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大增 |
释义 | 王大增,男,1924年6月生,浙江鄞县人。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妇科顾问、教授、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首批上海市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49年国立上海医学院医学本科毕业。毕业后参加上海市第一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研究班并获中央卫生部奖状和银质奖章。随沪上著名中医妇科陈大年和中医内科夏仲方等工作学习。1960年迄今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龙华医院工作。 中文名:王大增 国籍:中国 出生地:浙江鄞县 出生日期:1924年6月 职业:医生 毕业院校:上海医学院 主要成就:1995年被评为上海市名中医 简介王大增,男,1924年6月生,浙江鄞县人。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妇科顾问、教授、主任医师。 生平1949年毕业于国立上海医学院医疗系本科,1959年毕业于上海市第一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研究班。曾任上海市计划生育中医药避孕研究协作组临床研究组副组长、上海市天花粉协作组临床组组长。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现事、上海分会常务理事及妇产科学组负责人,中西医结合杂志编委,上海市政协委员。现任全国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会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常务编委。曾获卫生部、上海市卫生局,市科委等多项奖状及奖章。早年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针灸代表团去苏联讲学。1989年访美考察中草药天花粉治疗爱滋病的疗效。1993年被列为上海市第二届继承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班指导老师,1995年被评为上海市名中医。 荣誉成就1949年国立上海医学院医本科毕业。1959年上海市第一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研究班毕业。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妇科顾问、教授、主任医师。专业中西医结合治疗妇女病,学术上主张妇女病应重在治肝,重点研究清心平肝法冶疗更年期综合征、化瘀通腑法治疗子官内膜异位症,月经痛调治、子官肌瘤、不孕症的治以及计划生育天花粉中止妊娠的研究。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以及上海市技成果奖、上海市卫生局与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成果奖多次。发表论文60余篇。曾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上海分会常务理事和妇产科学组负责人,《中西医结合杂志》编委,现任中西医结合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常务编委,上海市第五、六、七届政协委员。1995年被评为上海市名中医,1996年获上海市中西医结合优秀工作者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科研成果1. 《天花粉针剂中期妊娠引产》于1978年获卫生部奖。2.《结晶天花粉蛋白针剂中心妊娠多度量分析》于1988年获上海市卫生局三等奖。 3.《天花粉蛋白注射液》于1990年获全国医药卫生科技成果展览会奖状加金杯奖。 4.《化瘀通络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与实验研究》于1993年获上海市科委三等奖。 学术观点一、强调妇女病重在治肝学术观点 王大增在治妇女病时强调重在治肝,推崇“女子以肝为先天”。