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峰峙 |
释义 | 个人简介王峰峙(1906—1983年),原名王仪文,曾用名王风池,山东利津县北岭乡老台一村人。出身农民,中学肄业。194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人物生平王峰峙自幼聪颖,勤奋好学,有“半部辞源”和“辞源先生”之称。9岁起在本村私塾上学,后人济南高级小学和掖县教会中学就读。曾在本村小学、城镇女子小学、县立第一高小、第二高小任教。 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王峰峙在县立第二高小的课堂上,陈述日军侵华罪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是年冬,日军侵占利津县城后,他反对日伪推行的奴化教育,拒绝任教,隐居家中务农。闲暇攻读中医,为群众治病。 1942年,王峰峙同党的抗日工作人员多有接触。不久,受垦利县抗日民主政府委托,在本村任教师。他对学生进行抗日教育,同时多次掩护抗日工作人员。 1944年春,垦利县四区(今利津县),解放后,王峰峙先后在县高级小学和文教科任职。其间,他积极参加当地的“双减”增资、动员参军和民主建政等工作。嗣后,他当选为垦利县参议会议员(兼秘书)、行政委员会委员,工作勤恳努力,尽职尽责。1948年他出席全省教育研究会后,热情兴办和发展解放区教育事业,成绩卓著。 建国后,王峰峙曾当选垦利县党代会、人代会代表及利津县一至二届党代大会代表。1953年起,先后任垦利中学副校长,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利津一中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等职。 王峰峙,一生从事教育,辛勤工作数十年,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为祖国培养了大批人才,赢得了人们的敬重。 “文化大革命”中,他受到非人的折磨,但对党一片忠心。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获得新生。王峰峙暮年多病,还承担了汉语大辞典条目的编修工作。1983年8月19日病逝于利津,终年77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