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王佛松
释义

王佛松,高分子化学家。长期致力于高分子合成的工作,在双烯定向聚合及导电高分子,特别是合成橡胶、聚乙炔及聚苯胺的研究工作中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中国合成橡胶的研究、开发及工业化和导电高分子的开发应用、人才培养和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

中文名:王佛松

国籍:中国

出生地:广东兴宁

出生日期:1933年5月23日

职业:高分子化学家

毕业院校:武汉大学

简介

王佛松,1933年5月23日出生,广东兴宁人。高分子化学家。

195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

1960年获苏联化学科学副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太平洋地区高分子联合会(PPF)主席,中国石油学会副理事长。从1960年至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研、副研、研究员、实验室主任及所长等职。1988年至1994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84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称号。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七届政协委员、第八届及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外事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定向聚合工作,领导和参与我国合成顺式异戊橡胶稀土催化剂,并参与和领导其实验室研究和中间实验工作。80年代后主要从事导电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工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两次及三等奖1次,发表论文200多篇,合编专著1部,译著1部。现任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主任、中国石油学会副理事长。《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编委、《高分子学报》(中、英文版)副主编、《Polymer》、《Korea Polymer Journal》及《Japan Polymer Journal》顾问编委、华南理工大学名誉教授、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及中山大学兼职教授。

生平

王佛松1933年5月23日出生于广东省兴宁县。1950年高中毕业,1951年考入武汉大学化学系。在四年学习期间,他刻苦努力、勤奋好学,始终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深得老师赞赏。1955年被录取为留苏预备生,1956年被选派到苏联科学院列宁格勒高分子化合物研究所,在著名高分子化学家、苏联科学院院士多尔哥普罗斯克指导下攻读化学副博士学位。在三年多的学习中,他几乎每天都学习工作十四五个小时以上。在那一篇篇前人的论文里,一次次的科学实验中,他不停地汲取着人类智慧的结晶,以他的刻苦钻研精神和优异成绩赢得了导师的赞许,认为他对定向聚合研究已有较深的理解,在实验设计上有创造性。由于他的努力,提前7个月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副博士学位,这一年,他年仅26岁。

1960年 初,王佛松回国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工作。为了发展中国合成橡胶工业,他把在国外学到的科学知识、先进技术应用于中国的合成橡胶研究中,他领导和参加高顺式聚丁二烯橡胶的合成、聚合机理及聚合物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研究,提出了两种新催化体系,为中国的顺丁橡胶科研与工业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966年 王佛松又受命组织领导和参加了异戊橡胶的研究工作。正当他准备施展宏图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他被诬陷为“特务”,关入“牛棚”,不仅被剥夺了从事科研工作的权力,还受尽了非人的折磨。虽然身处厄境,他始终没说过一句不符事实的话,没做过一件不符合原则的事,始终坚信党组织会把事实搞清楚。1970年,王佛松重新开始科研工作,负责双烯烃新催化剂的研究。他和同志们一起经过仔细的调查与试验研究,终于发现了异戊二烯顺-1,4定向聚合新催化剂——稀土催化剂。这是继锂、钛催化剂之后,又一个可合成高性能“人造合成橡胶”的新催化剂。1972年王佛松作为合成异戊橡胶课题的负责人之一,参加和组织领导有应化所、吉林化工研究院、天津石油化工厂、燕山石化总厂、岳阳化工总厂等单位参加的合成稀土异戊橡胶会战。经过三年的研究,于1975年通过了石油化工部的中试鉴定,建议可用该技术建小厂进行生产。但由于当时生产异戊橡胶的原料(异戊二烯单体)无着落,加之形势的变化,以致这一成果只好作为中国的技术储备束之高阁。

1979年 王佛松应意大利国家科研委员会高分子化学研究所所长Porri教授的邀请,以客座教授的身份赴意工作了15个月。在此期间,他针对稀土催化双烯聚合机理,又深入开展了几项具有创造性的工作,首次用稀土催化剂合成高分子量、高结晶度的聚己二烯,指出了日本学者有关这一聚合物结构所提出的错误结论,给予了合理的解释和提出了异戊二烯稀土催化定向聚合机理。

1978年 王佛松被任命研究室副主任,1982年任研究室主任,1984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所长助理,1985年任所长。走上领导岗位以后,他除了参加和具体指导科研工作与培养青年人外,还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研究所的科研组织管理与行政领导工作中,尤其是1985年党中央决定推行科技体制改革工作以后,为使该所不断适应科技体制改革的形势,他深入细致地调研,悉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组织专家论证,调整研究课题,进一步明确了全所的科研发展方向,组织带领科技人员面向国民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把一个单纯靠吃“皇粮”的研究所逐步向“科研—开发—经营”型的科研机构过渡,跟上了科技体制改革的步伐,取得了较好的进展,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及有关领导的肯定。