此语首见清末名医叶天士的《临症指南医案》一书中,为其学生秦天一在叶天士治月经病医案的结语中所提出:“奇经八脉固属扼要,其次最重调肝,因女子以肝为先天,阴性凝结 易于拂郁,郁则气滞血亦滞,木病必妨土,故次重脾胃。” “女子以肝为先天”观点来自金元四大家的刘河间,明.王肯堂又重加引用。追溯其学术思想之源,实自《内经》时代始,历代医家对妇女病的治疗,已认识到重在治肝。因肝在五行六气中属木,主风,十二经络中为足厥阴之脉,主要生理功能为主流泄和藏血。肝的疏泄藏血功能对人体情志的条达,气血和平起到重要的调气作用,故肝的生理病理对脏腑气血的影响表现尤为重要。脏腑气机的升降出入能否协调,气血运行能否通畅,每与肝之疏泄功能正常与否有关。因肝为血脏,体阴用阳,具有贮藏血液调节全身血液以及疏调气机,流畅气血,疏泄经络的功能,故肝气条达则脏腑安和,气血津液生生不息,对于维护机体健康抵御病邪侵入,有十分重要意义。《灵枢·师传篇》说:“肝者,主为将,使之候外”。 肝与冲任二脉通过经络相互联属,肝的生理功能正常,藏血守职,肝血充足,则冲任通盛,月事得以时下,胎孕产乳诸皆正常;若肝失疏泄,肝气拂郁,气血不调则不仅贻害脏腑,而为诸病之发端,且使妇女经、带、胎、产失于恒常而诸病*起,故有“乃病不离乎郁,诸郁皆属于肝”,以及“肝为女子之先天”的说法。由此可知,肝实为诸脏之枢纽,肝气郁则诸脏之气也郁,而妇科诸病的发生,也多以肝失疏泄为肇始。鉴于妇女以血为本,以肝为先天和足厥阴之脉入毛际,络阴器的生理特征,肝的病理变化对妇科疾病的影响也就更为突出。 妇女一生在生理,病理方面有三个不同阶段,青春时代,主重在肾;青壮年时期,主重在肝;垂暮之平,主重在脾。女子青春时代,正当肾气旺盛之年,任脉通,太冲脉盛,天癸至,月事以时下,故青春时期,月经之反常为病,关键在肾。垂暮之年,则肾气衰弱,天癸竭,地道不通,气血虚弱,血液来源衰少,病患因血不足,正如唐代王冰所说:“因月经数泄,气有余而血不足,当益血之源”,脾乃藏营血而统血,故关键在脾。青壮年时代,由于人事环境复杂,情志拂郁为多,故肝气郁结,气盛暴厉,为肝阳亢旺;七情所伤,关乎肝木。而肝木之病变,虽少壮老年皆有关连,但特别多出现在青壮年时期,所以青壮年时期以调肝为要。这正契合于刘河间所说:“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前,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属厥阴;天癸既绝,乃属太阴经也”。 王大增强调治妇女病重在治肝,认为凡是生育期妇女生理上恪逢天癸至到天癸竭这一经、孕、产、乳重要阶段;心理上渐趋成熟,但由于这一阶段学习紧张、工作繁忙、家庭社会重任在肩,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亦较大,故情志易于怫郁而致情志不畅;病理上容易出现诸多肝失疏泄之症;临床上多表现为月经失调、乳房乳头胀痛、心烦易怒、胸胁胀痛等经前期紧张综合征、不孕症、阴部搔痒等症、而上述诸症又均表现在足厥阴肝经循行部位;临床遗方用药常以四逆散、柴胡疏肝散、丹栀逍遥散、金玲子散等疏肝解郁、理气调血之方,灵活加减应用,且每每获效。 二、调理脾胃,培补后天脾与胃位于中焦,互为表里。脾胃为仓廪之官,在体为肉,开窍于口,脾主运化,输布水谷精微;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升清降浊,为生化之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赖营养,具有益气统血、主肌肉等生理功能,故古人称脾胃为“后天之本”。妇科疾病的病因,病理和诊断与脾胃关系尤为密切,故调理脾胃在妇科临床上有其重要意义。 妇女的生理特点,主要表现在经、孕、产、育等方面。这些生理活动是依靠脏腑、经络、气血的共同作用来实现的。而脏腑之中脾胃的功能尤为重要。因为气血是月经、胎孕、哺乳之物质基础,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旺、则精血充沛、血海充盈,经候如期、胎孕正常,产后乳汁亦多,反之,则化源不足,气血失常,导致妇科经、带、胎、产、杂病的产生。 脾之运化功能,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和参与体内水液的代谢,食物经过消化后,其中精微物质由脾来吸收,转输,以营养全身。《内经》说:“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提出血液是由中焦脾胃的水谷精微化生而成。盖妇女以血为本,其经孕、产、乳皆以血为用。