺市价格认证中心主任王钢同志,男,45岁,辽宁省抚顺市价格认证中心主任,硕士研究生学历,工商管理专业,注册价格鉴证师,直接从事价格鉴证工作12年。 王钢同志长期从事涉案物品价格鉴证业务工作,2008年审核、办理价格鉴证业务3301件,标的金额达1.7亿元。该同志办理了大量疑难案件的价格鉴证工作,鉴定范围涉及房地产、工程造价、林木、机动车辆等领域。王钢同志多年来以认真负责的态度,高质量的鉴证报告赢得了委托单位的好评。王钢同志平时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2009年作为辽宁省司法鉴定专家代表在“中国司法鉴定论坛暨第二届东北三省司法鉴定论坛”中发言。王钢同志由于成绩突出,先后获得国家发改委价格认证中心授予的“全国价格认证系统先进工作者”,辽宁省物价局授予的“价格认证先进工作者”。 9.南方医院教授、主任医师王钢,男,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南方医院创伤骨外科副主任,党支部书记。担任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创伤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常务编委兼编辑部主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创伤骨科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创伤分会骨与关节损伤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骨科分会骨与关节损伤学组和关节外科学组委员,中华骨科杂志、中华创伤杂志通讯编委,中华关节外科杂志、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国际内固定学会校友会(A0AA)会员,亚洲创伤骨科分会(AADO)会员、专家讲师团讲师,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残疾康复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广州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组专家。 从事骨科专业26年。1983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医疗系后留校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师从于我国著名骨科专家陆裕朴教授,历任西京医院骨科医师、助教、主治医生、讲师,1994年7月调入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骨科任讲师、主治医师,同年12月晋升任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004年8月晋升教授、主任医师。多次参加专业培训,先后获得国际内固定学会(AO)和亚洲创伤骨科学会(AADO)的内固定、人工关节置换等高级培训证书。1999年获个人三等功一次,八次获院校组织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 在骨科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尤其在四肢骨关节严重损伤的诊断和治疗,骨盆与髋臼严重骨折的手术治疗,人工关节置换,小儿骨关节畸形矫治,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和治疗,脊柱损伤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下肢大段骨缺损、肢体不等长的长骨骨延长等方面具有较深的造诣。 培养研究生20余名,发表论文近100篇,主编专著2部,副主译专著4部,编委3部;获国家自然基金2项,亚洲创伤骨科研究基金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2项,主要获奖情况: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全军科技大会大会一等奖一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全军医疗成果三等奖一项。 10.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师王钢,男,1963年11月出生,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急诊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副主任、高压氧科副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 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青年委员、辽宁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沈阳市急诊医师协会 副主任委员、沈阳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1986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疗系(学士),1989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外科专业(硕士),2003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病理学(博士)。 11.南京博大肾科医院院长人物信息姓名:王钢 所在医院:南京博大肾科医院 职 称: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主 治:各种疑难肾脏病和小儿肾病、肾功能衰竭、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狼疮性肾病等。 人物介绍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名中医、国家卫生部“优秀归国人员”、国家教育部“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师从我国中医肾病学宗师邹云翔教授,1992-2004年任江苏省中医院肾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将该科建设成为全国中医肾病医疗中心、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学科。2002年作为南京中医药大学首席博导成功申请教育部“中医内科学博士点”。作为高级访问学者三赴日本研修工作。承担多项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肾病课题,获得七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取得新成果十七项,主编出版肾脏病专著13部,发表论文142篇,带教硕、博、博士后22名,现都已成为我省及国内三甲医院的肾科主任和骨干医生。现任南京博大肾科医院院长。 担任职务曾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肾病专业委员会主席、中国中医药学会理事、内科学会常务理事,肾病专业委员会、博士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华东地区中医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审委员。 工作特长在肾脏病临床及内科医疗领域工作30余年,临床擅长治疗:各种疑难肾脏病和小儿肾病、肾功能衰竭、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狼疮性肾病等。 王钢教授论著1993年 自由基与中医中药(30万字)主编 王钢 1996年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病学(40万字)主编 王钢 1997年 中医临床肾脏病学(48万字)编委 邹燕琴、王钢 1997年 邹云翔学术思想研究选集(42万字)主编邹燕琴、王钢等 2001年 肾炎、肾病综合征的中医治疗(33万字) 主编 王钢 2001年 肾病患者生活指南(18.2万字) 主编 王钢 2002年 自由基生物学的理论与应用(29.3万字) 主编 王钢、曾安平 2002年 肾功能衰竭中医治疗(39万字) 主编 王钢 2003年 现代中医肾脏病学(174万字) 主编 王钢、陈以平、邹燕琴 2003年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邹云翔(21.8万字) 主编邹燕琴、王钢 2003年 慢性肾衰竭透析及移植患者生活指南(20万字)主编王钢 2004年 内科多发病中西医综合治疗(20万字)主编王钢 2004年 中医内科查房手册 (125万字) 主编王钢 2004年 中西医结合内科诊疗手册(100万字)副主编 王钢 2005年 全国高等院校教材中西结合内科学(144.4万字)副主编 王钢 2006年 糖尿病肾病患者生活指南 (16.9万字)主编王钢 2006年 IgA肾病现代中医治疗 (36.4万字)主编 王钢 12。