王佛松几十年的辛勤劳动,在科技界获得了好评,1984年他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荣誉称号。1988年被调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同年担任全国政协委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还连续两次被选为第八届、九届人大常委,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委员、太平洋地区高分子联合会主席、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委员会主任委员。他还是多种期刊的编委、顾问编委或副主编。

科学研究

1960年王佛松回国后,被分配到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从事合成橡胶研究。当时,中国橡胶奇缺,大部分靠国外进口。内部灾荒,外部封锁,一个又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摆到了科技人员面前。王佛松毫不犹豫地挺身走上科技攻关第一线,作为课题组长之一的、不足30岁的助理研究员的他,带领同伴们开始了顺丁橡胶的合成、聚合机理及聚合物结构与性能的研究。他在研究中确定了丁二烯在钴催化剂作用下聚合时凝胶的形成机理及其抑制方法,创造性地提出了两个合成橡胶的新催化体系,并在钴催化剂本质的研究中获得了有价值的新结论。在评价这项成果时,有些专家指出:“没有新的钴催化剂,就不可能有中国的顺丁橡胶”。同事们和他的工作,为中国的顺丁橡胶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顺丁橡胶于1965年通过国家鉴定并推广到工业生产。王佛松参加并领导研究的顺丁橡胶工业生产新技术,荣获1985年首届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70年代,王佛松和同事们一起系统地开展了稀土络合催化定向聚合的研究,把中国丰产的稀土金属用于合成橡胶的催化剂取得了好成绩。首先发现异戊二稀聚合的稀土催化剂,为合成稀土异戊橡胶的中试及技术储备提供了科学依据。王佛松长期潜心于稀土催化剂、催化活性中心的结构、稀土价态及聚合过程的研究,提出了烷基铝及氯化烷基铝在形成催化剂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催化剂形成机理和可能性结构等,其研究结果得到了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拉菲可夫等的实验证明和支持,王佛松还与别人合作研究了14个稀土元素催化活性的差异,提出了稀土离子f-轨道参加络合物成键的假说。上述有关稀土催化聚合双烯的结果及欧阳均、沈之荃等的结果一起获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进入80年代以来,王佛松根据国外有关资料及自己的工作基础,提出了稀土异戊二稀本体聚合新技术的研究,已获得专利一项和发表论文多篇。与此同时,又率先在国内开展导电高分子的合成、结构、性能及应用的研究,在聚乙炔的系统研究中与钱人元合作,取得了一些较好成果,获得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二等奖,1988 年又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王佛松还开展了聚苯胺、快离子导体等导电高分子的研究,组织了一支包括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电化学、有机化学等学科在内的研究队伍,使应化所成为国内较全面研究导电高分子的单位。在聚苯胺的合成、结构、性能及应用研究方面与国外几乎同时成功地合成出可溶性聚苯胺及其支撑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重视。著名导电高分子学家E.D.Epstein书面评论说:“你们广泛的研究活动已经取得了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王佛松已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两次、三等奖一次,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奖、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为中国科技发展与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教育良师

王佛松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深感培养科技青年的重要性。他在实际工作中,信任年轻人,放手他们挑重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他们迅速成长为科研工作的骨干。王佛松经常教育青年科技人员:祖国需要科学,科学需要祖国,一个科学工作者,只有把他的事业与祖国命运连在一起,才能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科学家。他对青年科技人员的学习抓得很紧,定期检查工作,启发式地提出问题,要求他们具有广阔的知识面,根据国家需要选择研究课题,结合生产实际开展研究工作。他严谨的治学方法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深深影响了青年科技人员,成为他们的良师和楷模。早在1964年当他还是助理研究员时,就被科学院批准破格招收研究生。1978年国家恢复研究生制度后,他先后培养了硕士、博士研究生30多名。在培养研究生工作中,他不仅注意选好课题,而且亲自和研究生讨论学位论文的实验方案与计划安排,为了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他在讨论中总是循循善诱,尽量启发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与工作,从而使研究生成长得较快。

1994年,王佛松虽不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职务,但他仍不遗余力地开展科研工作,组织和负责国家与科学院的重大科研任务,参与和领导国际、国内高分子学术组织,太平洋地区高分子联合会与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委员会的各项学术交流活动。同时,他作为全国人大常委,积极参加人大的立法、监督等工作。尽管他已年近古稀,但神州内外、大江南北,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他正以科学家和人大代表的双重身份,继续献身于祖国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工作。

开放分类:
人物科学家学者化学家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合作编辑者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次
编辑次数:9次
最近更新:2012-05-17
创建者:silentino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1:4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