若脾胃虚弱,运化失健,不能生血,则营血亏乏,可致月经过少,甚则闭经,或孕后胎失所养而滑胎、小产、胎萎不长,或产后乳汁稀少等症。此外,脾胃失运,则水湿停滞而成带下,子肿或痰湿阻滞胞宫以致不孕等症。 脾主统血,指脾脏具有统摄血液,使其循行常道,不致溢出脉外的作用。而脾脏之所以能统摄血液者,因与其经脉之循行有关。《灵枢.经脉篇》说:“脾足太阴之脉......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又说:“脾之大络,名日大包此脉罗络之血者,皆取之脾之大络脉也”。由于心主血,足太阴经有支脉与心相通,且脾之大络又能包罗诸络之血,故脾脏与血液循环息息相关;另方面,脾为气之源,“气为血帅”,“血随气行”,故脾之功能正常,元气充足,则气能摄血,使血液循脉道而行。因此,脾虚气弱,统摄无权,致成各种失血证候,如月经过多、崩漏、胎漏等症。 升降是脏腑功能之活动,脏腑之间必须有一升一降之活动,才能产生机能,维持生命活动。脾胃居中,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主升则健,胃宜降则和,所谓“脾升”,指脾将饮食之精微上归于心肺,布化运行全身;“胃降”,指胃将经过初步清化之饮食下移于肠中,并使代谢之废料由肠道排出体外。故脾升胃降,彼此协调。互相依赖,保持活动平衡,始能完成饮食之消化,吸收和排泄功能。若脾胃升降失常,就会出现病变,如脾气不升反而下陷,可致月经过多,甚则崩漏;或升举无力而见子宫脱垂;或胎元不固,出现滑胎,小产等症;或脾不摄津引起的白带淋漓;胃气不降而反上逆,导致经行恶心,妊娠恶阻等。 妇女由于经、孕、产、乳、每易耗气伤血;以及大病、久病、产后、手术后等每致亡血伤津,最终致气血亏乏。故治妇人病,需处处注重脾胃,培补后天。尤其是大病、产后、术后患者,脾胃虚弱。难以进补之时,先生常以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调理脾胃以恢复机体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之功能,促进体力早日康复。 药物是治病的武器,但药物入口必须依赖脾胃的消化,吸收才能发挥治疗作用。倘若脾胃不健,运化不良,纵有良药,亦不可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临床有治危重病人,每因胃气消亡,致药物不能受纳,既使勉强入腹,亦停积不消,难以奏效。由此可见,注意和保护胃气,是治疗上的重要一环,不容忽视。 脾胃为后天之本,水谷之海。盖血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五脏,洒陈六腑;在妇人则上为乳汁,下为月水;且任脉主一身之阴,太冲主阳明,为血之海,故谷气盛则血海满而月事以时下。心主血,肝藏血,而皆统摄于脾,是以女子月事不调,多因脾胃损伤不能生血者,当补脾和血,血者生矣。 王大增除强调重视脾胃气血生化之源在妇女经、带、产、乳生理以及病理方面的重要作用外,还注意脾胃之调养。认为凡经行之际禁用苦寒辛散之药,即饮食亦应知所戒忌,倘脾胃失健,滋腻重浊之品亦当避用。先生常在滋阴养血方药中适当以理气或助消化的药物,如陈皮、枳壳、山查、神曲、砂仁、谷芽麦芽、鸡内金、佛手柑之类,使之补而不滞、滋而不腻,无碍胃之弊。《内经》云:“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因此,先生治妇女病以及手术,产后调养时处处顾及脾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证治经验化瘀通腑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的多发病种之一,目前亦是一种难治之症。其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严重影响妇女的健康和工作、学习。中医本无此病名,根据本病临床症状,辨证属中医的“血瘀”、“症瘕”、“痛经”范围。本病病变所处部位在妇女盆腔,属中医的下焦。瘀血和粘连影响腑气通畅,反过来加重盆腔气血的瘀滞,出现临床以“痛”为主的症状。如痛经、肛门痛、盆腔痛、腰骶部酸痛、性交痛等。所以治疗上以活血化瘀为主,同时强调腑气通畅的重要意义。六腑以通为顺,腑气通畅,气血流畅,症状亦得缓解。近年来,先生根据“血瘀宜化,腑气宜通”,的中医治则,创立化瘀通腑法,以大黄为主药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据临床治疗189例分析,总有效率达85.47%,且无副作用。