东城区教育督导室副主任王 钢 区教育督导室副主任。负责教育系统内各单位督导评价等方面工作。分管督导室督学科。 南方医科大学教授基本信息性别:男 出生年月:1958年7月 专业技术职务:教授 主任医师 专业:外科学(骨外) 导师层次:博士生导师 导师类别:专业学位型 最后学历:第四军医大学骨外科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 1、骨盆髋臼骨折临床及基础研究 2、骨科新型生物材料的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 学术任职:广东省医学会理事、广东省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创伤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委员暨骨与关节损伤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师学会骨科学分会委员、广东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理事、AO Trauma China成员,OTC China 成员、AADO会员、广东省、广州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常务编委兼编辑部主任、《中国骨科基础与临床研究杂志》常务编委、《中华骨科杂志》、《中华关节外科杂志》、《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中华创伤杂志》通讯编委等。 代表论文王钢,游景扬,等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9 11 (5) 438-442 王钢, 聂兰英, 金丹, 等. 强化创新思维意识,打造科技期刊品牌——《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的办刊之路[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8, 19(5): 843-845. 代表学术专著1、《髋关节周围骨折》第一版,2010年底,人民军医出版社 主编 2、《成人骨折》第一版,2009.1,人民军医出版社,副主译 3、《骨盆创伤学》第二版,2009.8,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副主编 主要获奖情况:1、世界首例十指离断再植成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5) 2、异体手移植成功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 3、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 全军医疗成果三等奖(1) 在研课题1、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007BA104B00)——难治性骨折的治疗研究(在研,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合作),2007.1-2010.12,科研经费15万元。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00179 (2008.1-2010.12)生物医用镁及镁合金阶跃式阳极氧化表面改性研究。(在研,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共20万元。 3、南方医院新技术,新业务基金,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手术导航模板的设计与临床应用,2010.5-2012.12,2万元. 学术简介自2001年已连续主办国家Ⅰ类继续教育项目“骨盆、髋臼骨折诊疗新技术学习班”11届,到全国20余个省市进行专题讲座,培养学生2000余人。2003年“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获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基金资助,其主持的“髋臼骨折的CT诊断及手术入路改良”获全军医疗成果奖三等奖,2005年“正常髋臼及其骨折后的三维有限元应力分布变化的研究”获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2006年获院长基金—骶髂关节脱位直视复位空心螺钉固定术及解剖学、生物力学研究,2007年获亚洲创伤学会基金资助。目前在核心期刊已发表有关骨盆、髋臼骨折方面的学术论文10多篇,是国内该领域有较深造诣和影响的专家之一。先后在2007、2008及2009连续三年的全国骨科(COA)大会上作骨盆、髋臼骨折方面的专题演讲和担任骨盆、髋臼骨折分会场的会议主持人。2009年10月指导研究生完成的“男女性髋臼前柱骨折逆行拉力螺钉固定的三维重建模型研究”(Diffenrence of percutaneous retrograde screw fixation of anterior column acetabular frature between male and female:A study of 164 virtual three-dimensional models)在AO的SCI杂志《Injuy》上发表,其影响因子2009年为1.95。2008年与华南理工大学共同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物医用镁及镁合金阶跃式阳极氧化表面改性研究—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力学研究。 13 中国硬笔书协会员基本信息王钢,中国硬笔书协会员、楷书委员会委员;辽宁省硬笔书协理事、辽宁省书协会员;本溪市硬笔书协主席团成员、副秘书长、创作委员会主任;全国硬笔书法大赛评委库评委。 成就信息作品曾获团中央主办的第二届全国青少年书法、美术大赛特等奖;“亭林杯”第四届全国硬笔书法大赛甲骨奖(最高奖)及中钢大赛等全国各类硬笔书法大赛等级奖四十余次。毛笔书法入展永远跟党走全国职工书法大展;“贞元杯”全国书法大赛等八次,及省书法展多次。《本溪日报》、《本溪晚报》、《本溪广播电视报》及《本钢日报》均有专题报导,本溪电视台为其制作了《辽东风采》节目,及《今日本钢》新闻人物。 黑龙江翻译家人物简介王钢,男,1929年生,哈尔滨市人,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离休干部、译审、中国资深翻译家,早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1948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担任翻译工作。1953年晋为一等二级翻译。其后任国防部第七研究院第九研究所研究室主任。从事翻译语种:俄语。 主要译著1)《钢的质量与其检查》(东北工业出版社、1951) 2)《扎坡罗日钢厂与捷尔任斯基钢铁厂的快速炼钢》(鞍钢编委会、1953年) 3)《炼铁生产的技术操作检查》(重工业出版社、1954年) 4)《向平炉熔池吹压缩空气强化冶炼》(译著校对)(中国工业出版社、1965年) 5)《俄汉机电工程词典》(总审校)(机械工业出版社、1984年) 在冶金和经济期刊上发表译文多篇并有获奖译著。自1950年至1953年在东北工业部及鞍山钢铁公司担任首席翻译期间,除口、笔译之外,还译著了黑色冶金行业的重要文件为发展行业做了应有的贡献。 他是第二届中国译协理事会理事。现任黑龙江省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会长。 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王钢,男,汉族,江苏人,中共党员。现任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负责建筑施工安全、工程质量监管工作。分管施工安全管理处、工程质量管理处、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 曾任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北京市人民政府2008年奥运会场馆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2008”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北京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