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抚洲 |
释义 | 人物简介王抚洲 (1900-1978),字公简,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十一月七日生于河南正阳,早年留学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及俄亥俄州立大学,获工商管理硕士。1924年回国,执教于河北大学、北京政法大学、天津河北法商学院及台湾大学等校。是法政专才又是财经专家,其所著《工业组织与管理》,即为我国第一部管理书籍。 1935年后,离开教职生涯,历任国民党西安“剿匪”司令部党政处处长,忠义救国军北方支队政治部主任,财政部货运管理局副局长、盐务局副局长、直接税署署长、钱币司司长、盐务总局局长等。1949年赴台湾,任经济部常务次长多年。民国五十四年(1965年)辞去公职后,转任中华电脑公司董事长及国大代表,后从事教育工作,并创办《中原文献月刊》。1978年1月23日在台北病逝,享年七十九岁。 教育贡献文藻创办时,董事会敦请他担任校长,亲撰校歌歌词,将文藻创校的宗旨尽融其中。文藻筹建图书馆时,因经费不足而困扰,他慷慨捐资两百万元,始能顺利动工,待1980年图书馆落成启用时,王先生已因积劳成疾而辞世。为感怀其对文藻之关爱,学校乃将图书馆一楼大厅,命名为「公简厅」,以志纪念。 争权夺利一九四四年,王抚洲任河南省财政厅长,当时河南农工银行的李汉珍,独执河南金融界牛耳。王到河南以后,打算和李汉珍合夥经商,李未答应,所以王对李逐渐产生了隔阂,以至于怀恨在心,王抚洲是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的亲信。于是动用国民党军统特务手段,将李汉珍,李凌阁在河南农工银行任职期间,公私往来函、电,以及银行有关帐据,掌握到手,揭发了河南农工银行李汉珍、李凌阁等舞弊案,由重庆实验地方法院检察官提出公诉,被告人有:李汉珍、李凌阁、胡元忠、曹锤良、马庭范等共十六人,其中有七人被逮捕,关押在重庆监狱。案件发生后,李汉珍当时在成都居住,闻讯欲赴重庆澄清事实真象,但恐怕被王抚洲抓获,乃找到刘峙(刘峙当时是重庆卫戍司令)乘座刘峙的私人汽车,由成都到达重庆,奈因王抚洲在重庆的特务势力较强,李汉珍自感和王抚洲斗争,不能取胜,于是由重庆逃至綦江乡村余某家中暂避,后又转逃到贵州省贵阳大学藏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