不少患者经数次诊治,痛经等症状明显减轻。 清心平肝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是妇女处于肾气衰,天癸竭生命阶段的一种常见疾病,属心身性疾病。一般辨证根据肾气衰病理本质,均从肾论治。 王大增则认为七七肾气衰,天癸竭,是每一个妇女都要经历的生命过程,当属生理现象,亦是必然趋势。不是每个更年期妇女都有症状的,而根据本病临床主要症状轰热汗出,心烦易怒,心悸失眠等症,辨证应为心肝火旺,表现阳亢之症。因之,立清心平肝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通过临床234例疗效总结,有效率为85.8%,双盲法对照差异显著(p<0.01)。 用药特色王大增从医多年的一些用药的手法得到了认可。 一、王大增认为轻可去实轻可去实,一般理介是指用轻清疏解的药物,以治疗风温初起的表实证而言。王大增提出的“轻可去实”其含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1.指药物性味而言:在解表时主张施用荆芥、防风、薄荷、桑叶、菊花等轻清升散之品,不用桂枝、麻黄等重浊厚味之属;湿浊中阻时施用茅术(米泔水浸)、茯苓等淡渗之品,不用苍术、厚朴等厚味燥湿之属;瘀血内阻,症瘕积聚时选用三棱、莪术、刘寄奴、大黄等破瘀逐血软坚散积之品,不用失笑散、全蝎、蜈蚣等气味重浊之品。 2.指剂量轻微:王大增所用的剂量宗叶天士法,一般均以1~9克为准,很少超过9克以上的认为只要掌握病情,药宜轻用,重用者往往旧疾不去,反致他病。当然剂量之多寡,最终还应适合病情之轻重,切忌太过与不及。太过则伤正;不及则罔效,务使药病相抵为贵。因此,用于疏肝解郁的柴胡,郁金只用到3~6克;攻下通腑的生大黄则用至3~6克;清心泄火之黄连只用到1.5~3克左右。 3.指药味少而精:良医治病,辨证确切,用药如用兵。药味少而精同样能取胜;多而杂说明医者心中无数,对病情掌握不准,这样不但不能取效,往往反遗他害。因此先生的处方一般均在10味左右。 二、王大增重视炮制,讲究服法有些药物通过炮制和配伍,要减少或监视其副作用,并能增加治疗作用,如熟地、阿胶等炒炭或珠(用蛤粉炒),或配以辛香理气的如炒枳壳、陈皮之品,可减少其滋腻呆胃的副作用,从而发挥其补益的作用;对砂仁、蒲黄、车前子或有关丸剂入药者用包煎,以免药液混浊;对紫菀、贯众、仙茅等品,方书中记载有小毒,与甘草同用,以解毒性;对有特殊气味的如乳香、没药、五灵脂之类以炒炙用。如某些刺激胃肠的药物如墓头回、椿根皮、臭阿魏等尽量不用或慎用;患者服药后有不适感,嘱其改在饭后服,对某些虫类药物尽量避免应用,以防异体旦白过敏反应的发生。 加工炮制能改变药物升降沉浮作用趋势。盐炒则降,如杜仲、菟丝子盐炒后则增强其下行补肾的作用;姜炒则散、厚朴、半夏经姜炒后,增强其止咳化痰、温中止呕的功效;醋炒则敛、如白芍、延胡索、艾叶经醋炒炙后,增强其收敛止痛的作用;某些药物经醋炙后,除增强其收敛止痛作用外,同时加强其曲直作酸,入厥阴肝经的作用,如先生研制的内异Ⅰ号丸中的生大黄、炙鳖甲等均经醋浸泡后入药,取其入肝经之目的。酒炙则升,如大黄经酒炙炒后则能改其通下之性为上行,具有行血通经,祛瘀止痛的功效,蒸熟则泻下力和缓,适用于老年人及体弱者,炒炭可用于大肠积滞的大便下血,有止血作用。临床多以熟大黄炭用于妇女崩中漏下,以达祛瘀清热生新之目的。 三、动静结合,刚柔相济王大增在处方用药时掌握药物之动静结合,刚柔相济之原则。具体应用时,在大量养血滋阴之品中的酌情选用香附、乌药、川栋子等,引气分药入血分,以活泼生机。如对血热型月经过多地者,则予凉血止血药中伍香附、川芎、丹参等止血而不留瘀;血热阴虚者,则在滋阴清热的基础上,少佐醋柴胡、川栋子等行滞和血,以防滋腻;其动静结合可见一二。气虚者,以补脾益气为主,可适情选用少量砂仁、陈皮、柴胡之类,使补而不滞,气机调达;血虚者,在滋阴补血的同时常须益气,以使“阳生阴长”,可少佐砂仁、香附、玫瑰花之属,一为畅通血行,使滋补而不腻膈,一为引气药入血,而生血气。另外,大量疏肝理气之品易耗气劫阴,常加入白芍、甘草酸甘化阴,以柔克刚。 四、药性温和,顾及阴血王大增在调经过程中对辛热药或寒凉药的应用,注意不宜多用或久用,要中病即止。一般需与其它佐使药配合,以免过于辛热而使之血热妄行反伤阴血;过于寒凉虽能除热,然有火退寒生之弊。总之,清不可过用寒凉,以防损伤胃气,复阻经血;温不可过用辛燥,以防耗阴动血。特别是闭经治病过程中,不仅在于虚者不宜强补;实者不宜峻泻。补虚不可过用辛热滋腻之品,以免燥血滞膈;攻实不可过用苦寒辛凉之剂,以免败胃伤津。宜调和血气,使归平顺,以达“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之目的。特别在治疗闭经时不能以一通为满足,还须注意疗效之巩固,以及禀赋体质,寒热虚实之不同。药性宜温和,以免耗阴伤血。 名医论文内异Ⅱ号对子宫内膜异位症β-内啡肽、强啡肽的影响 论文 检测正常妇女及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经期血浆β-内啡肽、强啡肽水平及其动物模型下丘脑、垂体β-内啡肽、强啡肽水平。结果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β-内啡肽、强啡肽水平低于正常妇女,可能是痛经的原因之一,内异Ⅱ号缓解痛经的作用,有部分可能是通过提高外周血及下丘脑*-内啡肽水平;子宫内膜异位动物模型下丘脑、垂体β-内啡肽、强啡肽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不同。 更年舒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应用更年舒治疗更年期综合征234例。药物组有效率85.8%,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对部分患者作治疗前后血浆ACTH,血清TSH、ET3、ET4、FSH、LH、E2、Te与*-ET含量对比观察。结果:治疗后ACTH、ET3、ET4含量明显下降(p<0.05)。动物实验示更年舒能明显降低去势大鼠下丘脑中NE、DA、5-HT含量及血清ET3的含量。提示:本病发病机理在于患者神经内分泌系统整体性的失调,尤以下丘脑植物神经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为主。更年舒通过降低下丘脑中NE等神经递质含量,血浆ACTH含量,血清ET3、ET4的含量,起到多方面的整体性调整作用而获效。 不孕与肝郁的讲法近代许多著名妇科专家,多以逍遥散为基础方加减化裁治疗肝郁不孕。据临床观察,不孕症中肝气郁滞型占60%以上,而基础体温显示黄体不健和输卵管碘油造影显示不通或通而欠畅者以肝郁气滞型占多数。 现代医学关于心理因素影响不孕的机制,近来通过神经内分泌的研究,发现长期忧虑、抑郁或恐惧可能对脑内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产生影响,从而阻碍促性激素的释放,影响性腺激素的分泌,抑制卵巢排卵而产生闭经。此外,也可引起子宫或输卵管的痉挛性收缩,宫颈粘液分泌异常而造成不孕。 最近有研究报道,提出中医“肝”与前列腺素E、F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在女性PGF2a/PGE的比值随月经周期的变化而变化,可从经前的比值32下降至经后的0.6。临床上常见女性有周期性烦躁不安的现象,其规律也是经前严重,经后可自行缓解, 这种典型的肝气不舒征象在肝郁型不孕症妇女中尤为明显。由此,我们联想到肝郁气滞型不孕症也许与前列腺素E、F的比值有一定的关系。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见到一些妇女盼子愈心切,对不受孕过分焦虑,则愈不会受孕,但当领养一个孩子后,精神放松,内分泌和生殖系统往往能恢复正常功能,而很快怀孕了。曾遇一谢姓患者,结婚9年未孕,多方医治无效,在心灰意懒的情形下,领养一女,不料半年后妊娠,只得人工流产终止妊娠。此外,心理学研究发现,不孕妇女的性格多半是依赖性大,好焦虑,易紧张,有的还表现某种神经质癔病样的行为。 不孕本身是一种压力,长期不孕又加重患者精神负担,形成恶性循环,给家庭、个人带来痛苦和灾难。不孕妇女大多数有一个显著表现就是情志不畅,肝郁气滞,由于来自社会和家庭的有形或无形压力和影响,这类妇女多精神紧张,情绪低落,悲观失望,时间愈久,抑郁愈深,严重者影响工作和生活,出现无排卵型月经失调。 由此可知,调情志,适心性,是治疗不孕症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临床必须向病人晓以利害,解除其思想顾虑,调适其家庭环境,真正做到医患配合,首先要取信于病家,然而要做到这些难度是很大的。正如著名妇科专家韩百灵所言:“肝郁不孕症,是妇科最常见的疾病,也是最难医的疾病”。临床仅恃药物,忽略情志调摄,往往事倍而功半,甚至无济于事。故心情酣畅,对受孕也是一个重要条件。所以除药物辨证施治外,适时的思想开导和情志调畅,医患两家均不容忽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